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133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docx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回顾与展望新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

二0一0年一月十八日

一、2009年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国家和省一系列积极调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逐步趋向好转。

从产业发展方面看,主要经济指标趋向好转。

 全省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8.7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明显回升。

其中医药制造业保持平稳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20.5%,比三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

从技术创新方面看,创新能力建设提前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

2009年河南省瑞贝卡、思念等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新能源轻型汽车等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郑州信大捷安等10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截至目前,河南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561家,其中国家级40家,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从信息化发展方面看,电信用户数量和业务总量稳步提升。

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42.7亿元,同比增长15.0%,电信业务收入350.4亿元,同比增长3.8%。

总体上看,由于受电信资费综合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影响,在全省业务总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电信业务收入同比持平。

二、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

一是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完成投资148.77亿元,占年目标的106%,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其中14个续建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中光学LCOS微显示光学引擎、阿格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新能光伏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中硅高科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综合检测中心大楼已竣工投入使用。

二是组织策划项目争取国家支持。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的机遇,积极组织策划重大项目,争取更多国家资金的支持,以带动多元化投资的形成。

截至目前,2009年河南省上报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已有55个获得国家批复,国家安排补助资金达到3.86亿元。

(二)战略先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

一是按照统一部署,结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在省内实地调研,征求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及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电子信息、生物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目前已经省政府印发全省执行。

二是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围绕电子信息、生物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按照行业地位领先、企业成长性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重大项目支撑等原则,委托省工程咨询公司双百计划备选企业发展规划进行论证,39家双百备选企业2009-2015年规划总投资839.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0亿元。

按照项目内容新、产品市场好、建设进度快、综合实力突出等基本条件,筛选了辅仁集团开封豫港制药年产50吨头孢克肟原料药产业化、生茂光电年产10万套LED节能道路照明产品等20个项目列入双百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总投资62.4亿元,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52.7亿元。

(三)与央企重大战略合作取得新突破。

按照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加快推进与中航工业、兵器集团、中国中铁等央企的战略合作。

2009年以来,先后与中航工业、兵器集团、中国中铁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与中航工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洛阳航空光电产业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进展顺利;新乡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已经启动;郑飞公司电动汽车项目已经中航系统公司批复,并开工建设。

与兵器集团合作方面,南阳超硬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特种车辆及零部件产业化基地进展顺利,焦作平光光电产业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其它规划项目的前期洽谈正在积极推进。

与中国中铁股份在盾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盾构装备重点实验室建设、郑州地铁工程等方面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

(四)产业聚集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快区域高技术产业链建设。

经过争取努力,河南省超硬材料及制品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今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国家支持的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10个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25亿元。

二是积极推动郑州、南阳、洛阳三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修改完善发展规划,促使基地核心区落地产业聚集区。

目前,郑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已聘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了论证,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南阳新能源、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已委托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对规划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研发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研发中心质量建设迈上新台阶。

截至2009年三季度,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93项,户均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5.8%。

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共投入研发试验经费65.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

二是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华兰生物在国内首家研制生产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中铁隧道装备公司大断面盾构机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安阳新能公司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条单套年产120MW大尺寸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洛阳天空能源攻克了大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40-400AH单体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率先通过国家强制性安全检验。

(六)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今年,河南省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了在3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合作。

截止10月底,全省3G网络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已经全面完成TD三期工程,开通基站2980个,WCDMA一期、二期工程基站割接入网率累计达到93%,CDMA1X增强网工程全省入网基站达2472个,累计完成96%。

二是强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在食品、有色金属等战略支撑产业中,推动了商电铝、双汇等骨干企业开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提高资源利用和投入产出效率;在电子认证、资金支付等领域,推动行业信息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开展信息化试点,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基础服务平台。

商电铝集团已经启动了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预计投入运行后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4000万元左右;双汇集团在其上游2000余家供应商和下游3500多家一级分销商推广使用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为企业实现零库存奠定了基础;河南省电子认证服务试点已经发展用户达234万余户,其中个人用户215万户,企业用户18.7万户,服务器证书用户5800户。

三、2010年河南省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2010年围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药物、新型电池、绿色照明、新型网络应用产品、非金属功能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实施200个重点项目,其中新开工62个,建成投产80个,年度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

围绕提升战略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加强重点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自主创新项目,重点实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生物育种等重大自主创新专项,实施30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

(二)推进骨干企业培育,增强产业发展扩张力。

积极推动战略合作,扶持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支撑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品牌整合,铸造名牌企业。

引导重点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计划,建立品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品牌升级,实现优势资源与品牌相融互动,加快品牌整合,做强做响企业品牌。

二是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结合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进一步研究制定具体配套实施办法,对已有的扶持政策组织专项落实,保证政策执行到位,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支持骨干企业扩大融资渠道。

积极推动骨干企业上市、联合发行企业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筹备建立省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三)推进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新活力。

围绕电子、生物等产业的调整振兴,选准切入点,强化招商引资,促进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一是全面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

认真落实与中航工业、兵器集团、中铁总公司、国药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央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动天空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郑飞电动车产业基地、焦作光电产业园、盾构机产业化基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等项目加快建设步伐。

继续在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选择一批央企进行对接沟通,力争再达成一批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更多的央企项目落地河南。

二是以高新区、经开区、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作用,突出特色和优势,做好项目谋划、论证等前期工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进嫁接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河南省。

三是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开拓新的领域。

谋划集成电路芯片、绿色照明等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基地型项目。

(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增强产业发展集聚力。

以全省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郑州生物、洛阳新材料、南阳新能源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基地核心区落地产业聚集区,鼓励新乡、焦作、安阳等市依托产业聚集区建设各具特色的省级高技术产业专业园区。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意见,加强分类指导,通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建设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二是加快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优先配置要素资源,积极吸引企业、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向基地、园区集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

(五)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提升区域

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着力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以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质量为重点,加强考核与动态管理,提升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加快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在先进装备制造、农作物新品种繁育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地方联合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二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加快郑州、洛阳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积极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启动实施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建立省级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创新发展机制。

三是积极推进产业创新联盟。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通过合资、合作、联合研发等多种形式,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组建“产业创新联盟”,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建立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合作创新机制。

四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

结合贯彻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充分运用省科技资金,推进“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十六项重大自主创新专项,重点突破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和坚强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等关键技术。

五是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自主创新优惠政策,推动企业进一步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提高河南省整体研发投入水平。

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企业申请科技经费、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的前置条件。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增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撑力。

充分调动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积极性,实施信息化建设提速工程,不断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一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撑工业向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转变。

积极运用信息化发展资金,支持战略支撑产业龙头企业,联合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行业信息化研发联盟;发展嵌入式电子产品,提升传统工业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重点调整振兴的十大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销售服务电子化;搭建面向行业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提升产业聚集区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一批面向区域、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一站式”技术支持。

二是实施3G网络覆盖工程,深入推进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加快无线宽带和3G网络建设,2010年投资145亿元,3G网络覆盖到全部省辖市及县城、经济发达乡镇。

增强城市网络承载能力,提升互联网宽带接入标准,推进光纤进小区入户,构建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平台。

三是深入开展信息化试点,支持校园“一卡通”、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应用等,积极探索应用互联网建设各类物联网,拓展互联网应用领域;积极开展手机银行、电子商务、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试点,探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重大电子政务及重要业务系统中软硬件产品的本地化替代。

四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规范管理,推进项目验收及后评价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