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145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

专题三水体运动考向一水循环

1.考纲要求: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命题规律:

a.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b.阅读材料,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c.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d.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例1】(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

【例2】(2014·新课标II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回答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二讲基础】

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注意】:

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三讲典例】:

【例1】(2015届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的高度可达60千米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F处气压比G处低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趁热打铁】

(2015届福建省正兴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地理试卷)右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趁热打铁】

(2015届浙江省卓越联盟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卷)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C.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四讲方法】

1.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

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

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

注意: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

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4.“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一看发生的领域。

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

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

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五讲易错】

【题目】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为历时。

读某观测站绘制的某河流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

(1)~(3)题。

(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高山冰雪融水D.地下水

(2)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3)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历时曲线上的M、N点将

A.同时右移B.M左移,N右移

C.同时左移D.M右移,N左移

【错因】此题关键是看懂图和对新概念历时的理解,很多学生因为不明白历时是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累加次数;当修建水库后,历时曲线如何变化也判断不出来。

 

考向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命题规律:

a.根据图形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模式

b.阅读有关资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c.结合大洋科考路线、海上石油运输线、主要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运输线考查洋流分布,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污染物、渔场分布及航运的影响

【例1】(2014·海南卷)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问题。

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例2】(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

【例3】(2013江苏卷)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17-18题

图9图10

17.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二讲基础】

世界表层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如下:

环境类型

影响

举 例

气候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对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气候:

55°N~70°N大西洋两岸最冷月平均气温、自然景观不同,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封冻期缩短

②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著名渔场

①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②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

③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④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

⑤舟山渔场:

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汇处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①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17天

②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影响海上航运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02年7月13日“威望

号”油轮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搁浅直至沉没,泄漏出大量燃料油,造成数百千米海岸污染。

西班牙附近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使燃油主要向北扩散,虽加快了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受污染海区的范围,并使法国海域受到污染

【三讲典例】

(2015届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D.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趁热打铁】

(2015届福建省正兴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地理试卷)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科考船途经①、②、③、④处,均顺风顺水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关于①、②、③、⑤处对应洋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向高纬地区流动B.②处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C.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D.⑤处不可能形成渔场

【四讲方法】

1.图示法记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

联想记忆:

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赤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驱动着低纬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形成了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

而表层的海水温度较高,于是在太平洋西部的低纬地区便形成了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池”。

当东部的海水向西流走以后,邻近及下层的海水前来补充,形成补偿流,尤其是往上升的洋流,水温偏低,因而东部海区则相对来说形成了“冷水池”。

当海水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以后,便形成正常年份的大气环流,即沃克环流。

这样,由于西部海域水温高,气温也高,形成上升气流,因而降水丰沛;而低纬的东太平洋地区则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致使南美洲的低纬西海岸地区较干旱(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2)在有些年份,这两个海域的水温出现了异常。

如果与上述情况相反,则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西部海域的水温不如往常高,这样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出

现下沉气流,于是就使得该地区及邻近的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等地出现干旱天气,严重的时候还会带来森林火灾。

反观东部,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以往干旱的南美洲西海岸成了多雨的天气,有时出现水灾,而由于沿岸的上升流(洋流)难以形成,渔场大大减产。

(3)“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东西部海水的温差比正常年份要大,也会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

(4)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专家分析认为,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热带气旋减少,即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减少;二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出现高温、干旱;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在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仍发生洪涝灾害,近百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如1931年、1954年、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

;四是厄尔尼诺年发生后的冬季,北方多出现暖冬。

【五讲易错】

【题目】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

(1)~

(2)题。

(1)E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

A.暖流影响B.海陆分布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D.寒流影响

(2)M处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位于温带海区B.寒暖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D.河流的注入

【错因】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不熟悉,不能判断图中E处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对渔场形成的条件清楚,上升流的性质是寒流,把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上来,有利于鱼类繁殖。

考向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命题规律

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或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分

布特点,提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合理化建议。

【例1】(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例2】(2013新课标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

【例3】(2012山东卷)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

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6分)

【二讲基础】

1.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

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2.水资源紧张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原因

措施

自然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三讲典例】

(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

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1)世界水资

源日趋紧张的原因是

A.洪水径流量增加

B.无人烟地区稳定径流量增加

C.有效水量增加

D.污染水量增加

(2)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由每年的7000立方千米增加到9000立方千米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多B.节水农业的发展

C.修建水库D.河流流量增大

【四讲方法】:

1.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降水少的地区不一定缺水

一般来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对一些小的岛屿来说就不一定了,如香港岛年降水量超过1600mm,但是淡水资源不足,需从大陆调水,这是由于香港岛面积小,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蓄积淡水,降下来的雨水大部分流入海洋,因而淡水资源不足。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由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比如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但因国土面积狭小,径流量少,所以其水资源并不丰富。

所谓的地区缺水一是指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二是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供需矛盾越突出,缺水程度越重。

2.面对水资源不足问题,如何开源节流

开源

合理开发和抽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节流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灌溉

效率

3.世界上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①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

局确定为:

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

位于美国西海岸呈狭长形的加利福尼亚州,地形高低跌宕,雨水分布不均,雨水多的北部常常洪水肆虐如猛兽,缺雨少水的南部则是天干地裂土冒烟,为了解决水资源地区不平衡的矛盾,修建了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从最北边的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达660英里。

③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

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

而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因此,较为干旱。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

将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这就是澳大利亚文明世界的调水工程。

④美国东水西调工程:

美国在太平洋海岸山脉西侧的迎风一面,形成多雨的湿润地区。

落基山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则降水稀少,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美国这种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分布格局,是其进行调水工程的前提。

⑤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埃及地处副热带,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为200毫米。

埃及适合人居和生产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即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

西水东调工程是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东部干旱的西奈半岛。

⑥俄罗斯北水南调工程:

俄罗斯联邦政府计划重新启动已经被多数国人遗忘的工程:

修建一条大运河,将俄罗斯鄂毕河河水部分南调,灌溉饱受干旱之苦的中亚地区。

【五讲易错】

【例题】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A.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貌

C.植被D.土壤

【错因】对水贫困的理解不清楚,高中低水贫困分布地区概况不准确,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贵州省,降水量不少,但成为高水贫困地区,主要是与其特殊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