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298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docx

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内容框架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1-6年级)

 

内容框架

一年级上册(14课时)

单元

(课时)

课题

活动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STSE

主要科学概念

我们爱科学

(3课时)

走进科学

(1)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

(2)向两张纸片间吹气

(3)折纸飞机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在教师指导下:

(1)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活动结果。

(3)能利用多种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4)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5)能积极参与、表达交流与分享。

(6)能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1)能对科学课学习的内容、感官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与他人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1)了解人的感官和工具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2)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帮助。

(3)也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17.4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我的感官

(1)观察橘子

(2)盒子里面有什么

放大镜

(1)使用放大镜

植物

(3课时)

身边的植物

(1)植物大搜索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知道植物是生物。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生活环境出发,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身边有许多植物,去认一认”。

(2)能够制定计划,通过搜索植物、观察蒲公英,了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3)能用语言描述植物的一些特征,得出“草和树都是植物”,并学习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4)整个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表达交流与分享。

(5)能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1)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产生很强烈的好奇心。

(2)能够主动观察身边的植物并进行描述,且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植物与我们”,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讨论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常见植物的理解。

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证植物资源的繁盛。

7.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认识植物

(1)观察植物的颜色和形状

(2)闻气味辨植物

观察蒲公英

(1)观察蒲公英

动物

(4课时)

身边的动物

(1)动物大搜索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在教师指导下:

(1)从生活环境出发,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周围有许多动物,去认一认”。

(2)制定计划,通过搜索动物、观察金鱼等活动,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语言描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得出“摄食、呼吸、运动等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动物的感官。

(4)整个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表达交流与分享。

(5)能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外部形态及功能进行描述,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动物与我们”“动物的感官”等,从多个角度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讨论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了解。

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的繁盛,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认识动物

(1)观察动物

观察金鱼

(1)观察金鱼

动物的感官

(1)动物感知环境

物体

(3课时)

认识物体

(1)观察物体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日常的观察和比较中提出有关物体的相同与不同以及分类等方面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简单假设。

(2)能了解到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能用多种感官按顺序观察身边物体的特征。

(3)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表面粗糙程度等外部特征。

(4)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物体的特征及物体分类等。

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作出简单评价。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外部特征等表现出兴趣。

(2)能如实讲述物体的外部特征,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物体的外部特征、物体的分类等主题作出猜测,尝试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物体并对其分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物体外部特征的信息,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能按教师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基于对物体外部特征以及常见材料的初步认识,了解垃圾的简单分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给物体分类

(1)给果蔬分类

常见材料

(1)认识材料

科学擂台

(1课时)

贴画大比拼

(1)任务

(2)准备

(3)制作

(4)评比

(5)改进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在教师指导下:

(1)能按照任务的要求,选择具体的制作内容。

(2)能根据选择的制作内容进行设计并进行材料准备。

(3)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描述,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经验。

(4)具有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客观评价的意识。

(1)愿意动手制作贴画,对自己成功完成作品表现出兴趣和信心。

(2)具有从多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表现物体特征的意识并尝试。

(3)愿意和小组同学合作,互相帮助和分享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1)体会到人类生活中很多物品是基于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制作的。

(2)产生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主动性。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年级下册(15课时)

单元

(课时)

课题

活动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STSE

主要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

(4课时)

认识水

(1)观察水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生活中观察并注意到糖在水中溶解、沙子在水中不溶解的现象,提出关于物质在水中溶解等方面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猜想。

(2)能了解到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安排观察步骤,能用多种感官按顺序观察身边的水和空气的特征。

(3)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水、空气的特征,以及在水中糖与食盐溶解和沙与食用油不溶解的现象。

(4)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水和空气的特征以及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反思自己探究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喜欢的活动和学到的内容,并作出简单评价。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水和空气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糖在水中的溶解、沙子在水中不溶解等现象感兴趣。

(2)能如实讲述有关水和空气的特征,以及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沙子和油在水中不溶解的现象。

(3)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水的特征或者空气的特征等主题做出猜测,尝试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水或者空气。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水、空气及溶解实验的信息,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能按教师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认识到水和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离不开水和空气。

要节约用水,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糖到哪里去了

(1)把糖放入水中

水里的沙

(1)把沙放入水中

认识空气

(1)找空气

(2)观察空气

太阳和月亮

(4课时)

太阳与方向

(1)太阳的位置

(2)辨认方向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太阳东升西落和月亮圆缺现象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运用观察与描述方法得出太阳与方向的关系,知道太阳的光和热对生物的影响、描述月相的变化。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太阳东升西落和月亮圆缺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讲述太阳东升西落和月亮圆缺的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13.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13.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13.4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太阳的光和热

(1)看看大树

(2)晒金属盘

太阳与生活

(1)太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月亮圆了

(1)观察月亮的变化

科技与生活

(3课时)

身边的科技产品

(1)科技产品大搜索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师指导下:

(1)能够在教材的情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辨别是否是科技产品、探究圆珠笔的功能等方面大胆质疑。

(2)能够对调查科技产品的发展历史活动制定计划,并合作完成。

(3)能用寻找判断的方法认识科技产品,通过使用的办法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4)能用拆装的办法认识圆珠笔的结构和功能。

(5)培养对探究活动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和改进的意识,并与同学进行经验分享。

(1)对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以及科技产品的功能和结构有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地对寻找结果、拆装结果等进行表述。

(3)敢于大胆地进行想象,设计新的圆珠笔。

(4)讨论中能倾听他人发言,并大胆地利用手势、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了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生活产生负作用。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17.2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科技产品与生活

(1)用洗衣机洗衣服

(2)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圆珠笔的结构和功能

(1)圆珠笔的结构和功能

人工与自然

(3课时)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

(1)纺织产品从哪里来

●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在教师指导下:

(1)能够对我们的世界、各式各样的筷子以及制作的物品情境提出问题,对人工世界、筷子、纸是怎么做的做出猜测。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调查等方法找出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的不同以及人工世界从哪里来的,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的方式了解筷子和纸的生产过程。

(3)能在探究过程中与同学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大胆设计筷子,能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4)具有对探究活动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和改进的意识,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1)对人工和自然的话题、常用的筷子的来源以及动手造纸表现出好奇心和兴趣。

(2)探究过程中,能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3)能够用多种方式或从多个角度去展示设计筷子和造纸,大胆创新,敢于与众不同。

(1)了解筷子等周围常见的人工世界的物品是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了解人类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保护资源,利用废旧物品。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设计筷子

(1)设计筷子

体验造纸

(1)造纸的过程

(2)废纸变新纸

科学擂台

(1课时)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任务

(2)设计

(3)评比

●利用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师指导下:

(1)能够按照任务的要求,进行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案设计。

(2)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用准备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

(3)能够简单客观地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交流分享经验。

(1)对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表现出好奇心和兴趣。

(2)在评价过程中能坚持客观、实事求是。

(3)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敢于大胆创新。

(4)愿意和同学一起分享制作经验。

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世界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年级上册(14课时)

单元

(课时)

课题

活动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STSE

主要科学概念

常见工具

(3课时)

认识工具

(1)选择工具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常见的工具的情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展开用工具制作的思考。

(2)能对工具的特点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某种工具的用处。

能从肉眼观察和从使用工具简单测量的观察中体会到工具的优点。

(3)能对探究制作过程进行讲述,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4)能对探究过程及个人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1)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表现出好奇和兴趣。

(2)探究过程中,愿意和他人交换观点,合作学习。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有创新意识。

了解技术和工具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用工具观察

(1)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

制作不倒翁

(1)做个不倒翁

推力和拉力

(4课时)

方向和位置

(1)记忆游戏

(2)我在哪儿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日常的观察和比较中,提出关于方向与位置、推和拉、物体变形等方面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猜想。

(2)能了解到探究推力和拉力等需要制订计划,能感受推和拉的作用。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所处的方向和位置,简述推、拉时个人的感受,以及物体受力而变形的现象。

(4)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物体受力变形的现象。

反思探究活动中个人的优点与不足,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探究过程做出简单评价。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日常生活中方向与位置、推与拉以及产生的结果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讲述对推与拉的感受,以及物体因受力而发生形状改变等。

(3)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感受推拉和物体受力变形等主题作出猜测,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推力、拉力及其作用。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推拉实验等活动的信息,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能按教师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初步了解推力、拉力是常见的力以及它们的作用,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推与拉

(1)感受推和拉

制作纸蝙蝠

(1)纸蝙蝠

形状为什么变了

(1)物体受力而变形

磁铁

(4课时)

常见的磁铁

(1)磁铁大搜索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生活中观察各种常见的磁铁,在磁铁形状、吸引东西和吸引力有区别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简单猜想其可能原因。

(2)能了解到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制订计划,安排实验步骤,观察磁铁的性质等。

(3)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磁铁的磁性特征,以及磁铁对铁粉等材料的吸引以及磁铁互相吸引的现象。

(4)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有关磁铁的磁性与磁极等信息。

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喜欢的活动和学到的内容,并做出简单评价。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不同形状的磁铁、磁铁吸引特定物体以及磁极的存在等现象感兴趣。

(2)能根据实验如实讲述磁铁吸引物体时的现象。

(3)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磁铁吸引什么、不同部位吸引力以及存在磁极等主题作出猜测,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磁铁与磁性。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磁铁及有关实验的信息,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能按教师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感受磁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2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磁铁吸什么

(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磁极

(1)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3)磁极的相互作用

磁极指南北

(1)自制小磁针

(2)磁极的指向

科学擂台:

磁铁游戏

(3课时)

用磁铁设计游戏

(1)准备材料

(2)小组设计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师指导下:

(1)能够和小组同学一起进行方案设计,设计过程中积极提出建议。

(2)能按照设计方案积极准备材料,并合作完成作品。

(3)对作品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4)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1)对磁铁游戏的制作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

(2)在设计和制作上敢于创新、与众不同。

(3)制作过程与总结中,能积极讲述自己的经验,聆听他人的发言,进行合作分享。

了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用到了科学技术。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制作与改进

(1)制作迷宫

(2)测试效果

展示与交流

(1)展示交流

二年级下册(14课时)

单元

(课时)

课题

活动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STSE

主要科学概念

天气与四季

(5课时)

各种各样的天气

(1)欣赏美丽的天气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天气和四季变化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用合适的语言初步描述天气和四季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对不同天气和四季的特征。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天气和四季变化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对天气和四季现象的观察的结果。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多种途径获知天气变化信息,便利生活。

13.1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天气与生活

(1)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变化的四季

(1)说说你知道的季节

四季与生活

(1)四季与我们的生活

春天来了

(1)踏春

植物的生长

(3课时)

种豆子

(1)种豆子

●了解植物的种植方法。

●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在教师指导下:

(1)提出通过“种豆子”,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

”。

(2)能制定“种豆子"的活动计划。

(3)能够搜集植物生长需要的信息。

(4)能够仔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

(5)能够用语言初步描述,并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

(6)种豆子过程中,善于分享与合作,并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实验。

(1)对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并进行描述,且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通过种豆子的实验过程,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种豆子过程的体会、观察和发现。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这一中心,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生长的需要。

(4)讨论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种豆子过程的发现,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让植物造福人类的同时,要爱护植物。

8.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植物需要阳光

(1)豆子的生长需要阳光

植物需要水

(1)豆子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

地球家园

(3课时)

土壤与动植物

(1)生活在土壤中的动植物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举例说出地球上的动植物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着哪些资源,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用合适的语言初步描述生活在土壤中的动植物以及动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爱护动植物的方法。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对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的观察。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动植物资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14.3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15.1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动植物和我们

(1)衣食住行靠它们

动植物资源

(1)爱护动植物

科学擂台:

制作小花盆

(3课时)

参观花市

(1)观察常用花盆的优缺点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师指导下:

(1)能从市场上花盆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发现花盆可以改进和创新。

(2)能领会任务意图,并设计制作。

(3)能对自己或小组的作品制作思路和优点进行讲解,与同学分享经验。

(4)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有及时评价和改进的意识。

(1)对花盆的作用和新花盆的制作表现出好奇心和兴趣。

(2)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花盆的优缺点,并以此设计新的花盆。

(3)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1)人工制作的花盆为植物的生长带来便利。

(2)人类可以利用科学和技术不断改善和生产新的科技产品。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做一个新花盆

(1)做一个新花盆

展示和交流

(1)测试和改进

(2)总结交流

三年级上册(27课时)

单元

(课时)

课题

活动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STSE

主要科学概念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尺寸和长度

(1)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