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381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docx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含对照译文共19页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论语六章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四、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志向在于道(立志要高远),根据在于德(从道德起步),凭籍在于仁(有爱心),活动在于六艺(有渊博的知识学问:

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五、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六、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道:

“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

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2、老子二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

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

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3、孟子二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荣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孟子说: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4、庄子一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译文】

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

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5、礼记一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吕氏春秋一则

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

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

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

豫让、公孙弘是矣。

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

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

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

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

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

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後可。

【译文】

天下比自身轻贱,而士却甘愿为他人献身。

为他人献身的人是如此地难能可贵,如果人们不了解他们,那怎么能与他们情投意合?

贤明的君主一定是亲自了解士,所以士能竭尽心力,直言相谏,而不避其祸。

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士。

在当时,智伯、孟尝君可称得上是了解他们了。

世上的君主得到百里的土地就满心欢喜,四境之内全都庆贺,而得到贤士却无动于衷,不知相互庆贺;这是不晓得轻重啊。

商汤、周武王起初只是拥有兵车千辆的诸侯,然而士都归附他们。

夏桀、殷纣是天子,然而士都离开了他们,孔子、墨子是身穿布衣的庶人,然而拥有兵车万辆、千辆的君主却无法与他们争夺士。

由此看来,尊贵富有不足以招徕士,君主一定要亲自了解士,然后才行。

7、傅子一则

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以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

或曰:

耻者其至者乎?

曰:

未也。

夫至者自然由仁,何耻之有?

赴谷必坠,失水必溺,人见之也;赴阱必陷,失道必沉,人不见之也,不察之故,君子慎乎所不察。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思唐虞于上世,瞻仲尼于中古,而知夫小道者之足羞也。

相伯夷于首阳,省四皓于商山,而知夫秽志者之足耻也。

存张骞于西极,念苏武于朔垂,而知怀闾室者之足鄙也。

推斯类也,无所不至矣。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

耻而知之则圣贤其可几;知足而已,则固陋其可安也。

圣贤斯几,况其为慝乎?

固陋斯安,况其为侈乎?

是谓有检,纯乎纯哉其上也。

其次得概而已矣;莫非概也。

渐其概,苟无邪;斯可矣。

君子内省其身,怒不乱德,喜不乱义也。

孔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此之谓也。

若子方惠及于老马,西巴不忍而放麑,皆仁之端也。

推而广之,可以及乎远矣。

古付有德行的人,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行自己崇尚的美德来教导天下,而民众没有不崇尚美德的;以自己所憎恶的丑行来告诫天下,而民众没有不知道羞耻的。

一个人德行上要与高标准看齐,欲望上要与低标准看齐。

认为德行上与高标准看齐,就会产生羞愧之心,欲望上与低标准看齐,就会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知道自己与圣贤有差距而感到羞愧,就会使自己接近圣贤。

懂得知足常乐,就会使自己安贫乐道。

一个人努力达到接近圣贤的境界,哪里还会做邪恶的事呢?

一个人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哪里还会奢侈呢?

这就叫节制。

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是最好的。

其次是获得清平之心。

如果不能得清静心,就一步步平心直行,不出什么差错就可以了。

所以君子要学会自省其身,不为喜怒所动。

发怒时不违背道德,高兴时不背离道义。

孔子说:

仁德很远吗?

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而不必去想着天天怎么追求仁德,太刻意反而是虚伪做作。

子方惠及于老马:

子方即田子方,战国初年名士,曾为魏文侯师。

一次,田子方乘车出门,看见路旁一匹老马无人照管。

他的赶车人说,那是公家的老马,不能使用了,被遗弃在这里。

田子方说,这马壮年时尽过力,老了就遗弃掉,仁者不做这种事。

他用一束丝把马买下。

西巴不忍而放麂:

西巴即秦西巴,春秋鲁国孟孙氏的家臣。

麂(jǐ)是一种形体小的鹿。

一次,孟孙氏猎获一只小麂,命秦西巴送回去烹煮。

母麂跟在西巴身后哀啼。

西巴不忍,把小麂放走。

孟孙回来问起小麂,西巴说,母麂啼叫,心里不忍,便私自放掉了。

孟孙大怒,驱逐了西巴。

一年以后,孟孙又把西巴找回,让他做自己的儿子的师傅。

人们问这是为什么。

孟孙说,他连一只小麂都不忍心,何况对于人呢(一定不会教坏儿子)。

8、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9、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

“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10、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

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2、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

“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

“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3、诗经一首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4、汉乐府一首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5、《咏史》其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译文】

明亮的天空中,太阳放射出的耀眼的光芒照耀着神州大地。

一排排带有飞檐的豪华壮丽的宫殿高耸蓝天,像浮在云里,让人觉得像到了天上的紫微星宫里一样。

原来在高大的门第内,住着众多的王侯。

自己并非攀龙附凤之人,为什么忽然来到这个地方?

于是他穿着粗布衣服,离开皇城,要追随许由作一个隐士。

他到高山上抖衣服,到长河中洗脚,意即要除去世俗的污垢,要摒弃荣华、淡薄名利,做一个隐居的高士。

16、《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译文】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17、子夜四时歌春歌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译文】

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流转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

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从南方飞回的小鸟,在明媚的陽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清脆,明快,悦耳,悠扬。

18、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0、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1、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决眦(zì):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

裂开。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22、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23、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24、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25、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26、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7、观书有感

半亩池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28、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9、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0、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