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584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9 大小:1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9页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9页
亲,该文档总共1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江总规说明书.docx

元江总规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元江县)地处云南省中南部,是1979国务院批准成立的自治县,是云南省玉溪市管辖的一区八县之一。

县城范围介于东经101°39′28″—102°21′40″,北纬23°18′14″—23°54′53″之间,是滇中至滇南的重要门户。

县境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71.5公里。

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

元江东北部与红河州石屏县相连,西北部与玉溪市新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思茅地区墨江县毗邻,东南部与红河州红河县交界。

县城澧江镇为县政府所在地,距玉溪市约160公里,距省会昆明约250公里,是通往边境重镇思茅和景洪的必经之地,距中越边境重镇河口仅330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势山脉

元江县地势西北偏高,东南略低。

境内地貌构成有深地河谷,有坝子(盆地)丘陵二阶台地和山区等,丘陵和群山沿县城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

山脉南北走向,以元江为界,西南支属哀牢山脉,东北支属横断山脉,两山脉逶迤向东南延伸,使元江河谷形成了东峨坝、元江坝等河谷盆地。

哀牢山全脉横卧西南,六诏山脉雄踞东北。

全县最高点为哀牢山系的阿波里山,海拔2580米,最低点为元江与小河底河汇合处,海拔327米,相对高差达2253米。

2、河流水库

元江境内大小河流24条,主要有元江,县境内长79.25公里,清水河主流道长68.2公里,最大流量390立方米/秒。

小河底河过境长76.6公里,磨房河全长24公里,最大流量20立方米/秒,还有南溪河、南昏河等。

三个中型水库分别是章巴水库,总库容2338立方米;磨房河水库,总库容1440立方米;街子河水库,总库容1194.2立方米。

其它还有乌不鲁水库、南掌水库等。

3、气候

元江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受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

每年冬春,受北非印度大陆干暖气流的影响,空气干燥温暖,降雨少,蒸发大、晴天多、日照足。

夏季,由于受印度洋及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故湿度大、降雨多,形成冬暖夏热、冬春干旱风大、夏季多雨潮湿、干雨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

由于元江县高差海拔悬殊,地形地貌多样,以及山川走向,植被疏密等因素影响,对光、热、水等主要气候要素起着重要的再分配作用。

所以,全县跨五个气候类型,即:

热带、亚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寒带。

形成了“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山顶穿棉衣、山腰穿夹衣、山脚穿单衣”ºººC;热坝区日照充足,光源资源丰富,年日照2333.4小时。

—5.9米/秒。

三、资源情况

(一)农业自然资源

1、耕地资源

  全县共有耕地24923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1%,主要分布在元江河谷盆地、甘庄盆地、甘坝盆地和安定盆地等。

根据1998年《元江哈尼族、黎族、傣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报告》(送审稿)对全县耕地适宜性评价,有高度适宜耕地(一级农田保护区)4141.6公顷,中等适宜耕地(二级农田保护区)17933.7公顷,一般农田耕地面积16343公顷。

其中一、二级农田保护区的耕地熟化程度好,水利条件优越,排灌自如,旱涝保收,肥源充足,耕作精细,部分地段可机耕,土壤肥沃松软,肥力较高,理化性状较好,保水保肥和供肥性良好。

盆地的耕地与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一年可种两熟至三熟作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

2、山地资源

  全县96.7%的土地属山地,绝大部分是有林地。

山地地貌呈多种类型,有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浅切割中山、浅切割低山等,为发展各类林果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资源

°°C,大于10°C积温在7300°C至8700°C之间。

海拔在327米至900米之间的元江坝、东峨坝、甘庄坝等地区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在21°°C。

而海拔在2000米至2580米之间的羊岔街、磨房河、金厂梁子、大风及阿波列山峰等地区,年均温只有12°C至14°C。

全县按热量资源又可分为炎热河谷区、温暖中山区和温凉中山区。

炎热河谷区适宜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双季稻、甘蔗、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生长,农作物可以一年二熟或三熟;温暖中山区和温凉中山区适宜水稻、包谷、茶叶、烤烟等作物生长。

4、林果资源

  全县共有植物二千多种,适宜的造林树种三十多种。

树种在地域分布上差异很大:

江东片云南松占优势,江西片栎类占优势,坝区以芒果等经济果木为主。

林业用地面积占县土地面积的72.3%,人均拥有林地面积1.1公顷。

活立木蓄积量6060000多立方米,人均占有33立方米。

林种结构合理,能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

全县共有各种果树41种,分别属于21个科、33个属。

按其生长的海拔高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凉带果树三类。

热带果树主要分布在海拔327米至900米之间的热坝地区,主要品种有香蕉、巴蕉、芒果、菠萝、西瓜、荔枝、菠萝蜜、龙眼、甜橙等;亚热带果树泛指海拔900米—1600米之间生长的果树,主要的品种有芭蕉、桔子、柿子、枣、石榴等;凉带果树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主要品种有梨、桃、李、苹果、花红及野生果树的山楂、橄榄、多衣、猕猴桃等。

元江县各种野生植物种类达数百种,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加工成食品投放市场。

5、特种经济林木资源

  元江县的木本油料植物有牛油果、腰果、油棕、椰子、核桃、红花油茶等;芳香植物有香樟、木姜子、金球花、香茅草、薄荷、桉树等;烤胶植物有阿拉伯树胶、杨梅等;调料植物有胡椒、花椒、草果等;纤维作物有攀枝花、爆仗花、苎麻、剑麻等;此外,还有专供造船用的贵重植物——柚木。

6、草场资源

  全县草场全部为天然草场,根据草场的分类理论、依据和方法,划分为五大类、十四个组九十个型,即疏林草场、灌木林草场、山地草丛草场、混木林草场和农隙地草场。

全县草场毛面积375万亩,有效面积337万亩,全年有效面积总产草量16亿公斤,可食牧草7亿公斤,理论载畜量7万多个黄牛单位。

7、畜、禽、兽资源

  全县饲养的猪、牛、马、羊、兔等畜种九个,含25个品种,以猪为主,牛次之。

全县的家禽有鸡、鸭、鹅等13个品种,以鸡为主。

元江县的野生动物较多,在哀牢山数十万亩原始森林中,有飞禽60多种,有豹、熊等走兽40多种。

孔雀、白鹇、猴面鹰、穿山甲等珍奇动物和其他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8、水产资源

  元江县河流多,水面大,气候温和,适宜鱼类生长,鱼类品种较多,除人工饲养的草鱼、鲤鱼、鲢鱼、青鱼、罗非鱼外,还有白鱼等30多种。

9、药材资源

  元江县气候多样,山水纵横,药材资源丰富,初步掌握的药材品种就有170多种,主要的有重楼、槟榔、天门冬、柴胡、杜胡、茯苓、黄莲等。

10、花卉资源

  元江县花卉品种约有61个科224种,主要的仙人掌科、菊科、兰科、锦葵科、美人蕉科、石蒜科、木犀科、山茶科等。

热坝地区气温高,花卉生长繁殖快,特别适合发展热带花卉如仙人掌、仙人球、仙人山、量天尺、美人蕉、茉莉花、叶子花、木槿、扶桑、九里香等品种。

  

(二)水资源

  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标准规定:

“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基本上能满足现状需水量要求,但枯水年现状需水量缺水超过20—30%,应定为缺水区”。

元江县1986年的统计资料表明:

平水年余水17.6%,枯水年缺水13.8%,特枯年缺水37.8%,按当时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结论是:

元江县“属于缺水较少、供需接近平衡的县”。

但这是针对当时“农业用水占92.7%,工业用水占2.4%,城镇用水占0.7%,农村人畜用水占4.0%,水产及林业育苗等其它用水占0.2%”这一情况而言的。

随着城镇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水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海拔较高的地方,目前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个别镇在枯水季节靠用车辆运水解决吃水问题。

  (三)矿产资源

  元江县境内矿产品种多,现已查明的有金、银、铜、镍、锌、铁、铬、铅、煤、石棉、石膏等十多种。

铜矿主要分布在青龙厂、甘庄一带,蕴藏量约有纯铜八万吨位左右,属小——中型矿藏;铁矿分布在甘庄附近,藏量约44万吨,属中型矿藏;铬矿分布在咪哩一带,藏量约1000多吨,属小型矿藏;镍主要分布在因远、安定一带;藏量约10多万吨,属大型矿藏;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龙潭一带,藏量3万吨左右;金、银矿伴生,分布在因远和羊岔街区交界的金厂梁子一带,藏量金11吨,银9吨,金品位平均3.24克/吨,属小型矿藏;石棉主要分布在因远的大小班碧村周围山上,藏量约100多万吨,属大型矿藏。

石膏分布在官仓、养马河一带,藏量约623万吨,属中型矿藏。

近年来,又在县城南发现一个储量较大、品质极好的红宝石矿。

以上这些矿藏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产量较小。

  (四)旅游资源

元江县共确定了32个旅游资源单体;拥有95个基类中的19个景型,覆盖度达20%;拥有10个基类中的6个景类,覆盖度达60%。

这些景型包括:

地表岩溶、土林/沙林、洞穴、湖泊水库、泉、独特气候、原始植物群落、风景林、石窟/摩崖石刻、古塔、军事防御体系遗址、产业旅游地、现代水利工程建筑、现代城市公园、现代大型桥梁、疗养度假地、娱乐设施表演团体、节庆活动和旅游住宿设施等。

这些旅游资源的分布呈沿河谷坝区集中、元江河流两侧散布的格局,分别占单体总数的75%和25%。

按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分析,32个单体中有15个分布在大水平乡,4个单体分布在东峨乡、澧江镇,其余分布在那诺乡、红河华侨农场等。

元江县旅游资源中比较重要的是特有和特种植物资源,该类植物种植形成的产业旅游地有:

元江芦荟、牛油果林,以及珍稀特禽养殖园——元江孔雀养殖园等;元江县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独特气候景观有:

普漂干热河谷自然生态保护地;曼旦前山干热河谷残留季雨林;酸角树王与酸角林等;哈尼族农耕梯田产业旅游地——那诺哈尼云海梯田;以及历史遗产类——它克崖画。

可以说,产业旅游地、独特气候生物景观、历史遗产类是元江旅游资源的主体。

元江芦荟和牛油果林达到国家级旅游资源标准;冬季舒适避寒气候、普漂干热河谷自然生态保护地、曼旦前山干热河谷残留季雨林、酸角树王与酸角林、那诺哈尼云海梯田、它克崖画等达到省级旅游资源标准;代表地方特色的哈尼“十月年”、“苦扎扎节”,傣族“花街节”等节庆活动,以及现代水利工程建筑——伊萨河电站则达到市级旅游资源标准;其它的旅游资源则具有县级旅游资源标准。

四、历史沿革

澧江命名起始于元代,元江因此得名,古称“惠笼甸”,战国时期庄桥人入滇开发,历延两汉云南为益州郡,元江属益州郡地,蜀汉西晋时期属兴古郡地,东晋宋齐时期属梁永郡。

唐天宝年间,又开辟威远(现景谷、镇源一带),属银生节度。

宋大理国时期称必罗甸为因远部,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元江万户府,明永乐三年(1405年)升为元江军民府。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元江直隶州。

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元江直隶州设县,始有元江县之称。

1949年7月解放,同年成立元江临时人民政府。

1954年7月归玉溪行政署辖。

1979年12月26日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县城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通讯便利、是旅游观光和投资开发的好地方。

199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元江县被列为对外开放县。

五、社会经济

‰,人口密度66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人口为14801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67%,其中,哈尼族75316人,彝族41746人,傣族23060人。

全县辖三镇、八乡、四个农场,村公所52个,办事处20个,自然村庄645个,居住着哈尼、彝、傣、白、拉祜、苗、瑶、蒙古、回、壮、汉等民族,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县域,也是玉溪市少数民族种类种支系最多的民族自治地理与经济单元。

199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72552万元,比上年增4135万元,增长6%;人均国民生产总产值3856元,增长5.2%。

工农业总产值(现价)完成95063万元,比上年持平。

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完成65766万元,比上年增8.6%。

全县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加快了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步伐;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的进展,199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060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98万元;全县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人口密度3532人/平方公里。

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407万元(90年不变价),其中,工业总产值1543万元,占64%,农业总产值864万元,占36%,全镇98年财政收入464万元。

县城建成区范围总人口约2万人,建设用地约2.18平方公里。

六、基础设施

元江县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根据元江县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元江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资料:

1991年至1997年累计实施建设项目1055个,年平均实施151个,完成833个,每年平均完成126个,其中:

形成的主要生产能力包括:

1998年水库、坝塘110座,总库容912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59千公顷。

现已建成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4894万立方米。

有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26座,总库容4058万立方米。

还有水池400余座,大小水沟5878.8公里(其中三南光286公里),倒虹管51条43.9公里。

全县水利化程度约65%。

现有发电站17座,装机容量约7万千瓦,年发电量3.02亿度,110KVA变电所二座,35KVA变电所六座,110KVA输电线三条,全长87公里,35KV输电线十一条,共149.8公里。

全县有公路总里程2060公里,其中国道97公里,县道417.8公里,乡镇道1371.3公里,专用道28公里,乡村道145.9公里。

如按等级划分:

三级路121.3公里,四级路1535.9公里,等外路402.8公里。

其中沥青及水泥路面268.5公里,占总里程的13%。

目前72个村(办)全部通公路,通车率达96%。

1998年共有邮电局所12个,邮电服务点70个,邮电业务量1897.7万元,程控交换机总容量13712门(现装6800多门)。

建成电视卫星接收站208个。

县城城市道路总长12.35公里,扩建了自来水厂和1216米的元江西岸挡墙。

建设绿地27.4公顷。

七、文教体卫、广播电视

1998年,元江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幼儿园10所,共有完小83所,小学生入学率98.78%。

普通中学20所,大、中专录取率19.5%,目前,全县有职业技术学校2所,1998年招生人数140人。

具有高中班的中学2所,1998年招生人数351人,毕业人数230人。

1997年末,全县有文化馆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站14个。

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7%。

1998年,卫生工作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城乡卫生、防疫状况有所改善,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0个,其中县及县级以上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10个,病床总数379个;另有村设医疗点72个。

广播电视事业也发展迅速,1998年末,全县共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224座,县城及附近有线电视用户达6009户,乡村4100多户,电视覆盖率96.5%。

全县共有1个县级广播站和14个乡镇广播站(室),广播覆盖率87.2%。

八、城市现状特点

1、自然特点

(1)元江县澧江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南,四周群山环抱,海拔380米,是典型的坝区,年平均气温23.8度,长年无冬,终年无霜,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

适宜热带植物生长。

(2)县城由元江和清水河所环绕,地处干热河谷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原低海拔河谷与热带亚热带坝子风光。

城镇、田园、河流、山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2、城市历史特点

(1)元江县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它位于元江西岸,城镇沿江而筑,是一座江滨古县城,也是滇中通往边陲的必由之路,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自元代以来,曾经是万户府、总管府、军民府、直隶州、县政府驻地。

1995年名红河街,1962年称城关镇,1969年改称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澧江镇。

一直是元江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党政机关的所在地。

(2)城市文化发达,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

镇文化中心收藏有铜鼓、羊角钮编钟、兵器等青铜器和各种瓷器、火葬罐等文物。

3、城市发展现状特点

(1)213国道昆洛公路斜贯元江老城区,带动了沿线的城市建设。

全长402.67米的澧江大桥建成后,老城区与江东工业区连成一片,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改善。

(2)现状县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大力发展了热带经济作物,改良甘蔗品种,发展冬早蔬菜,冬番茄行销全国。

城市第二产业较为发达,城中建有糖厂、水泥厂、汽车修理厂、农机农具厂、粮油加工工厂、商业综合加工厂、建筑公司等企业。

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入各行各业,充分发挥了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补充作用。

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要点及城市建设实施综合评价

第一版元江县城总体规划于1985年批准实施。

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1995年12月由玉溪地区城乡建设规划设计所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于1996年8月1日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查通过并指示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一、上版总体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

原《元江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中规划元江城市性质为: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工业为主的电气化城市。

原《玉溪地区行政公署文件》对总体规划修编请示的批复,关于城市性质批复为: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热区作物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把元江县城建设成为开发热区资源、电力资源和有色金属矿业服务的具有热带风光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规划范围

县城总体规划范围:

北起元江水电公司中心变电站及六车队,南至清水河,东至漫林糖厂山脚,西至大水平团田村。

3、规划期限和规模

(1)规划期限:

近期1995—2000年,远期2001年—2015年。

(2)人口规模:

按94年人口1.51万,5000流动人口,近期年增长率定为38‰。

近期人口规模2.9万左右,远期年增长率为43‰。

,规划期末人口5万人左右(含届时流动人口1万人左右)。

(3)用地规模: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2.9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人,远期建设总用地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总用地100平方米。

4、总体布局

(1)旧城继续作为全城商业、行政、文化中心和重要居住区。

新区主要向西、向西北发展。

将水电局往南43米的主干道两侧作为远期行政商业、居住文化为中心。

远期在新区以南和以北新建两个农贸市场。

在江东规划了一个综合性体育运动场。

(2)工业区(无污染)主要在西北角,有污染的工业、大工业规划放在江东发展。

规划仓库区同工业区相邻。

生活仓库区维持原状分布在城内。

5、道路交通

为联系江东、江西两岸,规划打通东西街道4条,架设新桥1座。

南北规划5条道路,联系城区南北,其中江岸大道主要作为游览大道。

城市道路级别:

主干道48米,次干道33米和20米。

规划期末城区16米宽度以上道路网密度将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

对外交通,远期经县城至西双版纳的车辆可北入经团田以北以西的城市外围道路接往的过境路,不再经过城市中部,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6、市政设施

(1)给水工程:

规划扩建新自来水厂,县城配水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布置。

增设44个消火栓,新设消防队1个于新区北部。

(2)排水工程:

规划采用合流制,污水量大的工厂医院等,应经处理达标后在城区河流下游排放。

排水渠采用沿主街道两边布设。

(3)电力、电讯工程:

规划从原两35KV电站引接10KV线路,形成环状供电。

有条件可在新区主街道埋设电缆。

规划变压器28个。

近期在新区新建邮电局1座,交换机总容量扩容至1万门,远期1.5万门。

二、实施评价及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实施概况

从元江县城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县城内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土地利用、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进展,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正在新建玉元、元墨公路和城北新区兴元路、向阳路、文化路、环城北路、淇水路、天宝路、香江路等质量较好、等级较高的城市道路,将使县城的交通更加便利,为元江县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西门农贸市场、城南贸易市场的兴建搞活了商品流通;即将动工的体育馆、影剧院和已建设的新银新村等居住小区,提高了城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们的抗震防灾意识、环保意识有所加强。

总的来看,近几年,社会发展情况是好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作了部分调整。

2、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第三产业发展力度不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国有企业经营步履艰难,糖厂等一些企业亏损面大,经济增长缓慢。

(2)土地利用、资源开发情况不容乐观,城区大量低层建筑和闲置空地未被利用,却占用了不少耕地。

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环境退化。

(3)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城北新区和旧城改造缺乏合理规划,布局散乱,功能分区不明确。

(4)城市建设特色不鲜明,缺乏地方特色;缺少城市广场,建筑形式较单一,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

沿江旧城居住区密度过高,街道狭窄,居住环境恶劣,城市消防隐患突出。

(5)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善,丁字路口多,东西向道路出入口少,过境车辆穿越城市中心带来躁声、粉尘等污染和干扰。

(6)环境方面,防洪堤及江南岸防风固沙投资大,周期长。

城区内公共绿地、街头绿地、防风固沙林地匮乏。

防洪、防沙仍然是环保的重要问题。

滨江、沿山景观混乱无序、缺乏美感。

三、本次修编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元江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市、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元江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职能、地位作用。

2、研究并确定全县域范围内各城镇发展方向及城镇的发展体系。

3、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和城市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4、协调旧城区、城北新区和江东工业区的发展关系。

5、发展元江热区特色带农业和商贸业,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保证元江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建设“绿色经济县”。

6、城市景观规划是也本次规划调整的重点之一。

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园、干热河谷和环境要素等,构筑完善的城市绿地和景观系统,创建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绿色生态城市。

7、弘扬历史、民族文化,体现其作为玉溪的“民族之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地域特征;充分发掘元江旅游资源优势,形成玉溪市南部,昆明至西双版纳旅游热线中重要的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干热河谷景观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防洪、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第三章规划编制背景与规划准则

一、编制背景

1、玉溪撤地建市为元江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经济发展上可充分接受两大城市(昆明、玉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外部条件以及国家全方位开发格局的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关于优先发展中小城市的举措势必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2、旅游业作为云南省新兴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云南省旅游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贯彻云南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国际大通道三个目标,加快发展旅游度假、休闲软、硬件设施,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元江建设成为滇中南旅游热线中的旅游名城是赋予元江的机遇。

3.县城近几年的建设,特别是玉元公路连接干道的建设,城北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使元江县城在城市总体布局、对外交通、城市干道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公共设施系统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需要综合实际变化情况,对原规划进行调整修订。

二、规划准则

(一)规划依据和主要参考文献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部颁城市规划各项技术规范

(5)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城市总体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

2、主要参考文献

(1)《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规划,2020年远景目标》(玉溪市计委)

(2)《云南省城镇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