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588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docx

中考政治单元总复习试题8

单元即时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据河南省有关部门最新统计,在河南省近万家骨干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借助比较优势快速崛起,成为行业中的排头兵。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  )

A.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答案:

B

2.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改变了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

①是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体现 ②有利于各地区同时达到小康 ③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3.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从2010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贴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现这一政策。

我国政府出台这一政策的重要意义有(  )

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③有利于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④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4.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消费观念(  )

①事先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②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 ③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④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5.(2010山东滨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国家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国家这样做的理由是(  )

①只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 ④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繁荣市场、增加就业、增加税收、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6.(2010山东济宁)2010年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标志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

青藏铁路的修建克服了许多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仅冻土研究一项,国家就先后投入了上亿元的科研经费。

青藏铁路还是一条世界级的生态铁路,11亿元的环保投资是目前中国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

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表明(  )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②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我国政府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我国已经实现了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7.(2010山东济宁)下图漫画中的做法(  )

手拉手

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③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④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8.(2010江苏南通)2010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表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10年1月1日起废止。

我国取消农业税有利于(  )

A.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B.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D.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权

答案:

A

9.(2010四川眉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作为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我市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观光游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旅游”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③是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答案:

B

10.(2010云南昆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重,从1979年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

这说明(  )

A.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B.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C.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无法制约的

答案:

C

二、理解与分析

11.材料一:

2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启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奇迹。

材料二:

目前,中国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

而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的报告,中国农村地区年收入低于温饱线的农民还有2000多万人,与此同时,城镇贫困人口也大幅度上升。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已经从1995年的2.5倍扩大到2010年的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收入差距约为5倍。

(1)概括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有人说: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答案:

(1)材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这种观点不对。

因为:

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才能逐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12.(2010江苏常州)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在西部地区实施,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请回答:

国家采取上述措施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

(1)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义务教育,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3)有利于减轻农村家庭和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3.(2010四川遂宁)材料一:

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材料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指出:

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

材料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广大农民深切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变化,农民朋友把这些变化简单地归结为“有升有降”。

(1)“升”和“降”各有哪些表现?

(可联系近年来的时事回答)

(2)你认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中哪一目标对其他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请说明理由。

(3)请你为实现新农村所倡导的“乡风文明”出几个金点子。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5)你准备怎样做?

答案:

(1)①“升”的表现有:

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更加广泛,实行村长直选;等等。

②“降”的表现有:

农民负担减少,如国家免了农业税、部分地区农民的孩子减免了学杂费等。

(2)生产发展。

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才能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3)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进行文化“三下乡”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形式,破除目前部分农村出现的不良风气;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建设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等。

(4)①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科技;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②政治:

发扬村民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党的领导等。

③文化:

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取缔封建迷信活动等。

(5)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关心“三农”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律宣传,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等。

14.(2010河北)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党和政府采取重大措施,结束了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历史;1978年,安徽农民创造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作为政策在全国推广;农业科学家积极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其中一项享有国际盛誉的成果,使粮食大面积增产……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材料二:

目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为1∶3.22;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不到40%,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低于924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约7500万人……

材料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

(1)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取得进步的过程中,材料一中的“重大措施”“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享有国际盛誉的成果”各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请你谈谈怎样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

答案:

(1)开展土地改革;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我国农村的发展仍然落后(或我国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

有利于我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或坚持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或实施科教兴农、

科教兴国战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培养和吸引各种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扶贫开发等。

三、体验与探究

15.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增产。

(1)农村经济主要属于什么所有制经济?

其地位如何?

(2)请从多角度谈谈你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

(3)请你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三条建议。

答案:

(1)农村经济主要属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①这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正是对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②这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农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

如果农民收入增长持续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一直得不到改变,就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因此,只有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各项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赢得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这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需要。

农村经济主要属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④这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只有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①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

②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③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走科教兴农之路。

④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科学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解析:

本题紧紧结合社会热点,主要考查运用知识归纳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多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