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602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 都属于氧化物                   

B. 都含有氧气                   

C. 都含有氧分子                   

D. 都含有氧元素

2.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3.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4.与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 A                                           

B. B                                           

C. C                                           

D. D

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能体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 固体不易被压缩            

B. 花香四溢            

C. 水结成冰            

D. 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7.绿色碘盐、高锌高钙奶粉中的“碘”“锌”“钙”指的是( )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8.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小球中间的短线表示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9.如图是R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磷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8                                                                   

B.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

C. 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P2R5的化合物              

D. 磷可以在R的单质中剧烈燃烧

10.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装置内为纯净物     

B.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C. 该变化是化合反应     

D. 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11.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                           

B.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二、填空题(共8题;共29分)

12.用元素符号回答: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水中含的元素是________,液态金属中所含的元素是________.符号中都有“N”的元素是________.

13.有Fe、Fe2+、Fe3+三种微粒,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数,不同的________数.

14.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

①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

(2)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

1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A.高锰酸钾         B.空气         C.二氧化碳         D.________.

16.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n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m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________.

17.钠和硫由原子变成离子①钠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电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电荷数是________,元素种类不改变,如此变化后的钠原子带上1个单位________电荷,变成了钠离子,钠离子表示为________,这样的离子为阳离子.

②硫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________个电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质子数为________,元素种类不改变,如此变化后的硫原子带上________电,变成了硫离子,硫离子表示为________,这样的离子为阴离子.

18.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

(1)气体易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________.

(2)花香十里________ .

19.自然界中有一种氢原子被称为氘(读dāo),也叫重氢,其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可用D或

表示,.由重氢氧化而成的水叫重水(D2O),D2O可做为原子能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和传热介质.两个氘核在高温高压下可融合成氦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个过程叫热核聚变.海水中含有2.0×1014t的重水,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

从海水中提取重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电解法、化学交换法和吸附法,较为常用的是化学交换法.化学交换法中有一种叫硫化氢﹣﹣水双温交换法.交换按下列反应进行:

H2O+HDS=HDO+H2S

回答下列问题:

(1)氦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__ .

(2)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__ .

(3)重水的提取方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 .

(4)从宏观或微观角度分析H2O和HDO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1分)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C60、金刚石、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

(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①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和Ne     B.Be和He     C.Al和Si    D.F和Cl

②画出镁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4)太极图体现了对立和统一,对称和对应的关系,与初中化学的某些核心观念不谋而合。

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化学质量观太极图。

图中C处应填写的是________。

21.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22.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已知氨气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铵.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如图所示.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五、综合题(共2题;共6分)

23.(2016•吉林)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X的值为________;

(3)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

24.如图中,A是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X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是溴元素(元素符号为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__周期;

(3)写出X元素与溴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故B错误;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

D、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所以可用于制取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2.【答案】D

【解析】【解答】A、质子数1,电子数1,里外相等,是原子,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为17,电子数2+8+8=18,里少外多是阴离子,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8,电子数2+6=8,里外相等是原子,C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为11,电子数2+8=10,里多外少是阳离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当核外电子总数小于质子数时,结构示意图时阳离子,据此判断即可.

3.【答案】C

【解析】【分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出:

反应前的三个分子中,有两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另一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另一种单质分子;反应后的两个分子都是由1个●原子和2个○原子构成的同种化合物分子.

【解答】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而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种类、数目都发生了改变,可判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

B、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反应前共有4个○原子和2个●原子,而反应后仍为4个○原子和2个●原子,只是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故B正确;

C、反应前的两种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两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后的两个分子构成完全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而非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微观图可以看出,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可判断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最外层电子会有得失,但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所以元素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则元素性质不活泼,如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一般易失电子,为金属元素,如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一般易得电子,为非金属元素.

故选D.

【分析】掌握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决定相对原子质量;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给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加压间隔会变小,故A正确;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B错误;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C正确;

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分子间的间隔加压会变小;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据此解答.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固体不易被压缩,主要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中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主要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B符合题意;

C、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主要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滴水非常小,而含有的水分子的数目又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

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绿色碘盐、高锌高钙奶粉中的“碘”“锌”“钙”指的是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物质中.故选B.

【分析】由题意,绿色碘盐、高锌高钙奶粉中的“碘”“锌”“钙”指的是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可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8.【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由两种不同的5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同种元素的2个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由三种不同种的5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两种不同种的2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一种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的四种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9.【答案】B

【解析】【解答】A、X=2+6=8,是氧元素,A不符合题意;

B、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B符合题意;

C、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表现出的化合价是-2,磷元素的化合价是+5,故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P2O5,C不符合题意;

D、R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氧气,磷能在氧气中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的是核内质子数,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的该层上的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小格中,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10.【答案】B

【解析】

从反应前和反应后分子构成来分析,反应前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分子间隔比较大,反应后分子的构成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

【解析】

A、装置内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故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C、化合反应是对化学变化来说的,此反应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空隙,降温加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说法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解答】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符合题意;

D、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12.【答案】H;Al;H、O;Hg;N、Na、Ne

【解析】【解答】解:

根据氢只有一个质子,因此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中含的元素是H,O元素;

根据液态金属是Hg,因此液态金属中所含的元素是Hg;

根据所有元素符号,符号中都有“N”的元素是:

N,Na,Ne;

故答案为:

H;Al;H,O;Hg;N,Na,Ne.

【分析】根据氢只有一个质子进行解答;

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解答;

根据水的化学式,化学式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液态金属是Hg,来解答;

根据所有元素符号,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13.【答案】核外电子;质子

【解析】【解答】解:

铁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2个、3个电子分别形成Fe2+、Fe3+,则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铁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2个、3个电子后,核内的质子数没有发生变化,三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合理即可).故答案为:

核外电子;质子.

【分析】根据铁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2个、3个电子分别形成Fe2+、Fe3+,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53;53;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解析】【解答】解:

(1)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所以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所以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53.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碘酒中的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KI中的碘是碘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所以,KI和I2的性质不同.

故答为

(1)①53,②53;

(2)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分析填空.

(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物质的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15.【答案】B;液态氧

【解析】【解答】解:

A、高锰酸钾中不含有氧气,故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C、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气,故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D、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由氧分子构成;

答案:

B;液态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含有氧气的物质则含有氧分子,据此解答.

16.【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公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可得:

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答案是:

【分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公式表示为: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17.【答案】1;失去;11;正;Na+;6;2;16;负;S2﹣

【解析】【解答】解:

①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Na+.钠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电荷数是11,元素种类不改变.②硫原子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S2﹣.硫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电荷数是16,元素种类不改变.故答案为:

①1;失去;11;正;Na+.②6;2;16;负;S2﹣.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8.【答案】气体分子间间隔大,而固体分子间间隔小;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解析】【解答】

(1)气体易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所以比较容易被压缩;而构成固体的微粒之间间隔比较小,所以比较难被压缩.

(2)花香十里,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答案为;

(1)气体分子间间隔大,而固体分子间间隔小;

(2)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9.【答案】2;20;蒸馏法、吸附法;组成元素相同,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

【解析】【解答】解:

(1)氦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故核外电子数是2,故填:

2;

(2)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2+16=20,故填:

20;   

(3)重水的提取方法中,蒸馏法和吸附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

蒸馏法、吸附法;

(4)宏观上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微观上二者的分子中的原子构成不同,故填:

组成元素相同,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根据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根据化学式及其原子构成解答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20.【答案】

(1)硫酸铜

(2)分子的构成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解析】【解答】

(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2)①根据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②根据石墨和金刚石中原子排列方式分析;(3)①根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②根据原子结构分析;(4)根据对应关系结合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

解:

(1)C60、金刚石由原子构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硫酸铜;

(2)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He是相对稳定的结构,Be最外层电子数是2,是不稳定结构。

故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F和Cl。

故选D;②

;(4)由图中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