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32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玉不琢不成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不琢不成器.docx

《玉不琢不成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不琢不成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不琢不成器.docx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正如唐太宗所说: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经良工雕琢,与瓦砾无别。

”玉器的雕刻艺术是以玉质美为基础的,玉器一定要烘托玉之本质,这是产生玉器艺术的决定条件。

而且,玉器雕刻发挥玉之本质特点越显著,就越有欣赏价值。

然而,翡翠作为艺术品,又应该怎么来欣赏呢?

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特征,艺术美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影响的。

艺术的魅力也正是通过鉴赏优秀作品而得以实现,是鉴赏心态对生命节律的共鸣;而主体的鉴赏心态,又是通过文化形态熏陶及主体心灵的自觉省悟而形成的,鉴赏心态造就的更进一步基础,是对作品境界的感同身受。

翡翠的人文艺术不但包含雕刻的工艺美,还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翡翠的雕刻艺术

一、雕刻——无声的乐章,凝炼的诗。

   中国玉器雕刻无论是丰富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精湛的技法,还是流派纷呈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

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中国玉雕在世界上名闻遐迩,素有“东方艺术奇葩”之美誉。

玉器雕刻融合了中国传统石刻、绘画、书法等艺术的表现手法,讲究构图的气韵生动,自然流畅,因而玉器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时代特有的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

   玉石雕刻创作讲究,取势造形、依色取巧、因巧施工,“取天然之形势,得天然之神貌”。

玉雕应用的是减法原理,原料体积只能剔除,不能增大,这就是其特殊性。

玉雕不像绘画,可以自由地应用颜色、明暗背景、场面等手段来表现,它受到玉石原料体积、形态及质量的限制。

所以,玉雕创作还得扬长避短,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取舍得当。

从创作心态上说,艺术品历来被视为有机的整体,中国艺术追求“以形写神”,“形”的刻划是外在美的体现,是手段;传“神”才是目的。

主体创造艺术,必须先养气,唯有生气灌注,才能使作品充满生命力。

“养浩然之气”(孟子),故能气势雄浑,以生命之气感悟外物之气,使作品体生命之道,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欣赏雕刻艺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以神观形”,因为翡翠雕刻艺术饱含丰富的精神意蕴,而“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美学大师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

“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中国的艺术更注重情绪的传达和精神意向的导引。

    意境之美不同于形体之美,那是含蓄于内、隐而难辨的;意境的欣赏,表现为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的统一。

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

意境创造是一种东方古典型重内倾超越的无限意象生成心理,重视对客观存在的“理、事、情”的兴到神会的联想与触发,追求“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重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玉器雕刻的审美特征:

(1)立体感,具有空间中的实体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移动式地欣赏,从而能观赏到凝固于瞬间动作姿态的“多面性”表现。

具有“以静示动”,“以少见多”的特性,人们在欣赏时,可以透过某个瞬间动作、姿态,引起无限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2)光感,是雕刻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因环境变化,光照方向、强度、色调的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质感美,翡翠的材质就是玉雕艺术审美特征的一部分。

创作者总是根据翡翠原料的特征,精心构思最适合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形式美,使其更具生命力。

   翡翠的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的使命,是为静态的材质注入动态感性的生命力,就是以特定的造型形式去传递和表达种种复杂的节奏——在形似中追求奕奕的神采。

   现代翡翠玉雕的特点:

古代玉器浑厚、圆润而工巧,线条流畅,细部刻划入微;现代玉器则以艺术形象动人为主,以玲珑剔透见长,大都使人一眼就能察觉到造型美和作工精致,直观效果更强烈。

   现代翡翠玉雕的特点有:

一是工巧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二是用料巧妙又有所进步;三是艺术造型以写实为主。

   工巧:

继承古代玉雕技术,应用现代电动工具,崇尚精雕细琢,溶入一些现代设计理念,整体构图和细节刻划更显真实而生动。

   用料:

翡翠玉雕很重视发挥玉质自然美的特点,其中以色彩美最直观,尽量用工艺烘托翡翠的色彩美,抛光精良,利用水头衬托,使色彩和物像巧妙结合,因色取俏。

用料的另一特点是,由于翡翠原料的日益减少,玉质差的翡翠慢慢地增多起来,采用繁缛的工艺加以掩饰,更显工艺的美。

   艺术造型以写实为主:

现代工艺特别重视艺术造型美,造型追求真实,包括构图比例、细节特征都追求接近真实,同时也求生动和情趣。

雕刻取材内容更加广泛,如鳄鱼、大咀鸟、青蛙、海豚等,犹如古树新芽,朝气蓬勃。

翡翠的常用雕刻技法

阴刻线:

指在玉器的表面琢磨出下凹的线段,有单阴线或两条并行的双刻阴线。

隐起:

在线条或块面外廓略减起,形成隐约凸起,触之边棱不明显。

浅浮雕:

利用减地方式,挖掉线纹或图象外廓的底子,造成线饰凸起的效果。

高浮雕:

挖削底面,形成立体图形,并加阴线纹塑形。

圆雕:

即三维空间的雕刻,塑造立体欣赏效果。

活环:

将玉料削琢成相连的活动环链,可延伸玉料的跨度。

镂空雕:

又称透雕或窗雕,在穿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花下压花:

由多层透雕发展而来,所制玉器巧妙地以细密镂空纹饰为底纹,衬托表面半浮雕手法琢制的纹饰造型,形成两层或三层有浮雕的装饰面。

挖膛:

琢制玉器内腹部技术,就是将器皿内部琢出空间的方法。

抛光:

也称上光,分粗光、精光,使玉雕表面光泽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俏色:

依色赋形,巧妙雕琢,使作品形色相依,与自然生态绝妙吻合的综合雕刻技法。

另外,还有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精细技法,如薄胎技艺、梁链技艺等,难度极大,称为的“险工”。

险工能充分体现玉雕大师的胆识、技术和耐心,在琢制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崩裂出痕,大大降低作品的艺术价值,甚至会前功尽弃。

翡翠雕刻的审美

   翡翠雕刻展现的是一种形式美。

形式美,是孕育于客观自然之中,更是人的发现和创造。

艺术创作利用线条、色彩、形态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成某种形式,激起人的审美情感,这些纯点、线、面的有序排列组合,称为形式美,或曰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美是造型艺术情趣、意境、魅力的本体所在,也是美术欣赏必须着意把握的核心和关键。

   形式美讲究,均衡、变化、对比、节奏、疏密、韵律等基本法则。

法则是枯燥的,而灵活运用就会产生美感。

富于精神内涵的形式美,首先表现为造型的美。

造型,是艺术形态塑造的基础,也是一切形态美的结构样式与骨魂。

   欣赏翡翠雕刻,和绘图、书法艺术一样,讲究构图、线条、场景等。

艺术形体的创造,融注了思想、情感,构成作品的“基调”,或稳定庄重,或轻快活跃,或刚劲挺拔,或柔软平和,以及或动、或静等等,这些气势与倾向,也就是作品内涵的倾向。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神的表现是更进一步的要求。

情、味、势则是艺术欣赏所获得的精神层面的内容。

(1)构图

   构图不仅是骨架,而且是导向画面空间意识化的行为过程,是把艺术家要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因素,以富有轨迹律动韵味的装饰手法加以安排的艺术。

一切造型艺术的构图,都发自构思的想象;一切造型艺术的构思,又首先被表现在构图骨线的位置安排中。

   均衡的悦目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

对称,在图式上能产生重量感、方向感和力度的平衡。

方形给人以平稳安定,圆形使人感到饱满和谐,三角形给人以力度与活跃;非对称则是一种富于变化的均衡,显得活泼而明快。

   如鼎的形象,权力与等级的象征,其造型的稳重与庄严都是旨在象征主宰天地的意蕴。

其造型中严格的对称也是构成这一内涵的重要机制。

尽管这种对称住往导致呆板,但不苟言笑的庄严凝重和主宰天地的严峻意向正是需要这种对称性来表现的。

   在那些称得上庄严凝重的作品中,其形象的端庄是最基本的要求。

它追求一种造型的疏落爽快、舒展自如和方正有致的造型风范,而并不对造像作过多的华丽的雕饰。

(印章)

   前面说过,雕刻包含有画理,而国画,尤讲“空白”的高妙与神奇,“空白”的巧妙布局可以产生更为深邃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雕刻,同样有“空白”,使作品产生更多的“想象余地”。

构图的空白,平稳而疏朗,它传递给人的是一种简淡、空清的美感,在玉器还能更好地展示材质美;而紧凑的布局多用于掩饰玉质的瑕疵,往往配合谨悉微毛、处处刻画,但模拟得越像,越显得不凝炼、不集中,繁琐的雕饰过分地纷扰了人们整体把握作品的空间效应的注意力。

(2)形象

   翡翠的造型艺术不只表现雕刻工艺,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构思时的组织能力与想象。

传神靠特征,运动生姿态,形象塑造需要以大胆大眼的气派,抛开一切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去全力从大特征、大动态、大气势方面思考,使形象典型明确,精美生动,新颖独到,成为一个更富于含蓄美、想象美,更具有回味美表象形态。

   例如,对于女性的雕刻,颈、肩要舒展流畅;腰灵活如柳,动之寓情。

而且总是把腰的表现当作主宰整个优美动态的关键与枢纽来处理,才能风韵婀娜,也契合女子动态“九曲三弯”的口决,使其姿势愈隐愈显,具有潜在含蓄的审美倾向。

是“以神状心”的艺术造型,或在形神姿态中蕴含着不同的心理状态,或以变化微妙的含蓄表情,呈现出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

   翡翠雕刻中,降魔罗汉的形像就是典型追求“势”的建立。

浑身上下充满了紧张感,身子弯曲、四肢扭动,一副威武雄壮的气势。

历史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狮、虎、鹰等动物的刻划同样追求一个“势”的造就,是一种阳刚的美。

而且往往由一个动势在空间中造成一种意动性的暗示,昭示出某种情感趋势。

(3)线

   线,纵横挥洒、尽情抒发情感的寄发体,成为情感的化物,这正是东方艺术其用线的独特价值与本质。

垂直线挺拔崇高,水平线平稳宁静,弧形线活泼优雅;线可以强化造形,可以寓意移情,可以丰满修饰;并可以使作品造成各种动人的节奏、神韵和活作品的风采与魅力。

   中国雕刻对于线的运用是非常独到的,以富于气韵和律动感的线与饱满而涌动的形体在空间中融合,相得益彰,构成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雕刻,这是中国雕刻艺术最鲜明、最可贵的特色。

   松、竹、梅、兰之类,多用简炼的线条刻划,简于形而不简于意,重在神似。

正合“梅影疏落”的意境。

   例如,虎的形体特征健美悦目,运动姿态的气魄很大。

它有一个硕猛的头部和强健的脊背,与刚劲的长尾相连,体态灵活、刚中有柔。

这些特征,正是利用弧形的中心韵律线展示出来的,也正是处于虎像中心运动部位的脊柱线,表现出它的敏捷和力量。

形制、图案和纹饰

   翡翠中的雕刻图案和装饰纹样,继承并发扬了历代玉雕的优良传统,而且由于现代时尚元素的加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势。

虽然翡翠的广泛使用相对很晚,但是自古延续下来的玉雕传统形制却在翡翠中得以提炼升华,每一种形制都具有极深的历史渊源,展示的是华夏民族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近现代的创新意识,结合了历史和未来,融入了中西方新的设计理念,创造了更为精致的翡翠首饰。

   翡翠形制是所有宝玉石中最丰富的,有仿古类的,也有传承并发展古制的,还有现代创新的。

具体类型包含:

戒指、指环、搬指、手镯、别子、手玩件、带钩、摆件、山子,现代创新的胸花、项链、日常小饰品,以及清代的帽正、扁方、翎管、朝珠等。

体积从大到小,十分丰富,真可谓是形态各异,洋洋大观。

一、传统题材

由古形演变而来的,表现的是典型传统意蕴的形制和装饰图案。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上看,常见的题材包括佛教类、儒家类、道教类:

   

(1)佛教类雕刻题材十分广泛,佛教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于是便有无数佛的名目。

主佛,释迦牟尼,亦称如来、本尊、大雄等;三世佛,是过去佛、现世佛与未来佛;三大佛,是释迦牟尼、无量寿佛和药师佛;还有五方佛、七世佛等等。

翡翠雕刻中最多的是弥勒佛,佛经说他是未来佛,是继释迦之后而成佛,是象征着未来、丰收及生活美好极乐的意思。

   佛造像,姿态有坐、立、卧三式;坐有善跏坐、游戏坐、结跏趺坐。

眉间有毫光(白光),是佛的标志。

衣饰,总的讲较朴素无华,常见的有袒肩式、通肩式和宽衣博带式。

   菩萨(梵音,菩提萨陲,是觉悟、有情的意思,是与佛共弘教化的至尊者)。

有文殊菩萨(坐狮像)、(骑象像)、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其中观音菩萨名目最多,可以显示33应化相:

正规仪容的,或坐或立,端庄秀丽的称“圣观音”;多面多臂,手执各种法物的“千手观音”;多见于石刻,随愿创作的如“水月观音”、“自在观音”、“媚态观音”等。

   菩萨造像演变到唐代,已明显的女性化了。

其形象优美,婀娜婉丽,服饰华贵,首饰珠光宝气,洋溢着可亲可昵的世俗人情味。

显然是作为人间美的化身来表现的,是代表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当作人世间“善”、“美”的理想典型加以塑造的,因而便赋予她们更多的现实人物的形象特征及精神品格、人性等等。

加上完美的艺术加工,自然也就显得格外生动,倩丽感人。

如普贤菩萨,享有“东方维那斯”之称,是以美女的形象塑造的。

   罗汉,佛教中属声闻部,类于迦叶、阿难的弟子行列,是已修得正果的圣哲。

他们具有坚韧不拔、苦修苦学的精神和各自不同的奋斗历程。

   佛教题材审美重禅境,具有由直觉顿悟造成的,对宇宙人生作超距离圆融观照的审美倾向,在静观万象中超越社会、自然乃至逻辑思维的束缚,破二执,断二取,由空观达于圆觉,明心见性,实现以主观心灵为本体的超越,获取一种刹那中见永恒的人生体悟。

   中国造型艺术显出佛教艺术的神秘肃穆,在法相独尊的香火气氛中,加入了人间烟火气氛的神韵。

我们在大量的佛教艺术中感受到的是宁静和谐的氛围,是种超越现实的自足感。

佛的静思是人的静思,可以说人将如何昭示宁静和谐的意蕴,佛也将是如何昭示的。

通过姿势的静态方式作为主要传达手段的,面部表情紧扣于“思”,神情宁静安详,具有一种悟性。

在沉思之中,他们的姿态及各种“手印”往往也是处于静虚心境中的形态,具有着极为和谐的氛围。

这种佛的静思,实质上是创造者和观赏者籍此自我悟化的媒介,在这种对“思’的沉思中,他们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受引渡到了理想的天国,从而使人们喧闹的心境归于沉寂,获得慰籍、获得满足,获得心境的平和。

   

(2)儒家思想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根基,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儒家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重天人合德,重“自强所争者大”的阳刚美。

儒家类玉雕题材,往往表现出道德伦理内涵方面的执着追求,其深层意境美具有“比德”倾向。

这种“借景抒情以观德,托物言志以比德”的倾向,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以寻求人的社会群体价值,建立符合古典人本主义精神的社会道德秩序的一种理性精神的反映。

是一种人的社会生命(群体价值)、道德精神的高扬,追求人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高尚的人生道德境界的理趣,在意境审美层中建构成功了各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品格、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时代规范。

这类作品具有积极入世的功利性,甚至表现出深沉博大的历史人生感与浩然正气,形成一种偏于阳刚型的审美。

翡翠种类繁多的雕刻品中,有十分丰富的题材表现的就是追求“修身、治国”,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目的的艺术品。

(如梅兰菊竹,寓意成功、奋斗拼搏的作品等)

   (3)与道家相关的题材,有出于道教故事的老子出关、刘海戏金蟾、八仙过海等内容的题材,也有一些与仙家典故或人物相关的物件、瑞兽等。

道家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追求自然美和质朴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往往表现为对人与自然归一的审美境界的探求,多表现出平淡天真、含蓄、和谐之美。

   另外,还有以历史故事、诗词歌赋为背景创作的翡翠雕刻题材。

   从图案题材上又可分为:

人物、动物、花草瓜果、几何图案型等。

而且翡翠雕刻图案,延续了明清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往往采用含蓄、隐喻的方式表达寓意。

中国传统艺术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以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体现人们对吉祥幸福的向往,也反映出传统装饰艺术至善至美的本质。

(1)人物

   翡翠雕刻艺术对人物类的表现可以精要的概括为:

不拘泥于形而重心貌。

   四大菩萨: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

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在现实娑婆世界救苦救难,是慈悲的化身;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地藏菩萨庄严自誓: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以如此广大誓愿,得“大愿”之尊称;普贤既有广大誓愿,又能身体力行去实践,难行能行,被尊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笑佛:

弥勒佛,又被称为布袋罗汉。

以神情自若,笑容和蔼,展现大肚能容的气度。

罗汉:

体瘦,骨态必显为特征,传达的是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

福禄寿三星:

神态各异,表达长寿、富足、康宁的祝福。

财神:

源于《封神演义》,赵公明被封为财神,掌管人间的财富。

和合二仙,指高僧寒山和拾得。

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

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八仙过海:

民间传说故事,八位神仙在民间行善修炼,留下了无数的佳话,是善良、正义的象征。

作为吉祥图案,具有借助众仙的神通和法宝驱邪免灾之特定意义。

麻姑:

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王母娘娘三月三过生日时,举办蟠桃盛会,麻姑特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所谓“麻姑献寿”。

童子:

继承清代童子像的特征,生活气息浓郁,多戏耍玩乐的姿态。

(2)动物

   龙:

起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崇拜。

《说文解字》“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是“天下大治,太平盛世”与中华民族古老文明腾飞不息、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和恢宏气派的代表,凝聚浓缩了伟大民族强烈的情感、观念与信仰,是理想、精神和意志的化身。

龙的形体展现的是“力量”,透出的却是威严。

   凤:

积一切美德于一身,是吉祥富贵的代名词,是“天下太平,如意吉祥”,美满、幸福的象征。

龙是力量的象征,凤则是美丽的象征。

龙和凤的结合,是力和美的结合。

人们常用“人中龙凤”比喻杰出人物。

   麒麟:

在造型的装饰形式上,头和身和龙有不少相同特征,可是从基本的体形和动作的姿势上看,却是与“牛联宗”。

麒麟的装饰寓意主要是祥瑞,有“麟吐玉书”和“麒麟送子”等。

   螭:

也称为螭龙或螭虎。

具有极深的渊源,汉代以前,龙纹其实是螭纹的变体,所以螭也就是龙的前身。

《说文解字》中螭为:

“若龙而黄,……乃其色黄,状若龙之爬虫。

”又说:

“一角者天鹿,二角者辟邪,无角者螭。

”《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蛟龙赤螭”,注解曰螭为龙子或雌龙。

民间则传说龙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龙子。

(图)

   鹿: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长生的仙兽。

《抱朴子》: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因为鹿有长寿之说,所以传统图案中经常把它和寿桃及老寿星放在一起。

音同“禄”,又用于指代衣食奉禄,即官运。

   三羊开泰:

也称三阳开泰、三阳交泰,是象征一年开头冬去春来、阴消阳长的吉祥图案。

《贺元旦表二》:

“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

   十二生肖:

古代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后来又把这种方法用到人的生年上,即生肖。

赵翼《陔馀丛考》记载:

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

古代有十二生肖俑,也称“十二支神俑”。

虽是代表地支的十二种动物俑,但均作人身、鸟兽头。

这种做法在随代已经出现,至唐代盛行,以后各代均有,并流传至今。

鼠,五鼠运财;牛,是稳重、勤劳的象征;虎,百兽之王,代表威严和霸气;兔,表示宁静和平和温顺;龙马精神,是活力和斗志的表征;猴,代表聪慧,具有活力;鸡,称为五德之禽,头顶红冠,是文德;足踩斗距,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狗,代表忠诚,聪慧、勇敢;猪则是代表财富和幸福。

   太平有象:

古人以象为吉祥动物,所以太平有象的图案也是玉器上的传统题材。

常用象驮宝瓶,以瓶寓平,表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之意。

   五福捧寿:

《诗经》解释五福为: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因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常以五蝠表示五福。

五蝠中间还经常围有寿字,即俗称的“五福捧寿”。

   鹤寿松龄:

古人认为鹤是仙禽,《诗经·小雅》: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淮南子·说林训》:

“鹤寿千岁,以极其游。

”王建《闲说》诗:

“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松,叶长绿,树长生,古有“千岁之松”的说法。

所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中,常以鹤、松组成“鹤寿松龄”的纹样寓长寿之意,用于祝寿。

鹤,还有一层寓意,称一品鸟,清代一品文官官服的补子就是鹤的图案,故表示官居一品、富贵通达。

   龟:

《龟经》载:

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

性迟钝,能耐饥渴,寿命很长,喻长寿、稳重务实、吉祥之意,多出现“龙头龟”,也就是四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玄武;“龟鹤齐龄”寓意高寿。

龟,又称为“鳌”,仙鹤独立其背上,则为“独占熬头”。

   英雄:

英雄指有胆、有识、有能的杰出人物。

在玉器上用鹰和熊的谐音,其造型通常为一只展翅欲飞的鹰站立在伏卧着的熊背上,以此寓意英雄争霸。

   鹰,眼睛敏锐,翱翔于高空,能高瞻远瞩。

雄鹰展翅示意大展宏图,鹏程万里,事业有成。

   獾:

谐音“欢”,代表欢乐,常雕两只獾,清代流行。

“双欢”,寓“夫妻美满”。

   金蟾:

三脚,赐财的神物,来源于“刘海戏金蟾”的传说。

   鱼:

谐音“余”,是富足有余的象征,年年有余最常见。

   鱼龙:

源于古印度神话,称为“摩羯”,是一种龙头、鱼身鱼尾的动物,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

”也可以解释为“鲤鱼跳龙门”,因其形象常雕刻为脱水而出、腾空而起,化为飞龙,跃于苍穹的那一瞬间。

所以寓意“望子成龙”。

   辟邪:

源于古印度佛教,随着佛教的流传而流传,据载,最早是在西汉时才传入中国的。

《后汉书·灵帝纪》文中:

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二石兽,其中一石兽的前肢上部刻有“天禄”二字,另一只上刻有“辟邪”二字。

三国时,孟康在注《汉书》中说:

桃拔又叫符拔,似鹿长尾,一角的叫天鹿,两角的叫辟邪。

   貔貅:

是龙生九子的第九子,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

相传有辟邪挡煞,镇宅之威力。

龙生九子,神通不一。

其子貔貅,胜父千倍,长大嘴,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百兽之优,有嘴无屁股,只进不出,神通特异,以财为食,纳食四方之财,肚子是个聚财囊,同时催官运。

另一种说法,辟邪便是貔貅。

   狮子: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狮纹样,是经历代民间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

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

“狮子滚绣球”图案,源于此。

舞狮为民俗喜庆活动,寓意祛灾祈福。

另,历代有太师和少师之职,狮谐音“师”,故常用于指代位居人臣,高官显赫的社会地位。

   蜘蛛:

民间称“喜蛛”,陆玑《诗疏》载,“〔喜子〕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

人们把喜蛛喻吉庆。

喜蛛落下象征“喜从天降”。

(3)植物

   十二花神:

梅花、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葵花、桂花、菊花、芙蓉花、茶花和水仙。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在艺术创作中按“物”的品质来发挥寓意象征的力量,所以在塑造花卉的艺术形象时,就有如“国色天香”的牡丹;“隐逸之士”的菊花;“出污泥不染”的莲花;“冷傲冬霜”的梅花等传神的表现。

   白居易“晓露轻盈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