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32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docx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

一  真空灭弧室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真空

真空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远低于一个环境大气压的气体状态。

真空状态下气体的稀薄程度通常用真空度来描述,以压强值来表示。

  l大气压=760mmHg×133.3Pa/mmHg=1.013×105Pa(帕斯卡)或0.1013MPa

压强越高则真空度越低;压强越低则真空度越高。

2什么是真空灭弧室

真空灭弧室也叫真空开关管或真空泡,是真空开关的核心器件。

它是用一对密封在真空中的电极(触头)和其它零件,借助真空优良的绝缘和熄弧性能,实现电路的关合或分断,在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止电流的真空器件。

3真空灭弧室的工作原理

要说明真空灭弧室的工作原理必须要弄清楚电弧、真空电弧、扩散电弧、集聚电弧、横向磁场、纵向磁场的概念

3.1电弧

电弧或弧光放电是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

放电在性质上和外观上是各种各样的。

在正常状态下,气体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

但当在气体间隙的两端加上足够强的电场时,就可以引起电流通过气体,这种现象称为放电。

放电现象与气体的种类和压强、电极的材料和几何形状、两极间的距离以及加在间隙两端的电压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正常状态下,给气体间隙两端的电极加电压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游离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运动,与气体分子碰撞后产生较多的电子和离子。

新生的电子和离子又同中性原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和离子,使气体开始发光,两电极变为炽热,电流迅速增大。

这种性质上的转变称为气体间隙的击穿,其所需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这时,由于电场的支持,放电并不停止,故称为自持放电。

电弧则是气体自持放电的一种形式。

电弧具有电流密度大和阴极电位降低的特点。

3.2真空电弧

在真空环境中,气体非常稀薄,真空度高于1.33x10-2Pa时气体分子极少。

在1.33x10-2Pa的真空中,每立方厘米空间中含有的气体分子数仅为标准大气压环境下的千万分之一。

在这样稀薄的气体中即使真空间隙中存在电子,它们从一个电极飞向另一个电极时,也很少有机会与气体分子碰撞造成真空间隙的电击穿。

真空中电极间电弧是这样产生的:

当触头行将分离前,触头上原先施加的接触压力开始减弱,动静触头间的接触电阻开始增大,由于负荷电流的作用,发热量增加。

在触头刚要分离瞬间,动静触头之间仅靠几个尖峰联系着,此时负荷电流将密集收缩到这几个尖峰桥上,接触电阻急剧增大,同时电流密度又剧增,导致发热温度迅速提高,致使触头表面金属产生蒸发。

同时微小的触头距离下也会形成极高的电场强度,造成强烈的场致发射,间隙击穿,继而形成真空电弧。

真空电弧一旦形成,就会出现电流密度在104A/cm2以上的阴极斑点,使阴极表面局部区域    的金属不断熔化和蒸发,以维持真空电弧。

在电弧熄灭后,电极之间与电极周围的金属蒸气迅速扩散,密度快速下降直到零,触头间恢复高真空绝缘状态。

3.3真空电弧的形态

真空中的电弧有两种形态,扩散型电弧和集聚型电弧。

3.3.1扩散型真空电弧

当真空电弧电流不大时,对于铜电极来说一般不超过7~8KA,阴极斑点将不停地运动,通常是由电极中心向边缘运动。

当阴极斑点到达边缘,等离子锥便弯曲,接着阴极斑点就突然熄灭,在电极中心又会继续不断地产生新的阴极斑点。

如果电流保持不变,阴极表面存在的阴极斑点数基本上维持不变。

当电弧电流增大或减小时,阴极斑点也随之增加或减少。

这种存在许多阴极斑点的真空电弧,随着阴极斑点的运动不断地向四周扩散,所以叫扩散型真空电弧。

见图一

3.3.2集聚型真空电弧

当真空电弧电流很大时,如对铜电极而言,当电弧电流超过10KA时,电弧的外形将突然发生变化,阴极斑点不再向四周作扩散运动,而是相互吸引,结果所有的阴极斑点都聚集成一个斑点团,阴极斑点团的直径可达1~2CM。

此时阳极上出现了阳极斑点,阴极表面和阳极表面均有强烈的光柱,阴极光柱与阳极光柱自由地向电极的四周扩散成为数条连续的闪光,有时偶尔也与电极平行。

真空电弧一旦聚集,阴极斑点与阳极斑点便不再移动或以很缓慢的速度运动,阳极和阴极表面被局部强烈加热,导致严重熔化,这种真空电弧叫做集聚型真空电弧。

见图一

真空电弧中出现阳极斑点对真空灭弧室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往往会导致电极的严重熔化,并产生过量的金属蒸汽。

在真空灭弧室分断工频交流电弧时,电流过零后,这些过量的金属蒸汽在电极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时电极间的介质恢复速度降低,从而很可能导致真空灭弧室的分断失败。

                        

      

扩散型真空电弧            扩散型真空电弧        集聚型真空电弧

              图一  真空电弧

3.4真空灭弧室的灭弧原理

3.4.1真空电弧的熄弧条件

真空电弧是依靠电极不断地产生金属蒸汽来维持的,因此,要熄灭真空电弧必须将电弧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不足以维持电弧的时候才有可能将其熄灭。

在交流情况下,真空电弧电流有很多个过零的时刻,这就给出了熄弧的条件;在直流情况下,必须设置一个电力转向装置,使直流真空电弧电流有一个过零的机会,以创造一个同样的熄弧条件。

  3.4.2小电流真空电弧的熄弧原理

  真空灭弧室切断交流真空电弧成功与否,与触头之间弧区电流过零前的金属蒸汽浓度密切相关。

当电流过零前弧区的金属蒸汽浓度很小时,电弧在电流过零时不足以维持便熄灭;反之当电流过零前弧区的金属蒸汽浓度很大,在电流过零时仍足以维持,电弧便不会熄灭。

金属蒸汽来自触头的电弧斑点,电弧斑点和金属蒸汽都随着电弧电流瞬时值的增减而变化。

电弧电流过零点前一小段时间里,触头间金属蒸汽浓度降低的速度取决于电弧斑点的冷却时间常数。

小电流真空电弧是一种扩散型电弧。

对于扩散型电弧,它只有阴极斑点而无阳极斑点,各分支电弧均布于触头表面上且处于移动状态。

所以触头表面电弧斑点熔区的面积小,深度浅,热惯性小,其冷却时间常数仅有数微秒,有足够的时间让阴极斑点冷却,因此金属蒸汽浓度低。

金属蒸汽在温差、浓度差和压力差的作用下迅速向弧区外扩散。

这样,当电弧电流过零时,电弧便不能维持而熄灭。

3.4.3大电流真空电弧的熄弧原理

大电流真空电弧是一种集聚型真空电弧。

集聚型电弧会产生阳极斑点,从而导致电极的严重熔化,并产生过量的金属蒸汽。

在真空灭弧室分断工频交流电弧时,电流过零后,这些过量的金属蒸汽在电极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电极间的介质恢复速度降低,从而很可能导致真空灭弧室的分断失败。

因此,为了熄灭大电流真空电弧,必须要采取一定措施,避免阳极斑点的产生,从而避免产生过量的金属蒸汽。

为了能开断10KA及以上的短路电流,设计时采取了在触头间施加横向磁场或纵向磁场,从而实现真空灭弧室开断大电流的功能。

4真空灭弧室的分类

按外壳分:

玻璃真空灭弧室、陶瓷真空灭弧室。

按用途分:

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负荷开关用真空灭弧室、接触器用真空灭弧室、重合器

真空灭弧室、分段器用真空灭弧室及其它特殊用途真空灭弧室。

5真空灭弧室的主体结构及其主要零件的作用

  

图二  真空灭弧室的主体结构

  真空灭弧室主要由气密绝缘系统、导电系统、屏蔽系统、触头系统几部分组成。

其主要结构如图二示。

5.1绝缘外壳

材料:

绝缘外壳的材料有玻璃、陶瓷、微晶玻璃三种。

微晶玻璃价格昂贵,因而没有得到过实际应用;玻璃结构强度较差,使用量已逐渐减少;陶瓷综合性能最好,因而应用最广泛。

主要作用:

绝缘外壳主要是起绝缘支撑作用,并参与组成气密绝缘系统。

5.2波纹管

材料:

波纹管主要由厚度为0.1~0.2mm的不锈钢制成。

主要作用:

波纹管主要担负动电极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及高真空密封的功能。

真空灭

室要求波纹管具有很高的机械寿命。

5.3屏蔽筒

材料:

屏蔽筒可由无氧铜、不锈钢、电工纯铁或铜铬合金等材料制成。

主要作用:

1)减轻触头在燃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蒸汽和液滴喷溅对绝缘外壳内壁的污染程度,从而避免造成真空灭弧室外壳的绝缘强度下降或产生闪络。

2)改善真空灭弧室内部的电场分布,有利于真空灭弧室绝缘外壳的小型化,尤其是对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的小型化有显著效果。

3)冷凝电弧生成物。

特别是真空灭弧室在开断短路电流时,电弧所产生的热能大部分被屏蔽系统所吸收,有利于提高触头间的介质恢复强度。

屏蔽筒冷凝电弧生成物的量越大,吸收的能量也越大,越能改善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

5.4触头系统

5.4.1触头结构

触头结构的作用主要是在真空灭弧室分断短路电流时,在触头间形成横向磁场或纵向磁场,从而限制触头表面阳极斑点的形成,提高灭弧室的分断能力。

触头结构形成所需磁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形成所需的磁场;二是通过设置磁性材料聚拢磁力线形成所需方向的磁场。

5.4.2触头

触头是导电产生电弧、熄灭电弧的部位,对材料的要求很高。

触头材料主要有铜铋合金、铜铬合金、铜钨合金等几种,目前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大量使用的主要是铜铬合金。

5.5导电杆

真空灭弧室的动静导电杆均由无氧铜制成,它们是主要的导电回路,主要起导通电流的作用。

5.6导向套

导向套一般用绝缘材料制成。

它主要起导向作用,保证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在分合闸运动过程中能沿着真空灭弧室的轴线做直线运动。

同时,它还能防止导电回路的电流分流到波纹管上,从而影响真空灭弧室的寿命。

6真空灭弧室的触头结构

真空灭弧室的触头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

6.1圆柱形触头:

最简单的触头结构,分断电流不大,一般不超过7~8KA。

6.2横向磁场触头:

典型的有螺旋槽横磁、杯状横磁、万字槽横磁。

6.3纵向磁场触头:

典型的有开斜槽式纵磁、线圈式纵磁、马蹄铁式纵磁。

6.4R型触头:

触头结构与触头集成化制造,磁场方向为交替式纵磁。

7什么是横向磁场触头  什么是纵向磁场触头  它们对熄灭交流电弧分别有什么作用

7.1横向磁场触头是指真空灭弧室在分断短路电流时,在其电极间产生的与电极轴线垂直的磁场。

在足够的横向磁场的作用下,真空电弧沿着触头表面不断地高速运动,从而避免了触头表面的严重熔化,在电流过零后能迅速恢复绝缘强度,有利于电弧的熄灭。

7.2纵向磁场触头是指真空灭弧室在分断短路电流时,在其电极间产生的与电极轴线方向一致的磁场。

采用纵向磁场提高真空开关的分断能力与采用横向磁场的情况截然不同,纵向磁场的加入可以提高由扩散性电弧转变到收缩型电弧的转换电流值。

在足够的的纵向磁场的作用下,电弧斑点在电极触头表面均匀分布,触头表面不会产生局部严重熔化,并具有电弧电压低、电弧能量小的优良特征,这对于弧后绝缘强度恢复,提高分断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目前,大容量的真空灭弧室多采用纵向磁场触头,这是因为纵向磁场触头具有电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和分断能力强等优点。

8真空灭弧室制造工艺中的几种封排方式及其优缺点

真空灭弧室的制造工艺一般分为排气台工艺、一次封排工艺、完全一次封排工艺。

图  三  真空灭弧室的制作工艺

三种制管工艺的流程如图三所示。

8.1排气台工艺

是指将真空灭弧室的零件通过钎焊及氩弧焊等工艺制成为待排气的整管,再连接到排气台进行抽真空及烘烤除气,最后进行冷夹封口的过程。

此工艺,过程复杂、路线长,一般有9道工序。

因而效率低且对真空灭弧室零件的污染环节多。

而且,按此工艺生产的真空灭弧室烘烤温度低(450℃左右),因而除气不彻底。

8.2一次封排工艺

是指将真空灭弧室各零件先钎焊成几个部件,再将几个部件组装成真空灭弧室整件,然后再在真空炉中完成排气、烘烤去气及钎焊封口的过程。

此工艺,过程较简单,一般有7道工序,因而效率较高且人为污染也较少。

此外,按此工艺生产的真空灭弧室烘烤温度高(800℃~900℃),因而排气彻底。

8.3完全一次封排工艺

是指将真空灭弧室所有零件直接组装成整件,然后在真空炉中一次完成排气、烘烤、钎焊封口的过程。

此工艺,过程最简单,一般仅有5道工序,人为环节最少,过程质量最稳定,但对封排设备的要求很高。

                  

9.制造过程中保证真空灭弧室产品质量的关键点

9.1真空的保持

顾名思义,真空灭弧室必须要借助优良的真空状态方可实现其功能。

要保持优良的真空状态,必须要严格控制以下三个环节。

1)陶瓷金属化

陶瓷与金属的性能差异非常大,因而其与金属零件封接部位的金属化质量非常关键。

经验表明,真空灭弧室的慢性漏气约有70%左右是因为陶瓷金属化质量不好而引起的。

陶瓷金属化的质量难以通过事后检验来控制把关,必须要通过过程质量来控制,对设备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个真空灭弧室厂家具备稳定的陶瓷金属化能力。

2)波纹管的选择及其与灭弧室其它零件的钎焊工艺

波纹管一般是由0.1~0.2mm厚的不锈钢板制成的,因其厚度很薄且要承受几万次的机械寿命,所以对材料及制造工艺的要求非常高。

传统焊料对不锈钢材料的浸润性很差,因而国内绝大部分厂家都将不锈钢波纹管电镀镍后再进行钎焊。

但不锈钢材料不易于进行镀镍,因而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因此,如果波纹管的材料、壁厚、表面状态及其与其余零件的钎焊质量控制不好,均会造成真空灭弧室的慢性漏气,导致真空灭弧室功能的丧失。

3)整管封排、钎焊工艺

真空灭弧室整管的封排、钎焊工艺对真空灭弧室真空的保持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封排工艺环节过多,污染源则较多,这样封排后的真空灭弧室的放气源较多,从而在贮存或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真空度的下降。

真空灭弧室整管钎焊过程中,如真空炉工作区的温度不均匀,则个别管子的焊缝质量会受到影响,存在漏气的隐患。

9.2  触头材料及触头结构

真空灭弧室设计定型后,触头材料及触头结构的稳定性对真空灭弧室的开断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近些年试验站统计的情况来看,真空断路器(包括老产品)型式试验的成功率有所下降。

这与降低成本后,触头材料的批次性质量不稳定及触头结构加工质量的不稳定性有很大的关联。

触头的关键性能只能通过破坏性试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因而批量生产的触头必须通过制造过程控制来保证其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

目前在国内真空灭弧室厂家中,仅京东方公司具备触头的制造和控制能力。

9.3导电回路的材料

真空灭弧室导电回路(主要指动、静导电杆)的材料对真空灭弧室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动静导电杆的材料不好,含气量大、杂质多,则会显著影响真空灭弧室的性能。

一方面,导电杆材料不好会造成真空灭弧室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放气,影响其真空性能,严重时导致其真空度的丧失;另一方面,导电杆材料不好会增加真空开关的回路电阻再加上较多杂质的存在,这样在通载正常电流时,开关可能会因局部温升过高而烧损,严重时会造成事故。

真空灭弧室导电回路的材料一般要求用无氧铜材料。

无氧铜材料有好几个等级,如TU1、TU2、TU3等,即便是紫铜也有T1、T2、T3几个等级。

各等级铜材的含气量及杂质含量有明显差异,个别小厂,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使用了比T3还差的铜材。

10真空灭弧室的真空度对其技术性能有什么样的影响

真空技术中将广阔的真空度范围划分为粗、低、高、超高、极高等区域。

其中高真空区域的气体压力为10-1~10-6Pa,这一区域的后半段,即1.33×10-3~1.33×10-6Pa是真空灭弧室通常采用的真空度范围。

    真空度的高低对灭弧能力有影响。

实验表明:

真空度在10-3Pa数量级时就能够可靠地灭弧;真空度在低于5×10-2Pa时就不能够可靠地灭弧了。

真空灭弧室出厂标准规定,真空度需达到10-4~10-6Pa,是为了保证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和贮存寿命达到一定标准。

11真空开关的主要机械特性对真空灭弧室性能有什么样的影响

真空开关机械特性的优劣,对真空灭弧室各项电气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真空灭弧室的性能对衡量真空开关的性能当然十分重要,而开关本身的机械特性也同样影响真空灭弧室的使用性能。

要保证真空开关的性能,其机械特性必须满足真空灭弧室的要求。

下面对主要机械特性参数与真空灭弧室产品性能的关系分述如下:

11.1开距

  触头的开距主要取决于真空开关的额定电压和耐压要求,一般额定电压低时触头开距选得小些,但开距太小会影响分断能力和耐压水平。

开距太大,虽然可以提高耐压水平,但会使真空灭弧室的波纹管寿命下降,也会影响分断能力。

设计时,一般在满足运行的耐压要求下尽量把开距选得小一些。

10kV真空断路器的开距通常在8~12mm之间,24kV真空断路器的则在10~16mm之间,35KV真空断路器的则在16~24mm之间。

11.2触头接触压力

  在无外力作用时,动触头在大气压作用下,对真空灭弧室内腔产生一个闭合力,使其与静触头闭合,这个力称之为自闭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波纹管的端口直径。

自闭力太小,不能保证动静触头间良好的电接触,必须施加一个外加压力。

外加压力和自闭力之和称为触头的接触压力。

接触压力有如下几个作用:

  1)保证动、静触头的良好接触,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其接触电阻值。

  2)满足额定短路状态时的动稳定要求。

应使触头压力大于额定短路状态时的触头间的斥力,以保证在该状态下动静触头的完全闭合且不受损坏。

  3)抑制合闸弹跳。

使触头在闭合碰撞时得到缓冲,将碰撞的动能转为弹性势能,抑制触头的弹跳。

  4)改善分闸特性。

当接触压力大时,触头压簧的压缩量大、弹性势能大,因而在触头分闸时,动触头能得到较大的初始分闸力,容易拉断熔焊点,并提高分闸的初始阶段的刚分速度,减少燃弧时间,提高分断能力。

触头接触压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产品的初始设计中要经过多次验证、试验才能选取得比较合适。

如果触头压力选得太小,则满足不了上述各方面的要求;但触头压力太大,一方面需要增大合闸操作功,另外灭弧室和整机的机械强度要求也需要提高,影响技术经济指标。

11.3接触行程(或称压缩行程)

  目前真空开关毫无例外地采用对接式接触方式,动触头碰上静触头之后就不能再前进了。

触头接触压力是由触头压缩弹簧(有时称作触头弹簧)提供的,在开关触头碰触开始,触头压簧施力端仍会继续运动,其继续运动的距离,即为触头弹簧的压缩行程,也称为接触行程。

  接触行程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令触头弹簧受压而向对接触头提供接触压力;二是保证在运行磨合或触头烧损后仍然保持一定接触压力,使之可靠接触。

一般接触行程可取开距的20%~40%左右,10kV的真空断路器约为3~4mm。

  在真空断路器具体设计时,触头压缩弹簧在分闸位置就设置了相当的预压缩量,因而在触头对接前就有了一定的预压力。

这是为了在合闸过程中,使动触头有足够的力抵抗因预击穿而产生的电动力。

并在触头碰接瞬间,接触压力陡然跃增至预压力数值,减小合闸弹跳,抵抗电动斥力,使动静触头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随着触头压簧的进一步压缩,触头间的接触压力逐步增大,接触行程终了时,接触压力达到设计值。

接触行程不包括合闸弹簧的预压缩量程,它实际上是触头压簧的第二次受压行程。

11.4时间-行程特性曲线

  时间-行程特性曲线是描述真空断路器合、分闸机械特性的重要手段,在时间-行程特性曲线中可以全程测量到断路器合、分闸期间的运动速度、合闸弹跳、分闸反弹等参数。

11.4.1合闸行程特性曲线

  合闸速度主要影响触头的电磨蚀。

如合闸速度太低,则在合闸时预击穿时间长,电弧存在的时间长,触头表面电磨损大,甚至使触头熔焊而粘住,降低灭弧室的电寿命。

但速度太快,容易产生合闸弹跳,操动机构输出功也要增大,对灭弧室和整机的机械冲击大,影响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与机械寿命。

11.4.2分闸行程特性曲线

  一般而言,断路器的分闸速度越快越好,这样当首开相触头在电流过零前2~3ms分离时,可以在电流第一个过零点开断故障电流;否则首开相不能开断而延续至下一相,原首开相变为后开相,燃弧时间延长了,加重了触头烧损使开断的难度增加,甚至使开断失败。

但分闸速度太快,分闸的反弹也大,反弹太大震动过剧,容易引起触头间重燃,所以分闸速度亦应考虑这方面因素。

分闸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合闸时动触头弹簧和分闸弹簧的贮能大小。

为了提高分闸速度,可以增加分闸弹簧的贮能量,也可以增加触头弹簧的压缩量,这都必然需要提高操动机构的输出功和整机的机械强度,降低了技术经济指标。

11.4.3合闸弹跳时间

  断路器在合闸时,触头在刚接触后可能会产生弹跳的震荡过程,从触头刚接触开始计起,到稳定接触的时间间隔,称为合闸弹跳时间。

国外的标准对这一参数没有明确规定。

1989年底,能源部电力司提出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必须小于2ms。

这主要是考虑合闸弹跳的瞬间会引起电力系统或设备产生L.C高频振荡,振荡产生的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损坏。

当合闸弹跳小于2ms时,不会使电力系统产生较大的过电压,设备绝缘不会受损,同时在合闸时动静触头之间不易产生熔焊。

11.5合、分闸不同期性

  合闸的不同期性太大容易引起合闸的弹跳,因为机构输出的运动冲量仅由首合闸相触头承受。

此外,分闸的不同期性太大可能使后开相燃弧时间加长,降低开断能力。

分闸与合闸的不同期性一般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调好了合闸的不同期性,分闸的不同期性也就有了保证。

一般要求合分闸不同期性小于2ms。

11.6合、分闸时间

  合闸时间是指开关接到合闸指令瞬间起到所有极的触头接触瞬间的时间间隔;分闸时间是指从开关分闸操作起始瞬间(即接到分闸指令瞬间)起到所有极的触头分离瞬间的时间间隔。

  合、分闸线圈是按短时工作设计的,合闸线圈的通电时间不超过100ms,分闸线圈的通电时间不超过60ms。

合、分闸时间一般在断路器出厂时已调好,无需再动。

  当断路器用在发电机系统并在电源近端短路时,故障电流直流分量衰减较慢。

若分闸时间很短,断路器分断的故障电流就可能含有较大的直流分量,开断条件更为恶劣,这对断路器的开断是很不利的。

所以用于发电机系统的真空断路器,其分闸时间的设计适当长些为宜。

11.7回路电阻

  回路电阻值是表征导电回路的联接是否良好的一个参数,各类型产品都规定了一定范围内的值。

若回路电阻超过规定值时,很可能是导电回路某一连接处接触不良。

在大电流运行时接触不良处的局部温升增高,严重时甚至引起恶性循环造成氧化烧损,对用于大电流运行的断路器尤需加倍注意。

回路电阻测量,它也是检测装配质量的手段。

不允许采用电桥法测量,须采用GB763规定的直流压降法。

12真空开关厂家在安装真空灭弧室时要注意什么

12.1.使用前的检查

12.1.1外形、外观检查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开箱后应检查外观、核对产品与合格证是否相符。

正常产品在用手摇动时,管内无异响,陶瓷外壳完整,无机械损伤。

  12.1.2工频耐压检查

  真空灭弧室在使用前应进行一次工频耐压测试。

测试前应用干布或酒精润湿的擦布清洁表面。

测试规范为:

在额定开距时,在一分钟左右缓慢升至额定工频耐受电压,保持一分钟,无指示仪表指针突变及跳闸现象即为合格。

允许管内零星火星及其它轻微的发光现象。

12.2.真空灭弧室的安装

12.2.1安装前,用棉布或绸布蘸少许酒精,将绝缘外壳的表面擦干净,同时将导电杆及电连接表面擦干净,以使其与整机有良好的电接触。

12.2.2安装好真空灭弧室后,按要求对真空开关的机械特性进行调整。

与真空灭弧室有关的机械参数应满足技术条件中给出的参数要求。

12.3.安装中应注意的事项

12.3.1真空灭弧室在工作时,应有导向装置,以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