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35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安全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信息安全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安全2.docx

《信息安全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安全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安全2.docx

信息安全2

综合习题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C)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联的系统。

A.计算机B.主从计算机

C.自主计算机D.数字设备

2.密码学的目的是(C)。

A.研究数据加密B.研究数据解密

C.研究数据保密D.研究信息安全

3.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

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

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A)。

A.对称加密技术B.分组密码技术

C.公钥加密技术D.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4.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衷,除增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D)。

A.用户的方便性B.管理的复杂性

C.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

D.上面3项都是

5.A方有一对密钥(KA公开,K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B公开,KB秘密),A方向B方发送

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

M’=KB公开(KA秘密(M))。

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

(C)。

A.KB公开(KA秘密(M’))B.KA公开(KA公开(M’))

C.KA公开(KB秘密(M’))D.KB秘密(KA秘密(M’))

6.“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含义是(C)。

A.将所有密钥公开B.将私有密钥公开,公开密钥保密

C.将公开密钥公开,私有密钥保密D.两个密钥相同

二、填空题

密码系统包括以下4个方面:

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和密码算法。

解密算法D是加密算法E的逆运算。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又称为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是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以前使用的密码体制。

如果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这种密码体制称为对称密码体制。

DES算法密钥是64位,其中密钥有效位是56位。

RSA算法的安全是基于分解两个大素数的积的困难。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的用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密钥分配、数字签名。

消息认证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即验证数据在传送和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MAC函数类似于加密,它于加密的区别是MAC函数不可逆。

10.Hash函数是可接受变长数据输入,并生成定长数据输出的函数。

三、问答题

1.简述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的特点,并列举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现象。

主动攻击是攻击者通过网络线路将虚假信息或计算机病毒传入信息系统内部,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系统服务的可用性,即通过中断、伪造、篡改和重排信息内容造成信息破坏,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被动攻击是攻击者非常截获、窃取通信线路中的信息,使信息保密性遭到破坏,信息泄露而无法察觉,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2.简述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原理和特点。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对于大多数算法,解密算法是加密算法的逆运算,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同属一类的加密体制。

它保密强度高但开放性差,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安全通信之前,需要有可靠的密钥信道传递密钥,而此密钥也必须妥善保管。

3.具有N个节点的网络如果使用公开密钥密码算法,每个节点的密钥有多少?

网络中的密钥共有多少?

每个节点的密钥是2个,网络中的密钥共有2N个。

对称密码算法存在哪些问题?

适用于封闭系统,其中的用户是彼此相关并相互信任的,所要防范的是系统外攻击。

着开放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的对称密码遇到很多困难:

密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而密钥传送需要可靠的通道;在通信网络中,若所有用户使用相同密钥,则失去保密意义;若使用不同密钥N个人之间就需要N(N-1)/2个密钥,密钥管理困难。

无法满足不相识的人之间私人谈话的保密性要求。

对称密钥至少是两人共享,不带有个人的特征,因此不能进行数字签名。

IDEA是对称加密算法还是非对称加密算法?

加密密钥是多少位?

IDEA是一种对称密钥算法,加密密钥是128位。

什么是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序列密码是一种对明文中的单个位(有时对字节)运算的算法。

分组密码是把明文信息

分割成块结构,逐块予以加密和解密。

块的长度由算法设计者预先确定。

简述公开密钥密码机制的原理和特点?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是使用具有两个密钥的编码解码算法,加密和解密的能力是分开的;

这两个密钥一个保密,另一个公开。

根据应用的需要,发送方可以使用接收方的公开密钥加密消息,或使用发送方的私有密钥签名消息,或两个都使用,以完成某种类型的密码编码解码功能。

什么是MD5?

MD消息摘要算法是由Rivest提出,是当前最为普遍的Hash算法,MD5是第5个版本,

该算法以一个任意长度的消息作为输入,生成128位的消息摘要作为输出,输入消息是按512位的分组处理的。

安全问题概述

一、选择题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D)。

A.机密性B.可用性

C.完整性D.上面3项都是

2.“会话侦听和劫持技术”是属于(B)的技术。

A.密码分析还原B.协议漏洞渗透

C.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D.DOS攻击

3.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B)。

A.客观性B.主观性

C.盲目性D.上面3项都不是

4.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B)的攻击。

A.机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真实性

5.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A)的攻击。

A.机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真实性

6.从攻击方式区分攻击类型,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被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主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

A.阻止,检测,阻止,检测B.检测,阻止,检测,阻止

C.检测,阻止,阻止,检测D.上面3项都不是

7.窃听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

截获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受站之间。

A.被动,无须,主动,必须B.主动,必须,被动,无须

C.主动,无须,被动,必须D.被动,必须,主动,无须

8.拒绝服务攻击的后果是(E)。

A.信息不可用B.应用程序不可用

C.系统宕机D.阻止通信E.上面几项都是

9.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D)。

A.文件机密性B.信息传输机密性

C.通信流的机密性D.以上3项都是

10.最新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安全攻击主要来自(B)。

A.接入网B.企业内部网C.公用IP网D.个人网

11.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

式是(A)。

A.拒绝服务攻击B.地址欺骗攻击

C.会话劫持D.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

12.攻击者截获并记录了从A到B的数据,然后又从早些时候所截获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

重新发往B称为(D)。

A.中间人攻击B.口令猜测器和字典攻击

C.强力攻击D.回放攻击

二、问答题

请解释5种“窃取机密攻击”方式的含义。

1)网络踩点(Footprinting)

攻击者事先汇集目标的信息,通常采用Whois、Finger、Nslookup、Ping等工具获得目标的一些信息,如域名、IP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相关的用户信息等,这往往是黑客入侵所做的第一步工作。

2)扫描攻击(Scanning)

这里的扫描主要指端口扫描,通常采用Nmap等各种端口扫描工具,可以获得目标计算

机的一些有用信息,比如机器上打开了哪些端口,这样就知道开设了哪些网络服务。

黑客

就可以利用这些服务的漏洞,进行进一步的入侵。

这往往是黑客入侵所做的第二步工作。

3)协议栈指纹(StackFingerprinting)鉴别(也称操作系统探测)

黑客对目标主机发出探测包,由于不同OS厂商的IP协议栈实现之间存在许多细微差别,

因此每种OS都有其独特的响应方法,黑客经常能够确定目标主机所运行的OS。

这往往也可

以看作是扫描阶段的一部分工作。

4)信息流嗅探(Sniffering)

通过在共享局域网中将某主机网卡设置成混杂(Promiscuous)模式,或在各种局域网

中某主机使用ARP欺骗,该主机就会接收所有经过的数据包。

基于这样的原理,黑客可以

使用一个嗅探器(软件或硬件)对网络信息流进行监视,从而收集到帐号和口令等信息。

这是黑客入侵的第三步工作。

5)会话劫持(SessionHijacking)

所谓会话劫持,就是在一次正常的通信过程中,黑客作为第三方参与到其中,或者是

在数据流里注射额外的信息,或者是将双方的通信模式暗中改变,即从直接联系变成交由

黑客中转。

这种攻击方式可认为是黑客入侵的第四步工作——真正的攻击中的一种。

请解释5种“非法访问”攻击方式的含义。

1)口令破解

攻击者可以通过获取口令文件然后运用口令破解工具进行字典攻击或暴力攻击来获得

口令,也可通过猜测或窃听等方式获取口令,从而进入系统进行非法访问,选择安全的口

令非常重要。

这也是黑客入侵中真正攻击方式的一种。

2)IP欺骗

攻击者可通过伪装成被信任源IP地址等方式来骗取目标主机的信任,这主要针对Linux

UNIX下建立起IP地址信任关系的主机实施欺骗。

这也是黑客入侵中真正攻击方式的一种。

3)DNS欺骗

当DNS服务器向另一个DNS服务器发送某个解析请求(由域名解析出IP地址)时,因

为不进行身份验证,这样黑客就可以冒充被请求方,向请求方返回一个被篡改了的应答(IP

地址),将用户引向黑客设定的主机。

这也是黑客入侵中真正攻击方式的一种。

4)重放(Replay)攻击

在消息没有时间戳的情况下,攻击者利用身份认证机制中的漏洞先把别人有用的消息

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发送出去。

5)特洛伊木马(TrojanHorse)

把一个能帮助黑客完成某一特定动作的程序依附在某一合法用户的正常程序中,而一

旦用户触发正常程序,黑客代码同时被激活,这些代码往往能完成黑客早已指定的任务(如

监听某个不常用端口,假冒登录界面获取帐号和口令等)。

请解释下列网络信息安全的要素: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存活性

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

一、选择题

1.网络安全是在分布网络环境中对(D)提供安全保护。

A.信息载体B.信息的处理、传输

C.信息的存储、访问D.上面3项都是

2.ISO7498-2从体系结构观点描述了5种安全服务,以下不属于这5种安全服务的是(B)。

A.身份鉴别B.数据报过滤

C.授权控制D.数据完整性

3.ISO7498-2描述了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以下不属于这8种安全机制的是(A)。

A.安全标记机制B.加密机制

C.数字签名机制D.访问控制机制

4.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A)。

A.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B.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

C.数字签名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D.访问控制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5.在ISO/OSI定义的安全体系结构中,没有规定(E)。

A.对象认证服务B.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

C.访问控制安全服务D.数据完整性安全服务

E.数据可用性安全服务

6.ISO定义的安全体系结构中包含(B)种安全服务。

A.4B.5C.6D.7

7.(D)不属于ISO/OSI安全体系结构的安全机制。

A.通信业务填充机制B.访问控制机制

C.数字签名机制D.审计机制E.公证机制

8.ISO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对象认证服务,使用(B)完成。

A.加密机制B.数字签名机制

C.访问控制机制D.数据完整性机制

9.CA属于ISO安全体系结构中定义的(D)。

A.认证交换机制B.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C.路由控制机制D.公证机制

10.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的基础是(D)。

A.数据完整性机制B.数字签名机制

C.访问控制机制D.加密机制

11.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D)。

A.假冒源地址或用户的地址欺骗攻击

B.抵赖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数据中途被攻击者窃听获取

D.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

二、填空题

GB/T9387.2-1995定义了5大类安全服务,提供这些服务的8种安全机制以及相应的开放系统互连的安全管理,并可根据具体系统适当地配置于OSI模型的七层协议中。

P2DR的含义是:

策略、保护、探测、反应。

三、问答题

列举并解释ISO/OSI中定义的5种标准的安全服务。

(1)鉴别

用于鉴别实体的身份和对身份的证实,包括对等实体鉴别和数据原发鉴别两种。

(2)访问控制

提供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3)数据机密性

针对信息泄露而采取的防御措施。

分为连接机密性、无连接机密性、选择字段机密性、通信业务流机密性四种。

(4)数据完整性

防止非法篡改信息,如修改、复制、插入和删除等。

分为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无恢复的连接完整性、选择字段的连接完整性、无连接完整性、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五种。

(5)抗否认

是针对对方否认的防范措施,用来证实发生过的操作。

包括有数据原发证明的抗否认和有交付证明的抗否认两种。

8.TCP/IP协议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框架是什么?

由于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根据GB/T9387.2-1995的安全体系框架,将各种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映射到TCP/IP的协议集中,从而形成一个基于TCP/IP协议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密钥分配与管理

一、填空题

1.密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密钥的生成、分配、使用、存储、备份、恢复和销毁。

2.密钥生成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中心集中生成,另一种是由个人分散生成。

密钥的分配是指产生并使使用者获得密钥的过程。

密钥分配中心的英文缩写是KDC。

二、问答题

1.常规加密密钥的分配有几种方案,请对比一下它们的优缺点。

1.集中式密钥分配方案

由一个中心节点或者由一组节点组成层次结构负责密钥的产生并分配给通信的双方,在这种方式下,用户不需要保存大量的会话密钥,只需要保存同中心节点的加密密钥,用于安全传送由中心节点产生的即将用于与第三方通信的会话密钥。

这种方式缺点是通信量大,同时需要较好的鉴别功能以鉴别中心节点和通信方。

目前这方面主流技术是密钥分配中心KDC技术。

我们假定每个通信方与密钥分配中心KDC之间都共享一个惟一的主密钥,并且这个惟一的主密钥是通过其他安全的途径传递。

2.分散式密钥分配方案

使用密钥分配中心进行密钥的分配要求密钥分配中心是可信任的并且应该保护它免于被破坏。

如果密钥分配中心被第三方破坏,那么所有依靠该密钥分配中心分配会话密钥进行通信的所有通信方将不能进行正常的安全通信。

如果密钥分配中心被第三方控制,那么所有依靠该密钥分配中心分配会话密钥进行进信的所有通信方之间的通信信息将被第三方窃听到

4.密钥的产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如果用一个弱的密钥产生方法,那么整个系统都将是弱的。

DES有56位的密钥,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56位的数据串都能成为密钥,所以共有256种可能的密钥。

在某些实现中,仅允许用ASCII码的密钥,并强制每一字节的最高位为零。

有的实现甚至将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

这些密钥产生程序都使得DES的攻击难度比正常情况下低几千倍。

因此,对于任何一种加密方法,其密钥产生方法都不容忽视。

大部分密钥生成算法采用随机过程或者伪随机过程来生成密钥。

随机过程一般采用一个随机数发生器,它的输出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伪随机过程一般采用噪声源技术,通过噪声源的功能产生二进制的随机序列或与之对应的随机数。

5.KDC在密钥分配过程中充当何种角色?

KDC在密钥分配过程中充当可信任的第三方。

KDC保存有每个用户和KDC之间共享的唯一密钥,以便进行分配。

在密钥分配过程中,KDC按照需要生成各对端用户之间的会话密钥,并由用户和KDC共享的密钥进行加密,通过安全协议将会话密钥安全地传送给需要进行通信的双方。

数字签名与鉴别协议

一、选择题

1.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C)。

A.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二、填空题

数字签名是笔迹签名的模拟,是一种包括防止源点或终点否认的认证技术。

三、问答题

1.数字签名有什么作用?

当通信双方发生了下列情况时,数字签名技术必须能够解决引发的争端:

否认,发送方不承认自己发送过某一报文。

伪造,接收方自己伪造一份报文,并声称它来自发送方。

冒充,网络上的某个用户冒充另一个用户接收或发送报文。

篡改,接收方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篡改。

2.请说明数字签名的主要流程。

数字签名通过如下的流程进行:

(1)采用散列算法对原始报文进行运算,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数字串,称为报文摘要(MessageDigest),不同的报文所得到的报文摘要各异,但对相同的报文它的报文摘要却是惟一的。

在数学上保证,只要改动报文中任何一位,重新计算出的报文摘要值就会与原先的值不相符,这样就保证了报文的不可更改性。

(2)发送方用目己的私有密钥对摘要进行加密来形成数字签名。

(3)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接收方。

(4)接收方首先对接收到的原始报文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出新的报文摘要,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报文附件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比较两个报文摘要,如果值相同,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否则就认为收到的报文是伪造的或者中途被篡改。

3.数字证书的原理是什么?

数字证书采用公开密钥体制(例如RSA)。

每个用户设定一仅为本人所知的私有密钥,用它进行解密和签名;同时设定一公开密钥,为一组用户所共享,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

采用数字证书,能够确认以下两点:

(1)保证信息是由签名者自己签名发送的,签名者不能否认或难以否认。

(2)保证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未曾做过任何修改,签发的信息是真实信息。

身份认证

一、选择题

1.Kerberos的设计目标不包括(B)。

A.认证B.授权C.记账D.审计

2.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3.基于通信双方共同拥有的但是不为别人知道的秘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该秘密作为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的认证是(C)。

A.公钥认证B.零知识认证

C.共享密钥认证D.口令认证

5.(C)是一个对称DES加密系统,它使用一个集中式的专钥密码功能,系统的核心是KDC。

A.TACACSB.RADIUSC.KerberosD.PKI

二、填空题

身份认证是验证信息发送者是真的,而不是冒充的,包括信源、信宿等的认证和识别。

三、问答题

解释身份认证的基本概念。

身份认证是指用户必须提供他是谁的证明,这种证实客户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是为了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它是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

身份认证是安全系统中的第一道关卡,识别身份后,由访问监视器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授权数据库决定是否能够访问某个资源。

一旦身份认证系统被攻破,系统的所有安全措施将形同虚设,黑客攻击的目标往往就是身份认证系统。

2.单机状态下验证用户身份的三种因素是什么?

(1)用户所知道的东西:

如口令、密码。

(2)用户所拥有的东西:

如智能卡、身份证。

(3)用户所具有的生物特征:

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扫描、DNA等。

3.有哪两种主要的存储口令的方式,各是如何实现口令验证的?

1.直接明文存储口令

有很大风险,只要得到了存储口令的数据库,就可以得到全体人员的口令。

比如攻击者可以设法得到一个低优先级的帐号和口令,进入系统后得到明文存储口令的文件,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全体人员的口令。

2.Hash散列存储口令

散列函数的目的是为文件、报文或其他分组数据产生“指纹”。

对于每一个用户,系统存储帐号和散列值对在一个口令文件中,当用户登录时,用户输入口令x,系统计算F(x),然后与口令文件中相应的散列值进行比对,成功即允许登录。

5.使用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黑客即使得到了口令文件,通过散列值想要计算出原始口令在计算上也是不可能的,这就相对增加了安全性。

严重的安全问题(单因素的认证),安全性仅依赖于口令,而且用户往往选择容易记忆、

容易被猜测的口令(安全系统最薄弱的突破口),口令文件也可被进行离线的字典式攻击。

6.利用智能卡进行的双因素的认证方式的原理是什么?

智能卡具有硬件加密功能,有较高的安全性。

每个用户持有一张智能卡,智能卡存储用户个性化的秘密信息,同时在验证服务器中也存放该秘密信息。

进行认证时,用户输入PIN(个人身份识别码),智能卡认证PIN,成功后,即可读出智能卡中的秘密信息,进而利用该秘密信息与主机之间进行认证。

双因素的认证方式(PIN+智能卡),即使PIN或智能卡被窃取,用户仍不会被冒充。

智能卡提供硬件保护措施和加密算法,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加强安全性能。

7.有哪些生物特征可以作为身份认证的依据,这种认证的过程是怎样的?

以人体唯一的、可靠的、稳定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脸部、掌纹等)为依据,采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和网络技术进行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

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所有的工作有4个步骤:

抓图、抽取特征、比较和匹配。

生物捕捉系统捕捉到生物特征的样品,唯一的特征将会被提取并且被转化成数字符号,这些符号被存成那个人的特征摸板,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以确定匹配或不匹配

授权与访问控制

一、选择题

1.访问控制是指确定(A)以及实施访问权限的过程。

A.用户权限B.可给予哪些主体访问权利

C.可被用户访问的资源D.系统是否遭受入侵

2.下列对访问控制影响不大的是(D)。

A.主体身份B.客体身份

C.访问类型D.主体与客体的类型

3.为了简化管理,通常对访问者(A),以避免访问控制表过于庞大。

A.分类组织成组B.严格限制数量

C.按访问时间排序,删除长期没有访问的用户

D.不作任何限制

二、填空题

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权限。

三、问答题

解释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是建立在身份认证基础上的,通过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或因为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而造成的破坏。

访问控制的目的:

限制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权限(安全访问策略),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

2.访问控制有几种常用的实现方法?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访问控制矩阵

行表示客体(各种资源),列表示主体(通常为用户),行和列的交叉点表示某个主体对某个客体的访问权限。

通常一个文件的Own权限表示可以授予(Authorize)或撤消(Revo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