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787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 汉语重点Word下载.docx

6.普通话语音中读轻声的字很多,能否把轻声另立一调类?

轻声是说话时语流中的声调变化,这些音节在发音时音长和音强起了主要变化,失去了原有的调值,变成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

普通话语音四种声音的音节都可以因音变而失去原有的调型,而几乎所有的轻声音节都有它原来的阴、阳、上、去调值,它并不是四声以外的又一种调类,而且同一个音节在阴、阳、上、去后面变读轻声后,音高并不相同,它没有固定的调值,不能另立一调类。

7.汉语一个音节与一个方块字是不是相同?

一般来说,汉语中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方块字,但普通话里的儿化韵,却是两个方块字,这是特殊现象。

8.普通话语音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汉语一个音节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①一个音节不可缺少声调和韵母中的韵腹,韵腹一定是元音音素。

②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元音音素单独组成,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

③辅音音素在音节里位置固定,一是在音节开头部分作声母,二是在音节末尾充当韵尾,辅音不能两个相连。

④一个音节的韵母除韵腹必须是元音音素外,韵头也是元音音素,有三个。

韵尾有三个:

i、o、u,是元音,另有两个n、ng辅音。

9.普通话语音有32个音素,在归纳音位时音素音位也是32个,是否可以说音素就是音位?

普通话语音的音素和音素音位虽然都是32个,但不能因此说音素就是音位,因为一个音素音位可以有音位变体,这些音位变体都各有一个音素,如元音音位[A]就有三个变体,一个[A]音位实际有四个音素,说明在实际语言里包括的音素多于32个。

音素不等于音位,它们是两个概念。

10.《汉语拼音方案》实际使用的只有25个拉丁字母,它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普通话语音的音素的?

《汉语拼音方案》25个字母中y、w不算音素,实际上只有23个字母。

它在条件允许下采用几种办法增补了所缺的9个音素。

用字母i兼职i[]、i[],增补两个音素。

用字母e、u采用符号成、,增补两个音素。

采用双字母:

zh、ch、sh、ng、er,增补五个音素。

11、音高和音强有什么区别?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语音的四要素之一。

它是由一定的时间内的音波和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所决定的。

发音体振动得快,音波数就多,声音就高;

发音体振动得慢,音波数就少,声音就低。

小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大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

语音上的音高,决定于声带的长短、松紧、厚薄:

长、松、厚的,音就低;

短、紧、薄的,音就高。

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和妇女的声带比较短而薄,所以声音高一些,男子特别是老人的声带比较长而厚,所以声音低一些。

在汉语中,音高有区分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中的“书”、“熟”、“暑”、“树”四个字的声调不同,即音高不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有区别。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又叫“音重”或“音势”。

它是语音的四要素之一。

音强决定于音波的振幅的大小。

推动发音体振动的外力大,发出的声音就强;

外力小,发出的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和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以及以发音时气力的大小成正比。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不同的,强弱取决于发音器官肌肉的松紧,高低取决于声带的松紧。

强的不一定高,弱的不一定低。

一个音高较高的人可能比一个音高低的人音弱些。

在一些语言中,运用音强的不同可以构成重音和轻音,借以区分词的意义。

在汉语普通话中,由于轻重音的区别,有时可以区分词的意义。

有时重音轻音的区别可以区分词性。

12、乐音与噪音的区别何在?

乐音与噪音的区别表现在听感上与声学上两方面。

从人们的听感上觉得和谐、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如笛子、提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从声学的角度看,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如果基音和陪音的频率是成单纯比例的,也就是说,陪音的频率是基音频率的二倍、三倍、四倍……等整数倍数,这样的声音就是乐音。

简言之,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人们语音中的各个元音都是纯粹的乐音,因为气流通过口腔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声音是悦耳的。

半元音包含的乐音较多,但不是纯粹的乐音。

从人们的听感上觉得不和谐、不悦耳的声音,叫做噪音。

如撞门声、拉据声、猪叫声、雷鸣声都是噪音。

从声学的角度看,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如果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不是成单纯比例的,即陪音的频率不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数的,这样的声音便是噪音。

简言之,噪音是物体没有规律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人们语音中的清辅音,因为发音时发音器官遇到种种阻碍,发出的音全是噪音,浊辅音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音,但包含的噪音较多。

13、口元音和鼻化元音是怎样区分的?

根据发元音时气流只从口腔流出还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可将元音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口元音是指人们通常发出的一类元音。

发音时软腭和小舌上升,接触咽壁堵住鼻腔的通路,让带音的气流单从口腔流出,因为是纯粹的“口音”,所以叫做口元音,也有语言学者把它叫做纯元音。

如普通话中的i、u、a、o、e。

发元音时软腭下垂,让带音的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引起口腔和鼻腔两种共鸣,这样发出来的音叫鼻化元音。

也有人把它称作口鼻兼音或半鼻音。

用“~”放上表示。

14、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是怎样区别的?

舌面元音是指人们平常所说的元音,即由对着上腭和舌面起节制作而造成的元音。

每一个舌面元音都可以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

(1)口腔的开闭或舌头的升降;

(2)舌头部位的前后;

(3)嘴唇的形状。

舌尖元音同舌面元音比较起来,较为特殊,是一种用舌尖对着上齿龈而构成的元音。

舌尖前元音舌尖对着上齿龈的前部,舌尖后元音舌尖对着上齿龈的后部靠近前颚的地方。

舌尖元音同舌面元音一样,也有圆唇、不圆唇的分别。

[]是不圆唇舌尖前元音,[]是圆唇舌尖前元音,[]是不圆唇舌尖后元音,[]是圆唇舌尖后元音。

15、怎样区分清音与浊音

清音与浊音是从辅音按发音方法来划分的一种类别。

也就是按发音时声带处于什么状态来区分的。

如果声带松弛,声门敞开,纯粹因气流受阻构成声音,并不振动声带,不带乐音,这样发出来的辅音,就是清音。

如北京语音:

b、p、f、d、t、g、k、h、z、c、s、j、q、x、zh、ch、sh。

如果声带靠拢,声门形成一条窄缝,气流通过时受到某个发音部位的阻碍,同时声带振动产生乐音,这样发出来的辅音,就是浊音。

如北京语音m、n、ng、l、r。

汉语中一些方言的浊音,往往比普通话中的浊音多一些。

16、调类和调值的关系如何?

调类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的分类。

调值是指这种语言或方言中各种声调的实际读音,即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形式。

调值是声调的“实”,调类是声调的“名”。

阴平是实际读法是高平、阳平的实际读法上高升,上声的实际念法是降升,去声的实际读法是高降,这就是它们的调值。

同样地,在北京话和方言之间,调值相同的,调类不一定相同。

调类相同,调值也不一定相同。

17、何谓入声?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的一个,声音较短促。

现代汉语方言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方言还保留了入声。

其特点是:

有塞音韵尾,或收—g、—d、

—b,或兼而有之。

也有入声自成一个调类的,但失去了塞音韵尾,音也不短促。

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

18、拼音方案中的字母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部分是字母表,字母表中26个拼音字母按下列顺序排列,即: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这是拉丁字母传统的排列顺序,世界上应用拉丁字母的国家也都是这样排列的。

这样排列与国际上通行的习惯顺序一致,便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有人曾提出:

拼音字母为什么不采用注音字母的顺序?

注音字母顺序讲述汉语音韵比较方便,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掌握注音字母的人很少,作为字母的一般顺序,也不如a,b,c……这样的顺序更易为群众所接受。

19、为什么字母又有名称又有读音?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中,规定了字母的名称,在声母表、韵母表中又规定了字母的读音,为什么同一套字母,要做两种规定呢?

这是因为:

名称和读音各有不同的用处。

名称好比字母的姓名,给字母取名称,是为了便于人们称呼。

有人认为,取名称是必要的,但最好使名称和读音一致起来。

殊不知辅音字母的读音一般不大响亮,不易听清,称说不大方便。

为什么不用注音字母的名称作为拼音字母的名称呢?

因为字母已按拉丁字母的顺序排列,读音又照注音字母的读法,反而别扭,何况注音字母的一些名称也不大响亮。

所以给字母另取一套名称,读起来又顺口又响亮,对于称说和教学都是有利的。

20、声母表有什么特点?

声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二个表。

它列出了北京语音的21个辅音声母(没有列零声母),其排列顺序同注音符号的排列顺序一致的,即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分为六组。

每个拼音字母下面有注音字母和方块汉字的注音,以标明这个声母的读音。

应当注意的是:

表中所注汉字,实际上只取它的声母。

如“b”

下注“玻”,只取它的声母“b”,而不是用“bo”来给“b”注音。

21、韵母表有什么特点?

韵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三个表。

这个表的排列顺序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整个表分四个直行。

从左往右看,第一直行是a、o、e和以a、o、e开头的韵母,即开口呼韵母;

第二直行是i和i起头的韵母,即齐齿呼韵母;

第三直行是u和以u起头的韵母,即合口呼韵母;

第四直行是ü

和以ü

起头的韵母,即撮口呼韵母。

开、齐、合、撮四呼分类排列,各归其位,“各得其所”。

每个直行,从上到下,又是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的。

再看横行,除第一横行是三个单韵母外,其余各行,只要是每行有两个以上的韵母的,这些韵母或者主要元音和韵尾完全相同,如“an、ian、uan、ü

an”,或者主要元音比较接近,如“e、ie、ü

e”。

每个横行的韵母读起来,基本上是押韵的。

韵母表只罗列了普通韵母35个,另有4个特殊的单韵母—i(前)、—i(后)、ê

、er没有列入,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

22、拼音方案中为什么规定字母变读?

所谓“变读”,就是同一个字母在这类音节中是一种念法,在另一类音节中又有别的念法。

即字母的读音有变化。

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变读共有三处:

(1)单韵母i,作为普通韵母,读作“衣”,即i[i]。

但在“知、痴、诗、日”等音节中作韵母时,应读作—i(后)[]。

在“资、雌、、思”等音节中作韵母时,应读作—i(前)[]。

(2)韵母e在通常情况下读作“厄”,即e[],但复韵母ie、ü

e中的e不读作“厄”,而读ê

(3)韵母“儿”拼音字母写作er,作为词尾时写作r。

所以说字母r作声母时读作“日”,即r,做韵母时读作er,即r。

为什么规定字母变读?

因为普通话单韵母共10个,而拉丁字母的元音字母只有a、e、i、o、u五个,在制订汉字拼音方案时,许多人又不同意在拉丁字母之外另造新字母。

这样,就只能采用字母变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3、音素和字母的关系

音素和字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的最小的发音单位,而字母则是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

拉丁字母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字母。

就作为注音符号的《汉语拼音方案》来说,音素和字母有三种关系:

1.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音素用一个字母来表示。

如:

b、p、m、a、o、e……

2.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音素用两个字母来表示。

zh、ch、sh、ng、er。

3.多对一的关系,即几个音素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

“批”pi的韵母i,“知”zhi的韵母i,应读作—i(后)[]。

“资”zi的韵母i,应读作—i(前)[]。

24、音素与音位的区别和联系

音素和音位是两个密切的概念。

它们都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

不过,音素是按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起辨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5、从记音这一角度看,《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在记音上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

《汉语拼音方案》是为拼写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而制订的,因此,用拼音字母来拼写普通话非常便利。

但是如果我们要研究汉语方言或别的民族语言,用拼音字母记音就感到不够用,因为方言或外语中有一些音,普通话中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国际音标来记音。

国际音标是一套国际通用的记音符号,任何民族语言的语音都可以用它描写。

它的元音分类、辅音分类都很细,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素,不借用,也不变读,能细致地描写语音的发音和变化。

我们如果要细致地描写普通话语音,也需要用国际音标。

从记音的角度看,国际音标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它,它可以描写我们自己的方言,能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

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26、韵母和元音的关系

韵母里有元音,元音都可以做韵母。

韵母和元音关系密切,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不完全相等。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二者的着眼点不同。

韵母是就音素在音节的位置说的,即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韵母;

元音是就音素本身的性质说的,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是元音。

第二,二者的范围大小不同。

韵母的范围大,元音的范围小,因为韵母的构成成分除了元音之外,还包括辅音。

27、“平仄”的内涵和外延

“平”是平直的意思,“仄”是窄促的意思。

它们的外延,古今有稍有区别。

古代汉语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入声。

平仄,是汉语声调的两个大的类型。

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

没有降。

所以归入“平”一类;

上声、去声和入声,声音都比较短,有曲有降,所以归入“仄”一类。

平声高扬、开朗、绵长,仄声低沉、收敛、短促。

音的性质各有特点,因而产生的情调也不同。

恰当地安排平仄、让不同的声调在相应的位置上交替出现,可以使语言形成一种抑扬错综的声律美。

文字部分

1.为什么要制订异读词读音规范?

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在作为普通话标准的北京语音中有几种不同的读音,如“比较”一词有人读“bǐjiǎo”,有人读“bǐjià

o”。

这此意义相同却有异读的现象造成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不利于推广、普及普通话,使国家通用语规范统一。

因此必须把社会上流传的不统一的读音加以整理,制订出规范统一的读音。

2.异读词与多音字的什么区别?

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对提高普通话水平有什么作用?

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表意相同,但有不同的读音。

多音字指的是字形相同,表意不同,读音也不一样的一部分汉字。

由于多音字不同的读音所表示的意义有区别,所以使用时必须掌握它们的读音标准以免造成歧义影响交际。

3.汉字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1)从书写形式上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体文字

从字体构造上看,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而笔画在构字时不是一个笔画接一个笔画呈线性展开的,而是在一个二维平面里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多向展开的,一个汉字的各种笔画总是分布在一个方块里,可见,从书写形式上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这是汉字从外观上或视觉上所体现出的最明显的特点。

(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汉字中相当一部分字的构造原来是有一定理据的,因此,有的字从它的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如“人”、“口”、“山”、“火”、“手”、“上”、“田”、“刀”、“月”、“一”、“二”有的字可以从它的组成成分猜测出大致的含义,如“林”、“刃”、“泪”,有的字从它们的组成成分上可以大致推理字义类属,如“江”、“河”、“湖”、“海”跟“水”有关,“松”、“柏”、“桐”等跟“树木”有关,“铁”、“铜”、“锡”、“铅”等跟“金属”有关。

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来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过,在现代汉字中这种理据意义已减弱。

(3)从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语的音节。

(4)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上看,汉字记录汉语是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字与字之间留有空隙,如:

“我们的学校”,词与词之间在书面语中没有分界,因而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

(5)从汉字自身来看,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的语素,汉语语素的数量很多,因而汉字的数量也非常多。

从3000多年前甲骨文发展到现在,汉字的总数有五六万以上,即使是现代常用汉字和通用汉字也在3000到7000个之间。

要使如此多的汉字在形体上有所分别,汉字的构造方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形成了汉字在内部结构和外在形体上的一个明显特点:

结构复杂多变。

(6)从汉字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来看,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就时间来说,虽然古今汉语语音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汉字字形大体上是稳定的,所代表的字义变化也不大,所以上古或中古的文献,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说,也能看懂或大体看懂。

从空间方面来看,有些方言之间语音差别很大,以致难以进行口头交流,可是把要说的话用汉字写下来就基本上能互相理解了。

可见,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4、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制约着汉字字体演变的?

汉字演变的过程是汉字字体逐步符号化、简化、规范化和稳定化的过程。

就符号化来看,汉字从古代汉字的带有图画性的较多象形的文字经篆书、隶书到楷书逐步变成不象形的符号化的书写符号。

就简化来看,符号化的过程也就是简化的过程,主要反映在同字异形减少,字的写法结构趋简。

就规范化来看,小篆是汉字规范的一个转折点,“隶变”之后汉字字形结构基本稳定,楷书形成之后,字形进一步规范。

就稳定性来看,小篆使汉字的笔画数和偏旁分布、书写形式固定下来,异体字减少;

隶变之后形成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成为扁方形;

楷书之后汉字基本稳定,方块形体和结构基本定型。

1000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字体变化的内因是书写者对汉字的简易需求和美观要求的结果,随着汉字应用场合的扩大和识写人数的增加,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它的工具性越来越强,人们越来越追求书写和快捷简便,从而逐步引起字体向简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美观的需求,又使得笔画和偏旁的分布趋于合理,从而引起字体结构的变化。

从外因来看,字体的演变跟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方法和书写材料的变化密切相关。

甲骨文是用竖硬的工具刻在硬质的龟骨和兽骨上,必然线条细瘦,方折居多,大小不一;

金文是浇铸的,因而可以浑厚整齐,多肥笔;

有了毛笔和具有弹性的布帛和纸张,才可能有篆书的圆转,弧形的笔画,隶书的波磔,楷书的各种笔画;

有了印刷术、楷书才能更加方方正正,流传千年。

5、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古今汉字有许多差异,但这些差异改变了汉字自身的性质没有呢?

为什么?

请你预测一下汉字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汉字自产生以来,几千年来一直为汉民族服务。

汉字的发展走着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汉字的演变也只是在其体系内部进行局部的变革,汉字的整体制度

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而汉字没有像埃及的圣书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那样很早消失,为其他体制的文字所代替。

因而,我们认为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从本质上看并没有改变,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汉字能够适应汉语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虽然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汉字依然能很好地为汉民族服务。

汉字编码技术及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汉字很好地适应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6、形声字的出现使得汉字有了表音成分,形声字的音符代表了该字的读音,那么形声字音符是否等于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的音节符号呢?

形声字的大量出现说明汉字字形有了表音化的趋势。

不过,形声字的音符自身并不是音位或音素符号,也不等于音节文字中的音节符号。

因为符号还是利用了原来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所以形声字音符的出现只说明汉字有了表音趋势和表音符号,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汉字的性质。

7、“六书”是传统汉字学分析汉字构造所总结出的六种办法,这“六书”还能不能用来分析现代汉字呢?

现代汉字造字法有哪些变化?

现代汉字大多数是从古代汉字传承而来的,因而“六书”也适合分析现代汉字中的大部分汉字。

只不过隶变和楷化之后许多象形字和指事字已经不能明显看出其原来的造字方式,一些会意字的偏旁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形声字的意符不能准确表示义类,音符不能准确表音。

同时现代汉字的造字法跟古代相比也有变化,如现代的一些新字的产生一般不再使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新造的会意字虽然有一些,但不如同类形声的方法多。

8、部件、偏旁、部首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请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传统上对汉字字形的分析采用的是偏旁分析法,即用偏旁来分析合体字的构成。

偏旁跟部件一样,都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构字单位,两者有一致的地方,如“男”的“田”和“力”既是偏旁,也是部件,再如“休”、“江”、“件”、“村”等字的两个部分既是偏旁,也是部件,但两者并不完全相等。

偏旁是对会意字、形声字中表义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

部件可以表义、表音,也可以不表义,不表音,部件可大可是小,是有级别的,而偏旁是固定的。

如“绣”只有两个偏旁,却有三个部件。

“禾”、“乃”既不表义,也不表音,只是部件而不是偏旁。

在汉字分析中还经常使用“部首”这一概念,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如字典中可以把“山”的字编为一部,“山”就是该部的部首。

字典中大部分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义作用的偏旁充当的,如:

“日”、“木”、“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