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87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御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1、设计图纸及其相关文件

2、施工合同及世茂银川·

盛世丰茂项目的相关规范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基础上的修订版

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1);

10、《建筑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4、《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5、《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97);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世茂银川砖渠项目展示区,位于银川市长城中路以南,福州街以南;

其中包括2#、3#、5#、6#、7#、10#商住楼、局部地库、沿街商业及售楼部等单位工程,商住楼均为十八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填充墙砌块为混凝土空心砌块,室内抹灰为一般抹灰;

屋面采用1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4厚SBS防水;

卫生间防水为2厚的聚氨酯涂膜。

三、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特点、现行施工规范及其世茂银川砖渠项目相关的要求,并结合《施工合同》所涉及的承包内容,对施工当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隐患,逐项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及其处理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指导落实;

具体如下: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冲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塑料胶带粘,阴阳角接缝采用双面胶带粘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石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

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

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5水泥砂浆,充满漏筋部位抹平;

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松散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未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

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用水充洗干净保持湿润;

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结合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干硬性的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

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

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5水泥砂浆抹补整齐,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支撑未设在坚硬基层上,或支撑面承载力不够,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

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9、温度裂缝

9.1现象: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后产生裂缝。

9.2产生的原因:

(1)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2)未采取可靠的养护措施;

(3)拆模时间过早。

9.3防治措施:

(1)采取可靠的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保温养护的方式,可有效的避免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2)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需严格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确保混凝土保温材料厚度满足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若发现内外温差接近25度时,测温人员需及时向技术部门汇报,并及时采取加盖保温棉等措施,避免内外温差大于25度。

(4)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前,需告诉技术部门,待技术部门确认后,方可拆模,否则不得拆模。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及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A)、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原因收缩裂缝:

主要有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

骨料中含泥量过多;

碱性骨料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

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2、施工质量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板面裂缝;

楼面垫层内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3、设计原因主要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

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1.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

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1.2施工质量方面 

  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现浇板浇筑应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应及时覆盖,并配专人浇水养护,使混凝土界面24小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

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

同时更要杜绝在浇注混凝土完毕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塑料薄膜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

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

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

其原因为:

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

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

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

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

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

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3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

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D)、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

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

l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当裂缝较大并有渗漏现象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采用环氧树脂胶泥嵌缝,干燥后外加一层JS防水材料;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2、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

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

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

板底袭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

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

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三)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2、混凝土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3、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至少不得少于7d待墙体稳定以后,方可将其同材质的小配砖以60℃倾斜角补砌挤紧,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4、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

5、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6、剪力墙与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与砖模数相匹配,墙体拉接筋采用建筑植筋方式锚入剪力墙,已植好的墙拉筋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7、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填充墙与剪力墙交接处,应用10㎜×

10㎜木条预先留缝,粉刷后用弹性腻子嵌实抹平。

(四)楼地面裂缝、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1、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

套管应高出建筑层50mm;

结构层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掺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

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有淋雨上翻1800mm。

5、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6、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mm-30mm。

7、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就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8、室内外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5,并见证取样试验合格。

(五)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1、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

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2、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3、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置多余洞眼。

4、外墙粉刷基层应采用水泥浆界面剂(内掺水泥质量的10%801建筑胶)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

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当抹灰层厚度大于30mm时,应按规定增加抗裂钢丝网片。

5、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6、剪力墙与填充墙基体交接处采用挂钢丝网的方式进行墙体防裂措施处理。

7、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10mm;

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剪力墙中部。

当抹灰层厚度大于30mm时,应按规定增加钢丝网片;

室外气温低于5℃时,不宜进行外墙粉刷。

8、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9、外墙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10、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0%。

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断面尺寸不得小于10mm×

10mm,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现象。

11、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壁面两次刮糙层的接缝处位置必须错开。

(六)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1、屋面工程必须是具有相应资质的队伍施工。

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2、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3、在屋面防水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含水率。

对伸出屋面的管道、人孔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

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4、本工程主楼屋面为上人屋面;

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4.130厚的混凝土浇捣时,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

4.2按6m*6m见方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300mm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