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效用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0154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9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第三章 效用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效用论.docx

《第三章 效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效用论.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效用论.docx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三章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1.效用U:

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萨缪尔森提出:

⏹增加幸福的方法:

(1)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

(2)清心寡欲

案例一:

对效用的理解——《最好吃的东西》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大笑起来:

“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

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是桃子!

⏹说明效用特点

(1):

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偏好不同——决定对同一商品效用的不同评价。

案例二:

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

某地闹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

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

地主紧抱一盒金子,长工提着一篮面饼。

几天过去,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

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面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

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面饼,长工不愿把饼白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大水退走。

长工爬到树下,地主却永远留在树上了。

⏹说明效用特点

(2):

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案例三:

对效用的理解——《宝石和木碗》

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头顶一只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渔船帮工。

不幸遇到特大风浪,穷人幸免遇难,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

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新奇,便用一口袋宝石换走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家。

一个富人听到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

”于是,富翁装了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小岛。

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

富人心中暗自得意。

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

说明效用特点(3):

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2.两种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可用基数(1,2,3,……)表示,可计量并加总。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

效用无法计量、不能加总,只能用序数(第一、二、三)来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从某商品消费总量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最后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例:

消费量边际效用MU总效用TU

000

13030

22050

31060

4060

5-1050

4.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当MU>0,TU↑;

当MU<0,TU↓;

当MU=0,TU最高点,总效应达到最大。

处于↑、↓的拐点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从其连续增加的每个(最后)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解释:

生理原因:

兴奋度递减。

心理原因:

人性。

物品本身用途多样性:

经济合理性原则

⏹消费者总将第一个单位用在最重要用途,第二单位的用在次要用途。

现实分析:

只生一个好!

对谁好?

发达国家的离婚率为什么格外高?

6.货币的边际效用

如同商品一样,货币也具有效用,也适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货币量的不断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效用去交换商品效用。

☐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因为:

短期内收入变动幅度不大。

单位商品价格只占货币收入的很小部分,可略去。

7.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假设前提:

消费者偏好既定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应使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效用都相等。

或者:

消费者应使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P1:

商品X1的价格P2:

商品X2的价格

Q1:

商品X1的数量Q2:

商品X2的数量

MU1:

商品X1的边际效用MU2:

商品X2的边际效用

I:

消费者收入

MUm:

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随着消费者收入提高,货币的MUm越来越小;

◆假设商品的MU不变,则可以承受的商品价格会较高。

两种商品均衡条件的解释

说明:

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X1的边际效用<商品

X2的边际效用。

 

这样:

理性消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

减少商品1,增加商品2。

 

意味者:

总效用会增加。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

8.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P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用递减=消费量增加,愿意出价递减。

任一商品,随着需求或消费量增加,MU递减。

为保证MU/P恒等于MUm,价格要与MU的递减同比例。

价值悖论

必需品(水)的市场价值很低,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

奢侈品(钻石)使用价值不如水,但市场价格很高,可以大量交换其他物品。

钻石很稀少,边际效用远大于水。

其价格>水。

价格不反映商品总效用,而是反映其边际效用。

比较一下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

谁更加体现了人性?

谁违背人性?

9.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

但,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按实际市场价格支付。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或者: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某种商品所获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

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令需求函数P=f(Q),

价格P0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

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消费者愿意支付总金额-消费者实际支付总金额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消费者偏好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

第一,完全性。

理性消费可以明确比较和排列不同商品组合。

要么AB。

者的三大第二,可传递性。

如果A>B,B>C,那么A>C。

基本偏好第三,非饱和性。

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不会达到饱和点。

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

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X1、X2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无差异:

线上任何一点X1与X2的不同组合,给

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效用保持不变

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两个点:

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但效用水平相同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实现同样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必须

减少另一种。

(2)凸向原点

(3)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不能相交

同一曲线代表相同效用,不同曲线代表不同效用。

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效用越高。

4.边际替代率MRS(MRCS)(RCS)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效用不变,增加一单位某商品,需放弃的另一商品量。

☐某条效用曲线方程可以看作是X1、X2的方程。

写为X2=f(X1)

☐其某点斜率为其方程的导数

☐商品边际替代率=该点斜率绝对值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消费两种商品,效用不变,一商品量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

商品量递减。

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似

原因:

◆拥有量较少时,偏爱程度高;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消费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减少,愿意放弃的另一商品量会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来越小,其曲线必定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证明:

既定效用水平不变,即:

U(X1,X2)=常数U0

X1与X2变动(X1变动量为dX1,X2变动量为dX2)后,维持效用不变。

即效用增量dU=0。

5.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

(1)完全替代:

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例如:

在某消费者看来,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之间是

无差异的,两者总是可以以1:

1的比例相互替代。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MRS12=常数,

(2)完全互补。

完全互补:

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

同时被使用。

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片眼镜片同时配合,

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边际替代率为0(平行于横轴)或为∞(垂直于横轴)。

(3)垂直——无用商品

没有多大用处的商品与有用商品。

☐尿布的用处不大。

不论消费多少,都不会增加效用。

☐而增加食品则可以增加效用。

(4)倾斜——有害商品

◆在有害商品与普通商品之间。

消费越少的这种有害商品,消费者效用越大。

◆食品在Q2上,可以观察到。

 

三、预算线消费可能线

1.预算线:

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在预算线上的每一点,X1X2两种商品组合不同,但支出相等。

A点,全部买X1,无法买X2;

B点,全部买X2,无法买X1。

2.预算线方程

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

两种商品分别为X1和X2

商品价格分别为P1和P2

预算线方程

 

3.预算线的移动

(1)平行移动——I变,P不变。

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2)I不变,两种商品的P同比例变动:

⏹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下降,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3)预算线的旋转。

I不变,其中一种商品P变化

四、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最优购买行为(商品组合)条件:

第一,带来最大效用。

第二,位于给定预算线上。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

⏹收入既定,预算线必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

◆切点:

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2.解释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商品的

组合(M,N),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

(AB)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U2)。

如果U与AB两条曲线相交(F,G),则是

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

U1

U3>U2,但无法实现。

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

⏹效用最大化(最优商品组合)均衡条件:

预算约束下,MRS等于两商品价格比。

已知衬衫价格为80元,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答】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MRSxy=-ΔY/ΔX,

其中:

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

MRSxy=Px/PY,即有MRSxy=20/80=0.25。

表明:

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某消费者效用函数U=x10.5x20.5,两商品价格分别为P1、P2,消费者收入M。

求该消费者关于商品l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

【解答】

(1)由已知的效用函数U=x10.5x20.5可得:

MU1=dTU/dx1=0.5x1-0.5x20.5,

MU2=dTU/dx2=0.5x10.5x2-0.5。

(2)根据MU1/MU2=P1/P2。

则(0.5x1-0.5x20.5)/(0.5x10.5x2-0.5)=P1/P2。

x2/x1=P1/P2。

x2=P1x1/P2。

(3)P1x1+P2x2=M。

P1x1+P2(P1x1/P2)=M。

(4)x1=M/(2P1);x2=M/(2P2)。

五、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消费曲线

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

 

2.消费者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E2和E3上,

都存在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

制在商品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得到单个消费者

的需求曲线。

 

3.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

偏好和价格不变,收入变动引起效

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随着收入增加,预算线AB外移,形成三个不同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E1、E2和E3。

可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便是收入

-消费曲线。

4.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

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消费曲线反映了收入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商品1为例,

收入I1时,需求量为1;

收入增加为I2时,需求量为2;

收入增加为I3时,变动为3……

把对应的收入和需求量的组合,描绘在相应坐标图中,便可得到恩

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来区分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

恩格尔曲线斜率为正,是正常品,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需求量增加比例<收入增加比例,收入弹性<1,为“必需品”。

需求量增加比例>收入增加比例,收入弹性>1,为“奢侈品”。

恩格尔曲线斜率为负,是“劣等品”。

收入弹性为负,

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变动,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引起效用水平变化。

表现为均衡点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

替代效应:

价格变动引起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引起其对其他商品的替代,所导致的需求

量变动。

不改变效用水平。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补偿性预算线:

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

补偿性预算线是一种分析工具,假设增减货币收入,维持实际收入不变、

从而维持原效用水平不变。

如:

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提高时,假设可取走一部分货币收入,

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商品X1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为

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商品1价格下降的总效应

正常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反向变动。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价格都成反向变动。

 

3.劣等品(一般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劣等品的替代效应:

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收入效应:

需求量与价格呈正向变动。

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一般劣等品总效用:

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

与价格成反向变动

收入效应:

与价格同向变动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总效应:

与价格成同向变动。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

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

形状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正常物品

反向变化

反向变化

反向变化

右下方倾斜

低档物品

反向变化

同向变化

反向变化

右下方倾斜

吉芬物品

反向变化

同向变化

同向变化

右上方倾斜

七、从单个消费者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

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假定在某一商品市场上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

i=1,2,…,n

已知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是P=-1/6Q+5,若市场上有100个相同的消费者,求市场需求函数。

【解答】Q=30-6PD=100Q=3000-600P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到市场需求表

商品价格

(1)

消费者A的需求量

(2)

消费者B的需求量

(3)

市场需求量

(2)+(3)

0

1

2

3

4

5

20

16

12

8

4

0

30

24

18

12

6

0

50

40

30

20

10

0

八、不确定性和风险

1.不确定性:

在事先不能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结果。

只要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在知道某种可能结果时,如果还知道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则称这种不确定性为风险。

初始货币财富100元。

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彩票的选择。

彩票购买支出5元。

中彩的概率为2.5%,可以得到200元的奖金;不中彩的概率为97.5%。

决定:

不购买彩票,可以稳妥持有100元初始货币财富。

购买彩票,中彩会拥有295元。

不中彩,只有95元。

2.彩票的不确定性

购买彩票有两种可能结果:

中与不中。

(1)拥有财富W1;概率p,0

(2)拥有财富W2,概率为1-p。

这张彩票可表示为:

L=[p,(1-p);W1,W2]。

简单表示为:

L=[p;W1,W2]。

比如:

持有100元的初始货币财富。

彩票的购买成本支出是5元。

中彩概率为2.5%,可得到200元奖励;会拥有295元不中彩概率为97.5%,得不到奖励。

只持有95元

即彩票:

p=2.5%,1-p=97.5%;W1=295元,W2=95元。

L=[2.5%;295,95]

3.彩票的期望值效用——无风险的

消费者面临彩票L=[p;W1,W2]

彩票的期望值,即

彩票L=[2.5%;295,95]的期望值:

2.5%×295+95×(1-2.5%)=100=100元的

初始货币财富

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等于彩票的期望值,即

4.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有风险的

每个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各自的行为选择不一样。

但是,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得到最大的效用。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必须事先作出决策,以最大化期望效用。

效用期望值

期望效用函数:

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冯.诺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

5.风险态度

效用函数

(1)实际中,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风险回避者

 

无风险的>有风险的

(2)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

无风险的<有风险的

(3)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

无风险的=有风险的

6.保险

面临风险,风险回避者愿意放弃一部分收入去购买保险。

如何确定保险购买支出量?

一般,如果支付的保险金额=财产的期望损失,消费者就会购买保险,使其在遭受可能的损失时得到全部补偿。

初始财富W,可能遭受意外的损失L,意外发生概率为p,购买保险支出为S(safe)。

消费者支付的保险金额等于财产的期望损失

投保后,拥有的稳定财产量=风险条件下的财产期望值

风险回避者:

确定的、财产期望值的效用水平>风险条件下的财产的期望效用。

愿意购

买保险。

尽管投保并没有改变财产期望值,但投保后消除了风险,可以获得稳定收入。

 

第四章生产论

一、厂商

1.厂商的组织形式.

(1)个人企业:

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2)合伙制企业:

两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

(3)公司制企业:

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2.交易成本:

交易中产生的成本。

交易中:

签约、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成本。

偶然因素:

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

所带来的损失。

3.厂商(企业)的本质

厂商(企业)的本质:

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对市场的替代。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此时市场交易成本更小。

4.市场和企业的比较

市场优势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企业优势

(1)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交易成本。

(2)特殊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

(3)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

5.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

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

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具体:

(1)企业内部的契约、监督和激励。

其运行需要成本。

(2)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信息传导过程中的缺损。

(3)隐瞒信息、制造虚假和传递错误信息。

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

企业扩张的界限:

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

6.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

条件要求:

完全信息。

长期的目标:

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

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

Q=f(L、K、N、E)---生产函数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

Q=f(L、K)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2.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固定的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

量,则产量不变。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A为规模参数,A>0;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0

1-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

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1/4,即0.25%。

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为3:

1。

4.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

1.几个基本概念。

总产量TP:

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

AP=TP/L

边际产量MP: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劳动力L)MP=△TP/△L

举例:

连续劳动投入L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

递增;继续增加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