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0568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docx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主体建筑变监测工程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物、主体建筑

变形监测工程

监测方案

 

编制:

校核:

审批:

 

*******************

2016年5月

目录

第一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1

1.1工程概况1

1.2监测重点1

1.3监测设计原则1

1.4相关要求2

1.5监测方案编写依据2

第二章监测目的及监测对象4

2.1监测目的4

2.2监测对象4

第三章监测点的布设5

3.1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5

3.2基坑顶部垂直位移监测5

3.3拟建建筑物沉降监测5

3.4锚索应力监测5

3.5周边道路沉降监测6

3.7监测基准点6

3.8监测项目及数量6

第四章监测频率和警戒值7

4.1基坑变形监测频率7

4.2监测频率及报警值7

4.3变形报警处理方案8

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9

5.1水平位移监测9

5.2垂直位移监测9

5.3基点联测9

5.4选用仪器9

第六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参加人员10

6.1组织机构10

6.2参加人员10

第七章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11

第八章质量及及时性保证措施12

8.1组织机构12

8.2人员素质12

8.3仪器设备12

8.4规范标准12

第九章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3

9.1监测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3

9.2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3

9.3质量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3

9.4监测信息分析组组长岗位责任制13

9.5监测组组长岗位责任制14

9.6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4

附件: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14

第一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1.1工程概况

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回镇蓉都大道270号(成都军区总医院内),交通十分便利。

拟建门诊大楼地下3层,地上5层。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

基坑北侧为已有肿瘤中心附楼,距基坑边线约3.6m;基坑东侧为原门诊综合楼,门诊综合楼采用桩基础,桩基边线距基坑边线约7.8m;基坑西侧为市政道路及地铁出入口,距基坑边线约5.9m;

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

本项目基坑周长约610m,开挖深度为2.5m~15.79m,存在较厚的膨胀土,属于膨胀土三级阶地,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一旦失稳破坏,后果严重,综合评定为一级基坑,支护形式针对不同区域采用双排桩加桩锚支护加斜撑、悬臂排桩、自然放坡。

1.2监测重点

1.2.1周边环境特性

市政道路及已有建筑物

场地北侧:

为已有肿瘤中心附楼,距基坑边线约3.6m;

场地东侧:

为原门诊综合楼,门诊综合楼采用桩基础,桩基边线距基坑边线约7.8m;

场地西侧:

为市政道路及地铁出入口,距基坑边线约5.9m。

市政管网

主要包括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电力、通信电缆、光纤、交警信号线等,勘察期间探明,管网主要分布于道路人行道内,距离基坑开挖线较远,对锚杆施工影响较小。

1.2.2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

本项目既属膨胀土区域又为深基坑且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基坑一旦失稳后果将十分严重。

故该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为重点监测对象。

1.3监测设计原则

施工监测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布置情况直接相关。

共5条基本原则: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

第一,系统采用可靠的仪器。

第二,监测项目全面,侧点布局合理,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基坑和周围建筑物对开挖的响应。

第三,应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

(2)多层次监测原则:

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四点:

A、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兼顾其它监测项目,并具有交叉性。

B、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现场巡视观察的方法。

C、在监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

D、考虑分别在地表临近建筑物与地下典型部位布点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

E、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监测项目之间应相互印证、补充、校验,以利于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3)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

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等地段,其稳定的程度是不同的。

稳定性差的地段应重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地面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安全。

(4)方便实用原则:

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量应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5)经济合理原则:

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不过分追求仪器的先进性,以降低监测费用。

1.4相关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在基坑四周设置变形观测点,用以监测基坑的变形位移,评价基坑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该基坑安全。

在基坑临近建筑物四角、大转角等布置监测点,监测设备采用高精密测量仪监测基坑及周边环境。

监控措施具体安排如下: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

对于监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参照表4.1,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1.5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业主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求。

第二章监测目的及监测对象

2.1监测目的

通过对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来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发现危及建筑物、构筑物和基坑支护安全的隐患,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化施工”。

2.2监测对象

基坑内的支护结构和基坑外部的环境,共同组成了基坑监测的内容。

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本监测工程按照一级基坑进行监测。

考虑到监测目的和支护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有:

基坑支护结构顶水平和竖向位移、拟建建筑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锚索内力。

第三章监测点的布设

综前所述,监测点分别布设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确定。

3.1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

由于基坑的开挖,支护系统的位移将是引起周围地层、管线、道路及建筑物位移的主要反映,掌握其位移变化量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关系尤为重要。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点布设在围护桩上端部、放坡段顶部,采用预埋φ18钢筋的或者后埋膨胀螺栓的方法布设,该监测点同时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

该基坑工程共计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33个,编号分别为J1至J33。

3.2基坑支护结构顶部垂直位移监测点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围护桩上端联梁或放坡段顶部布设。

直接采用位移监测点进行沉降监测,监测点可与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共用。

该基坑工程共计布设垂直位移监测点33个,编号与3.1节相同。

3.3拟建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根据其距基坑的距离、体形与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等,结合房建单位要求,在拟建建筑物角点共布设监测点16个,编号为NJ1至NJ16。

3.4锚索应力监测点

掌握锚索应力随施工工况变化的情况,确保支护体系在墙后水土压力传来的水平荷载等作用下的安全稳定,监测点位置根据不同的部位、形式以及周围环境情况进行确定。

本工程局部采用锚拉桩支护,采用在其锚索设传感器的方法来监测其工作时的内力的变化。

该工程拟布设锚索内力监测点15个,编号为MS1~MS15。

3.5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该工程共在基坑周边的相邻建筑物上布置沉降监测点17个,编号为S1至S17。

以上监测点布置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3.6监测基准点

监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基坑外面道路上,工作基点布设在基坑四周,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根据现场位置实地布设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基准点各3个。

由于施工干扰,监测点难免遭到破坏和隐蔽,解决方法是:

经常巡视,发现监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布设,并及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其观测值经换算后中采用原先点的观测值,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说明。

3.7监测项目及数量

表3.7监测点项目及数量

序号

项目名称

监测点数量(点)

备注

1

(水平、垂直)位移控制点观测

3

共用

2

基坑(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33

3

拟建建筑物沉降观测

16

4

锚索应力监测

15

5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17

第四章监测频率和警戒值

4.1基坑变形监测频率

依据依据《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9.1.6,监测频率随基坑状况、变化速率及监测项目作适当调整。

具体基坑变形监测频率见表4.1。

基坑变形监测频率表4.1

基坑类别

施工进程

监测频率

备注

一级

开挖深度

(m)

≤5

1次/5d

/

5~10

1次/3d

/

10~15

1次/2d

/

底板浇筑后时间(d)

≤7

1次/1d

/

7~14

1次/2d

/

14~28

1次/5d

/

>28

1次/7d

/

若基坑开挖完成后,支护结构变形已处于稳定状态(即平均变化量≤1mm),监测频率可调整到每7天一次,直至施工至地面后停止监测。

遇需及时观测并分析暴雨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若遇下列情况则应加密监测或增加监测点,直至恢复至正常情况为止:

1、变形出现异常。

2、单次变形显著或累计变形接近变形预警值。

3、连续降雨或暴雨。

4、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

5、建筑物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路面出现异常。

4.2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监测周期:

基坑监测从基坑护壁开挖,直至基坑回填至±0.00结束;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从建筑物±0.00以上布置完监测点后开始监测,直到建筑物主体完成,并且建筑物沉降速度稳定为止。

监测频率及报警值表4.2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监测警戒值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见表4.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报警值为25mm,变化速率报警值为2mm/d(连续三天)。

基坑垂直位移监测

见表4.1

支护结构垂直位移报警值为10mm,变化速率报警值为2mm/d(连续三天)。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见表4.1

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报警值30mm,变化速率报警值为3mm/d(连续三天)。

锚索应力监测

锚索拉力监测,在安装测力计后的最初10d内宜每3天测定一次,以后每周测定一次。

但当遇到降雨、基坑每一分层开挖、相邻锚索张拉、爆破震动以及拉力测定结果发生突变等情况时,将加密监测频率。

锚索拉力监测时间不宜少于6个月。

待整个范围内基坑支护工程完工后的第一个月内,要求以每星期一次对锚索受力进行一次记录,同样在恶劣气候情况下将适当加密监测次数,或延长本频率监测时间。

设计值70%

拟建建筑物沉降监测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5.5.5要求,民用高层建筑物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结合本项目的重要性,确定观测周期为建筑物每增加2层观测一次,建筑物主体结构完成以后,在装修期间及运营期间至少再进行5次沉降观测,直到沉降稳定后停止观测,本项目暂定观测间隔约3个月,具体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沉降速度确定,建筑物交付使用后第一年观测3次,第二年观测2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停止观测。

建筑物无施工过程中,若施工发生暂停,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停工及重新施工前进行沉降观测,停工期间每2个月观测一次。

本工程拟取最后100天的沉降速度小于“0.02mm/天”为稳定停测标准。

说明:

拟建主体建筑变形监测在主体修建到±0.00标高,在修建第一层建筑时布置沉降观测点;在第一层建筑拆除模板后,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预计将于主体建筑竣工后3年结束主体建筑变形监测。

4.3变形报警处理方案

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监控报警值时,需加密观测次数,通知相关关单位?

必要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

1)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监测值超过报警值的原因。

2)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加支撑、土方回填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

3)特殊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具体处理。

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5.1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小角法进行监测,仪器选用全站仪,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

5.2垂直位移监测

沉降监测采用水准高程测量方法进行,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测量等级按二等水准要求,测量精度要求:

监测点高差中误差≤0.3mm。

5.3锚索应力监测

通过测读锚索测力计的频率,计算作用在锚索测力计的荷载值。

锚索测力计采用MXR-1020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读数仪采用XP05型振弦频率(测温)仪。

频率仪的测量精度为0.01%。

5.4基点联测

采用水准闭合环测量方法,测量等级按二级水准要求。

位移基点联测采用全站仪,按一级导线进行观测。

5.5选用仪器

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因此,对监测仪器之质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配备了多套精密全站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保证了光学测量的精度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本项目使用仪器清单如下:

使用仪器清单

名称

测定项目

数量

精度

全站仪

位移

1台

2″

水准仪

沉降

1台

0.1mm

频率仪

锚索内力

1台

±0.05Hz

第六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参加人员

6.1组织机构

本监测项目将设置管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岗位,并设立“监测管理组”和监测信息整理分析组。

监测管理组负责监测工作进行日常安排,组织和协调管理。

监测信息整理分析组负责整个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处理工作。

6.2参加人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业

从业年限

执业或职业资料

现在项目中担任的工作

1

岩土工程

工程师

项目负责

2

建筑工程?

/

技术负责

3

工程测绘

测量员

4

建筑工程

测量员

5

建筑施工管理

测量员

第七章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需提供监测资料、简报及处理意见。

监测资料处理应及时,以便在发现数据有误时,可以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就可以计算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

提交资料包括各观测值成果表、观测值与施工进度、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各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说明围护结构和建筑物等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与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的参考。

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第八章质量及及时性保证措施

为确保深基坑监测的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为有关方面提供监测数据与信息,保证基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在组织机构的设置,监测技术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监测工作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执行采纳技术标准规范的有效性以及监测工作的后勤保障五个方面来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8.1组织机构

在本监测项目将设置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岗位,详见第九章。

技术负责人对全面的技术问题负责,质量负责人对涉及监测工作质量的人员,仪器设备,技术标准等问题负责。

8.2人员素质

考虑到深基坑的重要性,组织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一批监测技术管理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8.3仪器设备

本次监测计划投入各种先进的设备,完全能满足各测试项目的要求,如:

高精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

8.4规范标准

除按基坑设计文件要求及业主代表的书面文件外,本次监测工作中涉到的技术规范标准将是国家现行标准,质量负责人将随时检查技术规范的更新情况。

第九章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9.1监测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全面负责项目部的总体规划,接受业主的任务委托;

(2)从宏观上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3)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处理;

(4)定期检查各部的工作状况,掌握监测工作的总体进度;

9.2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监测工作的技术问题;

(2)组织监测技术人员进行监测技术问题的分析讨论;

(3)参加业主等有关方面组织的重要技术会议;

(4)掌握和了解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5)签发监测报告及监测工作技术文件;

9.3质量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处理有关监测工作中的质量问题;

(2)负责监测人员素质、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及技术资料的宏观质量控制工作;

(3)负责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质量管理工作;

(4)掌握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整改建议;

(5)督促各监测组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

(6)对监测工作及监测人员的质量状况做出评价,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

9.4监测信息分析组组长岗位责任制

(1)全面负责监测数据的汇总及信息整理分析工作;

(2)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监测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3)配合技术负责人组织总报告的编写工作;

(4)督促各监测组上各种监测信息,对监测频率的增减提出要求;

(5)向项目负责人汇报监测信息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6)组织监测信息的分析、讨论;

9.5监测组组长岗位责任制

(1)负责本项目监测组日常实地监测工作;

(2)负责本监测组仪器设备的用前用后检查及日常保管、保养工作;

(3)负责本监测组监测数据的初步整理分析工作;

(4)负责本监测组监测原始记录资料的保管工作;

(5)及时向管理部、信息分析汇报监测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6)负责各项管理制度在本监测组的落实;

(7)负责本监测组人员的监测安全工作。

9.6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遵守岗位责任制;

(2)项目部每月对监测管理技术人员以及监测组测量员进行一次业务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首先脱离岗位,限期整改;

(3)各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团结、互相配合,提高办事工作效率,以促进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影响监测工作进度的人员将采取经济处罚的措施;

(4)监测人员在监测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a服从工作分工与安排;

b认真做好各项目的监测工作,按时完成任务;

c原始记录必须清晰、完整、准确,必须妥善使用仪器设备,不得马虎行事;

d未经同意不得将监测数据向外界泄露;

e尊重监测过程中所接触的有关单位人员,秉公办事,礼貌待人;

f注意个人监测工作安全,加强责任心,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监测管理人员必须按业主代表的要求及标准文件的规定及时上报监测报表,通报监测工作的进度情况;

(6)各监测项目负责人必须主动与所测对象的有关方面取得联系,争取对方的配合和支持,如确有困难出现应及时通知管理部;

(7)严禁在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监测工作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处以行政和经济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上报有关方面追究责任;

(8)任何监测数据原始记录及监测技术资料,必须妥善保存基坑竣工后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