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705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港口码头施组国际邮轮码头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准备

四、0、000以下结构测量控制

五、定位依据点的检查

六、控制网的建立

七、基坑土方、桩基测量控制

八、0、000以上结构测量控制

九、钢结构测量控制

一十、装饰与设备安装测量

一十一、基坑监测

一十二、沉降观测

一十三、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一十四、质量控制

一十五、附图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港国际邮轮码头工程(XX),位于XX市XX港区南端,建设单位为XX港(集团)有限公司和XX港邮轮母港筹备组。

本工程为大型港口客运站综合楼,是XX国际邮轮的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0572.3㎡。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地上局部五层,地下一层,屋面形式为单脊双坡直纹曲面,高层部分最高点标高为38.390m,檐口高度29.000。

裙房部分最高点标高为32.745m,檐口高度19.600m。

本工程采用XX新港坐标系统定位,高程系统采用XX港理论最低潮面为高程零点的高程系统为基准高程,±0.000=6.45米

二、编制依据

1.XX市测绘院提供的测量成果;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准备

3.1测量管理

测量及验线人员均应经过测绘学会、市建委等部门组织的专业岗位培训考核,必须持证上岗,持证率100%,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国家、地方等相关施工测量标准、规范,熟悉施工现场各种测量放线工作及科学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工具等;随工程进度在完成施工测量方案、红线桩成果校核、水准点复查引测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测量记录后,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提请监理单位验线。

3.2现场准备

依据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定桩成果及点位,现场实测校核依据点位坐标及高程;复测完成后进行建筑物定位(控制网)测量、高程引测及高程控制网的测设工作。

3.3技术准备

在正式图纸到位后,要认真配合技术人员,组织放线、验线相关人员进行尺寸比较、查对、校核,如有出入及时报请技术部门,监理单位确认后,以技术洽商或工作联系单的形式报请业主予以签认,作为后续施工测量放线的相关指导依据。

摘录图纸会审中施工测量放线的相关内容,在蓝图上作相应改正;根据施工正式图纸绘制本工程详细的定位图样、轴线控制网布桩图、高程控制网平面图、核心筒、集水坑、电梯坑放线大样图、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等,作为以后施工层测量放线过程中的相关指导依据。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5-93)(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为:

边长相对中误差1/24000,对应的测角中误差为±9";高程控制网采用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四、定位依据点的检查

测量人员进驻现场后,与业主办理相关红线点及高程控制点的交接手续;对相关的控制点进行检查,同时测绘记录现场标高。

检查时须按照《规范》相应条款的规定进行。

4.1平面依据点的检查

按照《规范》规定,施工定位前须对建筑红线点进行检查,红线点的检查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时测定其边长及夹角,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岔值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即校测红线桩的误差:

“角度±60",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cm”。

4.2高程依据点的检查

采用S3及水准仪,用附合法校测业主提供的由规划部门测定的现场高程控制点,校测允许闭合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即“允许闭合差为±10mm√n(n为测站数)”。

五、控制网的建立

5.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5.1.1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控制点应选在拘束度大、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5.1.2首级控制网的建立

经校核平面几何尺寸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应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首级控制。

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将轴线同城市导线网联测,联测方法采用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并将主轴线交点串测至导线中,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

角度测量采用一测回法,边长采用两测回测边,取其平均值为测量结果,经计算导线合格后,导线成果可用,再检查串测轴线交点坐标与理论较差,若满足规范要求,轴线可用,否则需对轴线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规范要求。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表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0

1/20000

5.1.3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将依据总图定位图及基础平面图上有关柱、梁、梁节点详细位置关系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然后进行轴线加密,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作为基础土方开挖、结构(二次结构)施工依据。

根据《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三级

±15

1/2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量仪器采用SET1130R电子精密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

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

5.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5.2.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0.3mm级精度的DIN12电子水准仪对测绘单位或业主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高程控制网见附图。

3.在布设附合(闭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5.2.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闭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高差全

中误差(mm/km)

路线

长度

(k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

环线次数

平地

闭合差

(mm)

二等

2

50

DS1

铟瓦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3:

等级

仪器

型号

视线

长度

前后视

较差

(m)

前后视累积差(m)

最低地面高度(m)

基辅或红黑读数差

基辅或红

黑所测较差

三等

DS1

50m

1

3

0.5

0.5mm

0.7mm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

5.3控制网、点的埋设、保护与复测

5.3.1为防止控制点的移动而造成偏差,控制点应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保证测量精确。

首级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应远离建筑物10米以上,要求埋设深度不小于1米;轴线控制点也应远离坑边至少2米,要求埋设深度不小于0.5米。

5.3.2在控制网、点四周搭设围护栏杆,并做圆盘标记,注明“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

测量人员应时常去现场巡视,并派专人看管。

5.3.3控制网的复测应定期进行。

轴线控制网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每月复测一次;首级控制网不少于3个月复测一次。

如有变动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真实,签字齐全,具有可追诉性。

.

六、基坑土方、桩基测量控制

6.1基坑测量控制

1.场地平整后,根据轴线控制网测放出基坑开挖边线,待挖至桩位时,应提前测放出桩位中心线,以确保桩位的位置准确。

2.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土方不同标高平台上、下口线要及时准确地控制好。

订时对基坑边坡进行变形观测,作好观测记录。

3.基坑开挖的同时,应及时把轴线投测到基坑内,对坑边进行检查,防止因误差而造成的基坑变形。

6.2工程桩的测量控制

1.基坑土方挖到设计预留标高后,投测轴线到基坑下,对基坑进行检查,确保基坑准确。

2.根据所投测轴线,依次测放出工程桩的位置,提供给施工方进行工程桩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桩位进行检查和补充,以确保桩位的准确。

七、0、000以下结构测量控制

7.1轴线控制桩的投测:

7.1.1轴线投测方法:

0.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外控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7.1.2待垫层、底板砼浇筑完成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TD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层面上,作角度、距离的几何尺寸校核。

7.1.3经校核无误后,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的依据。

钢筋绑扎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钢筋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7.1.4测量控制精度要求

基础允许偏差如下表: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5

30<L(B)≤60

±10

60<L(B)≤90

±15

90<L(B)

±20

建筑物

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测站测定高差中

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mm)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

误差(mm)

钢筋混凝

结构、高度100-120m

1/20000

5

2

6

4

施工放线精度要求如下表:

7.2高程施工测量控制

7.2.1高程传递及施工层抄平:

土方施工时,用“悬挂钢尺法”把标高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槽底,在槽底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作好标识,组成闭合的地下高程控制网,作为地下部分土建结构施工、钢结构施工抄平依据点位,允许偏差为±2mm,土方施工时随时实测土方面高程,确保完成之前预留人工清槽量。

7.2.2地下层竖向结构砼施工完毕后,将地下标高控制网点位引测至混凝土墙体

立面(上下层贯通部位-如楼梯间、电梯筒),闭合取中后红漆标识,注明标高值,以上各层施工时沿此部位逐层向上传递。

7.2.2当传递至±0.00时,闭合现场高程控制网,比对楼体沉降对标高的影响,若较差值表明标高传递未受其影响,则作平差调整,组成地上部分准确的高程控制网;反之,闭合传递上来的标高点位,以形成水准控网向上传递而减少误差。

投测示意图如下:

八、0、000以上结构测量控制

结构施工到±0.000以后,原有轴线控制点被遮挡,无法通视,为方便施工,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进行±0.000以上部位的施工。

8.1内控点的建立

8.1.1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至少3个点(要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

在设计位置预埋100×100的钢板,以原轴线控制网为准,仔细放出首层的轴线或借线,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

内控点布置图见附图。

8.1.2在钢板上标出并用钢钉刻出内控点,并加以保护。

将建筑物外部控制点转移至内部时,内控点的投点允许误差为1.5mm,内控点布设须与施工流水段划分相一致。

在内控点上层相对的位置逐层预留150×150的洞口,要求必须逐层通视,用以以后楼层放线投射激光。

8.2轴线的竖向投测

8.2.1竖向投测前,应对底板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8.2.2轴线竖向控制点的投测,采用瑞士徕卡仪器公司的LeicaZL型激光铅直仪,该仪器精度高,投点精度1/200000(见下图)。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LeicaZL型激光铅直仪

8.2.3施工层放线时,待首层控制网点投测到楼层平面以后,应先校核投测的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并以其为准,放出墙、柱、梁、门窗洞口的位置线及控制线。

每一区域所有轴线,细部线测放完毕后,需进行自检,自检人员须另定其它测量人员。

激光光斑圆的直径允许偏差(指接收靶上的允许偏差):

楼层高

允许偏差

〈50米

±5mm

50—100米

±10mm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

20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8.3标高的竖向传递

8.3.1高程传递:

依据现场高程控制网,测定楼体沉降对标高影响值,为确保整体标高施测精度,结合地下部分传递上来标高点位,平差取中,在首层竖向结构拆模后,在各施工流水段外墙角(柱角)或电梯筒墙面测设+0.50m水平控制点位,构成地上部分标高传递网,点位误差不大于±2mm;以上各层施工时首先采用瑞士DINI12型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将标高基准线引测到便于向上传递处,然后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竖直量测,测设高程控制点。

钢尺量测时须加温差、拉力、尺长改正。

沿立面向上

垂直丈量传递至施工层,并在施工层至少作三个基准点位,水准仪闭合取中后对施工层进行精确抄平。

8.3.2作业层抄平:

首先校测传递至作业层的标高点位,平差取中后进行精确抄平,抄测完成后应闭合初始后视点,允许误差为±3mm。

8.3.3以上工作完成后,组织放线人员、质量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提请监理单位验线,合格后交下道工序施工。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

±20

说明:

高程传递由50米长经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竖直测量。

本建筑需3次传递高程。

为了控制楼板砼浇筑的平整度及浇筑高度,应在每层楼板浇筑前,在竖向钢筋上抄测+500水平线,用红色油漆作标记,作为过度标高抄测,也应按上述要求抄测,该标高可以保证窗间砼浇注高度的正确。

九、钢结构测量控制

9.1基础部分钢柱测量控制

9.1.1地脚螺栓埋设测量校正

1.螺栓平面位置校正

首先用2″级经纬仪将地脚螺栓十字中心线投测到地脚螺栓定位架上,依此调整螺栓就位,直至满足精度要求(±2mm)。

然后固定螺栓并焊牢,同时记录偏差数据。

砼浇注过程中,在地脚螺栓纵横两个方向架设经纬仪,对螺栓进行监测校正。

砼凝固后将放样出地脚螺栓十字中心线,并再次测量螺栓偏差,作为钢柱就位的依据。

地脚螺栓十字中心线

2.螺栓标高控制

用S3级水准仪将标高引测到螺栓所在柱子钢筋侧面上,并用红油漆画出三角来

控制螺栓标高。

9.2钢柱安装测量控制

1.钢柱安装校正时,在互为90°轴线平移1米的控制线上架设两台经纬仪并后视同一方向,经纬仪操作人员观测柱顶的小钢尺,测出钢柱偏差并指挥校正。

钢柱校正完毕后,测量人员用钢尺量测出柱顶偏移数据,并提供下节柱安装预控数据。

2.高程控制:

钢柱安装校正完成后,引测高程到施工层,架水准仪在稳固并通视的地方,后视引测高程,测出钢柱柱顶标高,并计算出柱顶标高偏差,进行校正。

 

一十、装饰与设备安装测量

10.1轴线投测

将结构施工期间投测的轴线及标高线及时投测到结构外侧及其他便于保存的地方,作好标记并以其为准,在各房间或部位的地面、顶棚及四面墙上,放出十字形。

10.2标高控制

由于结构施工期间,荷载的不断加大等一些原因,建筑物会有一定的沉降量,尤其是一些不均匀沉降,会使施工期间抄测的+1.000m结构标高线有弯曲变形,不水平的现象,为了纠正这种情况、保证装饰效果,在结构施工完毕后,须重新抄测+1.000m建筑标高,抄测方法同结构施工期间的抄测方法,为了区别结构标高,标注时应改用其它颜色的油漆。

10.3规范要求

装饰及设备安装所测设的水平线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即:

水平线(室内、室外)每3m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或经纬仪投测,其精度应高于1/3000。

一十一、基坑监测

11.1监测目的

由于地质条件、载荷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

所以,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现场监测十分必要。

通过监测工作,达到以下目的:

1.为隐蔽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期间及运行初期的工程安全提供必要的评估资料;

2.作为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3.作为优化施工方案的依据;

4.为验证理论提供比对数据;

5.为工程诉讼提供依据;

6.掌握区域性施工特征。

11.2监测内容

通过监测项目的合理设置,基础工程施工阶段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周围地下管线及基础工程本身的安全。

根据招标文件内的技术要求,在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对以下内容进行监测:

1围护桩压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围护墙体测斜

11.3报警

地下管线监测报警指标由各管线单位提供,基坑围护各项监测的报警指标由设计单位提供。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各有关方面,并发书面报警通知单,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11.4监测周期及频率

依据施工工况,监测频次按下表进行,监测频度设置一览表见表一。

监测频度设置一览表

施工阶段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

挖土至砼底板浇筑结束

全部监测项目

每2天1次

地下施工至±0.000

全部监测项目

每3天1次

十二、沉降观测

12.1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

1.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2.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联测,沉降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4.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新建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15米。

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12.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应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且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

基准点采用双金属管式套标,构成直伸或等边三角形状,埋深约1.5m。

基准点应避开规划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用地范围,距待测建筑群150m左右,点间距约30m,具体位置应根据实地条件由甲乙方协商确定,有关审批手续采用甲方负责、乙方协助的方式进行办理。

(埋设方法如示意图所示)待其稳定后根据国家城市水准点,用zeissDini12电子水准仪,测设一条二等附合水准路线,从而测得BM1—BM3的高程,组成该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每隔一定的时间须对以上三点进行联测。

高程基准点埋设方法示意图

12.3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因此,除在选点时格外注意其地点的合理性外,尚需加以认真保护,如果遇到有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甲方、施工单位和任何个人都应事先与乙方联系,以便具体研究基准点的保护方法。

12.4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3.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5.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等等。

12.5埋设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

1、永久性沉降观测暗标埋设在承重柱或承重墙高出设计地面标高300mm处。

2、永久性沉降暗标由标体、标盖和标志杆三部分所组成。

安装时先用电锤在建筑物的预定位置打一个深约120mm的孔,然后镶嵌标体,并使用环氧树脂填充孔内的多余空间,使标体与建筑物紧密连结。

3、使用时,先将标志杆旋入标体内,然后进行观测,观测完毕,取下标志杆,最后旋好标盖。

此暗标专供沉降观测使用,易保护不易破坏,且不影响施工和建筑物的外观。

4、沉降观测点永久性暗标的埋设深度和露出墙面部分的长度,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等,须充分考虑对建筑物以后进行装修时的影响,事先与甲方和施工单位商议,特别是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将有利于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5、沉降观测点的埋设需要施工单位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埋设质量,希望双方能友好合作。

沉降观测点埋设、装配示意图

12.6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利用德国zeissDini12电子水准仪,配合铟瓦数码条形尺进行。

观测过程中应遵循观测仪器、观测路线、观测方法、观测环境、观测人员五固定的原则。

地上部分沉降点埋设完毕进行首次观测时必须与地下部分沉降点进行联测,以保证沉降数据的衔接和完整。

(2)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选用使用瑞士WildN3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严格按照规范对精密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或使用德国蔡司ZeissDini12数字式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精度高。

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自动化程度高。

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

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

(3)观测限差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二等

50m

1.0m

3.0m

0.3m

(4)测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