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0791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9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docx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

2019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07)(学生版)

【专题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如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冶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18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

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

对此以下判断错误的选项是()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4.(2018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年、1896~1911年、1912~1913年、1914~1918年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2个

C.3个

D.0.7个

7.(2018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以下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1865~1905年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时间

进口数(单位:

两)

出口数(单位:

两)

平衡

1865年

55,715,458

54,103,274

-1,614,184

1875年

67,803,247

68,912,929

+1,109,682

1885年

88,200,018

65,005,711

-23,194,307

1895年

171,686,715

143,293,211

-28,402,504

1905年

447,503,943

377,338,166

-94,165,777

A.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的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

C.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D.民族工业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10.(2018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12.(2018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13.(2018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

15.(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16.(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

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8.(2018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摸底考试)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19.(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从图7中,可以获得的结论应该是()

《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示意图》(单位:

1936-年币值:

亿元)

图7

A.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1936年后各行业产值均大幅下滑

C.中国工业化水平处于初期阶段

D.“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22.(2018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侨批”是华侨汇寄至国内的信件、汇款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

据史料记载,仅1930年通过民办的侨批局汇至晋江地区的侨汇就达1800万银元。

以此为据,可以推断()

A.晋江缺乏近代意义的邮政机构

B.政府鼓励晋江华侨在家乡投资

C.近代晋江经济具有侨乡特色

D.晋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大变局”。

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6分)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

李鸿章说:

“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

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

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材料二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

“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

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

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三1901年,张之洞说:

“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

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

”(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

(3分)你如何评价?

(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

(5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

(3分)

2.(2018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24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

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

“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

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主题三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

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

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

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主题四茶叶与民族企业

(要求:

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2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4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4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8分)

(4)阅读上表,根据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4分)

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

(8分)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7分)

材料二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年月

法币发行量(亿元)

发行指数

上海批发指数

重庆批发指数

1937年

6月

14.1

l

1

1945年12月

10319

732

885

1405

1946年12月

37261

2642

5713

2688

1947年12月

331885

2353

83

40107

1948年

8月

6636946

470705

4927000

——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10分)

材料三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

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四:

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

……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

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

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8分)

材料三十八世纪以前,政治学基础甚薄,一任之君相之手,听其自腐败自发达。

及孟德斯鸠出,始分别三种政体……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鼎立之说,后此各国,靡然以之……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1)材料一、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受到启蒙思想家的关注,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何会有这种差异?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是否全面?

为什么?

(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中西文化交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5分)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

(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8分)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6分)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试评价这种现象?

(8分)

7.(2018届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9分)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3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2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

(4分)

  材料二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

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三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经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为,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一些官绅对机器生产的心理态度?

材料作者对这一态度的观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支持作者观点的社会阶层有哪些?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妇女对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心理态度?

从当时社会状况看推动这一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社会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特征?

(8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习俗的心理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趋向。

(6分)

(4)在新史学理念影响下,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视野,这对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产生了怎样影响?

(4分)

现在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学说,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

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国会撤消了授予特别垄断权和干预自由竞争的旧法律。

重商主义的原则被继续用于和殖民地的交易,但是在国内的商业范围内,许多限制逐渐被取消。

民主政治对工业革命的催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工业主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阻碍工业发展的封建力量被摧毁;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普及。

——《中国青年报·没有民主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益新公司创建初期遇到了哪些困难。

它最后的建成投产又说明了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有哪些。

(5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工业发展的不同境遇中得到的认识。

(3分)

材料三中共旅欧支部于1923年开始从当地选派一批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和华工青年去苏联深造。

……孙中山逝世后,包括一些国民党委员子女在内的革命青年和国共两党党员,被派往苏联留学,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学习高潮。

——张彩丽、刘瑞丽《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材料四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学习精英中涌现。

继早期“留美热”后,“留日热”“留加热”“留澳热”“留英热”又相继形成。

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万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卓越人才。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32万人。

30年来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

——中国教育新闻《1978年:

留学史掀开新的一页》

(1)据材料写出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主要目的地的走向。

(4分)

欧美(19世纪70、80年代)→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国(1978年以后)。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

(1)问中后两次留学目的地转向的时代背景。

(14分)

(3)材料中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途径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6分)据材料四,简要归纳1978年以后留学教育的特点。

(4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中国近现代留掌教育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6分)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3分)

材料三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

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

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厉,欢宴而散。

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徐继畲《瀛环志略》

材料四

表41922~1923年中国社会婚姻状况调查表

——摘编自陈蕴茜、叶青《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

材料五1950年《婚姻法》颁布……195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婚姻登记办法》,这意味着男女双方只需到政府登记即可办理结、离婚事宜,同时也意味着从制度上进一步保护了中国人的婚姻自由。

更多的“父母之命”于此后宣告作废,当代中国的第一次离婚热潮也随之达到顶峰,很多中国人正是在此时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女人是有权“休夫”的。

——黄薇《一场观念与制度的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宋代婚姻观念变化的原因。

(10分)

(2)与中国传统婚姻相比,材料三中的英国婚俗有何特点?

(9分)

(3)材料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发生怎样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9分)

(4)材料五中,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有何发展?

分析这一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9分)

材料四“十一五”期间(2006—2017年),中国饮料行业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各种有减肥、保健、降压等功效的功能茶将成为主体饮料。

——范曼《保健茶的功能及其发展前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晋及到平民百姓的原因。

(6分)

(2)材料三中茶叶传进欧洲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简要说明18世纪中期以后“喝茶”才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生活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国饮料行业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的时代背景?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