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794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必修1基本考查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①武王分封

②周公旦进行更大规模的分封

过程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④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西周分封制

①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内容②诸侯国有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等义务

③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加强了统治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另外统治区域

定义: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的宗法制特点: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影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的统一

皇帝制度

形成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朝疆域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中朝——尚书令、外朝——三公

九卿制度

东汉:

扩大尚书台权力

中央政治制度魏晋: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二府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后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元:

中枢省、枢密院、宣政院

西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后郡县制,并设州为监察区

东汉:

州郡县制

隋代:

州县制

地方政治制度唐代:

道州县制

北宋:

路州县制

元代:

行省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宣慰司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中央:

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的形成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朝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明神宗时,“部权尽归内阁”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中央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

地方:

推行行省制度

影响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琴华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第2课抗日战争

1.日本逐步扩大对

中国侵略

2.日本的侵华罪行

3.中国全民族抗战

4.抗战的胜利和意义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

发展

失败

第2课辛亥革命

酝酿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高潮: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清王朝结束

结局:

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开端:

五四运动

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

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

土地革命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

初期——相持阶段——胜利阶段

解放战争:

争取和平——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决战——战争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识记:

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4.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同意及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②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③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第2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的提出构想内容

重大意义

问题的由来

香港、澳门的回归回归的背景

回归的实现

发展的表现

两岸关系的曲折和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阻碍的因素

解决问题的条件和中共立场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独立自主的

外交方针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

平共处

发展:

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意义:

1。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背景:

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参加日内瓦召开: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会议于1954年

会议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

意义:

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

国际会议

步入世界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外交舞台出席万隆会议召开: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

意义: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第2课打开外交新局面原因:

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成为国际时务中的

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经过: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

是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成就之一

中国:

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

原因争端;中苏关系恶化

打开外交新局面美国:

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霸权地位

日趋衰落

中美关系1。

1970年10月,尼克松总统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正常化2。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

华作准备

3.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签定《中美

联合公报》

4.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原因:

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团体的推动

1972年秋,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

1973年初,中日双方互派大使

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意义:

结束了双方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第3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原因:

国际形势有了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

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奉行不结盟政

新时期外交      策,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政策的调整  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前提: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改革开放以来             积极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热点问题公正、合理

的中国外交  的解决

开展以联合  表现 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作出自己

         国为中心的  的贡献

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

            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

            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    努力

意义: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活跃在地区性  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国际组织中保持与欧盟各国的良好发展势头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领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

边环境

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①地中海孕育了希腊文明

②重叠山恋和海洋阻隔

起源条件 ③城邦的发展

古代希腊文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开始萌芽

明的起源奴隶制文明的确立

公元前6实际初,梭抡改革,确立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雅典民主

       的表现   “黄金时代”

进步与局限

第2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开始:

《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公民法的发展

起源与发展  发展  万民法的创立

             公民法与万民法界限的消失

形成:

法律汇集《民法大全》的形成

罗马的起源与发展

公民法

内容

万民法:

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维护和稳定了国家的统治

意义、影响  对西方民主与政治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议会制度的形成

“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1688年)

《权利法案》内容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作用

《权利法案》和建立

责任制内阁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特点

作用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参议院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立法(国会)

众议院

1787年宪法内阁

的内容行政(总统)其他机构

美国联邦司法(联邦法院)最高法院、巡回上诉法院、区

政府的建立法庭

1787年宪法的影响(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法兰西共和历程行政权

法兰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立法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内阁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德意志统一的完成行政权

欧洲大陆的发展

德意志〈〈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立法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意义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暴露

概况:

时间、代表人物、基本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局限:

没有正确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

(空想)历史作用:

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资本主

条件义矛盾暴露

思想基础: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主义

问世(科学)阶级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

个人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时间:

1848年2月

基本内容:

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发展规律、无产

阶级使命、斗争口号

历史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

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阶级基础: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条件必然性资产阶级壮大

原因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巴黎公社组织基础:

第一国际的推动

偶然性:

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成立:

1871年3月28日

政权建设

革命

措施社会经济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历史意义其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2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帝国主义阶段

背景各种矛盾激化

“一战”激化矛盾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四月提纲》,指明方向

经过“七月事件”统一行动

粉碎叛乱,提高威望

革命成功,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性质

意义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政治上

为过度到

社会主义经济上:

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

奠定基础

总路线和

宪法保障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背景

美国的“冷战”

政策

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政治

表现马歇尔计划——经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

社会主义

力量壮大

国际关系

第2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欧洲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日本的崛起——亚洲实力迅速上升

的发展变化不结盟运动——亚洲世界政治格局

中国的振兴——亚洲多极化的出现

强大的美国——美洲实力相对下降

衰落的苏联——欧洲

第3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实质:

社会制度的变化

东欧剧变现象:

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原因:

内因:

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外因:

苏联的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世界多极化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欧盟的建立及地位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及其影响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