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965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讲 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docx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2讲古诗词鉴赏复习习题

第2讲 古诗词曲鉴赏

(一)关雎

1.诗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运用“比”的手法点出恋爱主题。

2.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3.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

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二)蒹葭

1.请解释下面的诗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观沧海

1.诗中前八句写海,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海水:

澹澹 山岛:

竦峙 树、草:

丛生、丰茂 秋风:

萧瑟 水波:

汹涌

2.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感慨万千。

3.(2011·昆明)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解析】B项“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5.(2018·福州)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四)饮酒(其五)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心远”和“悠然”。

2.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构筑房舍;傍晚

3.“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4.对《饮酒》(其五)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地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解析】D项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

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

角度一:

饱含温情,富于哲理;角度二:

语言凝练,意境旷达;角度三: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而是充满了昂扬乐观的感情,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抓住这句诗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均可。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

(六)次北固山下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包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2018·咸宁)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七)使至塞上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诗人(自己),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四周不见草木,脚下的路孤寂而艰难。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

傍晚,落日低垂,河面上闪着粼粼的波光。

3.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

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表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写出了景象的奇特壮观。

4.“都护在燕然”一句援引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援引后汉大将军窦宪燕然山勒石记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杀敌立功的爱国精神的热情赞扬。

5.(2018·乌鲁木齐)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漂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018·玉溪)首联“杨花”“子规”在诗句中有什么作用?

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它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后面两句抒情张本。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

3.(2018·玉溪)“愁心”二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句中“愁心”二字蕴藏着丰富内容,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

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

(九)行路难(其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苦闷、抑郁的情绪。

2.(2016·云南)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茫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美酒佳肴也无法下咽。

3.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2016·云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此句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应坚信机会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5.(2018·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十)望岳

1.(2018·恩施)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2018·恩施)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3.(2017·曲靖)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5.(2018·恩施)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6.(2017·曲靖)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解析】A项“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

(十一)春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对于全诗有什么作用?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春望所见:

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

诗人借助景物,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事(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3.“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急切心情。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诗结尾两句。

【示例】这两句诗通过外貌和动作的描写,写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用“白头”“搔”“不胜簪”等词语,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首联写春望所见:

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

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解析】A项作者并非在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而是在慨叹山河的破碎,忧国伤时。

(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是指“安史之乱”。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遭逢战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值此漫长秋夜,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凄冷的夜晚。

2.“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

作者叹息什么?

与“老无力”相照应。

叹息的内容:

自己的穷苦,周围人的困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4.“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争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十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

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2.(2019·预测)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沙漠纵横散布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勾画了怎样的图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勾画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

表达了诗人因友人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惆怅之情和对归途遥远的友人的隐隐担忧。

4.(2019·预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

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小雨、草色(小草)、烟柳。

2.(2019·预测)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

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2019·预测)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为赠(回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

用典。

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8·云南蒙自模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4.(2018·云南开远模拟)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十六)观刈麦

1.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让粮食早日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2.“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一句中“悲”从何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3.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A)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十七)钱塘湖春行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啄”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的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十八)雁门太守行

1.(2019·预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李贺,人称“奇才”“鬼才”,请描绘“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展现的画面内容,并说说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本句描绘了边塞的泥土在紫色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的色彩(或:

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场,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将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衬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来招纳贤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气势。

(十九)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诗句意思是: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2.你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诗人反说历史,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而自己生不逢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二十)泊秦淮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