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037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docx

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集浙教版模板

朝霞和月夜

教学目标

1、学习色轮知识,能正确分辨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

(认知)

2、能运用冷、暖不同感觉的色彩,描绘出不同视觉效果的美术作品。

(技能)

3、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的美感。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传授十二色轮知识,培养辨识比械暖色和冷色的能力。

2、难点是利用色彩所具有的冷、暖性表现出“朝霞”和“月夜”。

课前准备

幻灯片、绘画常规用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朝霞》和《月夜》图片,导入课题。

1、你所见到的朝霞是怎样的?

2、让学生描绘月光下的夜景。

3、这两幅图片在色调在有什么特点?

暖色、冷色。

二、暖色和冷色的概念

给人温暖、热烈、明亮、前进的感觉称为暖色。

如:

红、橙、黄。

给人以寒冷、沉静、阴暗、退缩的感觉称为冷色。

如;蓝、青、紫。

(在十二色中指出冷暖色)

三、出示幻灯、观看画面色彩变化。

1、一张同样的画面,盖上红色膜片和蓝色膜片后,画面有什么变化,在视觉上、心理上、情感受上你有什么感觉。

2、在画朝霞时应用哪种方法去表现:

画月夜呢?

四、欣赏课本中绘画作品,观察其用色规律及表现方法。

五、根据课文的题目,挑选“朝霞”和“月夜”作画。

六、板书设计

朝霞——暖——红、黄

月夜——冷——蓝、紫

七、教后小结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暖色和冷色的概念,并在画中作有所体现,从绘画效果来看还不错,第一次用水粉来画有部分学生已画得较为纯熟了。

冷暖感觉也基本上能画出来,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认知)

2、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技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逼近真实。

2、难点是在绘画实践中应用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师:

范画一幅、取景框一个。

生:

绘画常规用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让几位学生试用取景框,观察外边景物,谈谈景物远近有何变化。

2、总结: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

二、观察课本图片,说说其中的透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三、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的透视现象。

原本来都一样大小的树因远近的不同,大小变化可大啦。

四、出示范画并讲解本课时作业要求和画法。

1、直接用水粉色打底稿,确定好主要物体位置基本外形。

注意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出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坚线。

2、大胆地上色。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透视原理,能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路。

(认知)

2、通过画<<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描绘写真的技能。

(技能)

3、从画《路》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能在写生中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有透视效果的一条路

2、难点是观察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1、放大书中的范图。

2、橡皮筋、图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透视的概念

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判断正误

二、观察、理解

1、画中的路为什么看上去很逼真?

画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范画)

2、欣赏课本图片,观察各条路均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用橡皮筋演示画中道路的透视现象。

1、画出一块长方形作为画面。

2、在这个长方形的画面中间画出一条地平线。

3、将橡皮筋结成环状,用图钉钉在地平线上,该点作为视线的消失点。

4、在长方形的下边上,钉两枚图钉拉长橡皮筋,扣在图钉上这样地面上就出现了一条有透视效果的路。

5、变换底边两点的位置和距离,就会出现不同透视效果的路面。

 

6、在中间添上几枚图钉,就会出现弯曲的道路。

 

四、画法指导,教师边示范边说

1、自己选定一个画面,,先确定路的基本位置,及路旁的标本等所占的方位和高度。

2、重点描绘路,省略过繁的其它景物使画面主题突出。

3、设色

依照实景的色彩,找出相近的颜料上色,注意尽量避免平涂,加强颜色的变化(远近),笔触要大胆。

五、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六、作业展示

七、板书设计

透视

八、教后一得: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透视的现象和画法又有了深一步的理解,特别是通过实物演示透视现象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这种规律,可以看出这种方法非常好,作画效果不错,只是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主次分明的构图

一、教学目标

1、传授主次分明的构图知识。

(知识)

2、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布局时,能正确处理描绘对象的主次关系,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传授主次分明的构图知识。

2、难点是构图布局主次关系的处理。

三、课前准备

1、挑选构图方面突出的若干幅(好、差)。

2、旧的风景、动物、静物挂历若干,两块角尺形的取景器、剪刀。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谈话。

1、导题:

主次分明的构图

2、出示学生作品,请同学评选,哪些画在构图中做到了主次分明,哪些主次不分。

(二)出示旧挂历

1、同学们,老师带来这些画片,请大家仔细观察,动一动脑筋,将大幅画变成几幅小画,画面保持美感,谁能做到?

请上来取景。

2、将小幅画剪下来,贴在黑板上,发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及时归纳。

(三)欣赏课本范画,你认为感到最满意的一幅画是哪幅?

为什么?

(四)构图知识及规则

1、在风景写生时应取一个小的景点,一桥一林-----

2、静物写生时也应有主次之分。

3、主体应在画面中最显要位置,面积占画面的三分之一左右。

4、体物应作精细描绘。

(五)课堂练习

要求:

从第9页范画中取一个符合要求的画面,画在作业纸上。

(六)作业展示。

(七)教后小结

构图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小学生最容易忽略或不知要领,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只能是让学生对构图有些许理解。

而在实践中动用又很难,在构图方面以后还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学习。

 

蔬果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写生的方法较真实地描绘出蔬果的形象。

(认知)

2.从写生练习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表现对象的能力,提高描绘静物的技能。

(技能)

3从蔬果写生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热爱农业的思想情感。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习以实物为直接描绘对象的绘画方法,能较真实地描绘蔬果,培养观察力和造型能力。

2、难点是培养细致观察描绘对象和精确表现对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新鲜蔬果

2、蜡笔、水彩或水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蔬果写生、(写生的概念------)

二、观察、了解

1、观察蔬果的形状、大小色彩、质地、几种蔬果的组合关系等等。

2、让学生谈谈苹果和梨子的外形不同特征。

3、这几种蔬果中哪个该是主体?

怎样才能主次分明?

白菜是主体应放在画面的中间。

4、让学生试画构图、教师总结。

 

三、学生打底稿

1、先用铅笔定好各个?

物的位置、大小。

2、再用蜡笔勺出外形。

第二课时

一、讲解上节课中出现的问题

1、大、小、位置问题

2、表扬在构图和外形上较出色的同学。

二、引导观察蔬果细致特征

1、仔细观察各个蔬果的细部特征、轮廓、大小、结构、比例关系、物象的软硬、粗糙、细腻等质地区别,刻划时要力争深入。

画出物象的立体感。

2、观察每个蔬果的色彩差别及变化。

三、先用蜡笔画出大体的色彩变化,再用水彩或水粉覆盖。

1、选用与蔬果因有色相近的颜色作画。

2、蜡笔涂时应轻轻地涂上(最好能分出亮部、暗部)。

四、作业讲评

 

树叶拼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作画的方法。

2、用自己已掌握的色彩、造型构图等绘画知识和技能。

表达出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能够拼贴有趣的画。

2、难点是撑握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所带树叶的不同形状、颜色进行巧妙地组合。

课前准备

学生:

事先采集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树叶压平、胶水、剪刀。

教师:

范画二幅,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欣赏

1、欣赏范画

2、范画中的图是怎样拼贴成的?

想不想试一试?

二、尝试、理解

1、教师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树叶,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这张叶像什么?

3、教师拿出几张叶子组合成叶、图形、让学生充分表现见解。

3、学生试拼图形(可指名上台表演)看看都能拼出哪些图形来。

三、想象、创造

1、讲述本课时作业要求

每人拼贴一幅有趣的画,注意要根据自己的树叶形状色彩等等特征选择画面,内容。

2、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创作设想。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总结、讲评

1、展示学生作业

2、指名讲评

五、板书设计

树叶拼贴

1、象什么

2、怎么贴

 六、教后一得

树叶拼贴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个内容,好儿个班几乎全班同学都是一星期前就准备好了树叶。

因而上课投入,效果好,大多数同学拼贴出有趣的图画来,某些想象力好的同学拼帖的图形让人看了拍案叫绝,部分学生只能照着课本样子拼帖,如何启发这一部分学生大胆地想象是一个重要而有难度的课题。

 

 

 

面具设计

教学目标

1、民间传统艺术,欣赏和了解面具的来历及特征。

(认知)

2、学习运用色彩塑造形象,提高非写实性造型能力。

(技能)

3、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技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面具的特征及设计方法

2、难点是在面具的设计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

教具准备

工业用耐水砂纸、油画棒一盒

教学过程

一、欣赏面具艺术,了解面具的来历

师(出示面具):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叫面具。

(板书、面具)

师:

你们知道面具的来历吗?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认为人会生病是妖魔鬼怪带来的灾难,妖怪惧怕三头六臂、很多只眼睛的神,于是人们便用木头、动物皮、树叶、羽毛等做了许多怪模怪样的面具,戴在头上跳舞来驱赶妖怪。

二、引导观察,启发造型

1、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师:

你们觉得面具好玩吗?

生:

好玩。

师: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设计面具。

(板书:

我设计的面具)

2、观察面具的基本特征。

A、面具的特征(图像显示,五种不同形状的面具)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个面具最有趣?

为什么?

B、面具形状

师:

这些面具的外形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

生:

梯形、长方形、圆形、椭圆、扇形

小结:

设计面具时,要先想好面具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

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板上演示各种外形及装饰),这样的面具就变得很有趣了。

三、创作指导

1、欣赏儿童画作品(图像显示,师作简短的点评)。

2、小组讨论设计意图。

师:

看了这些小朋友画的面具作品,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一画啦?

好!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个怎样的面具。

各小组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

四、指导作画

生:

在乐曲声中作画

师:

巡视、指导。

提示:

A、画面要大、饱满,才显得威武。

B、画线时要稍微用力,线条才会清楚、工整。

C、五官要大胆变形,越奇怪越有意思。

D、面具画得不够大时,可以在四周添上树叶、羽毛进行装饰,让画面饱满好看。

E、五官画得太小,可以在脸上多用线条进行装饰,让它更美些。

五、欣赏评价作业

1、展示速度较快的同学作业

2、师生共同评议。

生动的纸面具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面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纸面具的制作。

                       (技能)

2、通过生动的纸面具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审美情趣动手制作能力。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习立体 构成知识,设计制作生动的纸面具。

2、难点是在面具的设计,应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化和高度的概括抽象,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装饰性,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课前准备

纸面具教具、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纸面具教具。

二、请几位同学上台试戴上面具上台表演,让学生评选 哪个面具最生动有趣。

三、简介这种纸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面具的制作方法很多,有纸做的、有泥塑的、塑料的等。

今天我们要做的也是纸做的,可是它却跟上节课的不一样,你能说说它的特征吗?

1、立体的纸面具。

充分利用纸的易操作性能,通过剪、切、挖、卷、折、贴等手法做出外形奇特的立体纸面具。

2、单色的纸面具

一般的面具都是色彩很丰富的,而这种面具却是纯白的,主要通过造型的变化,来达到另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方法

1、定外形

2、制作头发、五官等

A、教师讲解几种常用的发型设计、五官形态设计方法。

B、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发型设计、五官形态设计等

  五、欣赏优秀作品,启发创作思路

六、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点:

A、要注意头发部位留的位置稍多些。

B、用对称折的手法时要注意面部不可太宽。

C、要大胆想象、变形,不可跟老师范画过于雷同。

七、作业展评

八、板书设计

       

 

剪个小动物

教学目标

1、掌握剪纸的一般操作方法,能剪出小动物的爱形象。

(认知)

2、在学剪小动物的过程中训练动手操作的技能,开发右脑的潜在功能,使视觉与动作相协调。

(技能)

3、培养对剪纸的兴趣。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传授纸方法。

2、难点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蜡笔纸、剪刀、刻纸作品、挂图。

教学过程

1、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兴趣

(1)出示两幅剪纸范作、让学生谈谈这两幅作品的区别。

阴刻、阳刻

(2)剪纸跟一般的绘画作品有何区别?

造型、线条、连接

2、出示“马”的示范作品。

(1)让学生谈谈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剪马

A画头、抓住马头的形象特征

头方形、颈方形、画出简单的轮廓。

B剪:

右手握剪刀、左手握纸、剪刀口的右手腕不要移动位置、朝一个方向剪。

左手不断地转动。

3、让学生画马的头型。

 

线条要简洁、概括、准确。

4、学生练习

1、先剪马头、然后可以剪刺猬或猫头鹰

2、剪后可用黑色或红色涂色。

5、作业展示

将优秀作品贴到墙壁上。

6、板书设计:

剪个小动物

阳刻、

阴刻、画——剪---刻

7、教后一得

本册的剪纸内容很多,这有点不科学,学生容易厌倦,因而我将剪纸部分进行适当的合并和删节,本课中我用一部分时间用来进行欣赏,让学生理解剪纸的艺术特色等等。

然后再动手剪,这样效率较高,不会变得太枯燥。

青蛙叫呱呱

教学目标

1、续学习对称剪纸法、能较熟练地剪出对称的青蛙和两只连在一起的青蛙作品。

(认识)

2、在剪«青蛙叫呱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技能)

3、懂得青蛙是农业的卫士,保护青蛙,不捕食青蛙。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继续学习对称剪纸法、能较熟练地剪出对称的青蛙和两只连在一起的青蛙的剪纸作品。

2、难点是把握住青蛙的长相和特点剪出形象可爱,特征明显的好作品。

课前准备

1、青蛙挂图

2、绿色蜡光纸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学习情况,评述作品中的优缺点,复习剪纸操作要领。

二、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学习教材。

1、青蛙的形体有何特征?

生活习惯?

对称,两栖生活、食害虫等等。

2、青蛙是怎样剪出来的?

(讨论)

三、出示青蛙范作了解制作步骤。

1、用一张纸遮住青蛙的一半,观赏此时的长相。

2、将纸对折,把看到的半只青蛙的形象画在所折的纸上,注意不要搞错方向。

3、剪、按轮廓线细心地剪去留白的纸面。

四、让学生上台试画半只青蛙

 

注意:

不能画得太宽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剪一只青蛙

2、剪两只连在一起的青蛙。

六、作业展评(小结)

1、评选作品中的优缺点。

2、注意保护青蛙。

七、板书设计

青蛙

对折——画一半——剪

八、教后语:

本课是对将剪纸法的第一课,我特别强调了纸的方向以及青蛙的长宽比例,因而大多学生掌握得较好,能剪出形象生动的青蛙来。

只是小部分同学剪的青蛙还是太宽,经提醒最后也改过来了。

 

穿裙子的女孩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对称剪纸法,提高剪纸技能,能独立剪出身穿裙子的小女孩。

(认知)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的感情。

(技能)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继续学习对称剪纸方法,能剪一个穿着美丽的裙子,活泼天真的好女孩。

2、难点是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课前准备

1、放大书中剪纸作品。

2、蜡光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青蛙叫呱呱》优秀作业,表彰认真的学生。

二、揭示课题,

穿裙子的女孩

三、展示放大的范作,对人物的体态,动态服装,发式等作分析介绍,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初步掌握造型特点。

四、让一穿裙子的同学到讲台前,让学生仔细观察漂亮裙子的不同样式,扩大视野,增加感情知识,发展形象思惟。

五、分析《穿裙子女孩》的特征

头部——近似图形

身体——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上面一个倒三角形略小,下部三角形略大。

四肢——双手、双脚姿势对称。

六、指导学生作业

在能够学会剪课本中的图形后,要求学生发挥创造力,从女孩的表情、动作去构思,从裙子的式样花纹去变化自己制作一幅作品。

七、作品完成后可将其贴到另一张稍大的白纸上。

八、作业展示

 

小猴头像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剪制出不同形象的小猴头像进一步掌握剪纸的技能,技巧,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认知)

2、在设计剪制不同形象的小猴头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惟和概括能力。

(技能)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教学,能设计剪刻不同形象的小猴头像,进一步掌握剪纸的造型艺术。

2、难点是设计不同形象的小猴头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成力气,提高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1、猴子的图片。

2、蜡光纸。

3、范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展示猴子图片,激发兴趣。

二、指名讲讲小猴子的故事。

教师总结猴子的生活习性、长象特征等方面。

1、与人类的头像相似。

2、猴脸的特点——猴相

类似倒品字

 

三、展示教师放大的剪纸头像,引导观察、理解制作方法。

剪正面像用对称剪纸法

剪半倒面小猴像,先剪中间,后剪各部轮廓线。

四、设计不同的小猴头像

1、各轮廓不变、改变脸部五官形象,眼可画成圆的,也可画成笑咪咪的------

2、变动脸部的位置,好正面、半正面、侧面、抬头仰放。

五、学生作业

提倡发挥想象,大胆表现,设计出更有趣可爱的小猴头像,最好不跟别人雷同。

六、作业展览

小猴头像设计展。

七、教后语:

四年级的学生表现自己的愿望还很强。

本课我设了一个展示台,象打擂似的。

比比作品的高低,学生的兴趣就高了,剪得也更快、更好了。

         

 

染色剪纸

    教学目标

1、学习染色剪纸的操作方法,能根据剪纸作品的不同题材,设计染上美丽的色彩,使剪纸作品更具感人的艺术美。

  (认知)

2、掌握染色的技巧,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技能)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掌握染色剪纸的操作方法,能用此方法美化剪纸作品,使剪纸工艺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2、难点是从染色剪纸中学习色彩的表现技巧,培养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力。

课前准备

1、中国画颜料或彩色笔。

2、宣纸、毛笔、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剪纸作品,揭示课题。

染色剪纸

二、欣赏染色剪纸作品

1、染色剪纸作品有何特色?

2、染色剪纸作品制作步骤是怎样的?

3、教师小结 

用宣纸染色的作品,由于纸能吸色而自然渗化,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示范剪纸染色。

1、先剪出要染色的剪纸作品。

2、平铺在白色的垫纸上

3、按设计的色彩逐一渲染

单色

多色染    先染浅色、后染深色

    四、作业要求

1、制作一幅美丽的染色剪纸作品,题材可自由选择。

2、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衔接

(用色时水分不要过多)

一、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二、板书设计

          画          

染色剪纸  {  剪

        染:

单色、多色(先浅后浓)

各式各样的帽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帽子,了解帽子的结构特征和作用。

(认识)

2、能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顶新颖、漂亮的帽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技能)

3、进一步了解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和道理。

  (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顶新颖、漂亮的帽子。

2、难点是打破传统意识,设计出有新意的帽子。

课前准备

     帽子实物、范画、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设问:

同学们觉得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老师头戴帽子进教室,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板书课题:

各式各样的帽子。

三、启发谈话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帽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小结

千姿百态的帽子可以保护人的头部,美化人们的生活或作为职业的标志,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四、欣赏范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帽子也变得越来越新颖、漂亮。

A范画中的帽子跟常见的帽子有什么不同?

“新”在哪里?

B结合学生回答,边读边板书:

 功能更齐全。

 造型更美观。

 色彩更鲜艳。

五 、启发想象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未来帽子”的形象,并表达出来。

 六、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七、小结

1、讲评设计新颖,描绘大胆的作业。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地去创造,为美化人们的生活,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板书设计

各式各样的帽子

               功能

          新  {  造型

     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