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048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docx

邻水县袁市镇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

邻水县装饰工程—室内设计协会

二OO八年十二月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

(文字部分)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主要参与设计人员名单

 

二级注册建筑师:

陈仁寿

一级注册工程师:

吴安玉

项目负责人:

李饶英

技术负责人:

李饶英

 

设计人员名单

建筑李饶英

结构冯仁炳

给排水陈玲

电气陈玲

通风陈玲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1.1工程名称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

1.2建设单位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1.3工程概况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位于四川省邻水县袁市镇,自然景观条件极佳,生态环境良好,北向为大楼主入口,西向为规划主干道及规划主入口及绿化地带,南向和东向为休闲绿化地带。

1.4建设地点

邻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平行褶皱岭谷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1′-30°33′,东经106°41′-107°18′,幅员面积1919平方公里。

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以8-15公里的间隔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纵贯全境,御临河、大洪河沿山脉走向略呈南北流向。

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居家环境宜人。

袁市镇在该县东槽中心地带,与另两大镇九龙镇、丰禾镇组成邻水县东区的文化经济铁三角,地势平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工程概况表:

项目名称

见1.1.1

项目所在地

见1.1.2

项目业主方

邻水县卫生局

建筑性质

改建

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

增加层492m2

建筑高度

(地上/地下)

增加层高3.6米

建筑层数

(地上/地下)

增加层1F

建筑基地面积

492m2

建筑总面积

492m2

建筑抗震设防

分类类别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场地类别

2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6度设房

主要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

是否高切坡

(深基坑)

是否超限高层

人防保护等级

最高日用水量

3m3

最高日污水量

3.5m3(另加屋顶女儿墙)

变压器安装容量

总冷/暖负荷

30千瓦

动力负荷

20瓦

概算总造价

60万

备注

1.5设计范围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是由我公司为其提供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到工程验收全程式设计服务。

根据人防部门意见,人防工程易地建设。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初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专业的内容:

1)建筑设计

2)结构设计

3)给排水设计

4)电气设计

5)通风设计

1.6设计依据

1)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核准项目报告

2)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核准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3)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设计招标文件

4)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我公司签订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5)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提出的设计任务委托和设计要求及标准

6)邻水县规划和建设局对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总平面图规划方案的批复’

7)邻水县规划和建设局关于同意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总体规划的通知,建设方提供的地形图和规划红线图,地勘报告等。

8)邻水县规划和建设局关于同意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建筑设计方案的批复

9)邻水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

10)邻水县环境保护局关于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执行标准函

11)邻水县国土资源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表

1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6)《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19)其他专业设计中相关规范、标准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20)其他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21)观念先进,技术可靠,选用目前先进成熟的设计思想和工程技术或已有成功经验的施工技术,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2)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23)安全稳定可靠,便宜运行管理。

24)设计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远期发展,以及操作运行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5)做到布局合理、环境协调、功能完善。

26)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原则,符合国家、省、市的各项标准和规范原则,并适合我地的实际情况。

本设计除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规定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设计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1.7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规定,邻水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本工程建、构筑物按抗震7度设防进行设计。

1.8建设条件概述

建设用地区域地理条件及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水、电气及通信设施配套完善,周边无污染企业,环境优美。

1.9经济技术指标

1、总建筑面积:

492m2

2、建筑总占地面积:

492m2

3、建筑层数:

地上建筑增加一层。

4、建筑总高度:

3.6(另加屋顶女儿墙)m

5、总业务用房:

19间

其中病房:

15间,医用业务用房4间

6、医用业务用房所占比例20%

第二章总平面及运输

2.1概况

2.1.1地理位置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位于四川省邻水县袁市镇,北为城镇主干道,西侧为城市规划主干道,其他各侧均为未开发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

本工程占地面积约为492m2。

2.1.2交通情况

对外交通为北侧的城市主干道,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极为便利。

2.1.3场区地形、地貌及地震烈度

四川省邻水县袁市镇场区呈较规则四边形,地形较为平坦,无不良地质情况,地震基本烈度6度。

2.2总平面布置

2.2.1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等特征,本着各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布置紧凑、联系方便、节省用地、充分利用地形,减少管线长度,节约投资,满足防火、卫生等要求,使之有利于医务工作的开展。

2.2.2总平面布置

本次初步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及总图布置原则,充分考虑原有各功能分区的相互关系,流线设计中使人流、病人与来访人员、就诊区、住院部分及门诊医技部分有序合理,避免交叉。

场区北侧为城市主干道,西侧为城市规划主干道,设置主、次两个出入口,主入口主要为人行出入口,紧急情况下作为人员疏散口。

各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

2.3竖向设计

北向为大楼主入口,西向为规划主干道及规划主入口及绿化地带,南向和东向为休闲绿化地带。

竖向布置采用在原建筑上增加改建方式。

2.4室外消防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中,在总平面布置中考虑各建筑物之间留有消防安全间距,并设置足够的消防通道,以便消防使用。

场地内各重点部位设置消防器材或消火栓,消防由业主方同消防部门联系统一设防。

第三章建筑设计

3.1概况

本次初步设计为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

为三类多层医院业务用房建筑,此次增加一层,增加层建筑面积合计:

492m2。

3.2设计依据: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0)其他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3.3建筑节能

节能设计详见第九章——节能设计专篇。

3.4建筑消防设计

消防设计详见第八章——消防设计专篇。

3.5建筑设计说明

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为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办公的重要场所。

本工程为三类多层公共建筑,建筑类别为三类,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地上增加一层,为框架结构,填充墙主要采用200厚页岩空心砖,混合砂浆砌筑(卫生间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并双面抹灰。

建筑总增加高度3.6m。

建筑大体为北南朝向。

增加层总建筑面积492m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交通组织采用内廊式设计,内廊通道呈“L”字型,建筑共设置1部楼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业务使用、消防疏散的要求。

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三级,该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疏散距离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范。

本工程增加层为病房、医务办公、护士站、治疗室、卫生洗涤间等。

建筑立面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力求反映医疗建筑简洁、明快的特点,带给病人以亲切感。

建筑注重细部设计、突出建筑的虚实对比,强调不同材料的材质对比,通过里面造型将空调外机隐藏在银白色金属百页中,达到美观、现代的要求。

建筑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有关节点遵照JGJ50—2001执行,出入口均做防滑处理,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坡道面均做防滑处理,每层单独设置无障碍卫生间。

在踏步起始点及电梯门前铺设有触感提示的地面材料为视觉残疾者提供方便。

建筑装修采用经济、简洁、美观、大方的装修风格。

门厅及楼梯间采用花岗石贴面,其余房间均采用素色防滑地面砖。

内墙面采用仿瓷饰面;卫生间内墙面采用乳白色瓷砖。

顶棚全部采用轻钢龙骨架普通纸面石膏板吊顶。

一般房间选用普通木夹板门,重要房间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门,卫生间采用白色塑钢玻璃门。

第四章结构设计

4.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建筑物耐火等级:

三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设计使用年限:

为50年(主体结构)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4.2自然条件

1、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

W0=O.4KN/m2地面粗糙度:

B类。

2、抗震设防烈度:

6.O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

Ⅱ类。

特征周期值为:

O.35(S)

4.3、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规程

序号

代号

规范名称

备注

1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国标

2

GBS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国标

3

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国标

4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国标

5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国标

6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国标

7

GB/TS0105—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国标

8

JGJ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国标

9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国标

2、活荷载标准值:

上人屋面

2.0

办公室

2.O

不上人屋面

O.5

消防楼梯

3.5

屋顶花园

3.O

走廊、门厅

2.5

医院病房

2.O

杂物间

5.0

公共卫生间

8.0

通风机房

7.0

注:

l、水箱及其它重大设备按实际荷载计算。

3、建筑隔墙恒荷载标准值(密度等级<1000KG/m2)

240厚页岩烧结空心砖墙体自重标准值为2.40KN/m2

120厚页岩烧结实心砖墙体自重标准值为2.28KN/m2,以上重量不包括墙体抹灰重量。

4.4结构选型

1、抗侧力体系本工程1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抗震等级为乙类。

2、在超过55m的一侧设置后浇带。

3、楼盖体系

采用主次梁楼盖体系.楼盖及屋盖结构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4.5主要建筑材料材质和强度等级

l、钢筋:

分别采用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HRB400级钢筋,cRB550钢筋。

2、构件混凝土强度:

C25~C45.

3、砌块和砂浆:

所有填充墙体为页岩烧结空心砖及页岩烧结实心砖,空心砖强度等级为Mu5.O,填充墙均用M5混合砂浆砌筑。

第五章给排水系统设计

5.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40-200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l7051—199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建设单位提供有关设计资料及对本专业的要求;

·建筑专业提供建筑图及有关资料。

5.2设计范围:

生活给水、排水、室内消火栓给水、自动喷淋给水、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系统设计。

<医院污水处理委托有资质的设单位设计>

5.3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邻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工程,为地上建筑增加一层,总建筑面积492平方米,总业务用房数19间,建筑高度增加层3.6米(另加屋顶女儿墙)。

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生活加压泵房均设在室外。

5.4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1、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1)水源:

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市政管供水压力约为O.20Mpa,水质满足各给水系统水质要求。

2)本工程生活用水从市政给水管引入两条DNl50的给水总管在建筑红线内经水表井(表后设倒流防止器)后分别与院区内管网相连接。

(2)用水量:

1)医院生活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表1-1;

2)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1-2。

生活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表1-1

序号

用水项目

名称

用水人数

单位

用水目里标准

(L)

使用

时间

(h)

小时

变化

系数

(K)

用水量(m3)

备注

最高日

平均时

最大时

1

病房部

30

400

24

2.5

13.92

0.58

1.2

2

办公区

60

15

24

2.0

0.5

0.038

0.042

3

小计

14.42

0.618

1.242

4

未预见水量

按本表1-2项之和的10%计

1.4

0.0083

0.015

5

合计

15.82

0.6263

1.257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表1-2

序号

消防系统名称

消防用水量标准

(L/S)

火灾延续时间

(h)

一次灭火用水量

(m3)

备注

1

室内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2

室外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3

4

合计

288

(3)给水管道系统:

1)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

2)院区消防为二路供水,给水引入管至红线内经二座水表后与本工程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相连接,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

3)管材:

管材采用PE管,热熔连接。

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OMpa。

4)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

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车行道上的为重型;位于非车行道上者为轻型。

2、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

1)、室外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

2)、消防用水从市政给水管引两条DNl50的给水总管,在建筑红线内分别经两座水表井(表后设倒流防止器)后与小区给水环网相连接,形成双向供水。

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具体位置详室外给排水总平图。

3)、室外消防用水量:

为20L/s,室外采用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

管材采用PE给水塑料管,热熔连接。

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6Mpa。

4)、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储存在消防水池内。

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144m3,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

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取水经加压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3、室外污水工程设计:

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

本工程有城市污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排入。

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3)院区生活污水必须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道路上的污水管。

4)室外排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承插接口,车行道下采用环刚度为8KN/m2,人行及绿化带内为4KN/m2,并采用混凝土基础。

5)本工程采用排水用HDPE塑料检查井,并采用配套高分子材料井盖,位于车行道上的为重型;位于非车行道上者为轻型。

4、室外雨水工程设计:

1)城市雨水管道情况:

本工程有城市雨水管道,允许本工程雨水排入。

2)雨水量:

暴雨强度公式

Qs=qψF

设计重现期:

P=2年,

q=1.95L/S.100m2(广安市)

H=70mm/h

3)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蓖式雨水口,在建筑四周通过雨水暗沟,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

4)本工程设两根DN400I=0.05排出管,排入市政雨水管;

5)雨水管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承插接口,车行道下采用环刚度为8KN/m2,人行道及绿化带内为4KN/m2,并采用混凝土基础。

6)雨水检查井采用排水用HDPE塑料检查井,并采用配套高分子材料井盖,位于车行道上的为重型;位于非车行道上者为轻型。

5.5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

1、生活给水系统:

1)用水量:

本建筑各部分的生活用水量,详见本设计说明书表4-1-1。

2)冷水给水系统:

(1)供水方式:

采用分区供水:

本层生活给水直接由市政管供给。

(2)管材:

给水支管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热熔连接,压力等级为1.0mpa;给水干管,立管采用钢塑管,DN80以下丝接,DN80及DN80以上卡箍连接,压力等级为1.0MPa,给水立管明装,给水支管在板面找平层或墙体上预留凹槽暗装。

2、生活热水系统:

(1)供水方式:

病房楼热水系统采用真空热水机组集中供水。

热水系统分区同冷水系统。

(2)管材:

给水支管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热熔连接,压力等级为1.6mpa;给水干管,立管采用钢塑管,DN80以下丝接,DN80及DN80以上卡箍连接,压力等级为1.6MPa,给水立管明装,给水支管在板面找平层或墙体上预留凹槽暗装。

3、生活污水系统:

1)室内采用卫生间污水与洗涤废水分流排水管道系统。

2)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原则。

3)卫生洁具均采用国内产品。

所有给水配件和洁具执行《节水型生活用水洁具》标准。

4)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

5)污水管采用PVC塑料排水管,粘接。

4、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1)设计降雨历时:

t=5min

2)设计重现期:

P=5年;安全溢流口设计重现期:

P=50年

3)屋面径流系数:

取W=0.9

4)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建筑散水或暗沟。

5)雨水管采用PVC塑料排水管,粘接。

5.6室内消防工程设计:

l、本工程按一类公共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消防系统设计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及灭火器系统。

本工程室外设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

2、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

1)室内消防水源为室外消防水池(地下),水池有效容积为396m3,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

2)火灾持续时间:

消火栓系统为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lh。

3)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见下表: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表

序号

消防系统名称

消防用

水量

标准

(L/S)

火灾延续

时间

(h)

一次灭火

用水量

(m3)

备注

1

室内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2

室外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3

4

合计

288

3、室内消火栓系统:

1)室内设室内消火栓系统。

各层及地下室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

其布置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

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0m。

2)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竖向不分区的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加压泵设于室外消防水泵房内,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3)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L=25m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φ19mm直流水枪一支;且消火栓箱内另配栓口直径25mm自救消防卷盘一套。

4)室内消火栓系统设有2套消防水泵接合器。

5)病房楼最高屋顶设有消防水箱,容积为18m3,安装高度满足系统最不点消火栓处的静水压7m的水柱要求。

7)系统控制:

(1)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于各消火栓箱旁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泵。

(2)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3)消火栓给水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9)管材: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普通热镀锌钢管,DN100以下丝接,DN100及以上沟槽式卡箍连接;工作压力1.00Mpa。

4、保护范围:

1)本层保护.

2)设计参数:

(1)中危险1级设计。

(2)系统中危险1级

(3)系统设计流量:

中危险1级30L/s。

5.消防排水

1)消防电梯底排水通过集水坑收集,坑内设2台消防潜水泵排除消防排水。

集水坑有效容积不小于2n13,潜水泵出水量为45m3/h。

6、灭火器设置:

1)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内按中危险级设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2)层楼按严重危险级设手提式磷酸铵干粉灭火器。

5.7节水节能措施:

1、节能措施:

1)给水直接由市政给水管供水方式。

2、节水措施:

1)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

2)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容积为6L的冲洗水箱。

3)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长时间溢流排水。

5.8环境保护措施:

l、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根据管径选用经济流速,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膨胀装置,防止水流噪音的产生。

2、二次生活给水泵防噪隔振

1)泵组采用隔振基础;

2)水泵进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架、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

3)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3、本工程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

5.9卫生防疫措施:

1、二次生活给水加压泵的出水管上装紫外线消毒器,对二次供水进行消毒。

2、消防水池通气管及溢流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

并定期对水池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