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134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docx

江苏省泰州市届高三调研二模语文

江苏省泰州市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8题,1、2、5、6、7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

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40分,延时30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11.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渐变/渐染爪子/张牙舞爪宁可/宁缺毋滥

B.症结/症状曾孙/曾几何时里弄/弄巧成拙

C.塞车/活塞刨冰/刨根究底暴露/出乖露丑

D.连累/劳累抹墙/转弯抹角强求/强压怒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指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认识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关的文化建设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

B.明年我国将把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

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3.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

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

“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

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

“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

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

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

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

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

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

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5分)

据说有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参加“《梦溪笔谈》学术研讨会”时,美国专家高兴地说:

“欢迎你来和我们合作研讨。

”中国学者却谦虚地说:

“哪里,不敢当。

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很荣幸有机会来贵国学习。

”外国专家由此怀疑他的学术水平,并认为这位中国同行缺乏自信心。

(1)《梦溪笔谈》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如果你是这位中国专家,你会如何恰当地表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

“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

”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曰:

“吾有子矣,后何患?

”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

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遂拜参知政事。

上曰:

“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

”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

“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

公独争之,曰:

“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

“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公遽曰:

“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

“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先期,状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议曰:

“谥法:

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

今其状应法。

”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太夫人忧丁:

遭逢

B.破奸发伏,逆见随决逆:

违背

C.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

改变

D.若有所属,何也属:

嘱托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3分)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

④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公少年早慧,十余岁时即能属文,其父早就对其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楣,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初举进士,把第一之位让给了里人王严,赢得乡人称赞。

为官之后,薛公善解民疾,政绩斐然,在莆田时就因悉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子中只有薛公直言正谏,虽当时未能说服太后,但太后驾崩前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

D.薛公因病告还,皇上下诏免其上朝,只照常处理政务。

薛公多次请辞后才得以退官还乡。

在他死后,太常根据有关薛公功行的汇报,议定谥号为“简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3分)

(2)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3分)

(3)公遽曰:

“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10)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①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

①谭用之:

唐末五代时人。

②刘琨:

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1)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3分)

(2)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3分)

(3)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4)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6)▲,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7)后生可畏,▲?

(《论语》)

(8)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诗论》)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张爱玲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

牛栏里,积满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

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

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

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

”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

  “……不怎样。

  “不怎样!

眼见就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找蒋天贵去!

”他背过身去,表示不愿意多搭话,然而她仿佛永远不能将他的答复认为满足似的。

“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去,弯腰把牛栏边的小鸡捉在手中,翻来覆去验看它突出的肋骨和细瘦的腿;小鸡在他的掌心里吱吱地叫。

  “不,不!

”她激动地喊着,她已经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

她用那种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趟我无论如何不答应了!

天哪!

先是我那牛……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了,又是银簪子……又该轮到这两只小鸡了!

你一个男子汉,只会打算我的东西——我问你,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

依你的意思,不如拿把刀来将我身上肉一片片剁下去送人倒干净!

省得下次又出新花样!

”她完全失掉了自制力,把蓝布围裙蒙着脸哭起来。

  禄兴不做声,他知道女人的话是不必认真的,不到太阳落山她就会软化起来。

到底借牛是正经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

这个,她虽然是女人,也懂得的。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就起身,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他开始赶牛了。

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

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

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

”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

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

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

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

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

她再三把脸

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打颤的声音哭诉:

  “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蒙蒙。

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

  (有删改)

11.“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5分)

12.“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这句话含意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

13.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试作简要分析。

(5分)

14.有人说,张爱玲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世界。

请结合小说的内容探究“苍凉”的具体内涵。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

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拆卸重组,再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城市改造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

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

更糟糕的是很多古村古镇正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天堂”。

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独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

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用不着太认真。

那么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一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

没有确认的朝代与地域,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

历史在这里只是被借用的一个空袋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几间老屋子,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

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从哪里感知“博大精深”?

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

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提高。

而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庸俗,甚至徒有虚名,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也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动这股潮流?

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毋庸讳言,任何事物进入市场,都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

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

文化更具特殊性,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

不能为了畅销、票房、收视率等等,而放弃文化固有的尊严。

这尊严一旦被糟蹋,文化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可见,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靠糟蹋文化来赚钱。

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路。

(6分)

16.文章列举了种种文化遗产被“重新打扮”的现象,请加以概述。

(6分)

17.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对文化谋利持怎样的态度?

(6分)

七、写作(70分)

18.时下,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正版”,可悲的是不少人渐渐活成了“盗版”。

事实上,许多人的确就是生活在虚假之中。

请以“守住正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和角度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Ⅱ(附加题)试题

12.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

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有一客徐问公曰:

“亦知书否?

”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

“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选自《青琐高议》)

20.因王安石曾被封,故世人又称王荆公;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里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2分)

21.王荆公旁听文史的故事里,众人的惭愧暗示了怎样的为人之道?

(2分)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女性的迫害。

B.《故乡》通过贫苦农民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民的悲惨生活。

《风波》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

C.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娅深爱着哈姆雷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

而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

D.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卤莽”“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强烈感情。

E.巴尔扎克正是通过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特征。

葛朗台富裕却极吝啬,他本人粗茶淡饭,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女儿备受折磨,家中的摆设也十分简陋,陌生人不会想到这里的主人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

23.简答题(10分)

(1)简述《红楼梦》中尤三姐殉情的经历。

(5分)

(2)《边城》中船总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谁?

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中国人丑陋吗?

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具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

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

当然,鲁迅也把这种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

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

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传教士文学”。

传教士出于对异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

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

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

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关。

由于人们对鸦片战争以后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收呢?

是鲁迅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

不狠不痛,焉能触动。

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

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

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

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

尤其是柏杨先生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

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些激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

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

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

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

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有改动)

24.作者所论及的“传教士文学”是怎样的一种文学?

试作简要说明。

(4分)

25.从全文来看,鲁迅和柏杨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及其效果有何异同?

(5分)

26.为什么说“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6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B(A.jiàn/jiānzhuǎ/zhǎonìng;B.zhēng/zhèngzēng/cénglòng/nòng;C.sāibào/páolù/lòu;D.lěi/lèimòqiǎng/qiáng)

2。

B(A.由“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造成偷换主语,应去掉“的”;C.句式杂糅,去掉“只属于”或者“才会有”。

D.不合逻辑,应该为“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有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3。

(4分)冷漠道德法律价值观(每点1分)

4。

(5分)

(1)北宋沈括(2分)

(2)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会,就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情况交换彼此的看法。

希望我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产生新的认识。

(意思对即可。

注意表达得体,得体地就“欢迎”回答1分,得体地就“合作研讨”回答2分。

5。

(3分)B(逆:

预先)

6。

(3分)C(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⑤表现其有责任心)

7。

(3分)C(应为“皇帝在太后驾崩后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

8。

(10分)

(1)有个得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把它挂在西门(“定语后置”“省略介词”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他想要按一定标准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法令来处理。

(“绳”“一”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薛公连忙说:

“恐怕还是为天子服的事吧。

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

”(“遽”“其”“服”各1分,句子通顺1分。

9.(10分)

(1)比拟(1分)为诗歌营造了一个沉重的氛围(1分),同时又烘托了诗人孤舟受阻的怅然愁绪(1分)。

(回答“奠定全诗怅惘基调”也可)

(2)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夜色降临、旷野辽阔的湘江秋景图(3分)。

(3)既表现了诗人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愁(1分)(第5句),又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慷慨不平之气(1分)(第6句),还表现了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之情(1分)(第7、8句)。

10.(8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只是当时已惘然(3)辩乎荣辱之境(4)术业有专攻(5)静影沉璧(6)醉里挑灯看剑(7)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8)各领风骚数百年(每处1分)

11.(5分)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答侧面描写亦可)。

(1分)说明牛长年以来都是禄兴家的重要成员,暗示让别人牵走老牛实在是迫于生活情非得已,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痛楚;(2分)暗示了禄兴一家面临的困境和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2分)

12.(4分)生活逼得她不得不变卖家中的财物,包括牛和鸡,甚至迫使她的丈夫连性命也交付了出去;(2分)如今值得记挂的人和物都已失去,她成了孤身一人,突出了她命运的悲惨,表现了她的绝望和痛楚。

(2分)

13.(5分)禄兴娘子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

(1分)她勤劳坚忍,忍冻忍饿也要养鸡,失去耕牛却仍然谋划着春种过日子;(1分)她善良柔顺,她为了能够耕田忍痛顺从丈夫卖鸡的决定;(1分)她命运悲惨,无论怎样挣扎,还是逃不脱悲惨的结局,最终连丈夫也死了,成为一个绝望者、孤苦者。

(2分)

14.(6分)①人物的境遇是苍凉的:

禄兴夫妇的生活中只有无尽的苦难,没有丝毫希望。

②情节的结局是苍凉的:

禄兴惨死,禄兴娘子陷入更大的痛苦和无助。

③社会环境是苍凉的:

在禄兴夫妇周围,人与人之间只有冷漠,没有温情。

④自然环境是苍凉的:

小说中所有的景物都是冷色调,渲染出的都是凄清的氛围。

⑤笔法是冷的:

小说始终保持着冷静而客观地记录的风格。

(答对三点即给满分,每点2分)

15.(6分)首先列举了一系列的自我糟蹋文化的现象;接着分析这些行为带来的的种种危害;最后剖析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并呼吁重视这个问题。

(每点2分)

16.(6分)历史街区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古村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