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195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

等高线值的判读

一、知识讲解

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

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

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

2、根据示坡线判定。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根据等高距判读。

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

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

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

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

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

(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

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

(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

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二、例题分析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图中甲地处湖心岛,1~6为地质勘探队采集的样本岩石序列,其中1、3、4、6与2、5分别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且前者比后者形成较早,现旅游规划部门欲连接点2~5,修建玻璃栈桥。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湖心岛的最高点可能是(  )

A.675米 B.650米 C.625米 D.600米

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思路不正确的是(  )

A.陡崖处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观赏瀑布效果较好

B.陡崖处进行雕刻题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为宜

C.湖心岛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可建大型游乐设施

D.行走于玻璃栈桥上无法观看甲处为起点的漂流项目

【答案】1.C 2.D

【解析】

1.如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湖心岛海拔最低处约为500米,最高点的海拔应当在600~65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C。

2.陡崖处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瀑布流量较大,观赏效果最好,A对。

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约100~200米之间,所以在陡崖处雕刻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B对。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C对。

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为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的,D错,故选D 。

三、跟踪训练

读某地等高线图 (等高距:

100米),回答1-2题。

1.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北流向东南

2. 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90米    B. 385米    C. 550米    D. 632米

【答案】1.C  2.B

【解析】

1.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图示的指向标定位可知图中河流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故B正确。

2.根据图示河流的分布,判断b的等高线值高于400,又因为等高距为100米,故b为500米等高线,依据“大大小小”的原则,Y海拔(500,600);同理,a的等高线值为200米,因此X海拔(200,300),故计算XY的相对高度(200,400)。

故C正确。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已知a>b>c>d),回答3-4题。

3. 若②=c,则下列沿PQ线所作剖面图正确的是

ABCD

4. 下列关于①②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的值肯定大于②    B. ①②的值可能都为b

C. ①的值肯定为b,②的值肯定为c    D. ①②的值都大于c、小于b

【答案】3.C4.B

【解析】

3.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关键是抓住几个特殊点,比如剖面线上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取值范围及位置,以及沿线的特殊地形区。

据图,P到Q的起点海拔介于bc之间,再过山脊,海拔介于ab之间,终点海拔介于cd之间,据此选C。

4.①②等高线为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据同图等距的规律,①②的数值只能取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即b或者c,故C对D错,①②的数值有可能相等,故A、B错;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曲线中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数值,则闭合区域内数值小于较小值。

通俗点说就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据此选B。

读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 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当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

”如该文书写于北半球冬日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B  6.A

【解析】

5.根据材料,“水草丰旷,遍布茅滩”说明在明初时期,该地应当为河漫滩平原地区,靠近河流,地势低平且面积较大,读图可知,图中②处靠近河流,海拔较低,且等高线稀疏,应当为古代养马基地,故选B;①处位于山脊,坡度较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③位于陡崖附近,距离河流较远,不利于养马,故C错误;④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宜作为马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6.由材料可知,文章描述的是该地冬季日落的情景,冬季日落位于西南方向。

读图结合等高线分布来看,①处海拔较高,西南方向没有地形阻挡视线,能看到地平线处的太阳,A对;②处地势较低,而西南方向有山脉阻挡,不会看到地平线日落现象,B错;③位于陡崖下方,地势低,不能看到西南方向的日落,C错;④位于山坡上,西南方有山脊阻挡视线,D错。

故选A。

为了响应全民健身活动,甲城镇设计了一条健身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7-8题。

7. 这条健身线路的最大相对高度约为

A. 299m    B. 399m    C. 499m    D. 501m

8. 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能否与N点通视

A. 两个亭都不能    B. 两个亭都能

C. A亭能,B亭不能    D. A亭不能,B亭能

【答案】7.B  8.A

【解析】

7.读图分析可知,这条健身线路最高处的海拔在450米到500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100米到150米之间,则相对高度在300米到400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度接近400米, B正确。

8.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与N点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与N点通视, A、C、D错,选B。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下图,完成9-11题。

 

9.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

A. 西北向东南流    B. 东南向西北流

C. 东北向西南流    D. 西南向东北流

10. 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11. 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        (  )

A. W    B. X    C. Y    D. Z

【答案】9.A   10.C  11.D

【解析】

9.根据河流穿越的等高线数值特征,标出河流由高往低的流向;其次,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得出最终结果。

10.铁路选线一般应尽量选择沿线地势起伏较小,线路较短,少穿越河流、山地;同时多从城市外围经过,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

图中乙处线路弯曲,延长了路程;丙处从城市中间穿过,干扰了市内交通;丁处则穿越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大。

因此图中选线明显不合理的至少3处,选C。

11.从地形、水文考虑,野外露营要考虑建在地势较低的坡地上,且应位于河流的凸岸,取水方便。

图中Z处从等高线特征来看,位于谷地,容易发生山洪;从河流形态来看,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堤岸崩塌,影响露营人员安全,据此,野外露营最不适宜选在Z处,选D。

二、综合题

1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__________。

(3)B处最高海拔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A.150≤H≤200 B.250≤H<300

 C.200≤H≤250 D.250≤H≤300

(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km。

(5)若在图示地区拟建一水坝,应选择在______处,理由是______。

【答案】

(1)陡崖 鞍部盆地

(2)西北流向东南

(3)B

(4)7.2

(5)A位于峡谷,工程量小,蓄水量大

【解析】

(1)由图中等高线分布特点,B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可判断该地形为陡崖;C地位于相邻的两座山头之间,地势稍低,该地形为鞍部;D四周等高线数值较大,海拔高,中间等高线数值小地势低,该地形为盆地。

(2)将图中指向标平移到与河段AD相交,过交点做指向标的垂线,该垂线应指示东西方向,由此可判断AD河段流向为由西北流向东南。

(3)B点在陡崖的顶部,其海拔最低可以等于250m,因B点不在300m等值线上,其最高只能接近300m而不能等于300m,所以取值范围是250≤H<300。

故答案选B。

(4)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cm,图中的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千米”,由此可直接计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为7.2km。

(5)水坝选址条件:

峡谷处,地形狭窄,建水坝时工程量小,投入少;上游口袋型地形区,蓄水空间大,水量大。

只有A点符合条件。

13.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为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A      ,B       。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一条公路,应该选择          (①或②)线,理由是                                   。

(3)若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                        。

(3分)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

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                            ;                               。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5)图中公路走向为              走向,A处这种地形最小的相对高度为         米。

【答案】

(1)陡崖  山脊        

(2)① 坡度小,工程量小

(3)丁  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

(4)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

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

(5)西北——东南      100米

【解析】

(1)A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B处等高线向数值小处弯曲,为山脊。

         

(2)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公路应选①线路,原因是该线路的坡度小,工程量小。

(3)建设聚落的自然条件需要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则四地点中,建设小城镇条件最好的是丁,因为丁处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

(4)在④处修建水电站的理由是该处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

但建坝还会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

(5)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公路走向为西北—东南。

A处3条等值线相交,等高距为50米,故其最小的相对高度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