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12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报告.docx

《文字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字报告.docx

文字报告

目  录

1前言1

1.1.工程概况1

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标准1

1.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2

2.拟建场地地形地貌3

3.地层岩性组成3

4.水文地质条件4

4.1.气象4

4.2.水文4

5.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评价5

6.区域构造及工程地震6

6.1.地质构造、工程地震6

6.2.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

6.3.场地类别划分及适宜性评价6

7.基础方案论述7

8.结论与建议7

8.1.结论7

8.2建议8

附图

勘察平面布孔图1张;剖面图6张;柱状图8张

附表

勘探点一览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水质分析表;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表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会东县郊区,交通便利。

该项目包括3(A栋、B栋和C栋)栋10层建筑物,无地下室,均为框架结构,场平设计标高与现状地面标高相同(由于无现状地形图,场地地形平坦,假设场地西昌砼3一角点高程为2000.00m,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相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279.76㎡,总建筑面积8916.03㎡,建筑密度68.30%,容积率7.0,绿化率30%。

我公司受陈友祥、徐卫平、周国琼等人委托承担该项目地质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分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综合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标准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任务为:

.查明建筑场地内各岩土层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的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⑵.查明场地内是否存在地下水,若存在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提供基坑开挖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⑶.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⑷.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⑹.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有: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⑷.《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⑸.《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87-92)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

1.3.1.钻探工作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的相关规定,按详细勘察阶段布孔,共布置钻孔8个,剖面线8条,勘探点间距10.90~22.30m,钻孔深度进入漂卵石层10.00~12.10m。

野外钻探于2012年02月01日~2012年02月08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于2012年02月15日完成。

由于本次勘察无现状地形图,图件中钻孔高程为相对高程(假设场地西昌砼3一角点高程为2000.00m,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3.2.原位测试

勘察期间对拟建场区内粉质粘土地层做了标准贯入试验,对漂卵石层做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来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1.3.3.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对场地内粉质粘土层取样并做了室内土工试验,取土样孔8孔,共8件土样。

1.3.4.工作量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共完成工作量表1-1。

工作量统计表表1-1

工作内容

数量

单位

备注

钻探

121.90m/8

m/孔

标准贯入试验

8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2.7

m

取土样

8

绘制工程地质勘察平面图

1

1:

250

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

6

1:

200

绘制钻孔柱状图

8

1:

100

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2.拟建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会东县郊区,场地属于原始冲洪积堆积地貌。

现状场地地势平坦,高差在0.6m以内。

现状场地内存在未拆迁建筑物,地表为混凝土覆盖。

3.地层岩性组成

根据钻探和调查得知,拟建场地钻探深度内分布土层有杂填土和粉质粘土。

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

):

色杂,主要由混凝土块、粉土颗粒、粘土颗粒以及少量碎砖头组成,稍湿,松散,人工新近堆填形成,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钻探揭示厚度在1.90~3.00m。

②粉质粘土(

):

红褐色,主要由粘土颗粒、粉土颗粒组成,冲洪积形成,稍湿,可塑状,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分布厚度在1.40~2.00m。

③漂卵石(

):

灰、深灰色,冲洪积形成。

主要由漂卵石及砂粒组成,漂石块径多在20~30cm,大者可达40cm,含量约10~30%,成份以中风化砂岩及花岗岩为主,卵石块径多在2~10cm,含量约10~40%,成份以中风化砂岩及花岗岩为主,漂卵石之间空隙多为砂粒充填,该层整体呈稍密~中密状态,部分段呈密实状态,湿,该层埋藏于拟建场地下部,钻探揭示厚度10.00~21.10m(未揭穿)。

4.水文地质条件

4.1.气象

勘察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

主要特点是日照时数多,多年平均日照数为2322.8小时。

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总辐射量为136.22千卡/cm2年,有效辐射为64.03千卡/cm2年。

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无霜期279天,有霜期46天,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暑,四季如春,但昼夜温差大。

蒸发旺盛,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058毫米,多出现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雨热同季。

地貌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峡谷炎热并见,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4.2.水文

⑴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排放,勘察期间地表无积水。

⑵地下水:

勘察期间各钻孔均见稳定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埋深在3.90~4.50m。

地下水类型以漂卵石空隙水为主,通过岩土层渗透排泄,地表水渗透补给。

勘察期间在ZK4钻孔内取得一水样(测试成果见表4-1)。

水质分析数据表表4-1

检测

编号

原编号

取样深度(m)

PH

检测项目和结果(mg/L)

游离CO2

侵蚀性CO2

Clˉ

SO42ˉ

HCO3ˉ

CO32ˉ

OHˉ

Ca2+

NH4+

2012SZ-24

ZK4

4.1

7.7

101.0

22.0

37.9

28.0

354.2

0

0

44.5

50.0

检测

编号

原编号

取样深度(m)

检测项目和结果(mg/L)

Mg2+

K+

Na+

总碱度

总酸度

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

总硬度

负硬度

电导率(μs/cm)

空白

2012SZ-24

ZK4

4.1

12.7

2.3

6.6

290.5

230.0

163.3

0

290.5

127.1

436.7

根据测试数据,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版),环境类型按Ⅱ类进行评价,场地地基水(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结构呈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呈弱腐蚀性。

5.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5.1.原位测试

本次勘察对粉质粘土做了标准贯入试验,对漂卵石层做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成果见下表(表5-1):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5-1

岩土名称

频数

n

范围值

(击)

平均值μ(击)

标准差

σ

变异

系数δ

修正

系数rs

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

(kPa)

粉质粘土

8

6.8~9.9

9.163

1.415

0.154

0.896

160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5-1

岩土名称

频数

n

范围值

(击)

平均值μ(击)

标准差

σ

变异

系数δ

修正

系数rs

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fak

(kPa)

漂卵石

27

7.8~24.7

16.422

5.132

0.313

0.896

350

5.2.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对粉质粘土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见下表,表5-2。

粉质粘土土工试验成果表表5-2

统计数据

岩性

饱和度

孔隙比

比重

天然密度

天然含水量

可塑性

压缩模量

天然快剪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a1-2)

内摩擦角

内聚力

Sr

e

Gs

r

W

WL

WP

IP

IL

φ

c

频数n

粉质粘土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最大值χmax

95.21

0.99

2.73

1.91

29.41

39.04

24.18

15.98

0.41

10.91

8

8

最小值χmin

69.69

0.80

2.63

1.67

26.05

35.91

23.05

11.83

0.22

6.68

19.86

22.83

平均值μ

86.77

0.87

2.69

1.84

27.92

37.51

23.57

13.94

0.31

8.34

17.19

16.02

标准差σ

7.60

0.07

0.03

0.08

1.37

1.28

0.52

1.44

0.08

1.42

18.77

19.73

变异系数δ

0.09

0.08

0.01

0.04

0.05

0.03

0.02

0.10

0.27

0.17

0.85

2.60

修正系数ψ

0.94

0.95

0.99

0.97

0.97

0.98

0.99

0.93

0.82

0.88

0.05

0.13

拟建场地分布土层主要有杂填土、粉质粘土和漂卵石层地层。

杂填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不适宜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标贯击数在6.8~9.9击,平均击数为9.163击,平均压缩模量为8.34,承载力可达140kPa,由于该层分布较薄,不建议采用该层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漂卵石重型动力触探击数在7.8~24.7击,平均击数为16.422击,层厚大,层位稳定,建议采用该层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6.区域构造及工程地震

6.1.地质构造、工程地震

拟建场地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断裂发育,新构造活动明显,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场地地震效应主要受控于边界断裂活动性影响和外围强震波及。

与地震活动有关的主要活动性断裂为:

安宁河、昔格达、箐河、普威、桐子林—李明久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控制了地震的分布。

但这些断裂带距该拟建场地较远,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场地及附近区域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距场地最近的地震有1955年的鱼鮓6.7级地震,1955年云南华坪6级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武定6.5级地震,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仁和~西昌会理6.1级地震,场地属地震波及区。

由于拟建场区面积较小,场区内无断裂、断层通过,场区外地质构造对该场地的影响较小,场地处于稳定地段。

6.2.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年版),会东县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6.3.场地类别划分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取ZK4钻孔估算场地20m深度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杂填土Vs取130m/s,粉质粘土Vs取250m/s,漂卵石Vs取350m/s,计算20m深度内Vse=285m/s,地基土属于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属于Ⅱ类建筑场地。

无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层,拟建场区属于可建设的一般场地。

拟建场地周边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场地适宜建筑。

7.基础方案论述

拟建场区地基影响深度内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和漂卵石层,拟建建筑物为10层框架结构建筑。

杂填土结构松散,不适宜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粉质粘土层厚较薄,不建议采用该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漂卵石层厚较大,层位稳定,适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采用漂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漂卵石一般埋深在4.0~4.5m之间,建议采用桩基础,桩型建议为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过程中,桩内渗水可采用抽水机排除。

由于场地周边距离现有建筑物较近,基础开挖时势必影响到周边建筑物稳定性,在拟建建筑物基础结构设计中及施工中若不能保证周边建筑物稳定性的前提下,建议将总图方案修改或将拟建建筑物建筑范围缩小。

8.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⑴.拟建场区钻探深度内自上而下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和漂卵石层,拟建建筑物为10层框架结构建筑。

⑵.拟建场区内无断裂、断层通过,场区属于Ⅱ类建筑场地,地基土质一般,基础影响深度内场地土属中硬场地土,无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层,场区属于可建设的一般地段。

拟建场区内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g。

⑶.拟建场地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90~4.50m,主要赋存于场地漂卵石层空隙中。

根据水样测试成果,场地地基水(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结构呈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呈弱腐蚀性。

⑷.拟建场地内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土层为漂卵石层。

8.2建议

⑴.建议采用漂卵石层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建议为桩基础;

⑵.拟建建筑物距离现有建筑物较近,基础施工时禁止大范围开挖基坑,由于场地周边距离现有建筑物较近,基础开挖时势必影响到周边建筑物稳定性,在拟建建筑物基础结构设计中及施工中若不能保证周边建筑物稳定性的前提下,建议将总图方案修改或将拟建建筑物建筑范围缩小;

⑶.基础开挖后需有关单位验槽后方可下基;

⑷.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8-1;

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表8-1

指标

名称

重度γ

(kN/m3)

内摩擦角φ(°)

内聚C

(kPa)

压缩模量Es(MPa)

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

基底土与砼摩擦系数μ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边坡放坡比

岩体与锚杆间粘聚力

(kPa)

杂填土

18.0

5

3

2

60

/

/

/

1:

2.50

/

粉质粘土

18.5

15

15

7

140

0.30

/

50

1:

2.0

20

漂卵石

25.0

25

12

30

350

0.35

5500

120

1:

1.5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