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235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品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野县“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新野县“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

1.1.2项目主办单位

公司名称:

*******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

注册资本:

两千万元

1.1.3项目主管部门

新野县城郊乡人民政府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新野县“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拟建于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项目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0亩,建设期1年,投资总额约550万元人民币。

1.1.5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

3、国家国土资源部、发改委《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

4、国家计委《关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建设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7、《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8、新野县城市总体规划;

9、新野县“十一五”规划;

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2、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项目调研过程中搜集的相关资料。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地理位置

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位于河南省新野县李湖村这里是东汉开国元勋,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故里。

邓禹文化纪念馆风景区是农村旅游景点离城市最近的旅游景点,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水、电、气、道路、通信、光纤等配套设施完善,能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550万元。

本报告仅对一期进行可研论证,后续项目的建设项目还有邓禹塔,邓禹故居,邓禹广场等项目的建设。

一期项目仅为邓禹公祠的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年旅游人数预计可达到10万人,增加就业人数38人,可以推动新野县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1.2.3建设内容

图表1-1:

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建设内容

序号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建筑工程

1

邓禹公祠

1368

砖混结构

2

绿化及道路

3032

小计

4400

1.2.4项目建设进度

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期计划1年(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

1.2.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50万元。

资金筹措:

自筹资金550万元

1.2.6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

本项目符合**省新野县地方规划,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政策。

本项目位于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符合新野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符合李湖村特有的资源优势,李湖村是东汉开国元勋,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故里。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培育出来了众多历史名人。

乡党委,乡政府抓住这一旅游资源,将开发“邓禹文化纪念馆”纳入“十一五”规划,积极招商引资,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为南阳市乃至河南省的旅游业添上浓彩的一笔,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提高南阳市、新野县的知名度,为南阳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评价

(1)项目基础设施完善。

历史背景雄厚,政策环境优越,管理规范和环境优美,项目建设合理布局、功能齐全和配套完善及条件具备。

(2)新野县高宓侯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致力完善项目的管理与配套设施,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公司奉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管理、集中治理”的经营宗旨,全力贯彻“以质为本、以客为尊、全面落实、持续改善”的指导方针。

(3)项目建设规模符合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市场容纳的空间,因此该项目市场条件可行,建设规模合理。

项目设计方案、设备配置合理;成本预算、盈利预测可信,建设方案分析可行。

3、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评价

该项目年均销售收入为450万元,年均税后利润84.71万元;年均利润率税前为20.53%,税后为25.67%。

内部收益率税前为32.62%,税后为36.59%;财务净现值税前为747.84万元,税后为826.31万元;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前3.86年,税后4.11年,均短于行业基准回收期。

因此,该项目投资经济合理。

4、论证结论

该项目符合国家地区政策和行业规划,有充分的市场需求,设计合理,可操作行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措施有力,建设单位具备开发实力,项目建设可行。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该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图表1-2。

图表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550

2

资金来源

550

2.1

自有资金

万元

550

3

占地面积

20.00

4

规划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4400

5

建设期

1

6

经营收入(年均)

万元

450

7

总成本(年均)

万元

284.68

8

经营成本(年均)

万元

167.2

9

税前利润(年均)

万元

112.94

10

税后利润(年均)

万元

84.71

11

投资利润率(年均)

%

25.67

税后

%

20.53

税前

12

内部收益率

%

36.59

税后

%

32.62

税前

13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826.31

税后

万元

747.84

税前

14

静态投资回收期

4.11

税后

3.86

税前

15

生产能力盈亏平衡点

%

64.36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邓禹(公元2—58年),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文化纪念馆”坐落于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规划有古村落、湖泊、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组成。

2.1建设背景

李湖村是东汉开国元勋,二十八将之首邓禹故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培育出了众多历史名人,其中就有邓姓始祖邓禹、“皇后之冠”邓绥、“东道主”邓晨、留存了许多名胜遗迹,如西汉“召父渠”的“古三泉阪”、明朝“双湖”,新野“三台八景”中的“邓禹台”、“光武台”“弹湖芳草”和新野名胜“演武场”,出土了珍贵文物汉画砖“戏车”,保留了古代传统建筑村落和人文景观“双堤六景”,即“邓堤”、“禹堤”、“双湖夜月”“弹湖芳草”、“三泉径流”、“汉苑遗风”、“仲华竞舟”、“游园晴日”等人文景观,有47件邓氏文物和与之配套的展室、浮雕。

经过建设,这里已经成为世界邓氏寻根问祖地,每年均有至海内的3000多名邓姓后裔,到此祭祖寻根,人气旺盛,此外,这里交通便利,S103线纵贯全村,南阳、襄阳火车站、飞机场距此60公里,“二广高速”距此20公里。

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基层组织健全,这里已是“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文明村镇”、“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李湖村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李湖“邓禹文化纪念馆”风景区是农村旅游景点距城市最近的旅游景点。

它的开发建成,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南阳市乃至河南省旅游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提高南阳市、新野县的知名度,为南阳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该景区建成后,年旅游人数预计在10万人,仅景区就至少可安排就业人数38人,可以推动城郊乡及新野县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2.2弘扬历史文化,凝聚宗亲情谊的需要

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凝聚血浓于水的宗亲情谊,传承邓禹报国爱国热情和邓氏家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打造邓禹品牌,做大做强品牌文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共同发展,振兴中华,让“邓禹文化纪念馆”成为邓氏文化的瑰宝,成为名族文化的典范,成为全省及至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和旅游圣地。

2.2.3新野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湖村全村生产总值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该村从2006年起就着手新农村建设规划,他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把保护历史文化和发展乡土文化列入整体规划,突出文化特色、弘扬邓禹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旅游文化,力争建成全市一流的历史名村和文化新村。

2.3.4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1)新野邓禹故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取得了新建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2)项目建设地块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3)新野邓禹故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取得了项目建设地址的政府部分批件

4)项目建设的前期策划工作已完成

本次新建的邓禹文化纪念馆位于新野县,全县幅员面积1062平方公里,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新野邓禹故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财力、物力、人员优势建设邓禹文化纪念馆,弘扬历史文化,丰富周边群众业余生活。

对新野县的旅游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障新野县的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邓禹文化纪念馆的建设项目的建设时十分必要的;由于建设用地有保障,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成本。

文化纪念馆的建设不仅解决当地人民的精神文明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提供的要求,由此从内部和外部环境来看该项目都是很有必要的。

第3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3.1建设规模

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位于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本次可研仅对邓禹公祠进行科学论证,邓禹公祠是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后期还有邓禹塔,邓禹故居,邓禹广场等项目(详情可见图纸),邓禹公祠建筑面积1368㎡,道路及绿化面积3032㎡,总建筑面积4400㎡。

根据《新野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新野县地理位置、人口、旅游服务需要,新野邓禹故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邓禹公祠总占地面积13333.4,总建筑面积4400㎡。

3.2建设内容

新野邓禹故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邓禹文化纪念馆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400㎡。

其中包括邓禹公祠,结构形式砖混结构,长:

57米、宽:

24米、高:

13米。

建设时附带道路、绿化以及水、电、气配套管网的基础建设。

第4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新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

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

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野,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社会稳定,政通人和。

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251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98万亩耕地,76万人。

 目前,我县中心城区框架已达到27.5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20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各项规划技术指标均居全(南阳)市前列,中心城区连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城乡规划与实施优秀城区”。

新野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

新野正由农业县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4.1项目选址

根据新野县城乡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选址意见,该项目选址于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项目占地20亩。

4.2建设条件

4.2.1交通条件优越

经过城区的过境交通主要有省道s103郑(州)新(新野县新甸铺)、省道s335堂(驻马店堂村)西(西峡)线和规划升级为省道的s244镇(平)王(新密县王庄)线三条,现状城区段是由新邓线—新襄线、大桥路、西环路和人民路承担过境交通。

鉴于城区跨白河向西发展,大桥路作为白河东西联系的唯一通道,肩负城市东西两大组团的城市内部交通及城市过境交通的双重压力,为了减轻大桥路的交通压力及城市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混杂的弊端,规划保留新邓线—新襄线,北移城市过境线路,形成开口向东南的“U”字型过境交通环线,连通城市对外各个方向的出入口(城市北出口3个,分别通向邓州、镇平和南阳;城市南出口2个,通向老河口、襄樊和枣阳:

城市东出口1个,通向唐河),规划红线40—45米。

新襄线与白河西部新区城市道路网间开辟城市道路辅道,以避免城市内、外交通混杂,规划红线20—25米。

城区现有客运汽车站1处,地处朝阳路与汉城路交叉口,现状场地局促、配套设施不完善,根据城市用地结构调整设想,该地段位于城市商业中心区,规划迁出另建。

规划两处客运站,白河东、西各1处。

河东客运站位于铁塔路与朝阳路交叉口附近,接近城区通向南阳的出入口,占地面积3.58万平方米;河西客运站位于新邓—新襄公路西侧、城西组团中心区附近,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

另规划建设新野城市中心至G55二广高速公路新野北收费站入口处迎宾大道路段。

  县城人民路升级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人民路升级改造工程是2010年度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市政工程、民心工程。

改造后的人民路设计为将更加靓丽、美观、实用,快车道由双向四车道变为双向六车道,其中,快车道宽22米,慢车道宽22米,人行道宽10米,两侧花带各宽2米,将极大地提高通行能力;缩窄了人行道,增设慢车道,实现快慢车道路分离、人车分流,保证行车行人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并且改造后绿量增加,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同时,线路入地,原有的路灯将全部安装到别的路段上,新更换安装的LED灯,更加节能、低碳、环保。

4.2.2区位优势明显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

距南阳、襄樊机场各60公里。

距焦——柳、宁——西铁路各30公里,二广高速公路、省道S103线、S244线、S335线在县境内交汇,高等级县乡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形成了城乡一刻钟快捷交通圈。

  110KV输变电站4座,220KV输变电站1座。

境内水资源充沛,唐河、白河、湍河、刁河等八水竞流,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充沛。

  全县现有大量的轻工业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

  适应入世要求,新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内外客商,在办理证照、土地征用、水、电、路三通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4.2.3气候条件

新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

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15.8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72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无霜前228天;年平均风速2.9米/秒。

主要气象灾害有:

雨涝、干旱、大风.冰雹等。

按照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

春季始于3月26日,持续56天;夏季始于5月21日,持续113天;秋季始于9月11日,持续61天;冬季始于11月11日,持续135天。

概括四季气候特点;春季多风、气候多变;夏季湿热、旱涝频繁;秋季凉爽、阴雨连绵;冬季干冷,雨雪稀少。

4.2.4科教文卫

 新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体系完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职员工1万人,在校生14万人。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县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900余张。

建成县级体育中心。

 县乡村广播电视实现了同缆传输。

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普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殡葬改革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省“普九”教育先进县、计划生育一类县、信访访稳定先进县、基层党建先进县。

第5章建筑方案设计

5.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

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技术规程等。

5.2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1)突出建筑物的特色,体现建筑历史陈旧感,为新野县增添一处极具魅力的建设景观。

(2)以人为本,满足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需求。

(3)以环境为中心,创造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尽可能通过植被覆盖完善生态系统。

(4)力求创造富有特色的旅游休憩空间、景观与生态环境完美结合的人文景观,塑造别具一格的旅游形象。

(5)充分利用土地,丰富建筑空间,营造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环境空间。

(6)经济、实用、安全、美观。

2、设计原则

(1)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

(2)建筑既具有历史感又相互有机地和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力求达到“虽为人造,宛若天开”的境界。

(3)建筑物造形拟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洗炼的建筑符号和简化的当地元素,诠释当地建筑风格。

(4)建筑造型简洁流畅,色彩纯净清雅,充分体现现代建筑的独特韵味。

(5)利用地块内的地势、地形,提供便捷的人车交通体系。

5.3总平面布置

1、布局

总体布局遵循亲近历史、回归自然的要求。

充分发挥竖向空间的布局优势。

在邓禹公祠布置绿化休闲广场,绿化景观以此为核心向四周发散,结合地形地貌,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联系,保证了景观和资源充分利用,达到了比较高的“符合性和均好性”。

使得每为旅客既能分享景观,又能回溯历史。

这种以景观空间为核心的体系突破了传统的以道路或者建筑物为主体的规划设计理念,使得旅游景区内空间层次丰富有致。

2、交通组织

项目道路系统采用了市政道路和旅游专线相结合的交通网络,且全部与景观空间交融在一起,使整个旅游区的车行交通更加独立和有效,既安全又便于管理,使旅游区的道路空间设计达到新的境界。

3、环境设计

邓禹文化纪念馆绿地率达30%,绿化设计十分注重地块环境的处理,巧借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环境绿化景观,在旅游区中部集中布置绿地,通过对景、借景等多种手法进行处理、连接,旅游区内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化带、周边环境绿化景观相互映衬,显得丰富多彩。

绿化设计则以最贴近邓禹公祠的方式布置,提高了绿地的观赏与使用效果。

5.4结构设计

1、执行规范

2、抗震设防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划分图》及《建筑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属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结构型式

本工程采用砖混结构。

4、基础选型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5.5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设方的委托要求;

(2)有关专业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

(3)规范标准:

国家其它有关电力设计规程、规范。

2、电气设计范围

①照明设计,灯具选型与配线

②建筑防雷接地设计

3、供电设计

①用电负荷等级:

除邓禹公祠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用电设备及火灾事故照明用电二级负荷外,其余用电负荷属三级用电负荷。

②供电电源:

直接从城市10kv供电线路引入三相四线制进行供电。

大型公建应预留10KV变配电设施用房(一般设在建筑设备房),并应满足有关技术指标要求。

4、电力设计

1、设2×SC9—1600/10/0.4KV变压器。

2、用电设备的配电采用三相五线制,根据设备的用途及用电性质分类分组分别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配电方式。

3、会所用电除双电源供电外,备有UPS不间断电源以确保计算机用电。

4、配电干线采用密封型铜母线在电气竖井内装设,水平部分的配电电缆在吊顶内沿水平配电桥架敷设,墙内穿PVC管暗设。

5、防雷接地

雷保护建筑物。

①建筑屋顶敷设圆钢避雷带,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体,柱子主钢筋(不少于二根16圆钢)做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钢筋需要焊接,办公楼接地采用共用接地型式其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合为一体,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与原有接地相连接。

②为防止雷电侵入,各种线路及管线要埋地引入,做重复接地并做总等电位联结,楼内所有配电箱的金属外壳,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道,金属构件,配线钢管均需妥善接地。

③楼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

④建筑物防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建筑物外部防雷系统和建筑物内部防雷系统的安装具体依据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委员会《建筑物防雷标准》。

⑤会所自动化办公机房和总机房自动断电保护、电源监控设备。

5.6给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7)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2、给水

(1)给水水源

本工程的给水水源由新野县自来水公司城市供水设施供给。

水量、水压能够满足本工程的生活、消防用水量要求。

水质符合

(2)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设计为生活、消防联合给水系统。

可将生活、消防合一,将给水系统给水管设计为环状网。

主干管沿建筑物主干道敷设,用闸阀分成若干个段,在管网上设置若干个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其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为150m,消火栓距主干道路边不大于2m,距建筑物不小于5m。

由于项目所在地只有一条进水管,在园内设一座300m3的消防水池,当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队消防车从园区给水管网消火栓或从园区消防水池中取水灭火。

(3)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给水管管材采用可延性铸铁管。

管道接口为橡胶密封圈接口。

敷设方式为埋地敷设。

给水管沿场内道路地势埋地敷设,埋深1.0m。

3、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制。

(1)本项目的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园区内的排水管网,最终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2)雨水

雨水量设计暴雨强度按新野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2159.4×(1+0.41gP)/(t+13.275)×0.6864

雨水量设计流量按

Q=qΨF(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Q——雨水流量(L/S)

Ψ——径流系数本工程取平均值0.60

F——汇水面积(ha)

P——重现期(年)本工程取P=1

t——降雨历时t=t1+mt2(min)

m——折减系数

(3)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排水管管材采用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

管道接口:

雨水排水管为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污水排水管为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敷设方式为埋地敷设。

排水管沿场内地势埋地敷设,起点埋深1.0m。

第6章节能

6.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

5、《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

6、《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7、《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8、《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建科[1996]530号);

9、《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暂行办法》;

10、《河南省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实施意见》;

1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

21、《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22、《河南省居

6.2节能设计原则

节约能源和合理的利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

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