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359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docx

雅礼中学高考语文名师辅导之写作记叙文

第3节记叙文写作

一、记叙文的特点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

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

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

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

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

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叙。

常见。

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

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

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

  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

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

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

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

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

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

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

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语化。

  

(1)人物描写。

A肖像描写。

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

B语言描写。

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C行动描写。

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

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心理描写。

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

  

(2)环境描写。

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

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

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

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

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

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

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二、记叙文的写作

写好记叙文,有很多讲究,而情节和描写,是写好记叙文,让记叙文上档次的关键。

可以说,抓住了情节和描写,就抓住了记叙文写作的牛鼻子。

(一)记叙文的情节

1.画面呈现,情感暗示

选用镜头感强烈和情感暗示浓烈的细节,是记叙文写作构思的关键。

请看下面的短文:

企盼

  一个失去了母亲、还不到4岁的小女孩,在花园里看种花时,园丁告诉她,这花籽种在泥里浇下水去,就会发芽生长并开花。

  那天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她想起了园丁的话。

于是,她偷偷地起床,把母亲的照片揣在怀里,冒着大雨走了出去。

  小女孩来到花园,用稚嫩的双手挖了一个小坑,将照片埋了进去。

然后,小女孩穿着白色睡衣,在深夜的暴雨里,蹲在小坑前,专心致志地等待,盼望母亲像花草一样从泥土里长出来。

  富于画面感又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是精彩的奥秘所在。

园丁教小孩种花,女孩种相片,就是这样。

如果写小孩种母亲留下的花籽,是难以给人造成情感的冲击的。

“种相片”这样一个有悖逻辑又极合逻辑的细节,让人泪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理而妙。

再看一篇文章:

外公中奖

又是星期二。

  晚上8点30分,外公一如既往地端坐在电视机前。

这天舅妈加班,屋里只有他一个人。

江苏卫视《夺标800》如期开始了,不过,前面那些眼花缭乱的节目,外公根本无心欣赏,只是不停地吸烟。

在一片云萦雾绕中,终于传来了女主持人响亮甜美的声音:

"T面,我们开始摇奖。

”这几个字好像一注兴奋剂,外公马上熄掉手里的半支烟,“腾”地一下跳起来,冲到屏幕前,那眼镜差不多已碰到屏幕了。

  摇号机中的小球在翻腾,外公的心中也在翻腾。

终于,小球停止了跳动,第一个号码诞生了,是“5”。

  “啊,5,是51哈哈哈……有希望,有希望了!

”外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T面是‘1’,‘1’!

”外公盯着跳动的小球,喊着,“啊,真的是‘1’!

‘1’啊!

  随着六个字码一个一个地产生,外公一直在欢呼,欢呼声越来越大,简直把整幢楼都给震动了。

  “518917,嗬,一个号码也不差,”外公兴奋得满屋子走动,嘴里念念有词,“这下该发了,发了……”

  "T面公布特别号码一”这声音如雷贯耳,外公立时停下了走动,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喉咙口。

“特别号码是-4!

”报号员小姐朗声说道,“今天特等奖的号码是518917,特别号是4,恭喜大家!

  “天哪,这不是做梦吧?

”外公盯着屏幕上“518917”几个放大了的清晰无比的数字,简直难以置信。

他按捺不住近乎疯狂的喜悦:

200万,200万啊!

外公即将拥有,不,是已经拥有了!

  外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脸胀得通红,靠在沙发上,大口喘着粗气。

此时,他记起了一句歌词: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他也顾不得是否走调便高唱起来。

  一曲歌罢,外公想起了要给舅妈打个电话,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她。

“每次给我代购彩票都说我没那财运,今天早上还笑我呢?

却不知‘518917这几个数字是我思考了多少天才定下来的呢!

这下,看她还笑不笑!

”原来外公的彩票都是在开奖的那天,才由舅妈上班代买的。

  不巧,电话是舅妈同事接的,舅妈已经离开单位回家了。

  “没事儿,待会儿说也一样。

”外公嘀咕着,“先让我想想,这200万怎么安排呢?

买一套房子?

不好,不好,现在这套房子将就着还能住。

买辆车?

也不好,不实用。

要不……”

  正在这时,门铃响了,外公飞奔过去开门。

  “爸,你看一”舅妈气喘吁吁,拎着大包小包挤进门来,“今天早上,我看见一家店里的羊毛衫跳楼价,50元一件,就买了……买了……你看……”

  “518917,41中了,中了!

”外公急急地说。

  “什么5……4,是50元一件,跳楼价,跳楼价!

你看,这颜色,这质量……”舅妈弯腰放下手里的羊毛衫,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中,中了!

彩……票,彩票!

给……我!

”外公迫不及待地说。

“彩票?

哟,我忘了。

”舅妈不经意地摆了摆手,笑着说,"T次再买吧,总之……”

  “什么?

忘……忘了?

”外公脸一白,倒在了沙发上……核心情节是:

外公以为中奖了。

外公没中奖。

  细节展开和串连:

  外公看电视中奖了(5,1,518917,4)-外公唱歌--外公给舅妈打电话(伏笔)--舅妈正在回家的路上(巧合)--外公设想如何花那笔钱(再次渲染)--外公舅妈对话,互不搭调(闲笔)--舅妈没买彩票

细节的串联,体现着情感发展的“情趣”:

戏谑调侃,生活

中的空欢喜。

又体现着逻辑发展的“智趣”:

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

2.彩线穿珠脉络贯通

  线索贯通全文,带活材料,使得脉络清晰,次序井然。

线索可分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如鲁迅的小说《药》,内容复杂,就安排双线结构,一明一暗。

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

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

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不如此设置线索,不足以把这样丰富庞杂的内容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足以这般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当然,学生在800字的文章中,设置单线比较合适,但道理是一样的。

  可以用作文章线索的事物多种多样。

可以是人物活动,某个事件,某样物品,某种感情,某个事理,某个细节。

如《背影》中的背影,《枣核》中的枣核,《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感情变化等等。

我们再以考场作文为例:

  

(1)以时间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来展开。

如短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主体部分,作者扣住四个时间点(4时30分、6时15分、7时45分和O时45分)依次叙述,将香港主权移交过程的重要事件向读者介绍。

再如《包身工》,以时间为序叙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上午四点一刻起身、四点半早餐、五点上工、下午五点放工,每个阶段辅以背景材料,将包身工制度的欺骗、野蛮、残酷性揭示了出来。

  

(2)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顺序来展开。

如2008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其中一篇截取了一天生活的三个场景,“上学路上”“课堂学习”和“放学回家”,表达了感动每一天也就充实了每一天的主题。

  (3)以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来展开。

有完整情节的作品中,则常常以“中心事件”作为线索来结构文章。

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紧紧围绕“退”来叙事。

首先是为什么要“退”,即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烛之武临危受命;接着叙烛之武智说秦王,即说退秦师经过;最后叙述结果,迫晋退兵。

  (4)以事物为线索来展开。

如《囚绿记》,作者紧扣“绿”

  行文,由“爱绿”到“囚绿”,后来又“释绿”,最后“怀绿”。

在此过程中,“绿”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就展示了出来,一联系到背景,“绿”的象征义不言自明。

  (5)以人物为线索来展开。

如《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就是以林黛玉为线索人物向读者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和特殊环境,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贾府人多,从黛玉的角度来介绍,见谁就介绍谁,这样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再有将环境的与人物交替介绍,显得错落有致。

  (6)以感情为线索展开。

如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与妻书》,文章将读者的视线直接引向地震发生后最令人感动的两个群体:

军人和教师。

文章讴歌了教师舍身保护学生的勇敢精神,赞颂了军人一切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昂扬的激情催人奋发。

而文章又以夫妻之间的诸多生活细节,甚至是哭闹,真实地表现出他们的深挚感情。

这种缠绵的夫妻之爱与人民之爱相辉映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一个世纪前,林觉民的《与妻书》融战士豪情与儿女私情为一体,感人至深;如今,考场上的这篇《与妻书》分明又让我们在泪光中感觉到了心底涌动的豪情!

请看:

人与路

江苏考生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

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

“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啦!

”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

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

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

“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

”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

“千金才买老来瘦啊!

”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

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

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一一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

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

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

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

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

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

  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

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

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

“俺孙女聪明着呢,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

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

我问自己,上哪找你?

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点评:

这篇文章叙写亲情,真挚感人。

作者模仿余光中的《乡愁》,以时间为序,以“路”为线索,串联起几个片段,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这里的“路”,当然是虚化了,被理解为传递亲情的渠道。

3.尺水兴波,文势如盘

  记事或写人,交代事情是重点,但不能没有变化。

行文过程中,应该把握节奏。

我们可用断续有间法,遇到“关子”

  应及时停顿,或适当减缓发展速度。

(1)插入法。

如《清兵卫与葫芦》,上课时清兵卫玩葫芦被级任教员发现了,作者在插入对教员爱好的叙述后再交代葫芦被没收的结果。

(2)误会反衬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写人。

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误会或彼此误会,产生矛盾,引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误会,可以增强故事情节的喜剧性,误会心理会让人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产生喜剧效果或悲剧意味。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对蔺相如的误会就反衬出蔺相如的以国事为重、宽宏大量的品质。

(3)悬念法。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开头或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如《祝福》一文,先将祥林嫂在祝福中孤寂地死去交代出来,引发读者探究祥林嫂悲剧原因的兴趣。

悬念能扣人心弦,引人人胜,但设置悬念一定要符合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故弄玄虚。

(4)结尾突转法。

在充分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将人物性格冲突的焦点集中到文章的结尾处突然爆破,让人物的心灵或性格一下子在爆破中凸现出来,使作品情节陡转,出人意料,如奇峰突起,把读者的想象推到一个广阔的空间。

“突转”,在作者方面通常是用时空环境的转换或人物行动、心态的遽变而造成情节发展的突然转向或中断;就读者而言,它既是原有的思维定势之门的陡然关闭,同时又是通向新的审美感知之门的豁然敞开。

因此,设置“突转”须正确把握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和人物本身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要用充分的铺垫描写为之蓄势,并精心设计伏线为之提供足够的现实根据与心理根据。

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

再如《清兵卫与葫芦》,结尾告诉读者清兵卫的那个葫芦卖到了六百元的高价,这大出我们意料之外,但回想前文,又觉合乎情理,原来清兵卫的鉴赏观点是对的。

  下面,重点以《鸿门宴》为例,说说腾挪之法。

该文情节张弛起落,波澜横生最是典范。

项羽是否诛杀刘邦?

刘邦能否安然离席?

《鸿门宴》一文情节,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波澜横生,矛盾迭出,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一开始,山雨欲来宴会前。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当是鸿门宴矛盾的起源。

项羽破秦军主力而来,“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一怒刘邦也;“沛公欲王关中”,二怒刘邦也;范增火上浇油,说刘邦“其志不在小”,“此天子气也”,三怒刘邦也。

这第三怒更非比寻常,想当初,刘邦成阳服役得观始皇,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见秦始皇游会稽,豪气干云地说“彼可取而代也”。

  都有天下之志,此番势成水火。

又,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旦日即“击破沛公军”。

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箭在弦上,刀将出鞘,大战一触即发。

此谓文势一起,不知沛公有命否?

  可是,这时出来一个人,项伯也。

他私见张良,告以内情,张良言之刘邦。

刘邦拉拢项伯,“兄事之”而“约为婚姻”。

于是,项伯替刘邦说情,项羽许诺。

事情出现了转机。

  文势一落,沛公似乎可以活命。

  可见,矛盾反展并未直线进行。

此处叙事的高明就在于引入项伯其人其事,张持有度,起落相生,情节变得复杂曲折起来。

  然后,刀光剑影宴会中。

  次日沛公赴宴,卑词谢罪。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殃以示之者三”,这是示意项羽杀刘邦,文势为之一紧。

可是,“项王默然不应”,自矜功伐而有不忍之心,文势为之一松。

  好个范增,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出召项庄,令以剑舞,要杀沛公于座。

文势又急。

不想“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项庄下不了手。

一时间,宴席上刀光剑影,险象还生。

  项羽轻信,有妇人之仁,没有干涉项伯,险情稍稍和缓。

既而樊哙无礼闯帐,“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激得项王按剑而跽,竞至于让人感觉两位赳赳虎士,将有一场肉搏,文势绷如弦紧,令人心惊。

不想樊哙喝酒,吃肉,进言,一番妙语,说得项羽赐座,令读者松一口气。

但,沛公危机未解。

  宴会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刘邦谢罪,范增示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各色人物登场,正面冲突交锋。

杀与不杀,在两可间,刘邦命悬一线,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其次,余波荡漾宴会后。

  虎穴不可久留。

沛公借如厕离席,召樊哙保驾,令张良留谢以缓和气氛拖延时间,自己间道回营,立诛曹无伤。

鱼游大海,虎回深山,沛公度过一劫。

而项羽受璧于座,尚不觉悟。

范增千古一骂,预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述会后事,历历写来,余波荡漾。

  鸿门一宴,数度张驰,几回起伏,最终,项羽放虎归山,刘邦绝处重生。

楚汉之争,就此启幕。

4.写好平淡处、衔接处和细微处

(1)于平淡处显波澜

  下面来看一首诗:

“这个老妇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儿个个都是贼,偷来蟠桃献至亲。

”据传,这是有人为其母祝寿,请唐伯虎即席撰写一幅寿联,但该人家实在无事可写,于是唐伯虎避实就虚,先抑后扬,给人先愕后喜的幽默感受。

  再如: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愧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强之。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少年又大笑。

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

少年又笑。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龅敌领。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区区一事,少年变而又变,成名变而又变,小虫变而又变,写来真是百转千回。

(2)于衔接处生变化

  我们尽可抓住转折衔接处用力,变而又变,巧而又巧,奇而又奇。

如《项链》一文,“得到请柬”“借到项链”“丢失项链”“偶遇故旧”,是四个关节,都安排在行文吃紧处,似山穷水尽时,因了它们,又好戏连连。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正是借助几次转换,“林教头巧遇李小二…‘李小二巧遇陆虞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林教头巧遇众奸贼”生出一篇奇崛文字。

(3)于细微处见奇崛

  细节是主干上的一细枝,一花,一藤萝。

写作者慧眼独具,正要借一粒沙见世界,半瓣花说人情。

敷衍开去,做成锦绣文章。

如《红楼梦》31回:

  林黛玉笑道:

“你们瞧瞧他这主意,前儿一般的打发人给我们送了来,你就把他的带来岂不省事?

今儿巴巴的自己带了来,我当又是什么新奇东西,原来还是他。

真真你是糊涂人。

”史湘云笑道:

“你才糊涂呢!

我把这理说出来,大家评一评谁糊涂。

给你们送东西,就是使来的不用说话,拿进来一看,自然就知是送姑娘们的了,若带他们的东西,这得我先告诉来人,这是那一个丫头的,那是那一个丫头的,那使来的人明白还好,再糊涂些,丫头的名字他也不记得,混闹胡说的,反连你们的东西都搅糊涂了。

若是打发个女人素日知道的还罢了,偏生前儿又打发小子来,可怎么说丫头们的名字呢?

  横竖我来给他们带来,岂不清白?

”说着,把四个戒指放下,说道:

“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

这倒是四个人的,难道小子们也记得这们清白?

”众人听了都笑道:

“果然明白。

”宝玉笑道:

“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

”林黛玉听了,冷笑道:

“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

”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

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了。

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

宝玉听见了,倒自己后悔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

宝钗见宝玉笑了,忙起身走开,找了林黛玉去说话。

  倒不说湘云一番明白话。

只看宝玉一句“还是这么会说话”,引出众人多少见情见性的反应。

林黛玉小性儿起了醋意,众人粗疏“不曾听见”,宝钗“抿嘴一笑”,宝玉“由不得也笑了”,“宝钗见宝玉笑了,忙起身走开”,多么微妙地写出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啊。

  请看一位老作家在情节构思上取胜的作品:

河豚子

王任叔

  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着算盘。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一篮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来。

  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撑到今年二三月,已算是困难极了。

现在也只好挨饥了!

  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

  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一见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向前跑去。

  “爸爸,爸爸!

什么好东西呵!

让我们吃哟!

  这样的情景真使他伤心落泪了!

  “吃!

”他低低地答了一声后,无限的恐怖!

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来吃,自己托故外出一趟。

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

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午了,还不见他回来。

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

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丈夫是非常敬爱的,任何东西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河豚子还依然煮着。

他归来了。

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

他想象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

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门外闪发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没有死呢?

”他想。

  “爸爸!

我们是等你来一同吃呀!

  “哦!

”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地吃着。

久不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地睡着,静待这黑衣死神的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河豚子的毒性已消失殆尽,一家人还是安安稳稳地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

“真是求死也不得吗?

”泪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