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616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案3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学案3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案3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本课考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考查重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交流的意义。

关注热点:

1.关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中呈现的文化多样性。

2.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活动及其成果和影响,如2010年10月7日开幕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____________。

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____。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________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________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共性:

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差异:

各民族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

文化是____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又是__________,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________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________要求。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问题思考】

1.判断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2.分析 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文化多元化。

3.判断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4.判断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判断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有区别,其文化内涵和表现方式不同。

二者也有联系,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民族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是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的,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文化载体来展现。

(2)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3)文化传播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而不仅限于三种途径。

特别是传媒多样性、载体多样化,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

(4)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五、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但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____________。

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意义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探究一]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

“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

”陈竟表示,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灶、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

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俗文化的消失。

思考说明“春节”申遗的原因。

直击高考(2011·福建文综)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探究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直击高考(2010·江苏单科)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探究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联手激情演唱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全场掌声雷动。

“欢”“莎”组合,东西联袂,为北京奥运会添上一道更加亮丽的风采。

你如何认识“欢”“莎”配现象。

直击高考(2011·江苏单科)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

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

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误点一]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吗?

矫正训练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将(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误点二]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吗?

矫正训练2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图片新闻——新闻视角精选

材料一 近年中国大陆最火的输出品是教汉语的“孔子学院”,平均每四天增加一所。

2006年创办时,总目标原定为100所,但到了年底,就已达到130所,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合作举办“孔子学院”的申请书,仍自世界各地不断涌来。

这下子把孔子老人家都惊动了,这位2500年前的圣人,要亲自披挂上网,主持“博客”,本着“有教无类”的精神,与全球白、黄、黑各种肤色的弟子“学而时习之”。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逐年增强。

海外中文热持续升温,简体字的辐射范围也在拓宽:

联合国所有的中文文件都已采用简体字;澳洲一些地区近年将高中会考的中文试卷,由过去提供繁体和简体两种中文字,改为只提供简体字;使用繁体中文的香港地区,近年接受简体字的速度很快,各大企业网站同步架设简体版,贩售简体字书籍的书店随处可见……文化是国力,国力促文化。

探究思考

(1)生活在现代社会,你了解的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有哪些?

选取自己熟悉的传播方式并说明其特点。

(2)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

(3)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如何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对应训练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歌曲《中国话》中的这句歌词从一个侧面说明(  )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1.以下分别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

这些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大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先进文化具有时代性

2.(2011·厦门月考)

右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

这反映了(  )

①两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两国现行的经济、政治制度不同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2011·福建文综)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

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

    《八骏图》        《斗牛》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4.(2011·三明段考)朝鲜的歌剧《红楼梦》于2010年5月到7月在中国12个城市的巡演,深受观众欢迎。

朝鲜歌剧《红楼梦》的中国巡演,不仅是在艺术文化上的交流,而且更加深了两国的友谊。

材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B.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主流

5.(2011·江西月考)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

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  )

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6.(2011·山东文综)“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

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

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  )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8.(2011·淄博月考)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一部分库区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他们同时带去了当地人爱吃的火锅和一些风俗习惯。

这说明(  )

A.人口迁徙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商贸活动带来文化的发展

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9.(2011·安徽联考)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这里碰撞、交流与融合。

可见举办亚运会(  )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相互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

②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各国文化的趋同

③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 ④有利于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10.依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

①创造文化 ②文化传递 ③文化沟通 ④文化共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2011·三明段考)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在规模、形式和数量上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正是中非在新世纪合作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扩大相互借鉴的文化交流。

加强人文对话,增进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非文化交流的认识。

(8分)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

题组

题号

错题

错因

文化多样性

1、2、3、4、5

文化交流与传播

6、7、8、9、10

答案课前准备区

一、1.长期积淀 民族文化 2.重要标志 独特 名录

二、1.共性 普遍的规律 2.经济的 政治的 历史的 地理的 3.民族的 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的

三、1.

(1)内在 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必然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3.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四、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五、印刷媒体 传递、沟通、共享 主要手段

六、1.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2.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问题思考

1.错误。

中华文化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不是一回事。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2.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化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

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化。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

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

(1)错误。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错误。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错误。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错误。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春节”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春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春节”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直击高考D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保护文化遗产,其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D项正确。

文化传播和经济价值均非保护文化遗产要旨之所在,A、B两项应排除。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项不符合题意。

]

探究二

(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2)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上海世博会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直击高考B [中国民乐受到欧洲听众的好评,说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性,B项正确;A项中的各具特色和C项中的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不能说明材料中欧洲听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好,与题意不符;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项错误。

]

探究三

(1)“欢”“莎”配现象是中、英两国演唱文化的交流,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无国界的理念。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

直击高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解析 从文化生活角度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包容,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这都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误点一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矫正训练1C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对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利,对繁荣世界文化也不利,A、B、D排除,C正确。

]

误点二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矫正训练2A [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②正确;③错误,没有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④说法错误。

]

探究思考

(1)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

选取与说明略。

(2)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学习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如:

经贸往来、人才输出、留学、旅游、体育比赛等,促使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对应训练B [A、B、C答案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结合材料分析选B;D的表述不准确。

]

课后练习区

1.A

2.C

3.B [A项说法过于绝对化;C项中的“不可承袭”和D项中的“不可复制”说法均错误。

B项符合题意。

]

4.C [朝鲜歌剧《红楼梦》的中国巡演,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B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

5.D [A、C说法错误;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表明了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的紧迫性,故选D;B不符合题意。

]

6.B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贺年会以三大节点为支撑,①正确;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所以贺年会以“会”为主要组织形式,③正确。

②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主要形式,排除④。

故本题选B。

]

7.B

8.B

9.D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①错误;②中“标志着各国文化的趋同”错误。

]

10.B11.

学生作业展示

规范得分

(1)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分)

(2)加强中非文化交流,有利于中非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有利于加强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促进中非之间的全面合作,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2分)

(3)我们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非洲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分)(4)既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分)

老师现场批阅——讲究格式

  该生答题能够分清要点和段落,注意了答题格式。

做题的格式就是做题的规矩,固定的形式。

格式不对,就使人感到别别扭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