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670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docx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教学目的复习过程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我们中学生正生活在孩童和成人的夹缝之中,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却,大人们所谓的成熟离我们还太远,于是,花季走来,雨季走来,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

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

长的烦恼》

2、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烦恼,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1、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哪些烦恼?

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3、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提出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就是要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

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再比如:

我的烦恼就象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等等。

4、当学生把烦恼用这种方式写出来之后,我在赞赏、表扬的同时,会接着提出新的问提:

“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们知道吗?

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

”这时,我会给他们讲爱迪生成长的故事、一代伟人毛泽东成长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

5、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

让每个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比如:

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6、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

第2、课时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

……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

”我们几乎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满了七色阳光。

然而,即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短暂的阴云。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

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

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消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请从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

1、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

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日记,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

2、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

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

采访内容:

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是怎么对待那些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作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3、替朋友解脱烦恼常君是你小学时的同学,你们俩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后来他爸爸调到省城工作,他小学毕业后也随父亲到省城去读中学。

有一天,他给你打来电话,说自己心里很烦,不适应省城的生活环境,与同学沟通也很困难,缺少知心朋友,等等。

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的苦恼,先在电话里与他交换看法,然后写一封信,帮助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黄河,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导入: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1、走进黄河

1.了解黄河的概况。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学生甲:

一位诗人曾经说,黄河是太阳和月亮降下的神女。

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

黄河在这里歇息。

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

2.考考你:

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注入什么海?

黄河全长多少公里?

黄河的形状和哪个汉字相似?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

(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教师学法指导:

把听到的有效信息记下来,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

3.教师小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2、黄河文化

1.讲黄河传说(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

大禹治水的传说:

语文书P74大禹治水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明了黄河成就了英雄。

学生乙: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有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说是在滔滔的黄河上,有一道龙门,这道龙门每隔多少年才出现一次。

无数的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

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教育人们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

学生丙:

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

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

“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

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

’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

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

2.考考你: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大禹疏导引流)

3.说黄河俗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

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请。

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3.谈黄河成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

河清海晏(yàn):

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

用来形容天下太平。

也说成海晏河清。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

望洋兴叹: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

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

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

“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

“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4.赏黄河诗文.

①品一品: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李白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夕照衔山的现实景色。

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事业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次句“黄河入海流”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

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教师小结赏析诗文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对诗文的赏析,我们应该具备积累诗文和赏析诗文中优美诗句的能力。

赏析诗文应该掌握方法;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根据画面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也就是“画意诗情”。

②考考你:

品一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学生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教师学习小结:

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5.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

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3、黄河忧患

1.黄河现状(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

断流油污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要求简明、有创意.(学生创意展示)

A:

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B:

黄河清,天下平。

C: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D:

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

E:

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

4、课堂小结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5、布置作业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

题目可自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活动,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锻炼我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认清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我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辨认明星(小组间竞赛活动,每个小组必答1题)看图答题或是听题目答题或是听音乐答题。

三、我也追“星”(独立完成下表)小组名称小组成员我的姓名我最崇拜的明星我所搜集到的明星资料我崇拜他(她)的原因我想对他(她)说一句话

4、我所了解的明星缺点和一些不好的追“星”现象……..(小组合作)缺点:

偷税漏税、骂人打架、出场费叫太高、摆明星架子、不学无术、吸毒、生活放纵等等。

现象:

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

父亲去年为让女儿筹集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最后于2007年3月26日居然在香港跳海自杀。

似乎自杀的理由是刘德华在3月25日只是与女儿拍照留影而已,没有单独与女儿在一起。

追星到这个程度除了用疯狂来形容似乎已经没有别的词了青少年盲目追星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5、我也来当“星”(独立完成)假如我是……(小组合作)六、我来找我身边的“明星”我发现我身边的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明星,因为他(她)。

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

1、起源: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

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

庙会和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

2、行当: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是除大花脸及丑角以外男性角色的统称(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相貌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包拯-大花脸、曹操-二花脸)。

“丑”,扮演喜剧角色,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3.特点: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5、说出几个戏曲中的专用名词。

例:

唱腔、龙套、脸谱„„

6、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及精彩唱段

(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

(2)京剧(《玉堂春》)--中国国粹,被称为“东方歌剧”(3)黄梅戏(《天仙配》)--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4)豫剧(《花木兰》)

7、京剧旦角流派:

(1)梅派(梅兰芳)

(2)程派(程砚秋)(3)荀派(荀惠生)(4)尚派(尚小云)8、脸谱:

(1)红脸含褒义,代表忠勇

(2)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3)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4)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5)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8思考:

1.中国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现在身处窘境。

你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让戏曲自生自灭呢?

还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呢?

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应该大力弘扬。

因为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不能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2.中国戏曲应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提出至少两条合理的建议。

(1)改革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唱词,采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

(2)组织“亲近戏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

(3)在中小学开设戏曲课,培养青少年的戏曲欣赏能力。

第五单元漫画探险

1.学校准备在明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请你为学校拟一则招聘启事。

2.招聘启事

为了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培养同学们的独立精神,我校部准备在明年暑期组织“生存挑战夏令营”,挑战地点是番禺野生动物园,到时候只许带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有志者先说服自己的家人,并参加今天下午4:

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现场招聘会。

××学校生存挑战夏令营××年×月×日

3.你要去应聘学校的生存夏令营活动,请你向招聘人员陈述你的应聘理由。

答:

老师,你好。

我是××。

我希望能参加生存挑战夏令营,因为我自信自己有强健的身体,有过硬的野外生存知识,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希望你们能接纳我成为夏令营的成员。

4环节一:

讲探险家的故事,因为我从探险家的故事中读懂了坚强,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第六单元马的世界

1、与马有关的俗语、成语,以“马”为偏旁的字俗语:

(1)人在衣裳马在鞍

(2)风马牛不相及(3)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4)驴唇不对马嘴(5)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6)人并不因为生在马厩里就成了马。

(7)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

成语(写出至少5个并解释):

:

:

:

:

:

以马为偏旁的字:

2、我国古代的车马

(1)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

战国以前,车马相连。

一般地说,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

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

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

(2)春秋时代可能有骑马的事,但那只是极个别的情况。

到了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之术。

此后才形成了骑马之风。

(3)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战国时代,按车乘的多少区分国之大小。

天子是万乘之国,诸侯是千乘之国。

3、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1)的卢马,刘备的坐骑。

(2)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它们分别是:

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祸和白蹄乌。

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

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

(3)白龙马,《西游记》中唐僧的坐骑。

本是西海龙王之子,犯了死罪,后被观世音变为白马,随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

(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

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4、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1)伯乐相马

(2)老马识途(3)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4)按图索骥(5)秦琼卖马

5、艺术作品中的马

(1)画马名家:

唐代的韩干、韦偃,近代徐悲鸿

(2)雕刻名作:

昭陵六骏(3)音乐名作:

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

6、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说说理由。

观点:

我同意“只要是千里马,总能显示自己才能”的观点。

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如:

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7、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求每个组办一期以“马”为主题的墙报。

请你为小组墙报设计如下内容:

3分墙报的标题:

马的趣谈(五彩缤纷的马)墙报的3个版面的内容:

①趣味知识②马与文学③名马故事

8、如果请你做“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开场白,要求其中至少要引用一句含马字的古诗,或者2个含马字的成语。

同学们,大家好!

马是人类的朋友,现在,它离我们愈来愈遥远了。

为了增进对马的了解,我们开展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希望各位同学万马奔腾,为小组竞赛立下汗马功劳。

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