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1795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docx

应急处置措施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事故现场

附件3

应急处置措施

一、非煤矿山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一)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要点

发生非煤矿山事故,事故现场指挥部应尽可能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迅速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同时探明事故类型及发生的地点和范围,查明被困人员,组织营救;

2、根据事故类型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3、尽快抢修被破坏的巷道或工作面,使原有生产系统尽可能恢复功能,进一步创造抢救与处理事故的条件;

4、迅速调集应急救援物资及食物、饮水,尽可能向被困人员提供生存必须保障;

5、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在火灾、爆破器材爆炸事故现场,应严禁明火,禁止或者限制使用能产生静电、火花的有关设备、设施;

6、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二)现场紧急处置措施

非煤矿山事故常见类型为:

边坡坍塌事故、透水事故、冒顶片帮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火灾事故、爆破器材爆炸事故、尾矿库溃坝等。

针对上述非煤矿山事故的特点,其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三)边坡坍塌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边坡坍塌事故发生的位置和范围;

2、迅速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3、明确事故发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台阶与边坡的设计参数及相关气候条件;

4、明确事故地点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存在的浮石、险石;

5、明确所需的边坡坍塌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6、确定清除危险源的基本方法;

7、确定受灾人员救助方案;

8、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检查、监视边坡情况,防止二次坍塌、事故扩大。

(四)透水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透水事故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2、迅速撤出灾区人员,并规定受到透水威胁地点的所有人员安全撤退的路线;

3、明确透水地点的水文地质及气候条件;

4、明确透水矿井作业范围内的的井区、采空区、积水区等的相关参数及井下主要排水设备的情况;

5、尽快判明水源情况,立即关闭巷道防水门、封堵防水墙、其它防控水闸门等,保证排水设备不被淹没,根据水情决定是否切断现场电源,防止水中带电伤人,电气设备短路烧坏;

6、排水能力不足时,应增加水泵和管路(包括利用其它管路作临时排水管);

7、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阻水,如有泥砂涌出时,应建筑滤水墙,并规定滤水墙的建筑位置和顺序;

8、明确防止二次透水的措施,防止扩大事故;

9、明确所需的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10、明确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保障;

11、确定井下排水及受困人员救援方案;

12、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检查、监视透水矿井外部水系状况,防止洪流、河水及地下水持续灌入井下。

(五)冒顶片帮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事故发生区域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和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

2、明确事故发生地点的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及巷道、工作面的相关设计参数;

3、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必要时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孔向被埋压或截堵的人员供给新鲜空气;

4、必须坚持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必要时可开掘通向遇难人员的专用巷道;

5、抢救中,禁止用爆炸的方法处理阻碍的大块岩石,应尽量避让,如果因大块岩石威胁遇难人员,可用石块、木头等支撑使其稳定,也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大石块,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

6、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检查、监视顶板两帮情况,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六)中毒窒息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施救人员必须配备使用、防毒设施,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

2、明确中毒窒息原由(有害气体的来源),迅速撤出灾区人员,抢救遇险人员;

3、明确通风线路,加强对充满有害气体的主要巷道通风,应急小组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反风。

4、及时撤出因正常通风或反风而受到有害气体威胁区域的人员,准备处理事故所必需的设备、材料;

5、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检测有害气体浓度等情况,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七)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在起火原因、火区范围查明之前,施救人员必须配备使用、防毒设施,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

2、迅速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3、探明火区地点、范围和尽可能找到起火原因;

4、迅速切断灾区电源;

5、采取措施防止火区和火灾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向其他巷道和工作面蔓延;

6、慎重选用灭火方法;

7、在整个抢救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严密监测有害气体及风向的变化,防止出现中毒窒息等次生衍生事故;

8、明确通风线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反风。

9、明确所需的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10、明确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保障;

11、确定受困人员救援方案。

(八)爆破器材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迅速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2、确定事故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3、迅速切断灾区电源;

4、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特别要查明有无引爆其他爆炸源、火源、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泄漏等;

5、排除现场危险物品,特别是附近易燃易爆物品;

6、确定爆炸后危险因素(火灾、有毒气体产生、大面积塌方、坍塌等)控制措施;

7、明确所需的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8、明确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保障;

9、确定受困人员救援方案。

(九)尾矿坝溃坝垮坝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事故发生的地点和影响范围;

2、迅速组织撤出尾矿库溃坝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及人员;

3、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周边重要生产、生活设施,防止引发次生的安全事故和环境事故;

4、掌握事故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及尾矿库相关设计参数;

5、明确所需的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6、明确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保障;

7、进行技术分析,确定抢险救援方案;

8、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等造成影响;

9、在抢险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检查、监控尾矿库状况。

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十)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非煤矿山事故的特点及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工作面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制式服装和安全帽矿用靴即可;工程抢险、消防、侦检和救护队员等进入井下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安全头盔、密闭型防毒面罩、救援防护服、空气呼吸器和防爆工具等。

(十一)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相关科技支撑机构负责及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计算地质变化等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数据,以确定事故影响区域范围,并对事故造成的地质、矿区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二、冶金建材有色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一)冶金建材有色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在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迅速组织群众撤离事故危险区域,维护好事故现场和社会秩序。

2、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3、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配备相应的防护(隔热、防毒等)装备及检测仪器(毒气检测等)。

4、立即调集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掌握事故发展情况,及时修订现场救援方案,补充应急救援力量。

(二)高炉垮塌事故处置要点

发生高炉垮塌事故,铁水、炽热焦碳、高温炉渣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高炉喷吹的煤粉可能导致煤粉爆炸;高炉煤气可能导致火灾、爆炸;高炉煤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可能导致中毒等事故。

处置高炉垮塌事故时要注意:

1、妥善处置和防范由炽热铁水、煤粉尘、高炉煤气、硫化氢等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2、及时切断所有通向高炉的能源供应,包括煤粉、动力电源等。

3、监测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特别是下风向区域)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浓度。

4、必要时,及时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的有毒气体浓度进行分析,划定安全区域。

(三)煤粉爆炸事故处置要点在密闭生产设备中发生的煤粉爆炸事故可能发展成为系统爆炸,摧毁整个烟煤喷吹系统,甚至危及高炉;抛射到密闭生产设备以外的煤粉可能导致二次粉尘爆炸和次生火灾,扩大事故危害。

处置煤粉爆炸事故时要注意:

1、及时切断动力电源等能源供应。

2、严禁贸然打开盛装煤粉的设备灭火。

3、严禁用高压水枪喷射燃烧的煤粉。

4、防止燃烧的煤粉引发次生火灾。

(四)钢水、铁水爆炸事故处置要点发生钢水、铁水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时要注意:

1、严禁用水喷射钢水、铁水降温。

2、切断钢水、铁水与水进一步接触的任何途径。

3、防止四处飞散的钢水、铁水引发火灾。

(五)煤气火灾、爆炸事故处置要点发生煤气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时要注意:

及时切断所有通向事故现场的能源供应,包括煤气、电源等,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六)煤气、硫化氢、氰化氢中毒事故处置要点

冶炼和煤化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煤气、硫化氢和氰化氢泄漏事故。

应急救援时要注意:

1、迅速查找泄漏点,切断气源,防止有毒气体继续外泄。

2、迅速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3、设置警戒线,向周边居民群众发出警报。

(七)氧气火灾事故处置要点发生氧气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时要注意:

1、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堵漏或切断氧气供应渠道,防止氧气继续外泄。

2、对氧气火灾导致的烧伤人员采取特殊的救护措施。

(八)立窑发生喷窑事故处置要点

发生立窑喷窑事故,应急救援时应注意:

1、迅速与消防部门联系,防止由于喷窑引起的火灾扩大。

2、及时救助受伤人员,防止受伤人员病情恶化。

3、要防止CO中毒。

(九)蒸压釜爆炸事故处置要点

发生蒸压釜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时应注意:

1、迅速与消防部门联系,防止由于爆炸引起的火灾扩大;

2、及时救助受伤人员,防止受伤人员病情恶化。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一)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要点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现场指挥部应尽可能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4、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禁止或者限制使用能产生静电、火花的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5、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二)现场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

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等事故。

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

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

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

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

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

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

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

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4、现场控制。

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

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四)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6、确定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7、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9、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0、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五)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爆炸地点;

2、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4、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5、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8、确定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9、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六)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确定泄漏源的位置;

2、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3、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

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7、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

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9、气象信息;

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12、明确泄漏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13、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八)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人员的照顾等)。

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九)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当地和支援的环境监测及化学品检测机构负责对水源、空气、土壤等样品就地实行分析处理,及时检测出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并计算出扩散范围等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数据,以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并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四、烟花爆竹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一)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要点

发生烟花爆竹事故,事故现场指挥部应尽可能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组织周围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持现场秩序;

2、查明危险源,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

疏散撤离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严禁一切火源、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次生衍生事故;

3、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同时对事故进行清理,进一步创造抢救与处理事故的条件;

4、设置警戒线,划定安全区域,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

5、迅速调集应急救援物资及食物、饮水,尽可能向受灾人员提供生存必须保障;

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根据烟花爆竹事故突发、迅速、冲击波强,以爆炸燃烧为主,易产生二次爆炸的事故特点,密切监控事态发展,排除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的险情。

(二)现场紧急处置措施

烟花爆竹事故常见类型为:

火灾事故、爆炸事故。

针对上述烟花爆竹事故的特点,其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三)烟花爆竹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迅速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2、探明火区地点、范围和尽可能找到起火原因;

3、迅速切断火区电源;

4、设置警示线,封锁危险区域;

5、采取措施防止火区和火灾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扩散蔓延;

6、确定重点防护目标(原料库、成品仓库等),防止出现爆炸事故;

7、明确所需的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8、明确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保障;

9、确定灭火方案;

10、在整个抢救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严密监测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及风向的变化,防止风流逆转,出现中毒窒息事故。

(四)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迅速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2、确定爆炸事故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3、迅速切断灾区电源;

4、设置警示线,封锁危险区域;

5、采取措施防止爆炸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扩散;

6、确定重点防护目标(原料库、成品仓库等),防止出现二次爆炸事故;

7、明确所需的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8、明确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保障;

9、在整个抢救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严密监测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及风向的变化,防止风流逆转,出现中毒窒息事故。

(五)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烟花爆竹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事故影响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事故影响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重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六)群众的安全防护

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人员的照顾等)。

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七)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相关技术支持机构负责对空气就地实行分析处理,及时检测出毒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并计算出扩散范围等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数据,以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并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