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049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 第1部分 近代篇 专题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版第1部分近代篇专题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

主题一 全面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

■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

中期

自然经济解体

(1)背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2)内容: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影响: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9世纪

60~90

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背景: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内容:

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

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主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16·江苏高考)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B [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直隶玉田县地区日用品中洋货所占比重不少于1/2,而雄县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

考向二 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

2.(2014·江苏高考)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自然经济瓦解的特征有:

纺、织分离;织、耕分离;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农产品的商品化。

下管村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并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瓦解,因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也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故A项错误。

“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符合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故D项正确。

B、C两项符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瓦解,故不符合题意。

]

■主题深度剖析•……………………………………………………………………·

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经济结构

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主题仿真模拟•…………………………………………………………………….

1.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C [材料中晚清财政总收入逐年提升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工商杂税收入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反映出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故C项正确;由工商杂税收入增加无法直接推断出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故D项错误。

]

2.(2017·常州一模)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

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D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传统工艺品质优良无法解释其在鸦片战争后十年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清廷允许民间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国的部分产品适合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较快,故D项正确。

]

3.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

年份

进口数量(担)

进口价值(两)

出口数量(担)

出口价值(两)

1876~1881年(平均)

154148

596571

1007572

2662237

1882~1891年(平均)

155029

748712

1000667

2617646

1892~1901年(平均)

1706981

8312830

722566

2403042

1902~1911年(平均)

4658185

22538554

307256

1200921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

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解体,且仅通过表格中糖料一项进出口额的变化很难推断,故A项错误;表格中数据反映出中国对外出口数量在减少,故B项错误;C项虽然史实阐述正确,但不能表示出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排除;通过表格中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进一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

主题二 从工业文明冲击角度认识洋务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

■主题纵向贯通•…………………………………………………………………….·

项目

洋务运动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内容

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

影响

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主题考向探究•……………………………………………………………………·

考向 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

(2012·江苏高考)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

由官员督造并联系史实可知晚清政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发展,也是“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①③正确。

从材料信息看,未涉及洋务企业所造产品与外国产品的比较,而且在事实上洋务企业产品总体上仍落后于西方,排除含②的选项。

洋务企业属于官办,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具有本质区别,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

■主题深度剖析•……………………………………………………………………·

1.洋务企业的性质

(1)洋务企业采用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属于近代企业。

(2)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

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3)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佣劳动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运动

(1)从近代化史观来说,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表现在工业、军事、教育等方面。

(2)从全球史观来说,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始了从事学习西方、实践西学的历程;“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3)从社会史观来说,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冲击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社会风气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主题仿真模拟•…………………………………………………………………….

1.(2017·如东、丰县联考)“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

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

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

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B [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口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得出是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客观上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瓦解,故B项正确;洋务派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器物层面,故C项错误;当时的洋务派并未达到基本实现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程度,故D项错误。

]

2.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

“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

”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  )

【导学号:

40034056】

A.“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何以立国?

曰富。

何以制夷?

曰强。

何以致富强?

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C.“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A [材料中的时间是“1864年”,A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即洋务运动,符合题意;“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制度变革的主张,不符合题意;C项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主革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主张,与题意不符。

]

3.(2017·盐城期中)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

”材料中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创办(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安庆内军械所④汉阳铁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D [材料中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创办的民用企业,①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②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③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④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D项符合题意。

]

主题三 多元视角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

■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

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办厂;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内容: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间资本总额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1)原因:

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概况: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帝国主义在一战后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遭受沉重打击,很快萧条下去

20世纪

3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1)原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概况:

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增加;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各行业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20世纪

4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1)原因: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许多企业在战争中遭到毁坏

(2)概况:

抗战时期,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遭受美国商品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陷入绝境

■主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17·江苏高考)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D [根据材料信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可知,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高于英国和其他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故选D项。

依据材料无法判断英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在外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外国在华投资总额情况,没有涉及其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掌控问题,故排除C项。

]

考向二 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

2.(2015·江苏高考)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C [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

]

3.(2010·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C [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可知,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故选C项。

]

考向三 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

4.(2013·江苏高考)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紧扣时间信息“1928~1935年”。

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由此排除A、D两项;B项描述的现象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本题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故选C项。

]

考向四 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突出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2012·江苏高考)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

“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A [根据“上海犹鱼,内地犹水……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可以看出上海市长强调内地发展对上海发展所起的基础作用。

材料强调的是上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而非孤立地发展城市经济,据此直接排除B、C、D三项。

]

■主题深度剖析•……………………………………………………………………·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1)先天不足(发展艰难):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

①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②侧重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就近代工业而言,外国资本主义占优势。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力量薄弱。

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发展艰难。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受时代潮流的冲击,为巩固统治的需要,当政者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实业救国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主题仿真模拟•…………………………………………………………………….

1.下表是1901~1911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门类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新增数量(家)

82

70

53

28

60

20

73

新增资本额(万元)

1332.1

556.9

786.8

130

3813.8

352.1

2272.9

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情况说明(  )

A.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B.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C.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

D.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极为困难

C [表格中只有“新增资本额”,没有轻工业和重工业结构的统计,故A项错误;1901~1911年,民族工业不可能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故B项错误;表格中水电业和矿冶业“新增资本额”最多,表明重工业发展更快,有利于改善轻重工业的畸形结构,故C项正确;“极为困难”与材料中大量的“新增资本额”不符,故D项错误。

]

2.(2017·苏州一模)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面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酿酒业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B.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D [材料信息不能表明酿酒业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且在辛亥革命之后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之后,与题目时间1892年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发展实业的重点是铁路交通运输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1915年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说明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故D项正确。

]

3.(2017·如东、丰县联考)下面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

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统计项目

1937年

1942年

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例

18%

58%

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比例

4.4%

78%

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例

7.3%

49%

A.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迅速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C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37年,日军炮轰南京,国民政府以及重要工业、大学迁到重庆,并且实行战时体制,故出现了重庆的工厂、资本、工人急剧增加的状况,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D项错误。

]

主题四 多角度分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

■主题纵向贯通•……………………………………………………………………

1.近现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变迁

时期

历史背景

表现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出现了洋布、洋装、西餐、欧式洋房、自行车等

辛亥革命前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