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198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5题)

1.《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周朝政治的特点是

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B.西周族权政治色彩明显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D.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

2.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

“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收效”从历史发展来看最主要体现在(  )。

A.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B.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D.确立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法律基础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成了为善动力,革命成了作恶外衣”。

下列言论中体现“作恶外衣”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B.“造反有理,革命无罪”

C.“打倒列强,除军阀”D.“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

4.以下关于右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战役是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的

②该战役代号为“海狮计划”

③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

④该战役加速法西斯德国走向灭亡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5.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

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

A.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6.“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7.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

材料说明

①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②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

③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④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9.南宋朱熹说:

“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主旨是

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10.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1.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12.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牌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B.“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C.“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3.《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

”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

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1956年B.1978年C.1966年D.1958年

14.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大生纱厂

15.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

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16.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

“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指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7.《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D.巩固苏维埃政权

18.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

“我们的先辈为后世立下了值得我们尊敬的规则:

他们禁止制定针对个人的法律,因为这样的法律其实就是特权主义的体现。

……因为法律为所有人而颁布和制定正是法律的观念。

”材料体现出西塞罗

A.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坚决反对贵族特权政治

C.尊重罗马法中传统规则D.推崇罗马法自由平等理念

19.中国学者倪学勇解读雅典民主时说: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蓿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广泛影响社会生活B.利于集中力量办事

C.容易形成集体暴政D.代表着绝对的真理

20.陈独秀曾说:

“人权为法国大革命之赐,自《人权宣言》刊布以后,欧洲人心如梦觉醒,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君主,废贵族,各国宪章赖以成立。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其论据的是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英国《权利法案》

C.北美《独立宣言》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

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

”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B.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D.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22.根据下表提供信息理解不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依据伦敦证人资料所估算的年劳动时期(单位:

小时)

年代

纯劳动时间[来源:

学科网][来源:

学_科_网Z_X_X_K]

纯劳动时间+上下班路途时间[来源:

Z+xx+k.Com][来源: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1760

2069

1907

2231

2606

2398

2814

1800

2738

2546

2931

3227

3033

3420

1830

2709

2266

3153

3351

2905

3796

图表资料来源:

刘景华、张松韬:

《用“勤勉革命”替代“工业革命”》

A.自1760至1800年,年劳动时间的变化,可能与劳动投入相关

B.年劳动时间的变化,说明逐渐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过渡

C.年劳动时间的变化,是工人技术熟练度决定的

D.路程时间在19世纪初增多,可能是工厂逐渐集中,工人上班距离更远

23.为了使苏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领导人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4.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5.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

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

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

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二、主观题(2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政府被打倒的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地方,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的控制权即随之被打倒,他们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权也被打倒。

但帝国主义者直接经营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依然存在,被国民党承认的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依然存在。

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分别先后缓急,给以正当的解决。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毛泽东: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3.5)

材料二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突然去世了。

二战结束后一直渴望看到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到来的多数苏联领导人,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马上中止了斯大林几年来一直在推动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中国、朝鲜和越南,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革命党,停止武装斗争,尝试着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平共处”。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也权衡利弊,接受了苏共中央的建议与朝鲜党一道在谈判桌上做出了让步,同美国达成了朝鲜停战协议。

随后,中共中央进一步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并将之具体化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用以宣示新中国新的对外政策,及其全面谋求和平外交的诚意。

——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各国现在都要求缓和与和平,只有美国要打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英国一大帮、法国、东南亚各国、加拿大、墨西哥,还有一些南美的国家,都是不喜欢美国的。

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以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

——195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全国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意图。

为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做法?

(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给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年前后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及背景。

(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外交思维的特点。

(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英国和法国早期对国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是一个警察,还是一个调停者——有分歧,这就使得这一组织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力,也没有真正的集体安全机制。

因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事实证明国联的实际贡献不是遏制侵略者,而是使民主国家陷入混乱状态。

——(美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安全机制不包括美国和苏联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这本身就是国联权力结构的严重缺陷,是国联最大的“先天不足”。

而在国联内部,英法(在一段时期内还有意大利)占有更多的权力,这也与现实的大国实力格局相悖。

……国联的致命错误之一,就是把建立国际和平机制与处置战败国混在一起,以致国联事实上沦为了维护凡尔赛体系的一个工具,其基础便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

——徐弃郁《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材料三联合国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

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是在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美国对于组建联合国颇为积极,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世界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

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相关知识,以史实论证“国联的实际贡献不是遏制侵略者,而是使民主国家陷入混乱状态。

”这一观点。

(8分)

(2)依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

(6分)

(3)依材料三并给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是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理由。

简述联合国是如何改进来维护世界和平。

(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ABACDACDDCBDACCBACABCCBA

二、非选择题:

26.

(1)意图:

根除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终结旧中国的一切屈辱外交,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

做法: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的外交方针,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0分)

(2)内容:

确立和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景: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新中国即将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揭开苏联改革序幕,渴望一个和平的建设时期;1953年朝鲜停战,国际关系缓和。

(8分)

(3)以阶级斗争和革命思维引导新中国外交,体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和革命外交色彩;赢得了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苏联对中国的支持;但也加剧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封锁和包围;以“统一战线”思维来处理外交,改善了与亚非拉民族国家的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有所缓和;但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统战”与“外交”的概念,不能根本改变中国的外交环境。

(8分)

27.

(1)国联确认日本“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为,但不预予实质制裁,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步伐;国联宣布意大利为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者”,但没有实质性制裁,埃塞俄比亚最终沦陷;西班牙内战,国联呼吁“中立”“不干涉”西班牙内战,最终使德意明目张胆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法西斯政权建立;国联的不作为,最终助长法西斯势力,德日最终挑起二战,法国沦陷,英国重创。

(8分)

(2)英法主导的国联不包括美国、苏联,缺乏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巴黎和会将分赃和建立国际和平机制混合,国联实际成了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重要的成员国更多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利益,缺乏大国责任和正义;国联决策行政院成员国一致原则,过于理想实际使国联失去制止侵略的可能性。

(6分)

(3)理由:

是以反法西斯联盟基础建立起来的,有广泛而相对牢固的国家合作基础;以《大西洋宪章》为政治基础,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制上战争的共同心愿。

改进:

联合国的建立与对战败国的媾和分开进行,以减少联合国机构设立因大国利益而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使命;联合国更加突出大国的地位和权威,强调大国一致原则,使组织更为现实;设立安理会,组建维和部队,使联合国有具体而相对行之有效的制裁机制;完善联合国宗旨,突出平等、正义等原则,强调禁止使用武力及威胁原则。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