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207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鄂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8、水是什么样的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回顾一下:

我们观察物体要用到哪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事物的什么?

2、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二、合作自学、进入新课

1、自学教材,思考:

用哪些方法观察水?

要用到哪些实验材料?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水的方法。

3、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三、小组探究,汇报展示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个杯子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根据刚才的观察和实验:

说一说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我会归纳:

水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的物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你有发现了哪些秘密?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我会小结:

水会(),有一定的(),没有固定的()。

3、木块、玻璃珠、空气、油等,与水相比有哪些不同和相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

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拉出同样的格数)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汇报比较情况。

(4)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

(见教材29页)

四反馈测评、训练达标

1、说一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

哪些是气体?

哪些是固体?

3、木块、玻璃珠、空气、油等,与水相比有哪些不同和相同?

 

 

1、注意:

尝味道时不要用嘴巴直接尝,可以用筷子蘸一点用舌头尝。

2、小结:

像水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

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

像木块、玻璃球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9、怎样使水变清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怎样使水变清的方法。

为以后学习“烧开水”、“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水是怎样变热的”等内容起了铺垫作用。

此外,学习《怎样使水变清》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

4、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5、愿意合作交流。

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重点难点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愿意合作交流,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教学准备

1、烧杯、铁架台、塑料瓶等。

2、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

3、做好参观自来水厂的准备。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

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二、独立自学

1、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进行讨论。

2、学生进行推测。

3、汇报交流学生的推测,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三、点拨导思、合作探究

提问:

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

(一)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二)组织实验:

(1)实验一:

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

(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

(2)实验二:

a、用绳将一个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着;

b、在吊着的瓶中装入洗净的石子和砂;

c、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瓶中,从瓶的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四、反馈测评

讨论后,合作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离子交换等。

让学生自己讲、参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程序。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10、烧开水

课时

1

课型

预习、展示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四部分:

一,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让学生说一说平常有没有注意观察过烧开水时的现象;二,做烧开水实验;三、记录整理分析观察的数据和现象;四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3、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5、知道水的沸点。

6、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

7、愿意合作与交流。

重点难点

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

教学准备

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水。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

经过前面实验中那样净化处理的水还不能直接饮用。

怎样得到能饮用的水呢?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水烧开。

(板书课题)

二、独立自学

1、提出问题:

烧开水是常见的事情,你注意观察过烧开水时的现象吗?

2、让学生分组看书,并讨论以上问题。

三、我会探究、点拨导思

1、组装实验装置,并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

2、讲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

(2)眼睛要平视。

(3)液泡不能接触杯壁或杯底。

3、学生自己分组实验操作:

(注意观察烧开水时所发生的现象,并在课本33页图中的相应刻度上用点做记号)

4、先小组汇报,再班上汇报交流烧开水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如水面逐渐上升,水底渐渐冒泡,加热到一定时候水面冒“白气”,沸腾一会儿,水会变少等等。

四、反馈测评

5、讲述:

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在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

水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

六、课堂小结

1、交流:

水温的变化过程。

2、除了水温的变化,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把观察到了的现象和大家交流。

3、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课时

1

课型

预习、展示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五部分:

一,观察烧水时水位升高的现象;二、研究水位升高的原因;三、研究其他物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四,整理实验事实,归纳形成结论。

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

2、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4、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5、敢于大胆想象。

重点难点

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教学准备

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带盖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铜球、铁环、开水、冷水、红墨水等。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烧开水》一课,从中观察到水在加热时,水位逐渐上升。

今天我们来学习《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板书课题)

二、独立自学

先推测,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再在小组里充分讨论,然后再动手做实验。

三、点拨导思、合作探究

1、整理实验事实,填写表格。

(教材36页下面)

2、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后,再教师指导。

(1)实验一:

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

(2)实验二:

用其它液体试一试。

(3)实验三:

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

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

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

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

(4)实验四:

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

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

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下,铜球又能穿过铁环了。

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四、课堂小结

根据上面一系列实验的现象,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五、反馈拓展

1、交流:

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热胀冷缩的例子。

3、分析课本37页下面的图意,加深对热胀冷缩的理解。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12、水是怎样变热的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教材分析

烧水是人们常见的事,但是,烧水时,水是怎样变热的?

固体和液体传导热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却很少有学生去思考。

本课就是以此类问题展开教学内容的,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研究固体是怎样传热的。

 

本课可分两课时进行,第一部分为一课时,第二部分为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

2、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3、认识金属材料传热的特点是:

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

4、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5、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6、喜欢大胆想象。

愿意合作与交流。

重点难点

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

铝片、火柴棍、蜡、铜勺、木筷、铁丝、钢尺、玻璃棒、橡胶管、水、纸片等。

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方框形玻璃管等。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情景创设】

烧开水是人们常见的事,你知道水是怎么变热的吗?

 

【问题设计】

我们已研究了“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手接触炊具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

【操作技巧】

实验探究

1、课文38页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两种实验方法,研究金属材料是怎样传热的。

其中,要仔细观察火柴棍倒下的顺序,才能确定传热的顺序。

2、学生实验研究,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做实验研究,看哪些材料传热快,哪些材料传热慢

 

【活动要求】

1、认真观察并分析传热快慢的顺序;

2、用火焰给铝片的一角加热和从铝片中心位置加热,仔细观察火柴棍倒下的顺序,从而说出传热的顺序。

 

【反馈作业】

整理实验数据,按传热的难易程度,给材料排序。

 

【知识要点】

金属比非金属传热快;

铜传热快,铝和铁次之。

 

【板书设计】

金属比非金属传热快;

铜传热快,铝和铁次之。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12水是怎样变热的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烧水是人们常见的事,但是,烧水时,水是怎样变热的?

固体和液体传导热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却很少有学生去思考。

本课就是以此类问题展开教学内容的,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研究液体传热方式。

学习目标

1.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

2.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3.认识金属材料传热的特点是:

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

4.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5.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6.喜欢大胆想象。

7.愿意合作与交流。

重点难点

实验研究,水是怎样变热的?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方框形玻璃管、水、碎纸片等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情景创设】

壶底变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那么壶内上部的水又是怎样变热的呢?

 

【问题设计】

1、水和固体传热的方式和顺序一样吗?

2、壶内上部和底部的水传热过程是怎样的?

【活动要求】

1、观察烧水过程时,不要离壶太近,以免水溅出,烫伤自己。

2、为了便于观察,在烧开水时,把一些碎红纸屑放入杯中。

3、观察各种各样的炊具,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操作技巧】

1、用烧杯烧水,水是透明的,我们不易观察怎么办?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如用温度计测,用手摸,在水中放纸屑等。

引导学生选择方便易做的方法。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

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反馈作业】

归纳实验研究结果: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

 

【知识要点】

水是怎样传热的?

水变热的顺序:

壶底—壶内下部的水—壶内上部的水--壶内下部的水

 

【板书设计】

烧水时变热的顺序:

壶底—壶内下部的水—壶内上部的水—壶内下部的水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13、糖到哪里去了

课时

1

课型

预习、展示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大部分:

一,研究“溶解现象”;二、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学习目标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份:

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以“驴子过河”的故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

(2)到水里去了;

(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

(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二、独立自学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

(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

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

(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

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合作探究、点拨导思

得出结论:

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1、设计实验:

学生仍然会设计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建议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2、实验操作:

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3、反馈测评:

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四、拓展运用

1、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

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2、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

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第14课水与生命

课时

1课时

课型

实验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使学生明白: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我们要从小保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3、情感与价值观:

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饮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图片。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情景创设】

引入新课(说说水的作用),并板书课题。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2、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

3、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独立自学

讨论: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出示图片:

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钦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

(2)学生讨论,并汇报:

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

【活动要求】

1、挤压西红柿、小白菜、西瓜等植物,观察水分有多少

2、阅读小资料,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操作技巧】

1、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

2、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

【反馈作业】

1、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2、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知识要点】

1、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2、保护水资源

 

【板书设计】

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上科学导学案备课活页

学科:

科学年级:

三主备人:

某某某执教人:

某某某

学习内容

自由研究

课时

1

课型

研究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水在0℃到4℃时却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现象,液态水变成固态水,体积明显变大。

2、使学生初步尝试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

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尝试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试管、水、记号笔。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自来水管被冰胀破,这是为什么?

 

二、独立自学、点拨导思

和小组同学一起先提出假设,然后想办法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

在试管中,装入大部分水,先在水面处作好标记,再使水受冷结冰,结冰后可以观察体积是否有变化。

 

三、小组探究

1、通过假设,提出问题:

水管被冰胀破,可能是水结成冰体积变大的缘故。

(通过讨论后产生问题)

2、根据问题确定研究方法:

(做实验)

3研究结果:

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被冰胀破,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造成的。

(介绍:

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到4℃时却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

 

五、反馈测评

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评价。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