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251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新余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共150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150分钟完成。

须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语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勖(xù)勉颓圮(pǐ)漫溯(shuò)强(qiáng)颜欢笑

B.孱(cán)弱摒弃(bìn)坍(tān)缩畏葸(xǐ)不前

C.罪愆(qiān)榫(sǔn)头蟊(máo)贼间(jiān)不容发

D.脑髓(suí)央浼(miǎn)轧(gá)票徇(xùn)私舞弊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阵  寒暄  惊蜇   奉为圭臬

B.藉贯  砥励  修葺   一愁莫展

C.粗犷  部署  稗益   攻城掠地

D.付梓  辖制  沉湎   涸辙之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久假不归,我想他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

B.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江河日下。

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C.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息息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D.在新加坡你可以品尝到星洲辣蟹、肉骨茶和娘惹菜等美食,品类之丰,实在是擢发难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B、目前,金龙鱼、福临门两家国内主流食用油大企业相应增加小包装花生油、菜子油价格,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界关注。

C.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高对诗歌情有独钟,可见,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D.国土资源部严禁工商企业借口“租赁”“流转”之名下乡圈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侵害农民利益。

 

5、下列各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当孩子意识到爱时,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

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论语》)

B.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已有28岁的刘备与张飞相遇,与之到酒店喝酒,攀谈,这时,又见一大汉入店,刘备又邀他同坐,问其姓名却是关羽,三人志同道合,便在桃园结拜为兄弟。

(《三国演义》)

C.元春省亲时,对宝玉命名亭台轩馆之事大加赞赏,并亲自提笔为自己喜爱的几处楼馆赐名,大观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等楼馆都是元妃赐名的。

(《红楼梦》)

D.数不清的无赖们聚集在圣母院的广场上,手里拿了各种武器,加西莫多见了,害怕极了。

于是他就拼死守着圣母院大门。

后来约翰带头搭着梯子上了法国列王长廊,躲在一尊石雕后面,但被加西莫多发现了,加西莫多立即猛扑到他身上,一手抓着他的双脚,把他丢了下去。

(《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

文中提到:

“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

”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

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

“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

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

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

另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齿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

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

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

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7.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C.雅俗共赏是内容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与形式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D.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表现的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批评。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

”“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曲艺工作者应该向相声大师侯宝林、“一代滑稽戏宗师”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C.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钓台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子陵①事,心私仪之。

以幼,不许习险。

前年到睦州,又值足有疾,且雨甚,不得上。

今从台荡归,以六月五日上钓台也。

肃入先生祠,古柏阴风,夹江滴翠,气象整峻,有俯视云台之意。

由客星亭右,径二十余折,上西台,亭曰“留鼎一丝”,复从龙脊上骑过东台,亭曰“垂竿百尺”。

附东台一平屿,陡削畏眺。

一石笋横起幽涧,蹇仰恣傲,颇似先生手足。

磴道中俱老松古木,风冷骨脾。

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

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

亭中祠中,俱为时官匾尽。

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乎?

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

此未曾梦见文叔②,何知子陵?

子陵诚高矣,而必求所以高在不仕,则蟠溪③之竿,将投灶下耶?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子陵薄官,许由薄皇帝,人不咏许由而但咏子陵者,则皇帝少而官多也。

身每在官中,而言每在官外也。

夫兰桂之味,以清口出之,则芳;以嗳气出之,则秽。

咄咄子陵,生得七里明月之眠,死被万人同堂之哄,子陵苦矣。

然则尽去其文乎?

曰:

“山高水长,存范仲淹一额可也。

”(取材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

注:

①子陵:

东汉严子陵。

少时曾与刘秀游学,刘秀即位后,他更名隐居。

相传刘秀曾三次遣使相邀,才使得严子陵入京。

二人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沉睡间,严子陵以一足压在刘秀腹上,刘秀毫不介意。

②文叔:

南宋新昌人,身处危世,仍思出仕报国。

③蟠溪:

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许习险习:

靠近B.径二十余折径:

经过

C.蹇仰恣傲恣:

放纵D.子陵薄官薄:

接近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A.俱为时官匾尽既自以心为形役

B.何必鲂鲤大王来何操

C.尧让天下于许由,师不必贤于弟子

D.夫兰桂之味行李之往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先按照空间顺序描写登台的经过:

由严子陵祠经客星亭上西台,转而到东台;后写由登台而引发的感慨。

B.作者写钓台柏树荫翳蔽日,冷风习习,古树沿江而立,青翠欲滴,意在突出严子陵祠周围环境的幽静、气氛的肃穆。

C.世人认为应把所有的匾额都废弃,只留范仲淹写的“高山水长”即可,因为这四个字最能凸显严氏的清高品行。

D.本文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不仅为了赞颂严子陵的清高,更为了以严子陵为鉴,照出世间官宦们的种种丑态。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听大人言子陵事,心私仪之。

以幼,不许习险。

(4分)

译:

(2)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

(4分)

译:

(3)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乎?

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

(4分)

译:

14.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8分)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

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①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诗歌写于奉召还京之时。

②诗题下原注:

“得(李)复言、(白)乐天书。

(1)简析诗歌前两句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4分)

(2)赏析诗歌结句艺术手法的妙处。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1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滕王阁序》)

(3)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愿乞终养!

(《陈情表》)

(4),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

(5)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

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

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

”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

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

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

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

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

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

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

“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

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

他说:

“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

“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

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

“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

“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

“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

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

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

“你来自何方?

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

“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

”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

”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

”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

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

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

“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

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

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

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16.文章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6分)

17.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周瑜是“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

(4分)

18.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请对这一细节进行简要赏析。

(5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6分)

六、(15分)

20.请以“校园秋晨”为题写一段动静结合、生动形象、有画面感的文字,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因为姚明,美国人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名流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材料二: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

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幸福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时光如流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3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6.D(加西莫多发现约翰后,只是一动不动地盯着约翰看,在约翰向他射了一箭后才把他剥了甲胄后扔下楼去)

【A项参考译文】孔子说:

“弟子在父母师长面前要讲孝道,出门要敬爱兄长,言行当谨慎信实,与众人友爱相处,而亲近有仁德者。

如此修行有余力,还要多学知识。

7.D(A偷换概念,“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B“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错,原文说的是“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和谐统一”也与原文“辩证统一”不一致。

C表述与原文有出入,应为“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10.D(薄:

轻视)

11.A(均为介词,被  B项,代词,为什么;什么  C项,介词,给;比  D项,助词,的;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2.C(应是“作者认为”)

13.

(1)听大人们说起(严)子陵的事,心中暗自向往它。

因为年幼,(大人)不让(我)到危险的地方去。

(仪:

向往;1分以:

因为;1分习:

靠近;1分句意通顺1分)

(2)这两台,或许是当日(先生)抖衣的地方,(虽然)是空钩(但)意在垂钓,为什么一定钓着鱼呢,我不会因为人随社会的变化做官或不做官而固执(地判别)谁高谁低。

(振:

抖动;1分所:

地方;1分泥:

拘泥,固执;1分句意通顺1分)

15、

(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4)小知不及大知

(5)文质彬彬

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分)

20、略

21、题目说明:

“以自己的方式”,指“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有的方式”,同时这种方式又是“积极的、能给人以启迪的、能鼓舞人的”。

“影响世界”,指效果。

伟人、名人“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自不必说;小人物、平凡人也可“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作用的都可算“影响世界”。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亭子中祠堂中,都被当时的官员们的匾额占满了。

那子陵的清高,哪里在于一只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呢?

人只有一生,有知识的人各有志向,评论的人认为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说动他。

这是不曾梦见(身处危世,仍思出仕报国的)文叔,又怎么理解严子陵呢?

严子陵实在是清高啊,如果一定寻求他坚持清高的原因是在于不做官,那么蟠溪的鱼竿,将要扔到炉灶中(烧饭)吗?

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严子陵轻视官位,许由轻视帝位,人们不歌咏许由却只是歌咏严子陵的原因,是皇帝少而官多啊。

自身常常在官场之中,可是说话常常在官场之外。

兰花和桂花的气味,用清洁的口气呼出,就是香的;用污秽的嗝气呼出,就是臭的。

子陵啊子陵,活着的时候可以有七里明月下的宁静,死了却遭受万人在一个祠堂里的喧闹,子陵你苦啊。

(既然)这样,那么把所有的匾额都废去吗?

回答说:

“山高水长,只存范仲淹这一个匾额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