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415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docx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5:

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

1.(2分)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叶片经脱色、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2.(2分)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

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因为水汽化时要吸热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3.(2分)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之一是()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温度过高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    

4.(2分)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    

C.温度降低,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5.(2分)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在植物体内,水分是通过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的    

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6.(2分)下列各项生命活动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7.(2分)煮熟大豆种,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条件下不能萌发原因()

A.种子不完整    

B.处在休眠期    

C.胚已死    

D.无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8.(2分)对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起作用的是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2分)在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

A.绿色植物    

B.细菌和真菌    

C.动物    

D.微生物    

10.(2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是()

①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来源  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③降低叶片温度  ④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11.(2分)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向地生长是水稻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    

B.吸收的水分主要参与枝叶的生长和花果的发育    

C.水稻相邻的叶总是不重叠,增大光照面积是对光合作用的适应    

D.水稻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层次:

基因→DNA→染色体    

12.(2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进行暗处理,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丙进行脱色,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13.(2分)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14.(2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纤维素    

D.淀粉    

15.(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①需要水;②需要二氧化碳;③需要光;④需要叶绿体;⑤释放氧气;⑥产生淀粉.

A.⑤⑥    

B.①⑤    

C.②③④    

D.③⑥    

16.(2分)叶片中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细胞质    

二、填空题(共2题;共6分)

17.(5分)富阳、新疆哈密两地出产同一种西瓜,富阳的西瓜比新疆哈密的西瓜含糖量高。

经调查,富阳、新疆哈密两地的西瓜,生长季节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气温有差别(见下表)。

富阳

哈密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1)富阳、新疆哈密两地西瓜通过________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富阳西瓜的含糖量比新疆哈密的高,因为富阳西瓜晚上的________比新疆哈密的弱,所以富阳西瓜晚上消耗有机物的量比新疆哈密的少,积累有机物的量就多。

(3)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实质是通过影响________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18.(1分)钟爱生物的理想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三装置,三装置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完全相同.请你帮易希同学分析回答问题:

(1)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

________ .

(2)把三盆植物放阳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将A、B、C装置的叶片摘下,放入热酒精中脱色洗净,然后均滴涂碘液再洗净,叶片不会变蓝的是________

(3)实验后发现A钟罩和B钟罩内壁小水珠明显比C钟罩内壁小水珠多,说明白天植物的________作用强于夜晚.

(4)如图是理想同学分析甲装置中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图,其中甲和乙表示细胞内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则在图中,③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乙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植物的________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21分)

19.(3分)已知水生植物能直接吸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在20℃开始分解出二氧化碳,随着浓度和温度升高,分解速度会加快。

【设计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体积和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关系”。

【实验仪器】100ml量筒、漏斗、5只剪掉上部的可乐瓶,具体组装见图甲。

【实验步骤】

步骤①取5只剪掉上部的可乐瓶分别编号1、2、3、4、5;

步骤②将每个可乐瓶内分别装入1.4千克浓度不同的碳酸氢钠溶液;

步骤③每个可乐瓶中放入10.0克生长旺盛的金鱼藻;

步骤④将装置都在置于20℃阳光下光照1.5小时并收集气体。

【实验结果】如图乙

(1)要收集氧气,下列对量筒操作正确的是()。

A.直接使用空量筒罩在漏斗上方     

B.装满碳酸氢钠溶液罩在漏斗上方    

C.装满清水罩在漏斗上方     

(2)根据图乙中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和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发现:

随着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量________。

(3)请利用该实验成果,使金鱼藻放出氧气量达到最佳,应采取的合理措施为________。

20.(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

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

请分析回答:

(1)A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B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2)标志本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

21.(5分)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O2的多少是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在家里做了如下的实验:

在某植物的叶片上剪下大小相同的多个叶圆片,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图如甲),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如图乙),测量每个杯子中叶圆片从杯底上浮至液面所需的平均时间.

注:

NaHCO3能增加溶液中CO2的含量,叶圆片吸收CO2释放O2,部分O2存在于细胞间隙和叶圆片边缘,导致叶圆片上浮.

(1)在实验中,应将图乙装置放在________环境中.

(2)本实验用到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用________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3)通过实验发现,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叶圆片没有上浮,原因是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_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22.(4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________。

(2)孙悟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________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两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①________;②   ________。

23.(4分)某科学拓展课小组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少量的NaHCO3(水溶液呈弱碱性)和BTB(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由蓝变绿再变黄)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Y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它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1引起的。

 

(2)表中2号试管的溶液的颜色X应该为黄色,你判断的依据是1。

(3)小组同学根据50min后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判断在其所处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你认为他们观察到的颜色Y应该为1。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24.(5分)图甲表示植物在适宜温度下的氧气相对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试回答:

(1)在甲图中,当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速度不变时对应的光照强度是________点。

(2)若要利用图乙装置进行探究“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________。

(3)在丙图中,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PH,且B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值约2左右,则该酶应该为________。

(4)若纵坐标代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饭后时间,则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R0=15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1A”字样。

若图丙中的纵坐标表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横坐标表示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则B点的坐标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填空题(共2题;共6分)

17-1、

17-2、

17-3、

18-1、

18-2、

18-3、

18-4、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21分)

19-1、

19-2、

19-3、

20-1、

20-2、

20-3、

20-4、

21-1、

21-2、

21-3、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3-3、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24-1、

24-2、

24-3、

24-4、

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