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596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docx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语文有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9分,每小题3分)

明代学者徐有贞说过:

“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有过之”。

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使文官有极高地位,“以儒治国”的国策和“以文为贵”的社会风气促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

优越的社会环境、成熟的科举制度、空前发达的图书业,为宋代人才辈出创造了条件。

而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的繁荣与人才的兴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作家不仅人才辈出,而且知识结构大都淹博融贯,呈现多能化、复合型特点,往往集政治、文学、学术于一身,涌现出很多通才作家,且多以斯文自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鲜明的群体意识。

宋代之前,往往以政显者拙于文,学术精者词彩乏,能文学者则大都专擅一体,或以诗著,或以文名,兼美者则不常见。

唐代大家如李、杜、韩、柳,李白称“诗仙”,杜甫为“诗圣”,韩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艺林。

在中国古代史上,他们只是以文学家垂青后世,其于史事、学术往往建树无多。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贯追求“内圣外王”之境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和理想终端,而实现这种境界和理想,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除了个体的主观努力之外,尚需有适宜的社会环境。

宋代的知识分子无疑成为其前贤和后学共同艳羡的幸运者,时代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或实现这种理想的机会与条件。

宋廷的崇文国策和全社会性的兴教办学以及书籍业的繁荣,使得宋代学子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砥砺学问,大面积、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学习、汲取前代文化的精华,从而滋养和提高个体素质;而大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科举之路,又为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提供了可能。

故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全才、通才型作家不胜枚举,诸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多层化、多能化,呈通才型特点,这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德、学、才、干,即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

四者之中又以德行品质为最,故苏轼《举黄庭坚自代状》谓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

而学、才、干三者,学为根本,为内修之功,才华外溢为文章;而吏事政绩显才干、见能力,为其终极之目的。

宋代很多以文学名世者,实际上大都是深于学术、娴于理政、尤精文学的综合型通才。

天圣六年,晏殊以“为学精勤,属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评荐范仲淹;至和三年,欧阳修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议论通明,兼有时才之用”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熙宁二年,有人反对起用王安石,神宗反诘云:

“文学不可任耶?

吏事不可任耶?

经术不可任耶?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德行以下,经术、文学、政事三个方面已成为当时评骘人物和选用人才的标准,而既然作为通行的标准,则此类集多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亦不会是少数,故两宋学术精深、文章博雅、政声显著者所在皆是。

宋代作家的通才性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

他们不仅能够鉴于古而通于今,视野开阔,气魄宏大,而且具有一种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同时,追求人格的完善。

王禹偁以“主管风骚胜要津”自居;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翼羽大道,扶持人心”;王安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曾巩“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苏轼“奋厉有当世志”……其抱负、志气之宏大,正是宋人思想精神蓬勃向上的体现。

而正是这种志气和素养,使得他们在学术、文章或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其巨大的创造力。

 

1.下列对宋代文人及其知识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文人中涌现出许多通才型作家,他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又能从事文学创作,又能做学术研究,还能担任朝廷要职。

B.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相对完善,这得益于宋代文人很好地学习前人成就,得益于宋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C.苏轼评价黄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一句,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德、学、才、干几项中最看重德行品质的思想。

D.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王安石、范仲淹、苏轼等就是其中的的杰出代表,他们心怀天下,一生成就卓著。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重视文人的国策、优越的社会环境、完备的科举制度和空前繁荣的图书业,造成了宋代人才辈出的局面,使宋代“人才之盛”超过鼎盛时期的汉唐。

B.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尊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但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的只有宋代知识分子。

C.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宋代出现很多通才型作家,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

D.宋代知识分子在学术、文章和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这完全得益于他们宏大的抱负、志气和全面的素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柳宗元,他们虽然文学成就突出,但在史事、学术方面却少有建树。

B.在宋代知识分子看来,“学”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才”是用文章表现其才能修养,而通过吏事政绩实现其“干”,才是人生终极目的。

 C.宋代以德行、经术、文学、政事等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从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宋神宗反对非议,坚持任用王安石的事件中可见一斑。

D.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宋代知识分子总是“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一种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

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

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

“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

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

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

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

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

“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众皆敛手听命。

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

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

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

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

“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火遂息。

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

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

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

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

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

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

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

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

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

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窜:

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团:

集合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3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徐的心系百姓。

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

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

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

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译文: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

“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1108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

县衙斋室。

8.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

(5分)

9.“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⑵野马也,尘埃也,                   。

(庄子《逍遥游》)

 ⑶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⑷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⑸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杭州路10号

于德北

我讲一个我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重要。

随着待业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愈发相信百无聊赖也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

这当然是从前。

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从前,但未必从前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一个人。

我是人。

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无法述诸数字,我依旧一天到晚吊儿郎当。

所以,我说改变一个人不容易。

夏初那个中午,我从一场棋战中挣脱出来,不免有些乏味。

吃饭的时候,我忽然想出这样一种游戏:

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自己所要寻找的女孩的模样,然后,把她当做自己的上帝,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

这一定很有趣。

我激动。

名字怎么办?

信怎么寄?

我潇洒地耸耸肩,洋腔洋味地说:

“都随便。

”万岁!

这游戏。

我找了一张白纸,在上边一本正经地写了“雪雪,我的上帝”几个字。

这是发向天国的一封信。

我颇为动情地向她诉说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谓的爱情经历(实际上是对邻家女儿的单相思),包括待业始末,包括失去双腿双手的痛苦(这是撒谎!

)。

杭州路10号袁小雪。

有没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我说过,这是游戏,是一封类似“乡下爷爷收”的信。

信寄出去了。

我很快便把它忘却。

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

几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把我惊起,我打开门,邮递员的手正好触到我的鼻子上。

“信。

“我的?

”我不相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

杭州路10号。

我惊坐在沙发上,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开,字很清丽,一看就是女孩子。

信很短:

谢谢您信任我,向我诉说您的痛苦。

我不是上帝,但我理解您。

别放弃信念,给生活以时间。

您的朋友雪雪。

人都有良心。

我也有良心。

从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欺骗善良无疑是犯罪。

我不回信不能回信不敢回信。

这里边有一种崇敬。

我认为这件事会过去,只要我再闭口不言。

但是,从那封信开始,我每个月初都能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

信都很短,执著、感人。

她还寄两本书给我:

《张海迪的故事》《生命的诗篇》。

我渐渐自省。

袁小雪,你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

我渐渐不安。

四个月过去了,你知道我无法再忍受这种折磨。

我决定去看看袁小雪,也算负荆请罪。

告诉她我是个小混蛋,不值她这样为我牵肠挂肚。

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姐还是小妹妹还是阿姨老大娘。

我必须亲自去,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再平静地生活。

秋天了,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

杭州路10号。

我轻轻地叩打这个小院的门,心中充满少有的神圣和庄严。

门开了,老奶奶的一头花发映入我的眼帘。

我想:

如果可以确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会跪下去叫一声奶奶。

“您是——”

“我,我找袁小雪。

“袁?

——噢,您就是那个——写信的人?

“是——是他的朋友。

“噢,您,进来吧。

我随着她走过红砖铺的小道走进一间整洁明亮的屋子里,不难看出是书房。

就在这间屋子,我被杀死了。

从那里出来,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她不在么?

“……”她转过身去,从书柜里拿出一沓信封款式相同的信,声音蓦然喃喃:

“人,死了,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些信,让我每个月寄一封……”我的血液开始变凉。

这是死的征兆。

“她?

“骨癌。

她指了指桌子让我看。

在一个黑色的木框里镶嵌着一张三寸黑白照片。

照片是新的。

照片上的人的微笑很健康很慈祥。

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他叫骆瀚沙。

他是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描写了无所事事的“我”因为一次“恶作剧”,而被从未谋面的骆瀚沙教授感化的故事,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浮躁与堕落。

B.小说进行了细致的环境描写,“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暗示了下文将发生什么不祥的事件。

悬念的设置,使小说引人入胜。

C.小说展现了“我”的心路历程,起初消沉、无聊,后来好奇、恐怖,然后自责、自省,最后感到神圣而庄严,以至于深受感动。

D.病残心理学教授骆瀚沙坚持亲自给一个陌生人写信,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给予他关心和支持,给我们这个时代添加了一笔亮色。

E.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

说自己“被杀死”,变成“另外一个人”,意指“我”一改萎蘼、麻木,得以振作重生。

(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

(6分)

(3)本文在塑造骆瀚沙教授时,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4)本文所写的故事有人认为非常感人,有人认为比较虚假。

你的看法呢?

请谈谈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与命运搏斗的天才残疾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节选)

海伦·凯勒在出生18 个月后,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凯勒与逆境展开了搏斗,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她在医生沙利文①小姐指导下,刻苦学习,努力康复,最终学会了战胜失明、耳聋和口哑的技能:

她能够十分敏锐地“看”和“听”,学会了与人交谈以及跳狐步舞或华尔兹,甚至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海伦开始走向社会。

她走遍了工业贫民区,看到的情景让她开始真正思索社会问题。

在走访中,作为一个失去视力和听力的残疾人,她自然对穷人中失明的高发生率特别关注,因为她跟他们有相同的感受,这坚定了她关注社会问题、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念。

沙利文小姐的丈夫约翰·梅西是一位社会问题评论家,海伦经常与他交谈,也开始对社会问题感兴趣。

当她1908年读到韦尔斯的著作《代替旧世界的新世界》时,又进一步向社会主义靠近。

这些因素促使她阅读起德文盲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

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主义政党。

很多年间,她是一位活跃的党员,撰写言词尖锐的文章维护社会主义,发表演说支持自己的党,支持工会和罢工,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她也是一位欢迎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社会主义者。

1921年以后,凯勒小姐主要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做募捐筹资的工作,虽然她的社会主义活动减少了,但仍然一直响应社会主义党和共产党的号召,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文学兴趣发生变化,凯勒小姐从写作中得到的收入也日益减少。

为了增加收入,她开始演轻歌舞剧。

在沙利文小姐的帮助下,她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在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生中,还没有人在杂耍方面比她演得更出色。

杂耍剧的经纪人哈里力排众议,让她在一场20分钟的剧中担任角色。

此剧于1920至1924年在全国巡回演出。

她从戏剧的演出中得到极大的享受。

她认为,她的演出是对盲人事业的帮助。

在凯勒演出的剧中,幕布徐徐上升,一间客厅映入观众眼帘,法式窗户外面有一个花园。

伴随着门德尔松《春之声》的乐曲,沙利文小姐走上舞台,讲了一些有关凯勒小姐的事迹。

接着,海伦分开幕布,来到台前,讲了好几分钟。

对凯勒小姐在大剧院的初次演出,《时代》评论说:

“海伦·凯勒又一次大获全胜。

星期一下午在大剧院看戏的观众,是世界上最挑剔、最会讥笑人的观众,但他们都被海伦征服了。

凯勒小姐已经结识了几十位著名人物。

而在随轻歌舞团巡回演出过程中,她又结交了索菲·塔克、查利·卓别林、恩赖科·卡鲁索、贾卡·海费茨和哈波·马克思等名人。

20世纪20年代期间,凯勒小姐、沙利文小姐和她的丈夫以及汤姆森小姐(她1914年加入这个家庭),从马萨诸塞州的伦瑟姆市搬到了纽约的福里斯特希尔斯。

凯勒小姐以这个家作为她进行广泛旅行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的基地。

直到逝世,她一直是美国盲人基金会的顾问。

为了募捐,她在天主教堂、犹太教堂以及市镇礼堂进行演说。

她不仅筹集资金,而且谋求改善盲人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许多年来,盲人常常得不到教育,住在救济院里。

海伦的努力对于改变这些状况,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她一生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功。

凯勒小姐是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些年里,她与沙利文小姐、汤姆森小姐周游了世界。

每到一处,她都代表盲聋人发表演说。

因此,她会见了各地的重要人物。

她还抽空写作:

1927年发表了《我的宗教》,30年代发表了《中流——我的后来生活》,1932年发表了《黄昏的宁静》,1938年发表了《海伦·凯勒日记》,1955年发表了《老师》,成为一位有名的残疾人女作家。

由于凯勒小姐一直积极地为盲聋人的利益而工作,全世界众多的大学和机构授予她荣誉称号。

从格里弗·克利夫兰到肯尼迪,每位总统都接见了她。

尽管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晚年生活在受人敬畏的浓厚氛围之中,凯勒小姐仍然保持自己一贯的个性特点,坚信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是正确的。

1968 年6 月1 日,在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家中,凯勒小姐安详地死于睡眠中,享年87 岁。

注:

①沙利文小姐担任海伦的翻译并照料她的生活事务,一生相伴。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海伦·凯勒关注社会主义,阅读了大量德文盲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成为一位优秀的社会主义活动家。

B.海伦·凯勒关心社会问题,一直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比如,她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筹资做了大量的工作。

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海伦·凯勒曾广泛旅行,途中代表盲聋人发表演说,不仅继续为残疾人呼吁奔走,募集资金,同时还不断进行创作。

D.沙利文小姐夫妇都对海伦·凯勒事业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与海伦成为挚友,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照顾她的生活,帮助她工作。

E.文章撷取海伦·凯勒的种种社会活动,表现了她活跃、积极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她崇高的社会使命感,以及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

(2)根据文意,请简析海伦·凯勒对社会问题越来越关心,而且阅读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的原因。

(6分)

(3)海伦·凯勒这位“与命运搏斗的天才残疾人女作家”一生有哪些成就?

(6分)

(4)、海伦·凯勒身有残疾,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有人说她的成功缘于她自己不懈的努力;也有人说没有沙利文等人的帮助,就没有海伦的成就。

你认同哪个观点?

请谈谈你的认识。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田治军的那个报告,夸夸其谈方向问题,没有一点实在的内容,让人听了不禁怀疑他们平时工作的扎实程度。

B.我们不能把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与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妙句的天才王勃等量齐观,那样是很不公平的。

C.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D.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莫言跟世界大师级作家如马尔克斯等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由于文学特殊时代的偶然性,使莫言增加了获奖的概率。

B.沈从文笔下湘西人的生活方式,隐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表现出对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所在。

C.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D.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真正关注民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

有了“罪己诏”这个不成文的制度,多少总可以约束一下那些无法无天的帝王。

 

①无论如何总比死不认错、固执到底要好吧

②百姓疾苦重要,皇帝面子也很重要,能对自己的过错反省悔悟,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③至于是出于至诚,还是迫于无奈,有几分真心,几分作秀,那就不得而知了

④作为“君权神授”的古代帝王,权倾天下,尊严无比

⑤倘若再写成文告──《罪己诏》,颁示天下,就更属不易了

A.②①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 ④②⑤③①     D.④⑤①②③

16.把下面一段文字压缩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个字)(5分)

    北京11月30日讯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批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北京市首次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职称。

   据介绍,北京市将选定西城区、朝阳区和通州区作为试点区县,共涉及35149名中小学教师。

此次改革将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等级最高均设置到正高级,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改革后,试点区县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将统一设置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