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634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秋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1、徐悲鸿与奔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9.5-9

教学

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

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

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艺术家。

他出生在江苏宜兴的一个平民家庭,9岁起正式与父亲学画,17岁后家道中落,但仍然艰难求学,24岁的他到法国学习绘画,28岁作品在法国展出,曾画过名画《老妇》《九方皋gao》《愚公移山》《奔马》等,学有所成的他然回国,开始投身美术教育工作,一生作画无数,58岁去世。

2、师:

他是谁?

(他就是我国现代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徐悲鸿。

3、师:

听了刚才老师的介绍,你对他第一印象是什么?

徐悲鸿最擅长画马系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学悲鸿与奔马的世界,学习第一课。

揭题。

二.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师:

中国画中讲究笔墨的韵味,有没有同学知道中国画中用笔有哪些方法呢?

用笔主要用到中锋和侧缝:

(中锋指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正中运行,做到左右不偏,线条两边齐平;侧锋指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

2、师:

中国画中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墨色变化的关键是什么?

(墨分五色:

焦、浓、淡、重、清;干湿的变化;关键是水分的控制)教师演示

3、师:

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师:

徐悲鸿的马有什么特别之处?

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悲鸿马给你的印象吗?

4、师:

徐悲鸿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立体感、逼真、生动)他的墨色又有什么变化?

(中国画中墨色变化的关键是水分的控制,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有干、湿、浓、淡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5、师:

郎世宁《八骏图》与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造型特点:

胖马、肥马;瘦马、野马、奔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画法技能:

工笔;写意画法,遵循墨色线条的传统国画方法,融入西画的透视明暗等。

意境特点:

拖物喻情。

三.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教师示范徐悲鸿奔马作品:

先中锋淡墨一笔快速画出马的身体,然后五笔侧缝画出马的结构,再三笔淡墨画出马的脖子;重墨画出马的外轮廓,给马的身体上色,接着画出马的四肢,墨色浓淡的变化,注意用干笔中锋绘画;鬃毛和尾巴用焦墨完成;整体调整,画出马头五官。

出示其他奔马的不同姿态作品3幅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4)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能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去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尝试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体验。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2、戏曲人物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9.12-16

教学

目标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

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重点:

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

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一.赏水墨微动画,趣味入课。

1、师:

上课前我们首先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杭天琪《唱脸谱》,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2、师:

今天我们就要来走进中国传统的戏剧,走进丰富多彩的戏曲人物,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水墨画的方法表现一个戏曲人物。

学习第2课戏曲人物。

二.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1)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

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

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我国273个戏曲剧种中,有5个戏曲剧种脱颖而去,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戏曲的服饰:

服装很别致,京剧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昆曲已经有800多年了

戏曲的头饰:

头饰是戏剧表演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戏曲的道具:

是戏曲中必不可少的万能道具,给观众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好戏。

戏曲的脸谱:

脸谱是传统戏剧,特别是京剧表演的一大特色,脸谱可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师: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戏曲中最有特色的是服饰和表演。

现我请同学分别来演一演戏曲人物?

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

三.探究水墨表现,增长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关良的作品《戏曲人物》,思考:

艺术家是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图片解构,进行必要的提点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水墨表现技能。

四.借助比较欣赏,发展个性。

(1)比较陈九和韩羽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说说其不同之处(如线条、墨块、省略等)。

(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

(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

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分的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

五.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

(1)教师示范花旦人物画法

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

(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

六.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

(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想一想:

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

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3、水墨人物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9.19-23

教学

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的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绘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重难点

重点:

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

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2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

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

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常见的画法有:

纯用水墨画法、色彩渲染画法、细线勾描画法、粗笔大墨块画法、细笔与粗笔结合画法、干擦与湿染结合画法等。

三.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

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

着色有什么规律?

四.学一学。

(1)出示一幅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对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示范:

①从五官入手,先画眼睛,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脸部。

②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

③画出人物的胸部及上肢。

④添加人物背景。

⑤待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学生作品欣赏。

分层次引导欣赏:

①人物头像作品。

②人物全身像作品。

③添加背景、文字的人物像作品。

五.画一画。

要求:

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4、画家林风眠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9.26-30

教学

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重难点

重点:

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

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一、设疑激趣。

1、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

他出生在广东的梅县;8岁时,他开始显露出自己的绘画天赋,他画的《松鹤图》被一位巨商高价买走;19岁时,一个人去法国勤工俭学;22岁时,他的祖父、父亲、妻子和儿子一并死去,永远离开了他,林风眠陷入了悲痛的深渊,他把悲伤埋藏,全心投入到绘画当中;26岁时,他回到祖国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成为世界上艺术高等学府最年轻的校长;28岁时,他来到杭州,在西子湖畔创办了杭州国立艺术学院;39岁的时候,因为日本鬼子的入侵杭州,他带着学生学生逃难到了重庆,在五年的时间里,他就在在一个破旧不堪的房间里,整天窝着画画,91岁去世。

他是谁?

2、师:

听了刚才老师的介绍,你对他有什么印象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风眠画家的世界,学习第4课画家林风眠。

揭题

二、讲授新课。

(1)林风眠作品初赏伴随音乐。

①师生一起欣赏《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②教师提问。

(说一说)

问题一:

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

问题二:

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③学生欣赏、讨论。

(2)对比欣赏。

(比一比)

①教师提问:

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

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②比较欣赏:

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

作品与徐悲鸿《紫兰》、齐白石《公鸡》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不同点:

a.构图:

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

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

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

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

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相同点:

都是静物,都有颜色

1、师:

林风眠擅长彩墨画,什么是彩墨画呢?

(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上面设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为丰富、鲜亮。

2、师:

正方形构图就是林风眠最主要的创新点。

方形构图相比较其他的构图方式,他的优点在哪里?

(方形构图:

近景特写式描绘,更多的绘画元素集中在一起,构图饱满,少留空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总结:

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称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三、尝试实践

①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

要求:

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

②教师示范,用油画棒的形式表现。

(不同材料表现《秋之湖》)

提问:

秋之湖画面中有哪些内容?

学生说一说(树木、房子、湖面的倒影、天空)

第一步:

用黑色油画棒勾线打形;第二步:

淡色上色;第三步:

添加重彩;第四步:

深入调整。

③学生作业:

用彩墨法学画一幅林风眠的静物画。

欣赏同年龄学生的优秀作品

四、作业评价。

(评一评)

①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②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五、课堂总结

虽然林风眠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永远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经历就一直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走向艺术的道路。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5、蔬果造型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10.8-14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让学生了解各种蔬菜的特点进行自由联想,使学生掌握蔬菜造型的设计知识和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回忆、欣赏、教师示范、制作、展评等方式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得的情感,善于从生活中体验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各种蔬菜的形状、颜色进行自由联想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蔬菜进行制作,作品形象、生动,学会用削、剪、插、刻、接等方法来制作。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平时品尝过的美食一定不少,但今天老师给大家的美食可是与众不同哦!

厨师们,上菜喽!

这些大餐和你们吃过的大餐有什么不同呢?

   这些大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师:

看了这些作品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吗?

(神奇、美丽、精致、新奇、可爱、巧妙)

2、师:

你们看,这些生活常见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精心地设计制作以后,就变成了这么漂亮精美的蔬果造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蔬果造型!

二、新授:

1、师: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带来的蔬果有哪些名称?

它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征?

2、师:

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蔬果,等会好好表现吧!

师:

看看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请看,这是什么呀?

(辣椒)今天我们要把这个辣椒做成蔬果造型作品,我换一换它的位置?

通过联想你能想到什么?

(小人、怪兽、动物、。

3、师: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

你看,变成了什么?

(鳄鱼的嘴巴、小狗、一个夸张表情的人物)有趣吧

4、师:

你瞧,这些作品巧妙的用了蔬果的什么特征来制作的?

(颜色、形状)

5、师:

你太厉害了,这些蔬果,还可以做成各种美丽的动物呢,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加上一点点创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丽。

你瞧,这是什么呀?

(不同外形、颜色的萝卜)萝卜角度位置换一换,抓住它们外形和色彩的特征,想一想跟它们相似的事物有哪些?

你瞧这是什么呀?

(人物、刺猬、鱼、乌龟、老鼠)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都跟小作者们一样了,真牛!

6、师:

刚才看到的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呢?

(雕刻成型、添加成型、组合成型)

三、创作表现:

1、师:

看了这么多精彩的蔬果作品,我们自己也来制作一下吧。

每组把准备的材料拿出来吧,现小组讨论一下,这些蔬果适合做什么造型呢?

(查看里面的水果特点,讨论)

师:

讨论好了吗?

已经想好要做什么样的造型了吗?

生1:

想好了。

师:

你这组准备做什么造型啊?

生1:

师:

用什么材料啊?

各部分怎么做的?

生。

生2:

生3:

2、师小结:

大家的想法听起来真不错,现在能把你们的设想变为现实吗?

3、作业要求:

抓住蔬果造型的形状和色彩的特征,用添加、雕刻或组合的方法来设计一件有趣的作品。

四、展示交流:

谁先来介绍一下你制作了什么呢?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五、教师总结:

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蔬菜瓜果制作成各种精美的蔬果造型.我们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6、秋之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10.17-21

教学

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重难点

重点:

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

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1.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时长2分钟的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

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身边亲历之后谈感受)

2.欣赏评述。

(1)讨论:

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随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

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

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3.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

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上下左右旋转、正反面、叠加、适当裁剪、各种植物材料组合……)

4.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材料、技法、粘贴的顺序等)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布局、预先拼摆、拼贴先后顺序)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①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②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5.展评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小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

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7、做做陶艺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10.24-28

教学

目标

1.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练习。

2.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在实践中用捏塑、泥片、拉坯成型等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3.提高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

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及简单的技法。

难点:

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陶艺作品。

1.引导学生欣赏东汉时期的陶艺作品《绿釉陶水亭》图片,感受该作品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欣赏隋代的陶艺作品《彩绘极乐陶俑》图片,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做做陶艺》。

4.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了解陶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名家的陶艺作品《碗》、《现代陶艺》、《狗》,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6.欣赏比较:

与古代的陶艺相比,现代陶艺作品有什么新颖和奇特的地方?

7.想一想:

为什么人们说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

8.引导学生认识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9.玩一玩:

感受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掌握陶土的特性;师生共同探究:

重点了解陶艺的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片成型及拉坯成型四种成型方法,学习一种简单手工成型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结合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演示其中捏塑、泥条、泥片等方法。

10.课后拓展:

查阅中国古代陶艺的相关资料。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8、中国扇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10.31-11.4

教学

目标

1.了解中国扇子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掌握用水墨画扇面的基本方法。

2.欣赏不同时代和不同种类的中国扇子,体会中国扇子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扇子制作的工艺和扇面的绘制过程中,感悟中国扇子的独特魅力。

3.感受中国扇子的文化气息,提高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关注与热爱。

重难点

重点:

对中国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

根据扇面的特点来设计创作水墨画的构图。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有风就不动,一动就有风。

你要它不动,等到起秋风。

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扇子)

2、教师讲故事。

王羲之书扇的故事

3、扇子的历史,揭题

二、了解与感受。

1、设问:

“我国的扇子种类很多,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

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

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扇骨边、扇骨、扇面)

2、扇子的形式分我团扇、折扇。

3、课件欣赏扇面画作品,扇面画的题材有很多,像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字体等进行创作。

4、要创作一幅好的扇面画,离不开巧妙的构图。

课件出示3中扇面构图方式,哪一种你最喜欢?

为什么?

教师总结:

我们在构图时要注意随行构图,主题突出,左右呼应。

三、创作表现:

1、课件出示荷花美景的实物图片,教师演示扇面画作品。

2、让学生先观察,取景。

派学生上台取景。

主体物是荷花,次要的是荷叶

处理前后之间的关系(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浓远浅)

取舍

3、欣赏同年龄学生的作品

4、学生作业:

自由创作一幅扇面作品,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

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

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

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

等等。

五、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

从中国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

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备课用纸

教学内容

9、小小果壳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6.11.7-11

教学

目标

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既有个性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

重点:

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

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一)谈话导入:

1、师:

同学们,平常生活中你把随手的垃圾都丢到哪里呀?

2、师:

是呀。

看来同学们平日里都非常环保,都知道把垃圾丢到垃圾桶。

真是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其实垃圾桶又称为果壳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手工设计制作一个果壳箱。

3、揭示课题。

(二)引导欣赏、拓展思维:

1、师:

那么果壳箱有什么作用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果壳箱?

哪里见过?

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质的果壳箱: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造型奇特的果壳箱图片欣赏:

这个果壳箱的造型有什么特点;这个设计创意在哪里?

3、师:

刚才欣赏了那么多果壳箱的图片,虽然形态各异,但果壳箱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投入口、储物箱、标志等)引导学生了解标志图片。

4、欣赏不同造型的果壳箱:

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