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710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docx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期末总结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一

走进互联网

(一)

一.引言

1.网络的重要性

(1)信息的传递要依靠网络,因此实现信息化离不开完善的网络。

(2)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重要基础。

2.计算机网络的地位

(1)现在有三种最主要的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在这三种网络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最快,其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3.因特网()改变了世界

(1)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2)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使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4.我国的情况

(1)1994年4月20日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

(2)根据统计资料,在2003年6月:

我国上网计算机数:

2572万台。

上网用户数:

6800万

二.重要术语

1.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互联网

(1)计算机网络:

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的集合。

(2)互连网:

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网络的网络)。

(3)互联网:

就是互连网的同义词。

2.互连与互联

(1)1994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互连

——互连网络

——网际互连

(2)1997年8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其“推荐名

(一)”中:

、、

而在注释中给出:

“又称互连网”。

(3)因此“互联网”和“互连网”应当是同义词。

3.常见的几种计算机连网方法

点对点连接(这是最简单的网络)、总线网、星型网、环形网

4.不管哪一种计算机网络都可以用一朵云来表示,互连网也可以用一朵云来表示。

使用路由器可以把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互连网(互联网)由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而成。

互连网(互联网)是:

“网络的网络”

5.结点与链路

(1)可以把计算机网络抽象为结点(计算机或路由器)与链路(连接的线路)的集合。

(2)有两个译名:

结点——用于计算机网络中,表示计算机或路由器。

节点——用于天线中,表示驻波电场强度为零的点。

但目前这两个名词的使用比较混乱。

6与

(1)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2)是专有名词: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7的推荐译名是“因特网”

(1)使用“因特网”这个名词可体现是专有名词。

(2)既然英文名词和具有不同的意思,那么中文译名就应当反映出这种区别。

8.“国际互联网”或“互联网”

(1)有人愿意用“国际互联网”或“互联网”来表示。

但这是不严格的。

(2)例如,中国某校园网和外国某校园网互连起来就构成了“互联网”,并且是“国际互联网”,但这并不是。

(3)许多文献和资料同时使用具有不同意义的名词和。

如果把译为“互联网”,那么将没有合适的译名。

9.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1)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2)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M,实际上是10。

这里的M是106。

10.什么是宽带?

(1)宽带线路:

可通过较高数据率的线路。

(2)宽带是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3)在目前,对于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用户线来说,每秒传送几个兆比特就可以算是宽带速率。

11.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1)有些人愿意用“汽车在公路上跑”来比喻“比特在网络上传输”,认为宽带传输的好处就是传输更快,好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跑得更快一样。

对于这种比喻一定要谨慎对待。

12.常见的错误是混淆了两种速率

(1)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

(2)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3)宽带传输: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13.正确的概念

(1)宽带线路:

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2)比喻:

汽车运货

宽带和窄带线路:

车速一样。

宽带线路:

车距缩短

(3)另一种错误概念——“宽带”相当于“多车道”,多车道公路是并行传输。

注:

通信线路上通常都是串行传输(但是例外的)

三.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传统电话网使用电路交换: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相连接起来。

但若要将5部电话机两两相连,则需要10对电线(五角星连线)。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就必须使用电话交换机进行连接。

2.电路交换的特点

(1)通话前先拨号建立连接。

可能只要经过一个交换机(如A到B)。

可能要经过多个交换机(如C到D)

(2)通话过程中,通信双方一直占用所建立的连接。

(3)通话结束后,挂机释放连接。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

那时计算机很少,非常昂贵。

远地终端(没有处理功能)通过通信线路(可能要经过许多个交换机)

使用处于网络中心的计算机的资源。

4.分组交换()的出现

(1)电话网是为电话通信设计的。

电路交换的电话网很适合于电话通信。

(2)但计算机数据具有很大的突发性。

使用电路交换会导致网络资源严重浪费。

(3)计算机逐渐增多,连网的需求日益迫切,计算机网络需要使用更加有效的连网技术。

(4)这就导致分组交换的问世。

5.美国军方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激烈。

美国军方要研制一种生存性很强的新型分布式网络。

即使少数结点或链路被摧毁,整个网络仍保持畅通。

(2)这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就是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计算机网络。

6.分组交换

(1)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2)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3)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4)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7.存储转发(见)

四.协议与协议

1.协议

(1)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是通信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

协议也就是网络协议。

(2)协议精确地规定在网络通信中使用的各种控制信息的格式、意义以及各种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

(3)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网络协议非常复杂

(1)协议必须保证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能正确工作,因此网络协议非常复杂。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许多约定,都远远达不到网络协议的要求,因此经常会使约定失败。

(3)总之,网络协议必须考虑如何对付各种异常情况的出现。

下面看一个例子。

3.分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

(1)的七层网络体系结构已经过时

(2)的四层网络体系结构已成主流

(3)使用五层原理体系结构来阐明网络的工作原理较为合适

4协议

(1)因特网的协议最重要,它为分组在互连网中的发送、传输和接收制定了详尽的规则。

(2)是的缩写,中文标准译名是“网际协议”。

(3)使用协议的互连网络常称为:

网络,或网。

(4)在网络传送的分组常称为:

分组,或数据报()。

5.构造路由表

(1)在因特网中,路由器之间不断地互相通告路由信息。

(2)路由器根据所掌握的路由信息构造出自己的路由表。

(3)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都要遵守有关的路由选择协议。

(4)当网络状况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路由表能够自动进行更新,从而保证了正确地转发分组。

(因特网的路由器之间不断交换路由信息的复杂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看不见))

6网络的生存性很强

(1)当网络中的某些路由器或链路被破坏时,路由器可以自动调整路由,使得网络一直保持连通。

(2)这种路由的动态调整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即用户感觉不到)。

7网络的重要特点

(1)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2)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3)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4)因此,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5)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

8.和传统的电信网相比较

(1)电信网向用户(即电话机)提供的服务质量有保证。

(2)连接在电信网上的电话机几乎没有智能,因此全部的服务质量由电信网完成。

(3)分组交换的因特网:

带有协议的计算机向用户程序提供可靠交付,分组交换的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9.因特网的设计思路

(1)通信必须是可靠的。

但应当由谁负责可靠交付?

因特网和传统电信网的思路不同。

(2)严格地讲,计算机通信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

所以实现可靠通信最终应当是让计算机程序之间的通信可靠。

(3)因特网认为,协议没有必要提供可靠服务(这样做可以使网络简单、灵活性好、价格便宜)。

在计算机中增加协议就可以实现计算机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

10协议的用途

(1)是的缩写,中文译名是传输控制协议。

(2)协议驻留在用户计算机中,它的作用是保证应用程序之间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11协议的主要功能

(1)给要传送的每一个字节的数据都进行编号。

接收端在收到数据后必须向发送端发送确认信息。

若发送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就重传这部分数据。

(2)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就告诉发送端要放慢发送数据。

这叫做流量控制。

12.核心协议

(1)因特网使用的协议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协议就是和。

(2)分组在因特网中传送要使用协议。

计算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由协议来保证。

(3)通常用这样的记法表示以和为核心的协议族。

13.解释一些的现象

(1)为什么有时从因特网下载文件特别慢?

可能的原因是:

因特网中某处的通信量突然增大,路由器来不及处理到来的分组。

于是丢弃这些分组。

发现少了一些分组,就进行重传,产生了时延。

(2)为什么有时发送电子邮件总是失败?

可能的原因是因特网中的某处的通信量特别大,路由器大量丢弃分组。

即使协议进行重传,但重传后的分组还是被丢弃。

所发送的邮件分组无法到达接收方。

五.客户服务器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

(1)在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2)在网络环境下,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是通过位于不同主机中的多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的。

(3)这些为了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而彼此通信的进程就称为“应用进程”。

(4)进程就是运行中的程序。

2.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的关系

(1)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2)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3)当A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是客户而B是服务器。

(4)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需要A的服务,此时,B是客户而A是服务器。

3.

(1)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2)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3)当A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是客户而B是服务器。

(4)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需要A的服务,此时,B是客户而A是服务器。

4.客户与服务器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5.客户软件的特点

(1)在进行通信时临时成为客户,但它也可在本地进行其他的计算。

(2)被用户调用并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

(3)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4)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6.服务器软件的特点

(1)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2)在共享计算机上运行。

当系统启动时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

(3)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多个客户的通信请求。

(4)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7.应当注意

(1)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而不是“客户”()。

(2)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3)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4)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

”意思是:

“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5)因此,服务器()一词有时指的是软件,但也有时指的是硬件。

六.结束语

(1)因特网()是世界范围的、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它使用协议族,并且它的前身是美国阿帕网。

(2)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3)因特网使用基于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并使用协议传送分组。

(4)路由器把许多网络互连起来,构成了互连网。

路由器收到分组后,根据路由表查找出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然后转发分组。

(5)路由器根据与其他路由器交换的路由信息构造出自己的路由表。

(6)网络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不保证可靠交付。

(7)协议保证计算机程序之间的、端到端的可靠交付。

(8)在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9)客户和服务器都是进程(即软件)。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10)服务器有时也指“运行服务器软件”的机器。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二

一.地址

1地址的惟一性

(1)连接在因特网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地址。

这个地址在世界范围内必须是惟一的。

(2)路由器根据分组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查找出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2.下面的图说明网络是虚拟网络

(1)网络是虚拟的。

在网络上传送的是数据报(分组)。

(2)实际上在网络链路上传送的是“帧”,使用的是帧的硬件地址(地址)。

(3)地址解析协议用来把地址(虚拟地址)转换为硬件地址(物理地址)。

3地址的表示方法:

二进制与点分十进制

协议规定:

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字:

为方便阅读和从键盘上输入,可把每8位二进制数字转换成一个十进制数字,并用小数点隔开:

这就是“点分十进制”记法。

我们从键盘上输入点分十进制的地址,计算机就把它转换为32位的二进制数字。

4.怎样获得地址:

地址是宝贵的网络资源

(1)地址的总数:

232=4294967296个,接近43亿个。

(2)由于地址的总数有限,因此地址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需要使用大量地址的单位必须向有关机构进行申请。

(3)考虑到地址不久会用尽,因此现在已考虑对协议进行版本升级,即从现在的4升级到新的版本6。

5.个人用户怎样获得地址?

(1)向某个本地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注册申请,并按月交付费用。

()已经向有关机构申请到了批量的地址(相当于批发商)

(2)购买某个的上网卡。

6.中国的单位用户怎样获得地址?

(1)长期使用大量地址(例如,几千个)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申请的网址:

(2)长期使用少量地址向就近的本地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申请

7.域名服务器:

用名字表示地址

(1)地址既难记忆,又很难从键盘输入。

(2)一个事实:

人不擅长于记忆长串数字,但记忆名字却比较容易。

(3)因此想到把地址变成名字。

(4)因特网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名字:

采用分级管理名字的方法。

每一级的名字都是各不相同的。

8.因特网的域名

(1)域名其实就是名字。

只是因为使用分级管理,因特网使用多级的域,因此就出现了“域名”这个名词。

(2)因特网的域名分为:

顶级域名、二级域名、三级域名、四级

9.域名服务器()

(1)因特网中设有很多的域名服务器,用来把域名转换为地址。

(2)例如,收到后,经过查询过程,就把这个域名转换为地址:

1111001110

(3)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就是:

202.108.249.206

(分布在因特网中服务器可将名字转换为地址)

二.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是因特网:

最受欢迎的应用

(1)电子邮件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2)电子邮件也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

发送邮件使用的协议——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接收邮件使用的协议——邮局协议版本3:

3(3)

2.电子邮件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快捷、价廉、不打断对方工作或休息

(2)缺点:

有时邮件很慢或甚至丢失、对垃圾邮件尚无有效对策

三.万维网

1.万维网()

(1)万维网是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储藏所。

(2)万维网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3)万维网使用超文本():

由多个信息源链接而成的文本

用户利用一个链接可找到位于世界上任何超文本系统中的另一个文档

(3)超文本链接(超链):

这是一个到的超链

2.浏览器与服务器

(1)用户计算机运行浏览器程序,用来在屏幕上浏览从万维网下载的文档。

(2)因特网中的服务器运行服务器程序,它根据浏览器的请求,向用户返回所请求的文档。

(3)浏览器窗口显示的万维网文档称为页面。

(这里同样要用到和协议)

3.客户-服务器方式

(1)在用户机上运行的浏览器程序也叫做客户程序,简称客户()。

(2)在因特网中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器程序也叫做服务器()。

(3)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向客户返回所请求的文档。

4.统一资源定位符

()

(1)用来标识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2)因特网上的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惟一的标识符。

(3)实际上就是文档在因特网中的地址。

5.超文本传送协议()

万维网客户程序与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超文本传送协议

6.超文本标记语言

()

超文本标记语言使万维网的文档格式有了统一的标准,因而各种万维网文档都能在不同计算机的屏幕上面显示出来。

四.因特网上的实时通信量

1.实时通信量()

如果忽略传输时延,则数据的产生、传输和使用都发生在同一时间。

2.下图说明如何解决话音分组的时延抖动问题

(1)话音分组的发送是等时的。

(2)到了接收端成为非等时的。

(3)在接收端话音分组的还原必须是等时的。

(4)时延有抖动可能会引起话音分组的丢失。

(5)在接收端设置适当的缓存可以部分地解决时延抖动问题。

3电话的质量

(1)协议的重传技术会产生时延。

(2)打电话是实时通信,不允许过大的时延。

因此电话不使用协议,而是使用协议。

(3)电话宁可把出错的分组丢弃,也不要迟到的、没有差错的分组。

(4)因此,电话的质量目前还不如传统电话的质量(分组丢失、时延、时延抖动)。

(5)为了提高电话的质量,有的在电话网关之间使用专用的宽带线路。

4.实时运输协议()

5.因特网应如何演进

以适应实时通信量的传输

(1)不同的对立观点仍然很多。

(2)有人认为应当彻底改造因特网:

要有预留网络资源的协议,改变路由器的调度策略,应用程序要对其通信量进行描述。

(3)有人认为应维持协议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策略,只要使链路容量足够大即可。

(4)有人认为要适当增加网络的服务器质量()。

五.结束语

(1)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字。

为便于阅读和键入,也常使用点分十进制记法。

(2)个人用户上网可向本地租用临时的地址。

(3)域名服务器把计算机域名转换为计算机使用的32位二进制地址。

(4)发送电子邮件使用协议,接收电子邮件使用3协议。

(5)统一资源定位符惟一地确定了万维网上文档的地址。

(6)超文本传送协议用于万维网浏览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的信息交互。

(7)超文本标记语言使万维网文档有了统一的格式。

(8)电话不使用协议。

利用电话网关使得在普通电话之间可以打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