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807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docx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一)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

D教育环境E教育形式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

D社会性E复杂性

3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有利于人口迁移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E控制人口流动

4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E教师素质现代化

5学制具体规定着【】

A学校的性质B学校的任务C入学条件

D修业年限E学校之间的关系

6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A布鲁纳B赞可夫C杜威

D克伯屈E瓦·根舍因

7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A教学B科研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E智育

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

A工作性质B工作任务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9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10义务教育是一种【】

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

D淘汰性教育E选拔性教育

多项选择题

(一)答案:

1ABC【解析】本题考察了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正确答案为ABC。

2BD【解析】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是有区别的,人的教育具有意识性而动物没有,只是一种本能。

另外人的教育具有社会性,而动物的“教育”是为种系的生存本能。

正确答案为BD。

3ABCD【解析】教育的人口功能体现在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和有利于人口迁移。

控制人口流动不是教育的人口功能。

正确答案为ABCD。

4ABCDE【解析】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和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正确答案为ABCDE。

5ABCDE【解析】学制具体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BCDE。

6ABE【解析】正确答案为ABE。

7ACD【解析】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为ACD。

8ABE【解析】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正确答案为ABE。

9CD【解析】设计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正确答案为CD。

10AC【解析】义务教育具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选项均为正确答案)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与反思过程。

  4.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

  ①教学大纲②教材③课程。

  5.教学环境:

①物质环境②社会环境

  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

  ①描述②解释③预测④控制的作用。

  7.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发展特点

  ①生长发育最旺盛②变化最快③可塑性最强④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8.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的特点是

  ①半成熟②半幼稚

  9.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10.皮亚杰把儿童认识发展划分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1.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思维特点是

  ①单向思维②具有不可逆性③以自我为中心

  12.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思维特点是

  ①多维思维②思维具有可逆性③去自我中心④可进行具体逻辑推理

  13.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1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①认识成分②情感成分③意志成分

  15.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

  ①社会性认知②社会性交往

  16.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②冲动型与沉思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17.智力差异包括①个体差异②群体差异。

  18.性格的特征差异包括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19.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0.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2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①效果律②练习律③准备律。

  2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①学习需要②学习期待

  24.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①认知内驱力②自我提高内驱力③附属内驱力。

  2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

  ①高尚的动机②低级的动机。

  26.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

  ①近景的直接性动机②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7.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

  ①内部学习动机②外部学习动机。

  28.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

  ①力求成功的动机②避免失败的动机。

  29.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

  ①直接强化②替代性强化③自我强化

  30.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1.迁移的种类①正迁移与负迁移

  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③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④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32.影响学生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有普及性、免费性和强制性。

根据33.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4.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

  ①感性知识②理性知识

  35.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①陈述性知识②程序性知识。

  36.根据知识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把知识的学习分为:

  ①符号学习②概念学习③命题学习

  37.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①下位学习②上位学习③并列结合学习。

  38.知识直观的类型:

  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39.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

  ②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④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0.知识概括类型:

  ①知感性概括②理性概括

  4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2.遗忘干扰说认为干扰主要有

  ①前摄抑制②倒摄抑制

  43.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

  44.技能的种类

  ①操作技能②心智技能

  45.心理学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

  ①操作定向②操作模仿③操作整合④操作熟练

  4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①动作的定向阶段②物质与物质化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④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⑤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4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48.学习策略可分为①认知策略、②元认知策略和③资源管理策略

  49.认知策略包括:

  ①复述策略②精细加工策略③组织策略

  50.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①记忆术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1.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③利用表格。

  52.元认知策略:

  ①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②监视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③调节策略(测验时跳过难题先做简单题目、阅读困难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53.资源管理策略:

  ①学习时间管理;②学习环境的设置;③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④社会资源利用

  54.问题包含三个基本成分:

  ①给定的条件(起始状态);②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状态);③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55.问题解决的过程

  ①发现问题②理解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56.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④个性

  57.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5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①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②智力③个性

  59.态度结构包含

  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60.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行为

  61.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着,主要包括三种

  ①直觉的道德情感②想象的道德情感③伦理的道德情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

  6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①自我中心阶段(2岁―5岁),这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②权威阶段(6岁―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

  ③可逆性阶段(8岁―10岁),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④公正阶段(10岁―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6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①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第三阶段: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题意,正确答案为AC。

 ③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64.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①依从②认同③内化

  65.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①外部条件。

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影响。

  ②内部条件。

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

  ③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

  66.培养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①说服②榜样示范③群体约定④奖惩

  67.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情绪稳定、乐观②正确的自我观③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④人际关系和谐⑤人格完整⑥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68.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①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②学习困难综合征③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④儿童厌学症⑤儿童强迫行为

  69.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①个人因素②家庭因素③学校因素④社会因素

  70.心理评估的方法

  ①心理测验②评估性会谈③其他方法:

观察法,自述法

  71.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7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①强化法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④示范法⑤暂时隔离法⑥自我控制法。

  73.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①全身松弛训练;②系统脱敏法;③肯定性训练。

  74.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①认知目标②情感目标③动作技能目标

  75.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76.群体动力包括

  ①群体凝聚力②群体规范③课堂气氛④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77.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①教师促成的纪律②集体促成的纪律③任务促成的纪律④自我促成的纪律

  78.教学评价的分类

  ①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②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③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④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79.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①信度②效度③区分度

  80.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81.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存在的差异:

  ①课时计划②课堂教学过程③课后教学评价

  8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

  ①关注生存②关注情境③关注学生

  8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微格教学③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84.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①反思日记

1.广义教育包括(  134  )。

A.家庭教育         B.成人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E.高等教育.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1245  )

A.大学本位教育    B. 在职培训    C.自我教育    

D.校本培训      E.参与教育研究

3.备课是对具体教学活动的预先筹划,主要包括(  1234  )的工作。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选择方法与手段

D.编写教学活动计划        E.创设环境

4.上课一般包括(  12345  )。

A.组织教学    B.复习检查      C.学习新内容

D.巩固新内容        E.布置课外作业

5.教育评价的作用是(  12345  )。

A.导向作用      B.诊断作用      C.激励作用

D.交流作用        E.总结作用

6.我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  12  )。

A.成均   B.虞庠    C.序  D.校   E.瞽宗

7.依照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成分,教育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 1234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科技功能   E.军事功能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 45  )。

A.满足人的需要   B.让儿童快乐成长    C.使社会和谐发展  

D.德、智、体全面发展   E.培养劳动者

9.学校体育主要包括(  12354  )。

A.田径   B.体操    C.武术  D.游戏   E.冰雪运动

10.教材编排过程需要经过的环节是(  1234  )。

A.调研与学习   B.编排    C.实验与修订  

D.评价阶段  E.印刷阶段

1下列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   123                          A.街道教育   B.社区教育   C.校外机构教育 D.家长会

2.人的活动主要包括                           134        A.社会实践活动 B.遗传活动   C.生理活动   D.心理活动

3.下列持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24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柏拉图    D.卢梭

4.间接的道德教育是                          234            

A.政治课教育             B.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

C.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的影响    D.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6.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历史上曾经有过                  1234          

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7.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主张有       123          

A.教育即生长  B.教育即生活  C.从做中学   D.学校即社会

8.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                  1234          

A.个别施教               B.师生关系不平等

C.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9.下面属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              123            

A.学生具有自觉性           B.学生具有独立性

C.学生具有创造性         D.学生具有可塑性

10.德育主要的途径有                          1234            

A.教学      B.课外活动   C.晨会     D.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                    1234      

A.直接了解    B.间接了解    C.个别交谈    D.集体座谈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                        14      

A.物质前提    B.决定因素    C.动力      D.生理基础

3.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                        123        

A.物质前提    B.自然基础    C.先天因素    D.决定因素

4.考查常用的方式是                          124        

A.口头提问    B.检查书面作业  C.开卷考试    D.书面测验

5.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          1234      

A.家访      B.家长会      C.书面联系    D.家长学校

6.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                        123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设置

7.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主要指                    23        

A.教育年限11年     B.具有强制性    C.由法律规定的  D.随意性

8.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功能包括                    123          

A.教育的文化功能;          B.教育的经济功能;

C.教育的政治功能;          D.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9.在按教学任务分类中,课的类型有               14          

A.新授课;     B.讲授课;    C.实验课;    D.巩固课

10.下列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有:

              1234          

A.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B.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D.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1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阶段有  (123)

A陈述性阶段B程序化阶段C自动化阶段D非自动化阶段

12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形成的阶段  (1234)

A认知阶段B分解阶段C联系定位阶段D自动化阶段

23、学校产生的条件是(1234  )。

A、文字  B、国家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D、剩余产品的出现

24、教育的功能分为(23  )和(    )。

A、理论功能  B、基本功能    C、衍生功能    D、社会功能

25、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分两个层次,一是对(12    )的感受力,二是对(    )的感受力。

A、形式美    B、内容美    C、外在美    D、内在美

26、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12)的教育,一类是(    )方面的教育。

A、针对各行业具体劳动内容  B、职业道德  C、劳动行为    D、劳动态度

27、教师应掌握三方面的专业知识:

(  124  )。

A、一般文化知识  B、学科知识    C、教育学科知识  D、社会常识

28、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具体程序可分为(  23  )几个方面。

A、解释        B、刺激      C、反应        D、强化

6.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134  )。

 

A.间接性B.目的性C.交往性D.教育性E.简捷性 

7.下列关于实验法的论述,正确的是(1245)。

 

A.实验法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B.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C.要求教师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D.要求目的明确,精选内容 

E.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8.中学教学原则包括(12345)。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

10.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12345)。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