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828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docx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卷六

无锡书一中复学校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卷

(一)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

②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③▲,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

④▲,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⑦杜牧《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2.看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①痛心jí(▲)首②不可思yì(▲)③bìnɡ(▲)弃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了的稻草,是上年的秧苗,绿色的秧苗,又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传承关系。

B.他们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总是同行到岔路口,然后才分道扬镳。

C.丧失阅读的习惯,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D.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牢不可破的传统观念是制约中国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

4.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A.衣食所安安:

B.小惠未徧徧:

同“遍”,遍及

C.牺牲玉帛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D.弗敢加也加:

增加

5.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五猖会》一文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

C.《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晁盖、吴用等七人分工合作,扮作挑酒汉子的是白日鼠白胜,揭酒盖的是赤发鬼刘唐,借饶酒下药的是智多星吴用。

D.《洞中历险》一文,汤姆和蓓姬借助蜡烛和风筝线走出了山洞。

(2)阅读《西游记》片段,回答问题。

(3分)

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

那个说:

“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

”这个说:

“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

”那个说:

“你无知怎敢上我门?

”这个说:

“我有因特地来相问。

选文中,“这个”“那个”分别指谁?

“有因特地来相问”中的“因”指何事?

这个:

▲;那个:

▲;因: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4分)

田豫传

田豫,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

“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圆陈①,弓弩持满於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鲜卑素利等数来客见,多以牛马遗豫;豫转送官。

胡以为前所与豫物显露,不如持金。

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

“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

”豫从之,胡因跪曰:

“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辄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

”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

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状闻。

於是诏褒之曰:

“昔魏绛开怀以纳戎赂,今卿举袖以受狄金,朕甚嘉焉。

”乃即赐绢五百匹。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陈:

通“阵”。

6.下列句中的“之”与“刘备之奔公孙瓒也”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陋之有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无案牍之劳形D.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备认为年轻时候的田豫很有才能,为不能和田豫共成大事而感到遗憾。

B.田豫升任南阳太守后,侯音聚众造反,田豫却将俘虏的侯音党羽释放,让他们悔过自新。

C.田豫善于指挥作战。

他依据地形,排兵布阵,善用疑兵,大破胡人。

D.胡人曾两次向田豫行贿,但田豫一律交公,因而受到表彰,可见其为官清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军次易北次:

▲②疑兵塞其隙隙:

③多以牛马遗豫遗:

▲④具以状闻闻: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2分)

②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

“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

”(2分)

(二)(4分)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0.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1)上阕最后一句中“唤取”,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妙处?

(2分)

(2)该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三)(9分)

常给心灵排毒

韩青

①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

一遇到辽阔的海、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第一感觉就是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伤,瞬间杳无踪影。

当初,梭罗来到瓦尔登湖,我想他就是去排毒的。

在那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巨著。

而他如果一直在尘世生活,我想,他可能不会写出如此宁静、隽永的书。

  ②心灵的毒素必须清除掉,否则,严重时它们会夺去我们的性命、腐蚀我们的思想、吞噬我们的心灵。

  ③我们知道,孔融很器重祢衡的才气,多次在曹操面前夸他。

于是曹操想见祢衡,但是祢衡很狂傲,不但不去跟曹操见面,而且还说了曹操的不少坏话,后又轻慢刘表、羞辱黄祖,最后为黄祖所杀。

可见,祢衡是被狂傲“毒死”的。

  ④我们也听说过木马屠城的故事——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希腊联军假装败退,特洛伊人将敌人留下的一只巨大的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入城内,狂欢作乐。

就在他们酣睡时,藏在木马中的勇士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瞬间就将特洛伊人打败。

可见,特洛伊人是被掉以轻心、得意忘形“毒死”的。

  ⑤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毒素存在我们心里。

某某因为嫉妒、欺骗,本该得到的玫瑰花却开在别人的手上;某某因为贪得无厌,踏上了不归路;某某因为懒惰、敷衍,该认真的事他却应付了事,最终难逃被辞退的命运……不把心灵里的毒素清除掉,你就休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⑥有人问纽约劝业银行创始人佛勒:

“您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回答道:

“用努力来发泄胸中的怒气。

”人活于世,难免会碰壁、受伤,因此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与其把它们压抑在心里,倒不如用健康的方式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

要知道,乌云散去是晴空。

可见,给心灵排毒不失为明智之举。

  ⑦佛家云:

“莫向外求”。

诚如斯言,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能够帮助、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因此,我们心里的各种毒素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把它们“赶尽杀绝”。

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这方面的东西盛得多了,那方面的东西就没有地方盛了。

让我们把心灵里的毒素清理干净,腾出更多空间去容纳更多真、善、美,来滋养我们的身体、思想和心灵。

  (选自2015年《心理与健康》第9期)

11.文章标题中的“排毒”有什么含义?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12.请简要概括第④自然段中的论据(不超过20个字),并分析其论证作用。

(3分)

13.请简要概括第⑥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3分)

(四)(18分)

寡人

①父亲娶母亲时,母亲不大乐意。

媒婆在一旁劝道:

“他就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负担轻。

”父亲在一旁接话道:

“你嫁给寡人,就不是一般人了。

”这事在全村传为笑谈,从此,“寡人”一词成了父亲的绰号。

父亲从此也张口闭口“寡人”如何如何,以此取代“我”。

②父亲没撒谎,他确实不是一般人,村里数百口人,只有他这个孤儿勉强念过初中,算是半个文化人。

他常年奔波在外做生意,不愿在家耕田。

他和全村人都是若即若离,也不在外结交朋友。

父亲所谓的生意无非是鸡毛换糖,走村串户,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

但他每次出去,衣着体面整洁,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

③有一年除夕,父亲照例是踩着团圆的爆竹声走回家门,也带回了过年的年货,还有我们兄弟姊妹四个人的新年礼物。

那次,父亲特别高兴,喝了几杯酒。

满脸红光。

他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匣子,木头做的,上面雕龙画凤,极为精致。

他打开匣子,从里面捧出一枚鸡蛋大小通身碧绿的印章,诡秘地说:

“这个啊,古董,是武则天赐给太平公主订婚用的。

”我们年龄尚小,不知道谁是武则天,但隐约感觉,我们发大财了。

④父亲招了招手,让我们俯首过去,像地下党开会一样,咬着我们的耳朵说:

“这个呀,是个赝品,假的。

⑤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吓得直哆嗦,母亲紧张地问:

“你咋知道是假的?

”“嗤,就这货色岂能骗得了寡人?

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字,‘生日快乐’,洋人说的词儿,咋可能出现在唐朝的印章上?

”我们脑袋挤脑袋,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仔细传阅这个宝物。

上面的字和鬼画符一样,一个也不认识,我们不由地抬起头,敬佩地望着父亲。

⑥父亲讲述了他收购这枚印章的过程。

那是湖南的一个古镇,一户人家经济拮据,刚好遇到他,就把他拉到里屋,问他要不要,说这个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御用之物。

开价一百块钱。

父亲接过来看了看,瞅见“生日快乐”四个字,心里便有底了。

他委婉地说:

“寡人一个鸡毛换糖的,哪有这么多钱?

”对方哽咽着说:

“要不是成分不好,等钱过年,等米下锅,打死也不可能出卖这祖传几十代的宝贝。

”父亲皱了皱眉,说:

“寡人身上只有五十块钱。

”对方说:

“那我就半卖半送,谁叫我有幸遇到您这样的贵人呢?

⑦我们听了沉默不语,气氛异常尴尬,只有煤油灯的灯芯在嗤嗤地吸油。

要知道,那时的五十块钱,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笔巨款。

许久,母亲坐在墙角垂首啜泣。

父亲赔着小心说:

“我们不是还应付得过来吗?

寡人主要是看不得人家为难。

人家说不定也不知道是赝品呢,让人家好好过个年,我们不也开心吗?

⑧二十年后的除夕夜,我刚结婚。

妻子第一次听母亲当笑话一样数落印章的故事,便说想看看。

父亲翻箱倒柜寻了半天,把那个木匣子递给了她。

妻子对着印章,反复端详,又打了好几个电话问人,然后郑重地对父亲说:

“这不是赝品,真的出自唐朝,价值不菲。

⑨妻子是考古专业的硕士,她的话毋庸置疑。

父亲顿了一下,嘀咕道:

“都‘生日快乐’了,还真什么真?

⑩妻子微笑地纠正道:

“这是小篆,‘吉日良辰’。

⑾话毕,立刻一片沸腾。

大家脸上洋溢着欢笑,小心翼翼地争相传看这唐朝的宝物,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⑿父亲杵在那儿,面红耳赤。

好一会儿后,他陡然一拍脑袋,喝道:

“别看了!

寡人明天送还给人家,就明天,完璧归赵。

⒀母亲急了,壮着胆儿辩白道:

“我们是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凭什么送回去?

⒁父亲勃然大怒:

“当初,以为是假的,如果知道是真的,那不是趁火打劫嘛!

这样的事儿,平民百姓都不屑去做,何况寡人乎?

⒂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父亲登上了去湖南的火车。

14.小说围绕父亲的“宝物”依次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

每项内容概括不超过6个字。

(4分)

15.除了孤儿身份外,父亲的“寡”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6.父亲“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这一细节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

(4分)

17.简要分析,⑿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6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18.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请以“就这样打扮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若出现,请一律以×××代替。

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②

④⑤

题号

2

3

4

5

(1)

(每题3分)

答案

5

(2)这个:

(1分);那个:

(1分);

因:

(1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4分)

6.(3分)7.(3分)

8.

(1)

(2)

(3)(4)(每空1分,共4分)

9.

(1)

(2分)

(2)

(2分)

(二)(4分)

10.⑴

(2分)

(2分)

(三)(9分)

11.  

(3分)

12.  

(3分)

13.  

(3分)

(四)(18分)

14.  

(4分)

15.   

(4分)

16.   

(4分)

17.   

(6分)

二、表达与交流(60)

18.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作文见背面)

 

就这样打扮自己

200

 

400

44

 

500

600

200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纤纤擢素手②壮心不已③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⑦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分)疾议摒

3.(3分)B(“分道扬镳”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4.(3分)D

5

(1)(3分)B(应为《狗猫鼠》,非《五猖会》)

5

(2)(3分)孙悟空;牛魔王;借芭蕉扇灭火焰山的火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4分)

6.(3分)C(主谓间,取独)

7.(3分)B(侯音聚众叛乱在田豫任职之前)

8.①行军途中停留;临时驻扎;②空隙/间隙;③给予;赠送

④使……听见;报告上级(每空1分,共4分)

9.

(1)(2分)郡里有个叫侯音的人造反,聚集几千人在山中做强盗,成为郡中的一大祸患。

(关键字:

反、为、患)

(2)(2分)(他)就暗中怀藏着三十斤金子,对田豫说:

“希望您回避下身边的人,我想有话跟你说。

”(关键字:

密、怀、愿)

【参考译文】

田豫字国让,渔阳郡雍奴县人。

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候,田豫当时年少,自己投靠到刘备门下,刘备很惊奇他的才能。

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由告请还家。

刘备流泪与他相别,说:

“非常遗憾不能和你一起共创大业啊”。

鄢陵侯曹彰出征代郡,任命田豫为相。

军队驻扎在易县北面,遭到埋伏在那里的敌人骑兵的突袭,军中将士乱作一团,不知怎么办才好。

田豫根据地形,调回战车摆成一个圆形军阵,阵内布满手持弓箭的士兵,在战车之间的空隙中又虚布上疑兵。

敌兵攻不进去,只好退兵。

田豫下令追击,大败敌兵,于是继续进兵,平定代郡,这些都是田豫的谋略和决策啊。

田豫调任南阳太守。

此前,郡里有个叫侯音的人造反,聚集几千人在山中做强盗,成为郡中的一大祸患。

前任太守抓住了其中的五百多人,上表给皇帝说这些人都应判处死罪。

田豫召见所有这些被关押的囚犯,劝慰和开导他们,给他们指明改过自新之路,同时打开枷锁放走他们。

这些囚犯都叩头谢恩,表示愿为他效劳,并立即互相转告,一时间群盗就散了伙,郡里又恢复了清平。

田豫把这件事详细上报,太祖皇帝十分赞赏。

鲜卑人素利等屡次来谒见田豫,多次把牛马赠送给田豫,田豫都转送到官府。

胡人素利认为以前赠送给田豫的财物暴露得太明显,不如拿着金子送给他。

就暗里怀藏三十斤着金子,对田豫说:

“希望您回避下身边的人,我想有话跟你说。

”田豫听从了他,胡人素利就跪下说:

“我看见您贫穷,所以前后送给您牛马,您却都送交到官府,我现在暗里把这些金子送给您,您可以把它作为您的家资收藏起来。

”田豫就张开衣袖接收下来,答谢了素利的厚意盛情。

胡人素利走了以后,田豫把这些金子全部拿出来,奏报给朝廷。

皇上表扬他说:

“从前魏绛张开怀接纳了戎人的馈赠,今天你张开衣袖接纳了狄人的馈金,我对你的作为十分的嘉许。

”即赐给田豫绢帛五百匹。

(二)(4分)

10.

(1)唤取,即喊来之意(0.5分),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0.5分),将春人格化,或把春拟作人,(0.5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将春视作朋友伙伴的亲切之感(0.5分)。

(2)表达了对春光的热爱与珍惜(1分),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惆怅(1分)。

(三)(9分)

11.(3分)排毒在这里是指去除思想和心灵中消极、错误的观念,以及不良情绪,净化心灵。

(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有趣,便于读者理解,引发读者思考。

(1分)

12.(3分)特洛伊人因掉以轻心、得意忘形而战败(1分);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了给心灵排毒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分)

13.(3分)首先,引用佛勒的话指出正确发泄不良情绪会产生积极作用;接着,论述用健康方式发泄不良情绪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给心灵排毒是明智之举。

(每点1分)

(四)(18分)

14.(4分)灯下看宝;古镇购宝;妻子鉴宝;父亲送宝。

15.(4分)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人(1分);不喜欢种地,不喜欢结交朋友,和村人若即若离,有些清高(1分);内心极端的良善(1分);耿介、正直、执拗(1分)。

16.(4分)装束与众不同,意味着他的觉悟和眼光也与众不同(0.5分);与半个文化人的身份相符(0.5分),为他认错了字,后文他明知宝物是假的还要购买(1分),以及他执意送还宝物埋下了伏笔(2分)。

17.(6分)运用了动作和肖像描写(1分);表现父亲得知宝物是真的之后的震惊与惭愧(1分),内心的纠结/矛盾心理(1分);物归原主的坚定决心(1分);与其他人的反应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的耿直和善良(1分),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1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