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847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docx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学习笔记整理

工程量概述

一、工程量的概念和作用

1、工程量的含义

工程量是指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的各个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数量。

2、工程量的作用

(1)工程量是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准确计算工程量,才能正确计算定额直接费,才能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2)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排作业进度、组织材料供应计划、进行统计工作和实现经济核算。

(3)是业主管理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编制建设计划、筹集资金、安排工程价款的拨付和结算、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

二、工程量计算的依据和一般原则

1、计算工程量的依据

(1)经审定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说明

(2)工程量计算规则

(3)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4)经审定的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文件

2、计算工程量的一般原则

(1)工程量计算必须与定额相一致

·项目的划分必须与定额相一致

·计算单位必须与定额计量单位相一致

·计算规则必须与定额规定相一致

(2)工程量计算的原始数据和内容必须与设计图相一致

(3)工程量计算必须准确(工程量计算过程一般应保留三位小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三、工程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计算工程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工程内容和预算定额项目,列出计算工程量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2)根据一定的计算顺序和计算规则,列出计算式;

(3)根据施工图纸上的设计尺寸及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式进行数值计算;

(4)对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进行调整,使之与定额中相应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单位保持一致。

2、工程量计算的顺序

为了避免漏算或重复计算,计算工程量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1)单位工程计算顺序

·按施工的先后顺序计算

·按定额项目的顺序计算

(2)分项工程计算顺序

·按顺时针方向计算(例如计算外墙、地面、天棚等都可以采用此法)

·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计算(例如内墙、内墙基础、间隔墙等各段都互相交错)

·按构件编号顺序计算(例如钢筋混凝土构件、门、窗、屋架)

·按轴线编号顺序计算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一、统筹法原理的含义

利用统筹法原理计算工程量,是对每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分析,依据计算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按先主后次、统筹安排计算程序,从而简化繁琐的计算。

实践表明,每个分项工程量计算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都离不开计算“线、面”的基数,它们在整个计算中常常反复多次被使用。

线——指建筑平面图中内外墙的中心线、外边线和内墙净长线。

面——指建筑物的底层建筑面积。

二、应用统筹法原理要点

1、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外墙中心线——L中=建筑平面图中所有外墙中心线长度之和

有关计算项目有:

外墙基地槽、基础垫层、基础砌筑、墙基防潮层、地梁、外墙等。

外墙基础挖土   L中×地槽截面

外墙基础垫层   L中×垫层宽×厚

外墙基础砌体   L中×砌体截面面积

外墙砌砖     (L中×高-门窗洞)×厚-圈过梁

外墙混凝土圈梁  L中×圈梁截面面积

内墙净长线——L内=建筑平面图中所有内墙长度之和

有关计算项目有:

内墙基地槽、基础垫层、基础、墙基防潮层、地梁、内墙、墙身抹灰等。

内墙基础挖土   L内×地槽截面

内墙基础垫层   L内×垫层宽×厚

内墙基础砌体   L内×砌体截面面积

内墙砌砖     (L内×高-门窗洞)×厚-圈过梁

内墙混凝土圈梁  L内×圈梁截面面积

外墙外边线——L外=L中+墙厚×4

有关项目有:

勒脚、腰线、外墙抹灰、散水等。

S底=建筑底层平面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

有关项目有:

平整场地、地面、楼面、屋面和顶棚等分项工程。

散水抹面     (L外+4×散水宽-台阶长)×散水宽

楼面抹灰     S-墙水平面积-楼梯间面积

楼面垫层     楼面抹灰×厚度

天棚抹灰     楼地面积+梁侧面

平屋面找平层   S+(L外+檐宽×4)×檐宽

2、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按施工或定额顺序计算工程量容易造成计算上的重复。

例:

计算室内地面工程量。

 按施工或定额顺序计算     用统筹法计算

(1)填土  长×宽×厚   ①抹面  长×宽

(2)垫层  长×宽×厚   ②挖土  抹面×厚

(3)找平层 长×宽×厚   ③垫层  抹面×厚

(4)抹面  长×宽     ④找平层 抹面×厚

“长×宽”要进行4次重复计算。

3、一次计算、多次应用

定型钢筋砼构件、木构件、金属构件,预先算出它们的单件工程量,汇编成册。

规律性较明显的如土方放坡系数、砖砌大放脚的断面积、砖垛折加长度、屋面斜度系数和钢筋接头系数等一次算出,编成表册。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对无法用“线”、“面”基数计算的不规则又较复杂的项目,应结合实际灵活利用分段、分层、加补、补减等方法进行计算。

  

建筑面积的计算

一、建筑面积的概念和作用

1、建筑面积的概念

建筑面积(建筑展开面积)是指房屋建筑各层水平平面的总面积。

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生活使用的净面积)+辅助面积(辅助生活使用的净面积)

     +结构面积(柱、墙等所占面积)

2、建筑面积的作用

(1)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指标;

(2)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

(3)计算有关分项工程量的依据;

(4)建筑面积是对建筑物进行经济评价的依据。

二、建筑面积计算的规则

围护结构:

是指建筑物的底板(地面或楼板)、顶板(楼板或顶盖)和四周的墙体、门窗构成的结构。

外墙结构:

是指不包括装饰层、保温隔热层、防潮层、保护墙等附加层厚度的外墙本身的结构。

层高:

是指上下相邻两层的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技术层:

是指建筑物内专门用于设置管道、设备的楼层或地下层。

1、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单层建筑物计算一层建筑面积,多层建筑物(层高在2.2m以上者)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

首层建筑面积按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挑廊、走廊、眺望间、落地厨窗、阳台等,按其围护结构外围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自动扶梯、水平步道(滚梯),按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室内提物井、管道井、抽油烟机风道、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等,按首层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层高在2.2m以上的建筑物内的夹层、插层、吊脚层、技术层和检修通道内设有围护结构的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等,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按一层建筑面积计算。

门厅、大厅内设有回廊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层高在2.2m以上的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设有结构层的按结构层计算建筑面积;没有结构层的,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商店(仓库、车间)地下车站、地下泳池、地下指挥部等(包括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入口)建筑面积,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墙以外的通风排气竖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2、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

·建筑物外无围护结构,有顶盖的走廊、挑廊、檐廊、阳台等,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雨蓬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m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其依附的建筑物自然层数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3、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突出外墙的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面、装饰性幕墙、门斗、宽度在2.1m以内(含2.1m)的雨蓬、空调室外机搁板(箱)、构件、配件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的阳台、挑廊等。

·用于检修、消防等室外爬梯。

·层高不足2.2m的楼层或部位,或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吊脚架空层。

·属于道路组成部分的穿过建筑物的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吊脚架空层、架空走廊、走廊、檐廊。

  

土石方工程的计算

土石方工程:

包括人工土石方工程和机械土石方工程两部分。

一、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有关规定的要点

1、熟悉定额项目:

如人工土石方工程主要包括平整场地、挖土(槽、坑)、回填土及运土等分项工程

(1)平整场地:

是指土层厚度在室外设计地坪标高±30c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的土方工程。

(2)基槽:

是指槽底宽度在3m以内(不包括加宽工作面),且槽长大于槽宽3倍的挖土均按挖地槽项目计算。

(3)基(地)坑:

是指坑长小于坑宽3倍,且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不包括加宽工作面)的挖土。

(4)挖土方:

是指凡槽底宽度在3m以上,或坑底面积在20m2以上,或平整场地上层厚度在30cm以上,均按挖土方项目计算。

2、明确土壤或岩石的类别、土壤的湿度

(1)土壤或岩石类别不同,其工程量计算结果和所选套的定额项目不同。

在计算工程量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土壤类别。

(2)干湿土的划分以地下常水位为准,地下常水位以上为干土,以下为湿土。

对于同一基槽、基坑或管道沟内的干土和湿土,应分别计算其工程量,但所选套预算定额时仍按其全部挖土深度计算。

3、了解挖填运土、排水的施工方法

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同,其工程量计算要求和所选套定额项目也不相同,因此应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内容,明确具体的施工方法。

4、确定挖填土的起点标高

挖填土的起点标高,通常以施工图纸规定的室外设计标高为准。

该标高以下的挖土,应按挖沟槽、挖地坑、挖土方等分项计算;该标高以上的挖土按挖土方分项计算。

5、挖土和运土均以开挖的天然密实度体积计算、填土按夯实后体积计算

6、其他有关资料

(1)工作面宽度要求

工作面是指工人在槽、坑下进行施工时,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而单边放出的宽度。

基础工作所需的工作面与基础材料有关。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计算表

3 天前上传

下载附件(22.22KB)

(2)放坡要求

为了防止坍塌和保证施工安全,需将槽、坑边壁修成一定倾斜坡度,称做边坡。

土方边坡坡度以开挖深度H和边坡底宽B之比表示。

而m=B/H称为边坡系数。

边坡系数与土质、开挖深度、施工方法有关。

3 天前上传

下载附件(25.34KB)

二、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1、人工平整场地

土方开挖前,常需要对施工现场高低不平的部位进行平整,以便进行房屋的定位放线。

平整场地工程量不分土壤类别,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

其计算公式:

场地平整的工程量=∑(长度+4)×(宽度+4)

或:

场地平整的工程量=S底+2×L外+16

2、人工挖土方

人工挖土要根据土壤类别、施工方法等分别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项目计算。

(1)挖基槽(地沟)

基槽指条形基础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

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断面积。

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

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基槽的长度:

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度计算。

基槽横断面的形式:

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

挖土深度H:

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

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

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

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

①不放坡时:

V挖=L×(B+2C)×H

②有放坡时:

V挖=L×(B+2C+KH)×H

(2)挖基(地)坑

挖地坑工程量根据图示尺寸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按土壤类别、挖土深度不同分别套用相应的定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