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2853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docx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

十佳师德标兵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

爱升华

--记松滋市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新江口镇初级一中侯昌华

痴情爱生侯昌华老师

一副眼镜,满脸沧桑,茫茫人海里,侯昌华老师绝对是一个低调淡泊人。

一生坚守,无私奉献,滚滚红尘中,侯昌华老师绝对不是一个默默无闻人。

侯昌华老师1963年生,已年届五十,参加教育工作33年,当了25年班主任。

一路走来,他是那样从容淡定。

把爱炼成一种痴情

三尺讲台、一间教室、一套桌凳,33年,侯昌华老师在潜心修炼。

他修炼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爱,修炼自己对于学生爱,修炼自己对于新江口镇初级一中爱。

最终,他把这种爱修炼成一种痴情。

教育是侯昌华老师最痴情事业,因为痴情所以执着。

他有多次离开教育机会,有一次亲戚给他把一切调动手续都办好了,家人也极力劝说,但他不为所动,甚至闹到夫妻要离婚地步,他也毫不妥协。

在侯老师看来,他错过了一些优厚职位,但他选择了一个光明职业,这让他一身与光明为伴。

因为痴情所以纯粹。

侯昌华老师对教育爱是一种人生追求、精神快乐,没有物质羁绊,没有名利束缚。

在学校里,他接手都是普通班,有时甚至是班风最差班级。

这样班级,管理难度大、效果差,全身心付出却不一定能有如意回报,有时还要受到领导批评、家长指责。

如果遇到几个调皮捣蛋刺头,那就更是麻烦不断、伤透脑筋。

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分到这样班级,即使分到这样班级,也总是想着法子进行调换。

但侯老师从不挑挑拣拣、抱怨推脱。

他在师德修养体会中这样写到:

教育是教师一份事业,只要你真心热爱,真心付出,你就会充实而快乐。

他就是凭借这样一份痴情、一种纯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享受快乐。

2012年,侯昌华老师已年近五十,担任一个毕业年级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

由于长期工作压力,他累得身心疲惫。

一天,他突发面部神经炎,半边脸部肌肉僵硬、肿胀,语言表达非常困难,吃饭咀嚼疼痛难忍。

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很可能引起面部神经麻痹,造成永久性面瘫。

周围同事也劝他休息治疗。

侯老师却说:

“我不想离开学生,我觉得让我工作就是最好治疗。

”学校领导为了不耽误他治病,就与他商量,让他继续进教室上课,而班级则暂时请人代管。

侯老师当时就激动起来,语气坚定地说:

“我不同意,将自己带过来班级让别人来管,这会比生病更让我难受。

”出于真切关心,领导让他再考虑考虑。

可第二天一大早,侯老师就像往常一样,在学生还没有到校之前就已经站在教室门口等着学生了。

因为痴情,侯昌华老师远离了这个世俗纷扰世界,只陶醉于他教书育人工作;因为痴情,他淡忘了物质生活享受,只专注于他三尺讲台耕耘。

有人说他是一个傻子、一个怪人,他却一脸平静,笑而不语。

把爱视作一种责任

乌申斯基说: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一个活环节。

它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事业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人重任。

侯昌华老师有一句口头禅:

“我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但我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人。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人,侯昌华老师重视每一个孩子心灵引导。

他和其他老师做法不一样,每一次上课铃响,他做第一件事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花上十分钟时间和学生谈心。

他和学生谈人生追求,谈个人责任,谈如何做人,谈生活态度……学生总是在他长期灌输与熏染中理解、品味、彻悟,逐渐成熟、懂事、文明、上进。

侯昌华老师教过学生不一定都功成名就,但一定是一个善良、正直、乐观上进、敢于担当人。

侯老师十年前教过一个学生,目前在新江口开一个不是很大电器商行。

在谈到侯老师时,他深有感触地说:

“那时候侯老师教我们,每次课都要和我们谈心,说实话当时都有些反感,但他说那些话、他讲那些做人道理,对我们影响还是蛮大。

现在想起来,我们很感激他。

他把我们引导到一条正确道路上来了。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人,侯昌华老师关注每一个困难学生。

他家庭经济一直都不宽裕,妻子一直都没有稳定工作,孩子去年又上了大学,支出增加不少,但他对困难学生关心和资助却一直没有停过。

班上有一个叫牟樊凡学生,家住八宝丝线巢,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由叔叔抚养。

侯昌华老师知道情况后,就对她多了一份格外关心。

晚自习很多时候,侯老师都会特意地从家里赶到学校,看一看她学习现状,问一问她生活情况,时不时送她一些学习用具,还把自己女儿穿过衣服精心挑选出来送给她。

今年盛夏天气炎热,学生寝室蚊子多。

牟樊凡没有带蚊帐,晚上根本不能好好休息。

从辅导员那里了解情况后,候老师就把她安排到一个要好朋友家里和朋友女儿一起住。

近五年,他给予特殊关爱学生不下20人,支出物资金钱达4000元。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人,侯昌华老师宽容每一个孩子缺点。

班上有一个名叫程浩然学生,本来已经考取了一所不错高中并已经报到读书了,后来由于不适应高中生活而逃课,在社会上混了半学期,被学校开除。

他父母找到一初中,想让儿子再重读九年级再考高中。

针对这样学生,其他老师都不愿意接受。

侯老师听说之后,没有多说话,找来一套桌凳,把程浩然领进了自己班级,让他坐了下来。

程浩然父母非常感激,过年时候,给侯老师送来两条鱼,侯老师坚决不收。

程浩然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说:

“侯老师,我知道像程浩然这样学生,您有一千个理由可以拒绝,但您没有拒绝,是您给了他一次新机会,我们真很感动。

”当然,程浩然到班之后,没有少给班级带来麻烦,作业经常不写,时常迟到旷课。

班上科任教师有时向侯老师抱怨,不该收这样学生。

侯老师总是心平气和地说:

“是,我们不该接受这样学生,但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总没有错。

我们给他机会他不一定会好好珍惜,但如果我们不给他机会,他不是连想好好做人一次机会都没有了吗?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人,侯昌华老师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轻易失学。

刘婷婷是2013届学生,突然有一天就不来上学了,电话里得知,原来她准备不读书了到深圳去打工。

听到这一消息,侯老师急了,立即调了课赶到刘婷婷家里。

侯老师原来以为是刘婷婷因家庭困难而弃学,现在才知道是刘婷婷看见周围不少女孩子早早就弃学外出挣钱,就心疼爸爸想不读书了外出挣钱养家。

她爸爸也认为读书无用,很支持她趁早外出闯世界想法。

知道原因后,侯老师就磨开了,先和刘婷婷磨,后又和她爸爸磨,磨一次不行,就磨第二次、第三次,磨到第四次,终于把刘婷婷和她爸爸思想磨通了,磨明白了,最后刘婷婷又回到了学校。

侯昌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正常学校教育,都能健康成长视为自己一种良知、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承担起本不该他承担责任,履行着别人难以做到义务。

他是平凡,他又是伟大。

把爱化为一种艺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东西。

德国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赫尔巴特则说,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事业。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侯昌华老师就是一个善于把爱化为一种艺术人。

2012年,侯昌华老师所带班级是一个普通班,一共有57名学生,其中独生子女55人、“五特”学生34人。

在这样班级,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仅仅有爱是不够,还必须爱得巧妙,爱得艺术,否则就是想说爱你也不容易。

侯老师多年来就一直在研究、思考、总结,探索新环境下管理班级策略,爱生艺术,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当代形势、深受学生佩服独特经验。

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经验,才让一个个特殊班级风平浪静,文明上进,众口称赞。

就让我们追寻侯昌华老师爱足迹,看他是如何关爱学生吧。

侯昌华老师第一个诀窍就是摸情况。

侯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总是从了解学生入手。

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了解到某个学生什么信息,他就会随时记录下来。

而最主要、最独特方法就是家访。

他会在掌握每一个学生家庭住址之后,利用空余时间,逐个到学生家里去,无论是住在城区还是乡下,一个都不会落下。

通过和学生家长交谈,全面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

有老师不理解,觉得侯老师老土,现在通讯都这么发达,想了解学生什么情况,一个电话不就解决了?

侯老师却说,无论听到多少,都比不上自己亲自跑一趟了解情况真实有用。

这样侯老师每学期都会用掉两个笔记本,作下十万字以上笔记。

侯昌华老师第二个诀窍就是找原因。

学生思想出现波动、行为出现异常,往往都有其深层原因。

所以学生出现问题后,侯老师不是先找学生而是先找原因。

只有在找到了导致学生发生错误根本原因之后,侯老师才会着手孩子教育和引导。

这时候侯老师就会一遍又一遍地翻看他身边那个本子。

他也不着急,今天翻一遍,明天翻一遍。

等他翻够了十遍、十几遍之后,他就能翻出许多有价值东西,对问题心里也就有了底。

侯老师学生很纳闷,说侯老师怎么就能看透我们心理呢?

他又不是心理专家。

侯昌华老师第三个诀窍就是不训斥。

无论学生犯多大错,侯老师都不会发火,不会训斥。

他总是那么不急不忙、慢条斯理、和风细雨。

他认为面对当代个性多样而张扬学生,着急、动怒、发火、训斥等等简单粗暴教育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平等、真诚、开放、有效交流往往能化解矛盾与无形。

刘鸿博是全校闻名问题学生,性格暴躁,难于管教。

一次和英语老师发生了矛盾,英语老师找他谈话。

谈话期间,侯昌华老师和他爸爸先后也来到办公室。

刘鸿博爸爸一进办公室也不了解具体情况就开始数落儿子。

父子还没说上几句,儿子就从身上摸出一把刀来,恶狠狠地说:

“你再说,我一刀捅了你。

”他爸爸被吓懵了,呆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

侯老师见此情景,语气平和地说:

“刘鸿博,你如果认为一刀子扎下去就能把今天所有事情都了结了你就扎,如果你觉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你就自己把刀子放下;因为你这样子我们都不敢和你交流。

”这句话说完,刘鸿博握刀手有些松软。

侯老师趁势又说:

“刘鸿博,其实我知道你今天怎么会生这样大气……”停了一下,“你想听我说吗?

那好……走到我身边来……”刘鸿博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放下手中刀,来到侯老师身边。

后来侯老师又和刘鸿博父子分别进行沟通,刘鸿博父亲也知道了儿子为什么如此反感,刘鸿博也意识到尽管父亲做得不对,但作为一个儿子--一个稍微能够明辨是非初中学生,对养育自己父亲举刀相向总是不正确行为。

后来在侯老师开导下,刘鸿博主动向父亲认了错,父亲也作了自我反省。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寓教于爱是侯昌华老师教书育人艺术。

对学生,有时候他是一个会意眼神,有时候又是一束肯定目光;有时候他会组织一场小型讨论会,有时候他又会开一个微博群聊……一切都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生成了父子,更成了朋友。

在和谐氛围中,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和发挥,在这个普通班级里,今年中考,学生中就有6人考取松滋一中,其中1人进入理科实验班,有25人考取重点高中。

在今年松滋一中优录招考中,又有4人考取该校理科实验班,1人进入名校工程班。

山峰无语,光华自在。

侯昌华老师教育教学业绩得到了学生、家长、领导及社会一致肯定和赞誉,年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新江口镇教育质量先进个人,2012年被授予新江口镇“十佳教师”光荣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荣誉面前,侯昌华老师依然是那么淡定从容,执着于他献身教育、培育桃李事业,永不停歇。

(原载《松滋杂文》2013年9月30日第四版)全省优秀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 武警XXXXXX  XXX XXX,武警XXXXXX司令部秘书,19XX年X月出生,19XX年X月入党,19XX年X月入伍,19XX年X月提干。

大学毕业入伍到部队X年来,他时刻以一名军人、党员满腔热情为消防事业默默地奉献,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秘档案工作岗位上一呆就是X年,以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吃苦耐劳,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平凡工作岗位干出了不平凡业绩。

X年来,他先后二次荣记三等功,四次被支队评为优秀党员,四次受到嘉奖。

谈起他成绩,他只是淡淡一笑,他说:

“这些荣誉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将来,种上这份田,就要操上这份心,吃上这碗饭,就得担好这份责,在人生道路上,我还需不断地努力奋斗!

”这些朴实话是他入伍以来工作真实写照:

成绩是干出来,实力是拼出来,荣誉是苦出来。

一、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和业务学习,追求知识,与时代合拍思想是行动先导。

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和相关业务学习,保持政治坚定合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他工作中取得成绩不竭动力和源泉。

学习,永远是每个人终身一项任务,是强化自身素质根本途径。

XXX入伍以来始终能以一军人和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自始至终树立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党全军崇高宗旨,积极参加支队组织各种政治学习活动。

其二,不遗余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参加工作后,除系统学习防火灭火和文秘档案专业知识外;他凭着对知识孜孜不倦追求,在业余时间先后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取得了XX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热爱本职工作,工作尽职尽责,业务精益求精 入伍这多年来,他既负责档案管理又兼支队秘书,尽管这项工作枯燥乏味,很多人都不愿从事,但他却在这个岗位上一呆就是X年,耐得住清苦工作生活环境,恪守良好职业道德,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青春。

他刚到支队时,支队文秘档案工作一直处在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专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人员走马灯式频繁换人。

他接手文秘档案工作时,摆在他面前是:

机关和基层大队档案管理不规范、数据不实、资料不全、收发文不规范、文件资料零散,许多文件资料都放在个人抽屉里,没有实行集中管理,当时所谓档案室内档案资料残缺不全,历史资料堆积如山,根本没有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装订和归档。

面对这种状况,他思想压力很大,一是从未接触过文秘档案工作,文秘档案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二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工作量如此之大超出他想象;三是完不成领导交办任务如何交差等等。

开弓没有回头箭。

当时他想,既然领导把他放在这个岗位上,作为军人,一切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要干就要干好。

他是这么想,也是这样做。

19XX年至19XX年,支队先后两次派他到XX参加文秘工作现场会,他充分利用每次外出学习大好机遇,在现场会上,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懂就问,认真细致地做好记录,对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确定、案卷标题拟定、卷内目录、封面填写和案卷号、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编号以及装订、装盒等一整套文书立卷方法进行系统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了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及组卷基本技能,回到支队后,又积极与市档案局取得联系,到档案局进行了系统业务培训,并与档案局建立了友好业务往来,经常请档案局业务人员到支队指导。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他总结出一套自己工作方法,大大地提高了业务水平,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面对如山档案、资料,他信心十足。

根据档案整理要求,结合部队实际,他先后制订了《XXX档案资料基础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XXX档案资料基础建设实施方案》,立即在XX大队进行试点(1999年XX大队档案室当年就达到了省二级管理目标),然后以点带面在全支队推广。

面对学到知识和取得一点成绩,他没有裹足不前,而是自我加压。

他想,作为支队机关档案室,就更应高标准、严要求,要在全市XX部队档案工作中起示范作用。

19XX年底,他向支队党委提出了支队机关档案室晋升省一级想法。

支队领导大力赞同,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大力支持,在他带领下,着手制订了《支队机关档案室晋升省一级目标管理实施方案》,从19XX至20XX年,他几乎牺牲了所有休息日,家也很少回,那时他小孩才出生几个月,而且体弱多病,却把老婆和小孩全部托付岳父母一家照料,一门心思放在档案升级达标上,经常加班加点,晚上有时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爱人虽有怨言,但为了如期实现目标,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反全部精力投入到档案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近一年日夜奋战,支队机关档案室终于从徒有虚名到名副其实:

档案宽敞明亮,分荣誉室(阅览室)、办公、库房三部分,档案室资料收集齐全,室藏丰富,共室藏档案七个门类:

文书档案、数据库、财会档案、消防监督档案、声像档案、书籍资料、营房档案,并修改和制定了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基础数据统计管理,大力开展编研等工作,近五年来档案资料各类目录都实行了微机打印,并实行微机检索。

20XX年11月29日,经过省、市档案局专家评定,XX支队机关档案管理达到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得分98.5分。

市档案局专家给支队机关档案工作评价是,领导重视,人员优化,管理科学,成效显著。

目前支队档案资料基础建设基本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体系,这其中凝聚了他多少心血和汗水,成绩是最好证明,大家都有目共睹。

20XX年3月支队机关档案工作被市档案局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为了培养文秘档案工作人员,提高支队文秘档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一是他自己不断钻研业务,积极学习档案业务新知识,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积极参加市档案局举办各种知识讲座;二是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知识,每年都要在全支队举办一次文秘档案人员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

除了做好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外,还积极当好领导参谋助手,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各项工作任务。

能把学到知识积极地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部队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撰写了多篇信息调研文章,去年在全省XX部队调研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

三、作风严谨,时刻保持我军优良传统他能认真遵守部队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严以律已,服从领导指挥,作风严谨,生活中正直无私,不受社会上各种腐蚀思想侵蚀,警容风纪良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与同事相处,待人以诚。

一个人生命是有限,而把自己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事业中,将美好青春奉献给无悔工作,这是杰出者对生命价值诠释。

XXX不是一个伟大杰出者,但他用执着追求,把自己青春热血和智慧全部融入到消防文秘档案工作中去,默默地诠释着自己生命价值。

善学肯钻,才能学有所成;踏实工作,才会不断提高——这就是他。

 

 

学习安东亚事迹

永远烛光——记阜蒙县大五家子学校教师安东亚

作者:

刘丹李鸿本

生命虽然已经逝去,却留给人们以长长思念,璀璨精神烛光将永久地闪烁在历史星空下。

初夏,我们怀着崇敬心情,来到阜蒙县西北区,开始了一次英魂寻访之旅。

“你问安东亚?

是他学生吧?

又来晚一个,安老师没了呀!

”在阜蒙县大五家子镇一下车,路边小商店老板娘告诉记者,眼里分明透出一种深深遗憾和眷恋。

“你是记者?

来采访安老师……唉,昨晚我又梦见他了,还是在这门口站着,天黑透了,他在门灯底下一个个地看着学生放学回家……”在大五家子学校大门口,门卫倪师傅语气中透着质朴怀念和伤感。

“这就是安老师办公室,我上班5年,一直就是安老师手把手地教我。

如今,他,人是不在了,可我总感觉他没有走,还在我们学校,就像天天在我身边!

”谈起安老师,大五家子学校年轻政教教师徐坤禁不住潸然泪下。

……

整整一个星期,记者在大五家子不停地采访,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那些淳朴憨厚村民,都给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感人故事。

入夜,当我们无法安眠,经过大脑剪辑串串故事幻化成一部感人至深电影,一个活生生而又光彩照人山村教师踏着崎岖山路,身披着霞光,带着对教育事业挚爱深情地向我们走来……

虽是一名农村教师,但他登上了事业高峰,起点是从山村小路走来

夜,已经很深了,阵阵癌痛让安东亚根本无法入睡,老伴韩玉莲又拿来一个枕头垫在他后背,他只能半坐半卧地靠在木椅上。

录音机正播放着腾格尔演唱歌曲《天堂》,这是这位病榻上蒙古族汉子最喜爱一首歌。

“玉莲,你听,腾格尔唱‘我草原、我家、我天堂'。

(事迹材料)我说呀,我学校,就是我天堂,我家!

”听到丈夫那微弱而真挚话,韩玉莲轻轻地点头:

“跟你过20多年啦,我还不了解你?

你天堂在校园!

是,已处在弥留之际安东亚仍眷恋着他一天也不愿离开校园。

他深知终点已经不远,但40年风雨路程起点又怎能忘怀?

大五家子学校位于阜蒙县“西北区”大五家子镇,全镇10个村、1.8万人口,这里到处是浅山丘陵,土壤贫瘠,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县乃至全市、全省重点扶持贫困地区。

正因为贫困落后,这里乡亲们都眼巴巴地盼着所有孩子都能读书考学,飞出山乡,改变贫困命运。

1955年,安东亚就出生在大五家子镇西哈尔套村一户蒙古族家庭。

父母都没上过学,母亲淳朴勤劳,家务、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父亲是一位从小入伍参加革命、解放后退伍回乡“老八路”。

从小,父亲言行深深影响着他。

“求解放必须跟着共产党!

打仗革命就得不投降、不怕死,可没文化就得受穷,没文化是做不成大事!

父亲话在安东亚幼小心灵中埋下了种子。

尽管是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读完了小学、中学,而他学习成绩优异,并立志要当一名“教文化”人民教师;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中学毕业年仅17岁安东亚被村里选送到本村小学,如愿当上了一名挣工分民办教师。

他记得上班头一天晚上,父亲高兴得一夜没睡,天亮后送他一句话:

“可得好好干!

此后40年教学生涯中,安东亚没有辜负父亲那句话。

他教过小学所有课程,曾担任小学负责人;因工作表现突出,1983年被调到大五家子中学任语文教师,先后做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职教主任、政教主任等工作;同样是因为各方面成绩突出,1986年由民办教师“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公办教师;1993年7月,他实现了人生另一个愿望,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孩子他爸和我结婚那时候,就是民办老师。

这么多年,看他得过奖励、证书可不少,县里、市里、省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让孩子他爷最高兴,就是那年入党。

当天下晚儿,这爷俩唠了足足大半宿。

”安东亚老伴韩玉莲讲,“这一辈子,他把当老师、入党这两样儿,看得比命都重要!

从教40年,安东亚从最早挣生产队公分,到后来村里每月补助5元钱,直到“转正”开始挣工资,每月两三百元钱收入一直到2004年。

而仅靠这微薄收入,还要养活一对儿女和年迈父母,清贫可想而知。

当年有好多人劝他:

“挣那么俩钱儿,还不如回家种地算了。

”是,凭安东亚头脑和勤劳,就算回家务农,家里生活也一定会比他当教师宽裕。

但一想到当初自己选择,一想到那些眼巴巴盼着孩子出息乡亲,一想到校园里那些山乡孩子,他选择是坚守。

直到离世,他没有给家里留下任何积蓄。

从教40年,安东亚是学校里“全能”教师,他教语文,不爱学语文学生会爱上语文课,爱上写作文;他做政教工作,校园里就变得更加张弛有度,秩序井然;他当班主任,再调皮学生都能被他管理好,什么样班级在他管理下都变得学风良好,井井有条。

1983年他刚调到中学那年,校内有一个让所有人头疼班级,两任班主任都被学生气跑了,无奈只好由校长兼任,安东亚担任这个班班主任两年,这个班不仅被评为市级三好班级,而且全班成绩突出,重点高中升学率全校第一。

从教40年,安东亚教过学生记不清究竟有多少。

学校150多名教师中,好多都曾是他学生。

全镇有好多家庭中,两代人都是他学生。

他学生,有留学、工作在国外,有在各省市大机关、大企业担任领导工作,也有留在本乡务农。

无论做什么工作,他们都兢兢业业,出类拔萃;无论在哪里,他们都骄傲自己是安老师学生。

从教40年,安东亚无论家住西哈尔套老家,还是后来搬到校外家属房,从来都是最早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校园,甚至没人记得他请过哪怕是一天病假或事假。

同事们说,“他好像就是一个不知疲倦机器,永远都是在工作;他仿佛就是学校不可分割一部分,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时候到学校,哪怕只有几个人在校,其中一定有他。

老伴儿韩玉莲说,“孩子他爸这辈子,除了吃饭、睡觉,剩下工夫和心思,都在学校,都在他学生身上!

2008年4月中旬,担任八年级年级组长、语文教研组长、一个班级班主任和两个班级语文课安东亚,忽然感到走路气喘,上下楼都异常吃力,校领导强制要求他住院检查。

2008年4月25日,安东亚被确诊患有恶性胸腺瘤,这一不祥消息牵动了亲人、同事、学生和乡亲们心。

准备手术之前,人们纷纷赶来看他,很多人忍不住哭了,安东亚却坚定地说:

“我要是走了,你们送我;我要是回来了,还去上班!

人们愿意把教师比作“园丁”,他更是学生心目中严父和慈母

在物欲喧嚣、心态浮躁社会氛围中,不为诱惑所动,坚持职业操守显得弥足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