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3050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docx

梨园矿新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梨园矿郭庄井

矿井地质报告

 

(修改稿)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梨园矿

二00六年八月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编制报告的目的和依据

矿井地质报告是在全面总结从井田勘探、建井到开采活动及后期补充勘探各阶段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性报告。

它是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制定发展规划、进行改、扩建设计的基本地质依据和主要基础资料。

梨园矿郭庄井原名梨园矿务局郭庄矿,隶属于平顶山市煤炭局管理。

2004年8月郭庄井被平煤集团公司收购,更名为梨园矿郭庄井。

 矿井隶属关系产生了变更,井田边界发生了变动,生产能力重新进行了核定,资源量也不断发生变化。

矿井范围内,自1959年至今,分别由河南省地质局103队、129地质队,省建委地质五队,平煤集团地测处勘探公司等单位进行过勘探施工,并提交了相应的地质报告或资料。

时间跨度近四十年。

矿井自1970年开始建井,1974年简易投产至今,矿井开采揭露情况和地质队提供的各种地质资料从未经过系统的归纳整理。

原煤层编号混乱,地质构造解释不一,钻孔资料残缺不全,直接影响了矿井长远规划设计与安全生产。

根据国家《矿井地质规程》规定和地质测量质量标准化要求,为满足矿井实际生产的需要,急需系统整理长期以来分散、零乱的各种地质资料,修编《郭庄井矿井地质报告》。

本次修编的梨园矿矿井地质报告,以《河南省梨园煤矿郭庄矿黄楝树井田扩勘地质勘探报告》、《平煤集团梨园矿郭庄井地质报告》、《平煤集团梨园矿郭庄井三水平地质说明书》、《平煤集团梨园矿采矿证换证说明》为依据,在充分利用原地质勘探资料及生产矿井建井和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地质资料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报告编制所利用的各种成果资料、图纸等多止于年底。

第二节井田交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及气候

1交通位置

梨园矿郭庄井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部,东北距汝州市32km,北距洛阳市87km,南距平顶山市80km。

矿区内有庙鲁公路通过。

二广高速公路北距矿区10km。

矿区公路与207国道、904省道连接,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图1-1交通位置图

 

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坐标

坐标

X

Y

X

Y

1

3774981

38372169

27

3771825

38374520

2

3775180

38372752

28

3772350

38374250

3

3774850

38372755

29

3772688

38374616

4

3774700

38373085

30

3772760

38374617

5

3774695

38373380

31

3772789

38374318

6

 3774394

38373424

32

3772925

38374140

7

3774188

38373716

33

3772834

38373958

8

3774234

38373968

34

3772937

38373739

9

3774418

38373971

35

3773160

38373707

10

3774935

38375330

36

3773222

38373771

11

3774780

38376005

37

3773251

38373682

12

3775005

38376095

38

3773308

38373700

13

3774830

38376478

39

3773364

38373551

14

3774100

38376615

40

3773370

38373500

15

3773870

38376490

41

3773515

38373485

16

3773510

38376150

42

3773522

38373582

17

3773525

38376385

43

3773640

38373540

18

3773470

38377100

44

3773911

38373372

19

3773370

38377570

45

3774483

38373102

10

 3772610

38376760

46

3774381

38372410

21

3772200

38376160

47

3774389

38372303

22

3772060

38376020

48

3774394

38372147

23

3771806

38375634

49

3774541

38372143

24

3771814

38375442

50

3774543

38372291

25

3771865

38375105

51

3774666

38372289

26

3771860

38374765

52

3774661

38372164

2井田范围

井田北部为井田,主要以为界,南部为煤系地层底部基岩出露区,东部以为界,西部以F3断层为界,并与相邻。

2000年元月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向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10000004。

井田东西走向长约6.5km,南北倾向宽约2.6km,面积约16.3km2.

郭庄井主井口坐标为:

x=3773677.929y=38374209.51z=338.3副井口坐标为:

x=3773700.261y=38374183.47z=337.8(见附表1—1)。

3自然地理及气候

井田为低山丘陵区,基岩部分裸露,因风化作用结果,使其成碎 块状,角砾状等,局部则为新生界松散沉积覆盖,全区地形西南高.北东低,最高点黄黄土坡标高456.70米,冲沟发育,地表迳流良好。

本区属淮河流域。

汝河水系。

为大陆性干旱气候,据临汝县气象资料.年平均降水量为659.93毫米,年降大降水量为1170.9毫米(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32.80毫米(1966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61.2毫米(1985年8月12日),一次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85年8月5日~8月13日).大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量的5.3%.年平均蒸汽量为1834毫米,年最大蒸气量为2250毫米(1966年),年最小蒸汽量为1421.1毫米(1984年),年平均气温14.2℃,最高气温为44.6℃(65年6月20日),最低气温-18℃(69年元月30日).年绝对湿度12.6毫米巴,相对湿主度67.2%。

 流经井田西北部的梨园河,基本为长年性河流,矿区大气降水和松散地层孔隙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洪流量为360.55~1003立方米/秒,水位标高306.20~338.11米。

四.地震

根据临汝县志记载,1809年夏地震,汝水溢,伤人无数;1827年3月23日地震,国家地震局河南物探队鉴定结果,第一次地震烈度小于6级,后一次为有感地震。

1972年5月开始对地震进行了系统观测,于1972年12月2日和1973年12月1日各发生一次1.2~1.3级地震。

第三节矿区勘探史

 1959年-1960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105队在梨园矿区进行了勘探工作,提交了”赵庄井田精查报告”及”临汝煤田寄料街附近小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后者由于勘探程度不够,质量较差,被降为普查。

该勘探阶段在黄连树井田范围共施工6孔,即黄1至黄5,由于孔岩芯采取很少,多为无芯判层,又无可靠测井资料验证,皆为废孔,无参考价值。

1970年6月,河南建委地质五队对郭庄井田进行补充勘探,于1971年10月提交了”临宝煤田梨园矿区郭庄、黄连树井田及外围找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在本井田施工6个孔,即黄6-黄11六孔,钻孔见煤点的厚度解释及深度均较可靠,可供使用,但由于控制工程量稀,构造不清,勘探程度不够,无法作为开拓设计的依据。

1984年9月煤炭部129煤田地质勘探队进行补充勘探,并于1986年10月提供了”黄连树扩勘地质报告”,施工钻孔9个,即603、407、405、403、505、627、623、503、509钻孔,该9孔采用全部机械取芯钻进,共见煤层81层,总煤厚109、9M,其中可采煤层43 层,总煤厚94、3M,仅有一层煤田不作质量要求而末取上,(煤厚0、81M)。

本次扩勘,在86年6月省厅进行审查,构造控制是可靠的,储量比例已达到要求。

本次编制报告过程中,对原有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原有钻孔资料基本可以利用,但是限于当时技术条件,五十年代施工的钻孔尚未进行测井,未测斜。

使用资料时只能做直孔处理。

新施工的钻孔对煤层的控制基本可靠,个别孔对煤层有打薄打丢现象。

部分孔未见封孔报告书,对封孔质量无法做出确切评价。

426队和朝川矿务局施工的钻孔质量等级中有不合格煤层。

各施工单位及采集样品数量及化验质量均符合各勘探阶段规范要求。

第四节矿井开发史

梨园矿是1947年汝州解放时从资本家手中接管的地方小煤矿。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建设了赵庄矿井、太山庙矿井,郭庄矿井、 长虹矿井、宁庄矿井。

赵庄矿井于1958年兴建,1960年投产;太山庙矿井于1960年开工兴建,1969年10月投产;郭庄矿井于1970年建井,1974年简易投产;长虹矿井于1988年建井,1992年简易投产;宁庄矿井经河南省煤矿设计院设计,年产30万吨/年,现经平煤设计院修改为45万吨/年、待建。

宁庄小井正在恢复生产。

平顶山市梨园矿务局于1990年12月10日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证证号为:

豫采证煤字[1990]第004号,有效期为伍拾年,采矿范围包括隶属梨园矿务局的赵庄矿井、太山庙矿井、郭庄矿井、长虹矿井的开采范围,在区域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赵庄矿井、太山庙矿井、郭庄矿井所属的临宝煤田梨园矿区。

采矿范围由A1……A40共40个座标点圈定。

第二部分为暴雨山井田的长虹矿区,开采范 围由C1—C14共14个座标点圈定。

在此基础上四个矿井又分别办理了各矿井的采矿许可证。

1991年太山庙矿井报废闭坑,1993年赵庄矿井报废,现回收煤柱兼采四组煤。

,并于2000年11月24日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4100000041194。

有效期十年,自2000年11月至2010年11月。

第五节井田内小煤窑开采情况

 井田内共有小煤窑14个,部分为乡村联办集体矿,多数为个体联营矿,经过近两年的治理整顿,基本上关闭。

小煤窑分布于井田浅部煤层露头风氧化带附近(详见地形地质图和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开采方法多为竖井单水平上下山一次采全高,自由垮落。

开采煤层不一,丙、丁、戊、己煤层均有(见表1-2)单井生产能力一般在3万吨左右。

同全国产煤地区一样,小煤窑的兴起,一是可以回收国有矿不易开采的边角煤块段,同时对发展地方经济,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缓解煤炭供需矛盾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应看到,多数小煤矿虽经各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且有开采证和开采范围,但由于多属集体或个体联营,分布零散,加之技术装备落后,多数经营者和生产者技 术素质低,仅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回收率偏低,越界越层开采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小煤窑由于越界开采和距大矿井巷工程较近,直接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此外,小煤窑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时有事故发生。

因一次采全高冒顶现象也较为突出。

小煤矿乱采乱挖采空区积水,若与大矿巷道或采面贯通,将会发生严重事故。

因此,应加强对小煤矿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提高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业务素质及法制观念,以减少或杜绝不规范开采行为,避免煤矿事故发生。

表1—2梨园矿区小煤矿一览表

矿  名

批准日期

批准煤层

有无协议

收费情况

入股情况

转供电情 况

干部参与

占用资产

押金情况

处理

意见

汝州市寄料镇高庙红旗煤矿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高皇煤矿

梨园转供

关闭

平顶山天平公司顺兴煤矿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青年矿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高庙煤矿

梨园转供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兴荣煤矿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皮沟矿

梨园转供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新岭煤矿

梨园转供

汝州市寄料镇新岭新井煤矿

梨园转供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青松煤矿

梨园转供

汝州市寄料镇安能煤矿

梨园转供

汝州市寄料镇双扶煤矿

梨园转供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徐庄村办矿

关闭

汝州市寄料镇天龙煤矿

汝州市寄料镇张坡顺达煤矿

 

第二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井田地层及含煤地层

井田内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均有出露,通过1﹕5000地质填图特别是钻探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郭家窑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

其中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含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及局部可采二2煤层,其次为太原组及上石盒子组的一、四、七煤段,分别含局部可采煤层一4、四2、五2、七2煤层。

现将井田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寒武系(Є)

1.1下统(Є1)

1.1.1馒头组(Є1m)

紫红色、灰绿色叶片状泥岩。

砂质泥岩间夹褐红色系砂岩薄层,顶部为灰色、紫红色厚层状泥岩。

与太古界郭家窑组不整合接触。

厚87.14米。

1.2中统(Є1)

1.2.1.毛庄组(Є1m)

下部为灰色、浅灰色竹叶状灰岩,发育波状纹理。

厚44.51米。

上部以灰黄色中、薄层状泥灰岩为主夹黄色泥岩、粉砂岩薄层。

厚48.46米。

本组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92.97米。

1.2.2徐庄组(Є2x)

下部为黄灰色泥灰岩,含泥质灰岩、灰岩,夹紫红色薄层粉砂岩,灰岩具鲕状结构。

厚68.90米。

中部为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及透镜状灰岩和泥灰岩条带,层面具泥裂。

厚193.33米。

上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间夹紫红色泥岩。

厚81.65米。

本组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343.92米

1.2.3张夏组(Є1zh)

灰、深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间夹致密块状灰岩、豆状灰岩。

发育波状纹理。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98.55米

1.3上统(Є3)

崮山组(Є3)

灰、深灰色微带肉红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局部见紫红色条带,厚层状,间夹泥灰岩、铝土泥岩薄层。

发育缝合线构造。

底部具细鲕状结构。

本组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94~277米。

2石炭系

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即含煤地层第一含煤段,底界以铝土泥岩层与上寒武统崮山组呈平行不整合

接触,上界止于L8灰岩或L8灰岩上部黑色泥岩顶面。

厚33.52~66.97米,平均厚48.99米。

本组依据岩性组合分为:

2.1底部铝土泥岩段

浅灰色、灰绿色、局部深灰色、紫花色铝土泥岩、铝土岩,夹砂质泥岩及不稳定薄煤层。

鲕状结构,含较多黄铁矿结核,致密块状。

厚0.77~6.33米,平均4.15米。

2.2下部灰岩段

由L1~L3三层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砂质泥岩和薄煤层(一1、一2、一4)组成。

灰岩中产腕足类、筳科、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L1、L2发育较差,局部相变为泥灰岩或砂质泥岩取代,L3灰岩较稳定,局部含燧石结核,其余L6不同的是燧石结核较小且少,裂隙不甚发育。

厚14.33~27.97米,平均16.13米。

2.3中部砂泥岩段

有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粒砂岩组成。

中部夹一薄层灰岩,含3~4层不稳定薄煤层。

砂岩含较多的云母碎片,泥、钙质胶结,砂质泥岩、粉砂岩一般发育波状层理,层面含较多炭屑和植物化石碎片,局部见完整植物化石,灰岩中含腕足类、海百合茎、筳科动物化石及其碎屑。

厚10.32~23.52米,平均15.52米。

2.4上部灰岩段

由3~4层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燧石灰岩、粉砂岩及2~3层薄煤层组成。

其中L5.灰岩单层厚度1.00米右,局部变为泥质灰岩,L6(K1)灰岩厚度较大,上部含燧石结核,下部少含或不含燧石结核,为一8煤层顶板是良好标志层之一,L7、L8不稳定,仅在局部发育。

灰岩中产有孔虫、海百合茎、海胆、腕足类、海绵骨针等动物化石及碎屑。

厚13.88~27.35米,平均16.72米。

本组共含煤4~6层(一1、一2、一4、一6、一7、一8)。

其中一4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产化石:

Cardaitespricipalis带科达

Annulariastellata星轮叶

Lepidodendronoculus—felis猫眼鳞木

Stigmariafecoides肌根座

Schucnotellasp.舒克贝

Schwagerinasp.希瓦格筳

Chonetessp.戟贝

Choristitessp.分啄石燕

Dictyoclostussp.网格长身贝

Rugosofuslinasp.皱壁筳

Quasifusulinacff.Longissima长似纺锤筳

Pseudoschwagerinasp.假希瓦格筳

Triticitessp.麦粒筳

3二叠系(P)

3.1下统(P1)

3.1.1山西组(P11s)

为含煤地层第二含煤段,与太原组成整合接触。

主要岩性由浅灰色、深灰色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

根据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本组分为三个岩性段:

下段(太原组顶界~大占砂岩顶面),厚15.35~43.18米,平均31.53米。

其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夹薄层菱铁质泥岩,发育波状、透镜状、脉状层理,生物潜穴为黄矿铁充填。

中部以煤层为主夹砂质泥岩、粉砂岩薄层,含较多黄铁矿结核,发育水平层理。

上部为大占砂岩,麻灰色,含较多云母片及炭屑和少量的泥砾,是确定二1煤层的良好标志层。

中段(大占砂岩顶面~香炭砂岩顶面):

厚10.42~64.16米,平均37.20米。

以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中夹较多镜煤化植物茎干化石,顶部为浅灰色含菱铁矿中细粒砂岩(香炭砂岩)。

上段(香炭砂岩顶面~K3底):

即小紫泥岩段。

厚8.65~35.57米,平均23.17米。

以浅灰绿色、紫花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薄层,局部具密集菱铁质细小鲕粒。

本组总厚83.52~111.77米,平均90米。

本组是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2~3层。

其中,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产化石:

Lepidostrobohhyllumsp.鳞孢叶

Cardaitessp.科达

Lepidophylloidessp.鳞叶

Alethopterishenanensis河南座延羊齿

Lobatannularia–sinenensis中国瓣轮叶

Taeniopterissp.带羊齿

Pteopteris(Asterotheca)orientalis东方栉羊齿

Pecopterisarcuata弯脉栉羊齿

Pecopteriscf.taiyuanensis太原栉羊齿(比较种)

Sphenopteristenais纤弱楔羊齿

3.1.2下石盒子组(P12x)

含三煤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厚120~145米,平均135米

3.1.2.1三煤段

主要言岩性为浅灰、灰绿色,局部紫花色的细—中粒岩屑和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

底界砂锅窑砂岩为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其上为大紫泥岩。

另外,本段中上部依次还发育有老君庙砂岩、K4砂岩。

煤层主要发育在煤段下部,煤段上部一般不发育紫斑,以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菱铁质粉砂岩。

本段顶界止于三、四煤段分界砂岩(K5)底。

厚123.60~145.36米,平均134.29米。

含三煤段煤层1~3层。

其中三10煤层,厚度在临界可采厚度左右,以高灰煤为主。

产植物化石:

Lepidophylloidessp.鳞叶

Pecopterislativenosa厚脉栉羊齿

Lepidodendronoculus—felis猫眼鳞木

Cordaitesprincipalis带科达

Annulariapapilioformis碟轮叶

Gigantopterisclathroreliculatus网格大羽羊齿

Pecopterishemitelioides简脉栉羊齿

Gigantonocleacf.mira奇异单网羊齿(比较种)

Pecopterisarcuata弯脉栉羊齿

Lobatannulariaarcuata匙瓣轮叶

Chiopterissp.掌蕨

Tingianamagnehii菱齿叶

Fascipterisdensata密囊束羊齿

Paracalamitessp.付芦木等

产动物化石:

Lingulasp.舌形贝

3.2上统(P2)

3.2.1上石盒子组(P11sh)

本组根据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分为四、五、六、七、含煤段,其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233~米,平均厚333米。

3.2.1.1四煤段

由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和浅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煤层组成。

底部K5砂岩质上泥岩,砂质泥岩通常发育紫斑。

本组顶界止于K6砂岩底,厚44.11~92.80米,平均67.59米。

含煤1~6层,主要发育在煤段中上部,一般1~2层,其中四2煤层为本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薄煤层或炭质泥岩。

产化石:

Labatannulariaminor较小瓣轮叶

Spnenophyllumgongxianense巩县楔叶

P·lativenosa厚脉栉羊齿

Cladophlebiessp枝脉蕨

Taeniopteristaiyuanensis太原带羊齿

Gigantonocleacf.tenuinervis细脉单网羊齿(比较种)

Neuropteridiumcoreanicu朝鲜羽羊齿

Lepidophylloidessp.鳞叶(未定种)

Stigmariasp.根座

Cordaitessp.科达(未定种)

Astterothecasp.星囊蕨

3.2.1.2五煤段

下部为灰、灰绿、紫花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

底部K6砂岩为灰白色、灰绿、浅灰色含砾中、粗粒石英砂岩。

中部为灰、浅灰色砂质泥岩和砂岩,夹1~2层薄煤层(五1、五2)。

其中五1煤层底板砂岩发育较好,为浅灰、灰白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

上部以灰绿、紫花色泥岩夹透镜状砂岩组成。

本段顶界止于K7砂岩底,厚58.03~115.84米,平均厚度92.53米,共含煤1~2层,其中以五2煤层比较稳定。

产化石:

Lobatannular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