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32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docx

整理中国药典芦荟

[l|《中国药典》]芦荟

芦荟

芦荟《中国药典》

【拼音名】LúHuì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

库拉索芦荟习称“老芦荟”,好望角芦荟习称“新芦荟”。

【性状】

库拉索芦荟:

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

表面呈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

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

富吸湿性。

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好望角芦荟:

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

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

【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库拉索芦荟显棕红色,好望角芦荟显黄绿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化铁试液5ml与稀盐酸5ml,振摇,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放冷,加四氯化碳10ml,缓缓振摇1分钟,分取四氯化碳层6ml,加氨试液3ml,振摇,氨液层显玫瑰红色至樱红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

17:

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砍成小块。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肝热,通便。

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

【用法用量】2~5g。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芦荟《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LúHuì

【别名】奴荟

【来源】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芦荟AloeveraL.或斑叶芦荟A.veraL.var.chinensis(Haw)Berg.,以叶或叶的干浸膏入药。

花亦供药用。

四季可采,一般鲜用,或割取叶片收集流出的液汁蒸发到适当浓度,逐渐冷却硬固,即得干浸膏。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

叶、芦荟膏:

肝经实热头晕、头痛、耳鸣、烦躁、便秘,小儿惊痫,疳积;

叶:

外用治龋齿,疖痈肿毒,烧烫伤,湿癣。

花:

咳血,吐血,尿血。

【用法用量】叶3~5钱;芦荟膏:

0.5~1钱,多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花3~5钱。

【附方】

治热结便秘、头晕目赤、烦躁失眠等症,可与茯苓、朱砂等配伍应用。

治疗肝经实火的躁狂易怒、惊悸抽搐等症,常与龙胆草、黄芩、黄柏、黄连、大黄、当归等同用。

对蛔虫腹痛,可与使君子、苦楝根皮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外用有杀虫之功,可用治癣疾。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芦荟《*辞典》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LúHuì

【别名】卢会(《药性论》),讷会(《本草拾遗》),象胆、奴会(《开宝本草》),劳伟(《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斑纹芦荟的叶中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品。

全年可采。

割取叶片,收集其流出的液汁,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

【原形态】

①库拉索芦荟

多年生草本。

茎极短。

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厘米,宽2~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

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厘米;总状花序疏散;花点垂,长约2.5厘米,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

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

花期2~3月。

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我国亦有栽培。

本植物的叶(芦荟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好望角芦荟

茎直立,高3~6米,叶30~5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80厘米,宽12厘米,具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

圆锥状花序长60厘米左右;花梗长约3厘米;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带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

蒴果。

分布非洲南部地区。

③斑纹芦荟,详"芦荟叶"条。

【性状】

①老芦荟

又名:

肝色芦荟。

为植物库拉索芦荟的液汁浓缩而成。

商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等。

暗红棕色或咖啡棕色,次品呈棕黑色。

遇热不熔化。

质轻而坚硬,不易破碎。

断面平坦,蜡样,无光泽。

具不愉快的臭气,味极苦。

以气味浓、溶于水中无杂质及泥沙者为佳。

产南美洲北岸附近的库拉索、阿律巴、博内尔等小岛,均系栽培。

②新芦荟

又名:

透明芦荟。

为植物好望角芦荟的液汁浓缩而成。

商品呈棕黑色而发绿。

质轻而松脆,易破碎。

断面平滑而具玻璃样光泽。

遇热,易熔化成流质。

其余与老芦荟同。

产非洲南部,多为栽培。

一般认为质量较老芦荟为差。

【化学成份】

库拉索芦荟叶的新鲜汁液含芦荟大黄素甙、对香豆酸、少量α-葡萄糖、一种戊醛糖、蛋白质及许多草酸钙的结晶。

好望角芦荟叶的新鲜汁液含芦荟大黄素甙及异芦荟大黄素甙。

【药理作用】

①泻下作用

各种芦荟属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芦荟大黄素甙;这些含蒽配糖体要在肠管中放出大黄素等才能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

在所有大黄甙类泻药中,芦荟的刺激性最强,其作用伴有显着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

因各种芦荟中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议用纯芦荟大黄素甙代替芦荟做为泻药。

给犬(2~5克)、猫(0.2~1.0克)口服芦荟,可致泻;对离体小肠无促进蠕动的作用;其泻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

我国云南产斑纹芦荟的混悬液(400毫克/毫升)给雄鼠灌胃,其泻下作用和进口芦荟相似。

此外,给犬注射芦荟提取物,适当剂量可增加小肠液的分泌,并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有时也能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剂量过高反有抑制作用。

②治疗创伤

曾用芦荟水浸物(10%溶液)于人工结膜水肿的兔,可缩短治愈天数;对人工创伤的鼠背,也有轻度促进愈合的作用。

近年来,以芦荟叶浆汁制成含多糖类(聚的凝胶制剂,用于皮肤或其它组织创伤以及烧伤,甚至有人认为可能用于抗绿脓杆菌。

用组织培养法证明,这种芦荟凝胶的毒性较低。

芦荟提取物作成油膏,对小鼠局部照射X线有轻度的保护作用。

③抗癌作用

芦荟提取物1:

500醇浸出物,在体内可抑制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生长;从浸出物中分离出一几乎纯粹的物质有更高抗癌作用,其小鼠半数致死量为5克/公斤。

④其他作用

芦荟提取物1:

500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其白色粉末的1:

100溶液也有抑制作用。

芦荟浓煎膏的水溶液,有对抗水合氯醛对离体蟾蜍心脏的毒性;下肢血管灌流,1:

200为收缩,1:

1000则轻度扩张;在蟾蜍有抗利尿作用,而兔用1%水浸液1毫升/公斤静脉注射,对尿量无影响。

2%水浸液,兔用0.5毫升/公斤静脉注射,30分钟后红细胞数有轻度增加,以嗜酸球为主的白细胞显著增加。

能缩短凝血时间。

每天给芦荟浸出液15毫升于人工胃瘘的犬,20天后胃液有轻度分泌增加,但几天后即中止而恢复正常。

提取物对肾上腺皮质有某些兴奋作用,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

芦荟及其水浸液在苏联用于组织疗法较多。

芦荟水浸剂(1:

2)在试管内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其醇浸液对人型结核杆菌在体外也有些抑制作用(1:

3000~300)。

【炮制】拣去杂质,斫成小块。

【性味】

苦,寒。

①《开宝本草》:

"苦,寒,无毒。

"

②《本经逢原》:

"苦,寒,小毒。

"

③《本草再新》:

"味甘淡,性寒,无毒。

"

【归经】

入肝、心、脾经。

①《纲目》:

"厥阴经。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肝二经。

"

③《本草经疏》:

"入足厥阴、太阴二经,兼入手少阴经。

"

④《本经逢原》:

"入厥阴肝经及冲脉。

"

【功能主治】

清热,通便,杀虫。

治热结便秘,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

①《药性论》:

"杀小儿疳蛔。

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

②《海药本草》:

"主小儿诸疳热。

"

③《开宝本草》:

"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

解巴豆毒。

"

④《本草图经》:

"治湿痒,搔之有黄汁者;又治匿齿。

"

⑤《得配本草》:

"散瘰疬,治惊痫,利水除肿。

"

⑥《本草再新》:

"治肝火,镇肝风,清心热,解心烦,止渴生津,聪耳明目,消牙肿,解火毒。

"

⑦《现代实用中药》:

"为峻下药,有健胃通经之效。

"

【用法用量】内服:

入丸、散,0.5~1.5钱。

外用:

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本草经巯》:

"凡儿脾胃虚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

"

【附方】

①治大便不通:

臭芦荟(研细)七钱,朱砂(研如飞面)五钱。

滴好酒和丸,每服三钱,酒吞。

(《本草经疏》)

②治小儿急惊风:

芦荟、胆星、天竺黄、雄黄各一钱。

共为末,甘草汤和丸,如弹子大。

每遇此证,用灯芯汤化服一丸。

(《本草切要》)

③治大人小儿五种癫痫:

芦荟三钱,生半夏一两(切碎,姜汁拌炒),白术一两(酒炒),甘草五钱(炒)。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黍米大。

每服一钱五分,姜汤送下。

(《本草切要》)

④治小儿脾疳:

芦荟、使君子。

以上各等分,为细末。

米饮调下一、二钱。

(《儒门事亲》)

⑤治五种臌胀:

芦荟、蟾酥各三钱(酒一盏,浸一日,蒸化如膏)。

以生半夏为末二两,巴霜三分,和丸如黍米大。

每服十丸,淡姜汤早晚吞下。

忌盐、糖百日。

(《本草切要》)

⑥治痔瘘胀痛、血水淋漓:

芦荟数分,白酒磨化,和冰片二、三厘,调搽。

(《本草切要》)

⑦治匿齿:

芦荟四分,杵末,先以盐揩齿令洗净,然后敷少末于上。

(《海上集验方》)

⑧湿癣。

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擦干后敷上药末,有奇效。

⑨小儿脾疳。

用芦荟、使君子,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米汤送下。

⑩虫牙。

用芦荟研末敷上。

【临床应用】治疗臭鼻症(萎缩性鼻炎):

先以2%地卡因浸湿之棉片贴附注射部位5~10分钟,然后用20%芦荟浸出液注射于两侧下鼻甲前端粘膜下,其深浅以注射部粘膜出现苍白水肿状为度,每侧注射药液2毫升,再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以防出血。

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

观察48例,经治一疗程29人,一疗程以上6人,不足一疗程13人。

其中2例于第1次注射后即觉鼻内舒服,干燥减轻,窒感消失;24例于注射2~3次后觉头昏、头痛及恶臭减轻或消失,痂皮减少,鼻涕变稀,容易擤出;有的注射15次后始感到部分症状改善。

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如结痂、恶臭、头昏、头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少数无效。

治程中无不良反应。

【备注】我国南方有用斑纹芦荟叶中的液汁制成芦荟使用。

【摘录】《*辞典》

芦荟《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开宝本草》。

1.《南海药谱》:

芦荟,树脂也,《本草》不细委之,谓是象胆,殊非也。

2.《开宝本草》:

卢会,俗呼为象胆,盖以其味苦如胆故也。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芦荟,全株的水液有毒。

中毒症状:

多食引起剧烈腹痛和腹泻。

孕妇会流产。

解救方法:

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

对症治疗:

适时使用镇痛剂。

孕妇禁用吗啡。

注意保胎:

注射黄体酮及维生素E等。

【拼音名】LúHuì

【英文名】Aloes

【别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

【来源】

药材基源:

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斑纹芦荟、好望角芦荟的叶汁经浓缩的干燥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AloeveraL.2.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erg.[A.barbadensisMill.Var.chinensisHaw.;A.chinensis(Haw.)Bak.]3.AloeferoxMill.

采收和储藏:

种植2-3年后即可收获,将中下部生长良好的叶片分批采收。

将采收的鲜叶片切口向下直放于盛器中,取基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

也可将叶片洗净,横切成片,加入与叶片同等量的水,煎煮2-3h,过滤,将过滤浓缩成粘稠状,倒入模型内烘干或曝晒干,即得芦荟膏。

【原形态】

1.库拉索芦荟,多年生草本。

茎极短。

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

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花点垂,长约2.5cm,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

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

花期2-3月。

2.斑纹芦荟,多年生草本。

根系段状。

茎短或无茎。

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叶片狭披针形,长10-20cm,宽1.5-2.5cm,厚5-8mm,先端渐尖,基部阔而包茎,边缘有刺状小齿,下有斑纹。

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花梗长约2.5cm;花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被筒状,6裂,裂片稍向外弯;雄蕊6,有时突出,花药2室,背部着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

蒴果三角形,长约8mm。

花期7-8月。

3.好望角芦荟,茎直立,高3-6m,叶30-5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80cm,宽12cm,具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

圆锥状花序长60cm左右;花梗长约3cm;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带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

蒴果。

【生境分布】

1.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我国亦有栽培。

2.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3.分布非洲南部地区。

【栽培】

生物学特征喜高温湿润气候,喜光,耐旱,忌积水,怕寒冷,当气温隐至0℃时即南遭寒害。

对土壤要求不严,种在旱、瘠土壤上叶瘦色黄,在漫漫肥沃土壤中叶片肥厚浓绿。

栽培技术用分株和芽插繁殖。

分株繁殖:

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将母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每穴1株。

牙插繁殖:

从母株上切取顶芽和侧芽,长5-10cm扦插育苗,约20d生根生定植。

田间管理生长期勤除草,同时结合松土或培土。

每年施肥3-4次,夏季天热干燥时须淋水,雨季注意排除积水。

【性状】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老芦荟显黄棕色、红棕色或棕黑色;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蜡样,无光泽,遇热不易溶化。

新芦荟显棕黑色而发绿,有光泽,粘性大,遇热易溶化;质松脆,易破碎,破碎面平滑而具玻璃样光泽;有显着的酸气,味极苦。

显微鉴别⑴老芦荟粉末用乳酸粉(乳酸1份,酚1份,甘油2份混合)封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团块表现有细小针状和粒状、短粒状结晶附着。

放置24h,粉末稍微溶解,团块上的结晶仍清晰可见。

⑵新芦荟粉末同上法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团块表面无结晶附着。

放置24h,粉末全部溶解。

品质标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无水芦荟甙(C20H20O8),库拉索芦荟不得少于28.0%;好望角芦荟不得少于18.0%。

【化学成份】

1.库拉索芦荟叶含蒽类化合物:

芦荟大黄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78%,异芦荟大黄素甙(isobarbaloinaloinB),7-羟基芦荟大黄素甙(7-hydroxyaloin)5-羟基芦荟大黄素甙A(5-hydroxyaloinA)。

又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aloeresitannol)与桂皮酸(cinnamicacid)相结合的酯。

还含L-天冬酰胺(L-asparagine),天冬氨酸(aspqrticacid),DL-苏氨酸(DL-threonine),L-色氨酸(L-tryp0tophane)等氨基酸;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苹果酸(malicacid),枸橼酸(citricacid),酒石酸(tartaricaicd)等有机酸以及钠、钾、钙、镁、氯等无机元素。

又含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mmose)。

另含多糖混合物,基中主含果胶酸(prcticacid)还有D-半乳聚糖(D-galactan),葡萄甘露聚糖(galactose)的摩尔比为5:

1;在D-半乳聚糖中含半乳糖占92.9%,半乳糖醛酸占3.8%;在葡萄甘露聚糖中葡萄糖与甘露糖的摩渔尔比为1:

22。

还含一种称为芦荟多糖(aloeferan)的多糖,其实验式为(C222H620O336NS3P)7,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另含1种多糖,基中D-葡萄糖、D-甘露糖与D-半乳糖的摩尔比为2:

2:

1,还有少量的阿拉伯糖(arabinosr)和鼠李糖(rhyanmose)。

2.斑纹芦荟叶含芦荟苦素(aloesin),芦荟宁(aloenin),月桂酸(la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acid),十六碳二烯酸(hexadecadieno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葡萄糖酸(gluconicacid),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维生素(vitamin)B1、B2、C、D、E、PP,另含代号为A60、A90a、A90b的三种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000、47000、12000,A60系甘露聚糖,A90b为葡萄甘露聚糖,其中葡萄糖与甘露糖的摩尔比为3:

4。

又含芦荟多糖。

3.好望角芦荟叶含芦荟大黄素甙,异芦荟大黄素甙。

又含芦荟树脂(aloeresin)A、B、C、D,其中芦荟树脂B就是芦荟甘素。

还含异芦荟树脂(isoaloeresin)A,芦荟松(aloesone),好望角芦荟甙元(feroxidin),好望角芦荟甙(feroxin)A及B,呋喃芦荟松(furoaloesone),好望角芦荟内酯(feralolide),5-羟基芦荟大黄素甙A。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各种芦荟属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芦荟大黄素甙;这些含蒽配糖体要在肠管中放出大黄素等才能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

在所有大黄甙类泻药中,芦荟的刺激性最强,其作用伴有显着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

因各种芦荟中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议用纯芦荟大黄素甙代替芦荟做为泻药。

给犬(2-5g)、猫(0.2-1.0g)口服芦荟,可致泻;对离体小肠无促进蠕动的作用;其泻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

我国云南产斑纹芦荟的混悬液(400mg/ml)给雄鼠灌胃,其泻下作用和进口芦荟相似。

此外,给犬注射芦荟提取物,适当剂量可增加小肠液的分泌,并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有时也能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剂量过高反有抑制作用。

2.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1.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芦荟提取物,总甙225mg/kg×4d、结晶Ⅲ120mg/kg×4d或灌胃总甙200mg/kg×3d,均能对腹腔注射0.1%CCl4石腊油液10ml/kg所致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01,其作用强度接近200mg/kg×3d的联苯双酯。

2.2.对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小鼠SGPT升高,同样有降低作用,其活性接近200mg/kg×3d的联苯双酯。

2.3.对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SGPT升高也有降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芦荟注射液10ml/kg×4d的P<0.05,总甙125mg/kg×4d的P<0.01。

3.清除动物体内乙醇的作用:

在大鼠口服乙醇(3g/kg)前30分钟给于芦荟水提物,可迅速清除大鼠血液中的乙醇。

由于芦荟可保护ADH(醇脱氢酶)活性和烟酰胺二核甙酸,使它们不被乙醇所影响。

4.抗肿瘤作用:

芦荟醇提取物及从中分离出的芦荟素A和Alomicin均有抗肿瘤作用。

醇提物对Heps、ESC、S180及B16黑色素瘤等移植性肿瘤均有效。

芦荟苦素腹腔注射50mg/kg每天一次7-10天,对ESC抑制率42.9%,对S180抑制率52.3%。

灌胃的芦荟苦素50mg/kg对Heps抑制率45.O%。

5.治疗创伤:

曾用芦荟水浸物(10%溶液)于人工结膜水肿的兔,可缩短治愈天数;对人工创伤的鼠背,也有轻度促进愈合的作用。

近年来,以芦荟叶浆汁制成含多糖类(聚糖醛酸酯,Polyuronide)的凝胶制剂,用于皮肤或其它组织创伤以及烧伤,甚至有人认为可能用于抗绿脓杆菌。

用组织培养法证明,这种芦荟凝胶的毒性较低。

芦荟提取物作成油膏,对小鼠局部照射X线有轻度的保护作用。

6.其它作用:

芦荟提取物1:

500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其白色粉末的1:

100溶液也有抑制作用。

芦荟浓煎膏的水溶液,有对抗水合氯醛对离体蟾蜍心脏的毒性;下肢血管灌流,1:

200为收缩,1:

1000则轻度扩张;在蟾蜍有抗利尿作用,而兔用1%水浸液1ml/kg静脉注射,对尿量无影响。

2%水浸液,兔用0.5ml/kg静脉注射,30分钟后红细胞数有轻度增加,以嗜酸球为主的白细胞显着增加。

能缩短凝血时间。

每天给芦荟浸出液15ml于人工胃痿的犬,20天后胃液有轻度分泌增加,但几天后即中止而恢复正常。

提取物对肾上腺皮质有某些兴奋作用,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

芦荟及其水浸液在苏联用于组织疗法较多。

芦荟水浸剂(1:

2)在试管内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其醇浸液对人型结核杆菌在体外也有些抑制作用(1:

3000-300)。

芦荟汁液可刺激细菌生长,但从中分出的部位可抑制Bacillussultilis生长。

芦荟提取物可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而导致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生长。

芦荟甲醇提取物在体外可抑制单纯性疮疹病毒1和2。

芦荟多糖10-25mg/kg给于小鼠可解除南美箭毒和阿托品的毒性。

另有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作用。

其芦荟素也有抗胃损伤作用。

芦荟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本品提取物还有抑制紫外线引起的突变作用。

【毒性】芦荟注射液(每1ml含生药0.1g),分2个剂量组0.05ml/kg和0.1ml/kg肌肉注射,连续6月给于家犬。

开始给药后每15天观察并测定血象、谷丙转氨酶、全血尿素氨及肌酐,并称体重。

以后每月测1次。

实验结束后剖解观察各主要脏器并镜检。

结果均正常,未见实质性病变。

高剂量及低剂量组个别犬可见局部肌肉坏死。

【鉴别】

⑴取粉末1g,置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25ml,放置2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稀释至100ml,溶液显黄绿色。

(检查芦荟甙)⑵取本品水溶液(1→100)5ml,加硼砂0.25g,加热溶解,取深夜数滴,加水30ml,振摇混合,溶液呈绿色荧光,紫外灯下呈亮黄色。

(检查芦荟甙)⑶取水溶液(1→100)2ml,加等量饱和溴水,即有黄色深淀。

(检查芦荟甙)⑷取水溶液(1→100)10ml,加苯10ml,振摇后分取苯液,加氨试液2ml,氨液层显红色。

(检查芦荟大黄素)。

⑸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加热到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芦荟甙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

17:

13)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醇溶液,置紫色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

1.净制:

拣去杂质,斫成小块。

2)应用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环境功能区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分级。

2.炒制:

取芦荟块用微火炒至焦黑色。

【性味】味苦;性寒

(三)环境标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