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4782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docx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0127A10

资料编码

产品名称

使用对象

产品版本

编写部门

UMTS网络规划部

资料版本

V1.0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

拟制:

UMTS网络规划部

日期:

2005年1月28日

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XX

目录

第1章PS业务异系统间乒乓切换问题3

1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选型问题3

第2章链路预算中的正交化因子3

2清频测试问题5

第3章室内分布系统合路器选择问题5

3使用RRU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问题5

4dBm/1Hz与dBm/3.84MHz的转换7

第4章关于阻塞的概念7

5高通手机384k业务失败问题7

第5章NodeB的码分问题9

6网络覆盖测试中的受限问题10

第6章WCDMA中高站建设的问题10

第7章山区规划的注意事项11

第8章CW测试时E7476/6474的部分参数设置问题11

第9章小区呼吸效应问题13

第1章PS业务异系统间乒乓切换问题

问题描述

目前局方PS业务异系统切换过程中,Ue从3G切换到GPRS后,马上又重选回来,造成切换乒乓,此过程中数据业务数传为0,用户感受差。

目前华为PS业务异系统切换策略,采用用户尽量保留在3G。

此外,当Ue处于3G系统中,使用导频RSCP做为异系统测量启动量,当处于GPRS系统中,使用EcIo做为异系统测量量。

不同的测量量应该是容易导致异系统切换乒乓的主要原因。

目前有没有方法可以调整该参数设置或者规避?

Emtel方面希望在3G覆盖差的区域尽量留在2G,保证数传,减少乒乓切换。

问题答复

由于采用不同的测量量导致判决的条件不一样,所以比较难设定一个合适的迟滞区间,导致较多的乒乓切换。

建议现场如下操作:

1、先确认测量值的选择。

对于载频覆盖边缘的小区,我们使用CPICHRSCP作为异频小区的测量物理量。

而对于载频中心区域(非载频覆盖边缘小区)仍然使用CPICHEc/N0作为异频、异系统测量值。

这就需要我们对网络结构有清楚的认识。

由于目前3G很难做到室内连续覆盖,所以建议现场采用RSCP作为压模测量值(目前已经是了)。

确认目前3G向2G切换是否正常,主要是看3G向2G切换是否过多,目前的切换点是否合适,通常由于要启动压缩模式所以不能将门限设置太低,以免导致信令面掉话。

这个主要根据测试情况来调整异系统测量启停门限、异系统切换迟滞、异系统切换判决门限等参数来调整。

如果目前PS业务有乒乓那么语音业务也可能会有同样问题。

由于3G信号在干扰较小的情况下,并且现在用户量很少时Ec/Io的值通常都会比较好。

并且目前2G向3G切用Ec/Io作为测量值时可以设置的Ec/Io的门限最高好像只能到-14dB,所以导致很容易就切回3G。

协议规定的Ec/No的门限为:

AminimumthresholdforEc/NoforUTRANFDDcellre-selection,

0=-20dB,1=-19dB,...,7=-13dB.

Defaultvalue=-20dB.从2003-09月份的协议开始,通过CRGP-032221已经修改为下面的取值范围:

AminimumthresholdforEc/NoforUTRANFDDcellre-selection,

0=-20dB,1=-6dB,2=-18dB,3=-8dB,4=-16dB,5=-10dB,6=-14dB,7=-12dB.

Defaultvalue=-12dB。

请现场确认一下该门限可以设置的范围。

并测试切换区域的3G信号的RSCP和对应的Ec/Io的值。

如果2G向3G切换的测量量一定要用Ec/Io,则需要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来确定3G业务质量较好时的Ec/Io的值作为切换门限。

如果RSCP值较低但对应EcIo值较高。

那就不能在2G用Ec/Io作为测量量,需要考虑改为RSCP。

同时在3G的测量量也用RSCP(目前推荐用这个测量量),注意3G侧的启动压模的RSCP值(可以考虑设置为-95dB,压模迟滞可以考虑设置为5dB,压模停止门限可以考虑设置为-92。

可以在实际测试中看看是否有压模频繁启动的现象。

如果有则考虑适当修改迟滞和门限)要低于2G向3G切换的RSCP门限。

如果2G信号比较好且不拥塞则可以考虑将2G向3G切的门限定高一些,比如-87dB(注意该值的设置可以考虑在实际测试中3G的覆盖情况,以典型业务达到较好质量时的覆盖值来考虑设置)。

这样应该可以比较好地避免乒乓切换。

第2章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选型问题

问题描述

在GSM和UMTS共室内分布式系统时,如果原来的GSM天线工作频段为890~960Mhz,UMTS合入系统时,不更换这个天线,UMTS的信号是否能够发射出来,性能如何?

对GSM原来的覆盖是否有坏的影响?

 

如果原来的GSM天线工作频段为870~1880Mhz,又有什么影响?

问题答复

室内覆盖天线通常是一个天线收发共用,没有接收分集,所以这个天线的频段肯定是要包括支持的系统的收发频段的。

所以如果原有室内覆盖天线是窄带天线,比如说只支持900M的系统,那肯定是不能直接将UMTS合入系统的。

天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极化阵子来使能量集中并发射出来,当天线的频段不支持输入的UMTS系统信号时,该信号大部分是发不出来的,绝大部分会被反射回去,可能会有大量的驻波比告警。

此时对原有900M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在异系统共天馈时已经考虑了滤波)。

同样的道理对GSM天线工作频段为870~1880Mhz的天线也是不能直接将UMTS合入系统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可能对原有900M系统没有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没有实际测过,并且不同天线的设计特性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是不允许将天线不支持的系统接入天线的!

第3章链路预算中的正交化因子

问题描述

我们在链路预算中不同半径下正交化因子有相应的取值,其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是我司研究的结果,还是协议中有相应的规定?

若是我司研究的结果,大致的参考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问题答复

我司对正交化因子(也有文献称为非正交化因子)在不同信道条件和小区半径的情况下的取值是参考了业界研究文献的取值。

基本上非正交化因子是多径的一个表征。

一般认为半径越大,多径量越丰富,不同径之间的功率差越小,非正交化因子就越大。

第4章清频测试问题

问题描述

1、上行干扰测试地点选择是否可以不在天面(到每个站点的天面不是很方便)

2、现场没有八木天线,使用AndrewCELLMAX-O-25的室内全向天线是否可行

3、LNA究竟起怎样的作用?

在WCDMA可用频段中,底噪是-105dBm的时候建网应该是没问题的,不接LNA的时候YBT–250是否可行。

问题答复

1、上行干扰要模拟基站的接收,只有在天面上进行测试才能模拟该站点上行的实际无线环境;

2、因为是做清频测试,使用AndrewCELLMAX-O-25的室内全向天线可以进行测试,最后计算电平时要考虑天线增益,但是由于是全向天线,不利于干扰源方向的定位。

3、接滤波器和LNA主要目的是降低YBT–250的底噪,提高测试精度,尤其是测试小信号干扰的情况下。

就现场的频段分配情况,如果有滤波器和LNA的话会更好,测试精度会提高,器件可以按照指导书选用。

如果没有,也可以直接测试,看测试结果情况定,如果1920-1935干扰电平比较高(高于底噪),就没有必要用滤波器和LNA,反之,需要用滤波器和LNA来测试小信号干扰。

第5章室内分布系统合路器选择问题

问题描述

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先期是一个DCS1800基站+一个3802C基站;

后期由于容量需求,增加一个3802C基站;

则需要增加一个3dB桥窄带合路器来进行两个3802C的合路;但损耗及灵敏度恶化增加3.5dB,

此三个信号源间无法采用同一个合路器,如何解决。

另外,如果一定要3个输入的话,损耗是不是就只能增加到3.5dB那么大,而两输入的793423损耗为0.3dB。

问题答复

在“两个输入的也是将DCS1800/UMTS合起来”情况下用的是宽带合路器,这种双工合路器将近有200M频段间隔,两个3802C用的是窄带合路器。

如果有三工合路器来合“3802C+3802C+1800”时候,频段间隔有两种,一个是200M,一个是5M,相当于同时包括窄带和宽带合路,目前还没有这个合路器(在网上查了一下只有GSM900/1800/W的三工合路器),这就是“窄带与宽带之间无法采用同一个合路器”。

建议:

可以先用3dB桥窄带合路器将两个3802C合路,然后用宽带合路器将GSM0合入。

2、3.5dB是窄带合路器的损耗典型值,不是极限值,只要在灵敏度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射频专家推荐的器件:

第6章使用RRU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问题

问题描述

目前广州试验局需要针对局方一个特殊场所(省公司大楼),利用RRU作为信号源建立一套室内分布覆盖系统。

该场所的特点是目标业务量大,因为是给省公司局方人员试用,业务量目标是能够保证有20个以上的PS384K业务同时连接,所以要有4个载频的规模才能保证容量需求。

初步计划使用2个RRU、四个载频,作为异频同覆盖小区接入室内分布系统。

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技术支持帮忙分析并给予答复:

1、RRU本身不带合路器,两个RRU四个载频的合路我们应该怎么来实现,使用室内分布系统中那类普通的合分路器(3dB耦合器)可以吗?

看起来很简陋,和我们基站设备里复杂的合路单元相差较大。

2、在一个区域使用4个异频同覆盖小区,组网是否太复杂,我司设备目前的RRM算法能否理想的实现良好的负载控制?

以保证各小区业务量合理分担

问题答复

如果要将两个RRU合路,那使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通常的合分路器就可以。

如下面的器件指标:

小信号合路器技术指标(2合1)

器件类型、厂家型号频率范围(MHz)VSWR损耗(dB)功率容量(W)连接器形式说明

合成器(三水盛路)SLPS-2202(2合1)800~25001.353.525N型用于小功率信号合成与信号分路

答复:

在进行异频同覆盖时,在小区选择和重选参数设置上要注意避免乒乓重选,并且通过PUC(潜在用户控制算法)可以适当调整手机驻留在负载较轻的小区上。

在呼叫时和通话状态时通过直接重试和负载切换来控制负载,保证接通率和质量。

由于室内覆盖中需要重点考虑楼层间的切换,所以将所有4个频点在所有楼层发射还是有好处的(假设本次规化就是只使用2个RRU共4个小区来覆盖整个大楼,并且容量是满足要求的)。

这是因为在楼层间的移动过程中,UE将不用进行硬切换,而是进行多径分集,对移动不会有什么影响。

切换基本是都应该是由于负荷导致的负载调整硬切换(这种切换是盲切换,速度比较快)。

目前算法支持的异频同覆盖负载切换中是只要有负载满足要求的小区就切。

所以对于这种使用2个RRU4个小区来覆盖整个大楼的情况,将4个小区的信号在所有楼层中发射是比较合适的。

实际上我们在进行室内覆盖设计时,如果大楼内话务量总合很大,那就需要考虑使用多个基站或多个小区,在不同的楼层进行同频覆盖。

通过频率的复用提高容量。

如果单个楼层的话务量就很大,那就需要考虑使用多频点,同时在其它楼层进行同频复用。

这样可以提高频率的利用率,毕竟不是所有的运营商都有丰富的频率资源。

第7章dBm/1Hz与dBm/3.84MHz的转换

问题描述

请问这两个单位如何转换?

?

dBm/1Hz与dBm/3.84MHz

例如:

XdBm/AHz等于多少YdBm/BHz?

问题答复

这其实是一个带宽的转换问题,

Y=X+10lg(A/B)dBm

举例:

1dBm/3.84MHz=1+10lg(3.84*1000000/1)=66dBm/1Hz

第8章关于阻塞的概念

问题描述

1阻塞概念:

当一个较大的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的前端放大器时,会使放大器处于非线性工作区,导致放大器对微弱的接收信号的放大倍数降低,这就是阻塞现象。

一般认为只要干扰信号比接收机的输入1dB压缩点低5dB,就可忽略阻塞对接收系统的影响。

由于在接收放大器的前端一般都有带通滤波器来保护放大器不受干扰信号阻塞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系统共站时,发射机的大功率信号对接收机的阻塞影响很小,一般不用考虑。

这里的接收机的输入1dB压缩点低5dB是何含义?

2互调产生信号与杂散信号在异系统的接收端如何区别?

接收端不是有一个带通滤波器么?

这个滤波器既然可以把大的干扰信号产生的阻塞忽略掉?

为什么过滤不掉这些互调产生信号与杂散信号?

问题答复

1、1dB压缩点

例如一个射频放大器,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其输出与输入可以保证线关系,输入电平增加1dB,输出相应增加1dB,增益保持不变,随着输入信号电平的增加,输入电平增加1dB,输出将增加不到1dB,增益开始压缩,增益压缩1dB时的输入信号电平称为输入1dB压缩点,这时输出信号电平称为输出1dB压缩点。

从上图中很容易得出接收机的输入1dB压缩点低5dB的含义。

另外,值得注意得是:

‘由于在接收放大器的前端一般都有带通滤波器来保护放大器不受干扰信号阻塞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系统共站时,发射机的大功率信号对接收机的阻塞影响很小,一般不用考虑。

这个结论是不严谨的,从经验看,通常是正确的,但是不是绝对的,因为接收机前端的带通滤波器是不能抑制邻近频频干扰信号的电平的。

2、互调产生信号与杂散信号在异系统的接收端是无法识别出来是哪一种原因产生的,因为都体现为一个具体频率的波。

滤波器不能过滤这两张原因产生的信号,是因为带通滤波器是对一个频段进行滤波,而这两种方式产生的信号因为恰好落在这个频段了,滤波器无法进行滤除,所以形成干扰。

第9章高通手机384k业务失败问题

问题描述

用高通手机测试384k业务,发现数据业务始终为64k,sim卡开户数据已经改为下行384k,且sim卡放在其它手机上可以实现384k,应该是高通手机设置的问题。

跟踪用户,发现sim卡放在高通手机里时放松出去的请求就是maxbitratedown:

0x40(64),而放在其它手机里时发出去的请求为maxbitratedown:

0x0。

请问要实现高通手机384业务,高通手机需要进行什么设置?

谢谢!

问题答复

高通手机可以通过超级终端用AT命令控制请求速率,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修改:

AT+CGEQREQ=1,3,64,384(1指contxtID,和HLR开户对应,3指interactive业务,64指上行速率,384指下行速率)

附超级终端设置:

UE硬件设置操作步骤如下(以高通6200为例):

(1)将数据线USB接口与计算机USB相连;

(2)将数据线另一头连接测试手机;

(3)开启测试手机;

(4)设置测试手机传输波特率

打开手机菜单[Menu/5Setting/7Extras/1SIOConfig/1PortMap/2DSBAUD],选择速率230400(USB)/115200(串口)。

(5)设置测试手机连接端口

接入USB端口如下:

[Menu/5Setting/7Extras/1SIOConfig/1Diag/1Diag/USBDIAG];

接入串口端口如下:

[Menu/5Setting/7Extras/1SIOConfig/1Diag/1Diag/UART]。

第10章NodeB的码分问题

问题描述

在GSM中不同的用户通过不同的时隙按照先后顺序来使用资源,也就是说不同的用户不需要用到码来区分,只用到时隙就可以区分开来。

而WCDMA中是用不同的码来区分,对于很多用户使用不同的码来区分时,在物理实现上他是如何做到同时发送的?

是否是在NodeB上中实现的,如果是,是在NodeB什么模块中实现的?

问题答复

1、可以这么理解,在GSM里面,不同的用户通过时分的方法占有同一个物理信道,但在WCDMA中,不同的用户是在相同的时间各自占有不同的信道,这个不同的信道就通过不同的码来标识,并且将各个信道调制到一个载波上发射。

2、在NODEB中,下行信道的物理层的编码(扩频、加扰)在下行处理板(NDLP板)中实现;上下信道的解扩在上行处理板中实现。

第11章网络覆盖测试中的受限问题

问题描述

1.通过测试发现UE记录的BLER(应该是下行的吧),明显差于RNC记录的BLER(上行的吧),尤其是数据业务。

按照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可以判定是下行受限呢?

---而且ASSISTANT显示BLER大于100%的都比较多

2.判断是上行受限还是下行受限是以上下行的BLER为准还是以上下行发射功率超过功控余量范围的点为准?

局方前期的测试的意见是主要以BLER为准的,功率辅助。

3.我的测试是在城区进行的,且导频覆盖不是很好,覆盖较好的区域(大于-80)的估计也就400米左右吧,其余大多是90多,100多,总路径大概3公里吧。

城区基本都是下行受限是不是合理的?

问题答复

问题1和问题2讨论的都是受限问题,所以综合答复。

下行:

EC接收电平差,业务信道发射功率达到最大,BLER差。

上行:

UE发射功率没到最大值、上行BLER都比较好

则判定为下行覆盖受限

下行:

EC接收电平好,EC/IO也比较好

UE发射功率达到最大,BLER比较差,RSSI较低

则可判定为上行覆盖受限。

下行:

业务信道功率到达最大,EC/IO差,下行BLER差,

上行:

UE发射功率没到最大值,上行SIR好,上行BLER也好

则可判定为下行干扰受限。

下行:

EC好,EC/IO(或SIR)好,BLER好

上行:

UE发射功率到达最大,RSSI偏高,BLER差

则判定为上行干扰受限

2、在别的试验局测试中,下行覆盖受限也是有出现过的。

第12章WCDMA中高站建设的问题

问题描述

WCDMA中高站建设的问题。

问题答复

对于高站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导频污染;2G可以通过频率间隔来控制高站带来的干扰,这是二者不同的地方;

2、小区间干扰严重,导致该区域系统容量降低与覆盖变差;

3、高站优化比较困难,目标下倾角难以达到,覆盖无法控制;

解决方法:

1、如果站点很重要,无法放弃,建议降低基站高度;可以通过类似室内放置伪装天线(将天线安装于大楼高度中部)的方式来降低天线高度;

2、如果针对局部区域,如四周高楼林立的情况,信号覆盖可以通过高楼屏障有效控制的话,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方向角与下倾角(包括上倾)的方式来合理利用高站;

3、可以通过使用室内分布系统、微基站(RRU)来替代高站对个别高建筑的覆盖;

4、天线使用上,采用垂直波瓣较小的天线,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干扰。

5、还可以把该站点放到异频上,前提是大部分手机已经支持异频切换。

第13章山区规划的注意事项

问题描述

山区规划的注意事项

问题答复

1、山区覆盖仿真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准备,规划工具是否支持山区环境下的覆盖仿真。

答:

目前我们的规划工具是支持山区环境的仿真。

山区环境的仿真与一般区域的仿真,如城区,需要准备的数据没有什么差异,主要包括传播模型、话务分布、站点参数、业务参数、电子地图等数据。

但是考虑到山区环境下,话务分布难以准确预测,所以一般不对山区环境进行业务仿真,可以通过导频覆盖预测来观察网络的性能。

2、仿真工具是否支持分区域分地形的仿真。

答:

目前我们的规划工具是支持分区域、分地形进行仿真的,也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的区域来进行仿真。

3、进行单站覆盖效果仿真、全山区覆盖仿真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输入参数。

答:

进行单站覆盖效果仿真、全山区覆盖效果仿真所需要的输入参数是相同的,包括传播模型、话务分布、站点参数、业务参数、电子地图等数据,具体需要的时间由网络的规模、仿真的快照(snapshot)次数决定;网络规模越大、仿真快照次数越多,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

4、山顶建站如何解决塔下黑的问题,如何通过调整天线、发射增强或分集等手段解决谷底覆盖(不考虑直放站),如何扩大高站的覆盖范围。

答:

可以通过使用零点补充、预置下倾的全向天线或者设置合理的下倾角来有效解决山顶建站的塔下黑问题。

谷底覆盖可以通过对定向天线设置合理的方向角与下倾角、发射分集、接收分集(空间分集与四天线分集)、使用TMA等技术来改善。

高站的覆盖可以通过对定向天线设置合理的方向角与下倾角、发射分集、接收分集(空间分集与四天线分集)、使用TMA、RRU配合使用等技术来加强。

5、山区建站如何处理与现有人口覆盖站的关系:

说明:

不太明白“现有人口覆盖站”的确确含义,以下答复以“现有2G基站”理解为前提。

a.是否会存在干扰问题?

答:

与其它区域的基站一样,山区建站也存在3G/2G基站的系统间干扰问题。

b.存在那些干扰?

答:

3G/2G基站的系统间干扰主要包括系统间杂散、无源互调等部分;另外,外界的噪声干扰也是一个可能存在的干扰源。

c.针对各种干扰,有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答:

对于3G/2G的系统间干扰可以通过基站共站址、空间隔离、良好器件的性能、隔离滤波器等方法来解决;对于存在的外界干扰需要通过干扰定位来解决。

d.会对一些网络指标存在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答:

系统间、外界存在的干扰会导致3G基站覆盖降低、业务质量下降、容量降低等问题;表现在业务掉话率、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业务传输速率、小区话务量及吞吐量等网络指标上。

第14章CW测试时E7476/6474的部分参数设置问题

问题描述

CW测试时E7476/6474部分参数设置

问题答复

1、RBW的设置:

答:

在agilent的联机帮助上RBW的解释是:

RBW:

Setstheresolutionbandwidth.Itisthesameastheequivalentnoisebandwidth,ENBW,ofthemeasurement。

因为目前公司使用的aginet的接收机接收性能都比教高,如RBW设置为8kHz时,接收机机的底噪可以达到“=-174dBm/Hz+39dB+8dB=-127dBm”,而一般在进行CW测试时(包括利用单音信号、导频信号测试),测试的信号强度都不会低于此值。

所以一般在进行CW测试时,RBW建议设置为最小值8.36KHZ,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测试点的信号强度值不会随着RBW的设置变化而改变。

2、IFbandwidth:

答:

根据agilent技术支持的答复,此参数的含义是中频滤波器带宽。

在进行CW测试时(包括利用单音信号、导频信号测试),此参数设置为5Mhz或1.25Mhz,测试点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别应该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建议设置值为1.25Mhz。

注明:

1、以上参数设置建议适合于E7476/6474系列;

2、有些局点曾经出现在进行CW时,IFbandwidth设置为5Mhz及1.25Mhz,测试点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别应该较大,可能是接收机的问题,需要现场工程师将两套测试数据及测试设备发回公司联系agilent进行问题定位处理。

小区呼吸效应问题

问题描述

局方想了解呼吸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