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4905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docx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声现象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

V固﹥V液﹥V气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测距:

S=1/2vt

5、声音的特性:

音调:

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音色:

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6、噪声的危害:

超过90分贝,影响听力;超过70分贝,影响工作和学习;超过50分贝,影响体息和睡眠。

7、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者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8、声能传递信息。

B超等

声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机械、牙,超声波碎石等。

第二单元光现象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3、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

4、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

1光年=9.46×1015m。

5、光的反射:

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

6、光的反射定律: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d、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原路返回。

(三线重合)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等于0°。

注: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平行。

(某个方向刺眼)

漫反射:

平行不经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各个方向都可看到物体)

注: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

用玻璃板: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

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特点: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等大);物、像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平面镜成虚像(虚像)。

9、凹面镜(凹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常用作反光的“灯碗”、太阳灶等。

凸南镜(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常用作后视镜等。

10、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1、光的折射规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b、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角“空气大”,“其他小”)

d、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注: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2、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

红外线:

热作用强。

常用作诊断疾病、夜视仪、瞄准器、遥控器。

紫外线:

用于杀菌消毒,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促进人体合成VD。

13、透镜

凸透镜(会聚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发散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

 

14、凸透镜成像:

a、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从而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或物体在焦点上。

规律: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特点

物像位置

应用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异侧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异侧

测焦距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异侧

投影仪

幻灯机

u=f

不成像

制平行光

u﹤f

v﹥u

正立、放大、虚像

同侧

放大镜

巧记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适用于实像)

15、眼睛与眼镜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的凸度趆大,折光能力趆强,焦距f趆小。

近视眼:

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

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后,用凸透镜矫正。

16、显微镜:

物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望远镜:

物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第三单元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

2、摄氏温度: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单位:

摄氏度(℃)

3、温度计: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

一估: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二选:

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三看: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我分度值;四放: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五读: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要稍侯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

量程35—42℃分度值0.1℃

5、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晶体:

海波、冰、各种金属、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

6、固体

非晶体:

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非

体晶

熔体

化熔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7、晶体熔化条件:

a、温度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8、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a、沸腾: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c、液体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d、沸腾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腾

e、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图

f、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像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9、液化(“白气”“雾”“露”“出汗”)

液化方法:

降温压缩体积

10、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1、内能:

a、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b、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发生条件:

有温度差;方向:

高温低温

热量:

只存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不具有热量。

单位:

J

热传递

做功

规律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实质

内能的转移。

其它形式的能量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2、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a、单位:

焦耳/(千克.)J/(Kg·℃)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而与吸放热、物质的质量、升降温度无关。

c、水的比热容最大C水=4.2×103J/(Kg·℃)意义:

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d、热量计算公式:

    Q—吸收(放出)的热量—J

Q=cmΔt m-质量—Kg      t—末温

吸热公式:

Q吸=cm(t-t0) C—比热容—J/(Kg·℃)  t0-初温

放热公式:

Q放=cm(t0-t) Δt—升高(降低)的温度—℃

13、热机:

a、内燃机:

一个工作循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冲程,此过程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对外做1次功。

b、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煅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q)

  单位:

焦/千克  (J/Kg)

  公式:

q=Q放/m    Q放=qm

  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放出的热量无关。

e、热机的效率:

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η=W有/Q总

14、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单元电现象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自然间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

库仑(C)。

元电荷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5、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如: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水溶液。

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6、电流(I):

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

b、电流(I):

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单位:

安培(A)1A=103mA(毫安)1A=106μA(微安)

c、测量:

电流表

7、电路:

a、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b、三种状态:

通路、断路、短路

c、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有电源、电路是通路

d、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8、电压(U):

a、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提供

形成

电源电压电流

b、单位:

伏特(V)1KV(千伏)=103V1V=103mV(毫伏)

c、一节干电池:

1.5V一片蓄电池:

2V家庭电路:

220V

安全电压:

不超过36V

d、测量:

电压表

9、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流表

电压表

符号

量程

分度值

0—0.6A0—3A

0.02A0.1A

0—3V0—15V

0.1V0.5V

使

1、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

2、电流要“正进负出”。

3、被测电流不能超电流表的量程。

不能估计电流时,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4、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用电器两端。

2、电流要“正进负出”。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不能估计电压:

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10、电阻(R):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b、单位:

欧姆(Ω)1MΩ(兆欧)=106Ω1KΩ(千欧)=103Ω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橫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超导现象:

某些物质在温度很低时,电阻变为零。

超导体R=0。

11、滑动变阻器:

a、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b、结构简图:

c、铭牌:

“50Ω”50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5A: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d、使用方法:

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接入时选择用“一上一下”接线柱;闭合开关前将滑片阻值调到阻值最大处。

e、作用:

1、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2、保护电路

12、欧姆定律: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

 

实验需注意:

①、连接电路时开头处于断开状态。

②、闭合开关前,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结论:

①、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欧姆定律: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U/R变形:

U=IRR=U/I

*并联电路并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也增大。

13、两个测量实验: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原理

R=U/I

P=UI

器材

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电路图

 

步骤

1、按图连接好电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U1、U2、

U额,记下对应的电流值

3、利用R=U/I计算出电阻值。

1、按图连接好电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U实﹤U额、U实=U额、U实﹥U额,记下对应的电流值

3、利用P=UI计算出电阻值。

注意

1、电流表、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2、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

3、闭合开头前,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

1、电流表、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2、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

3、闭合开头前,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

结论

小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U实﹤U额P实﹤P额

U实=U额P实=P额

U实﹥U额P实﹥P额

14、电能:

来源: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使用: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计量:

电能表(计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单位:

焦耳(J)常用:

千瓦时(KW·h)也叫度

    1KW·h=3.6×106J

参数意义:

10(20)A10A:

长时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

20A:

短时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A。

3000r/KW·h:

每消耗1KW·h的电能,转盘转3000转。

15、电功率(P):

a、意义:

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b、定义: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电功率

c、单位:

瓦特(W)  1KW(千瓦)=103W

d、公式:

P=W/t

W:

消耗的电能—J(KW·h)P:

电功率—W(KW)t:

所用时间—s(h)

P=UIP=U2/RP=I2R

e、根据P=W/t变形得消耗电能的计算公式:

W=PtW=UItW=U2/RtW=I2Rt

f、额定电压(U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功率(P实):

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

用电器的铭牌:

220V100W

220V:

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100W:

表示额定功率是100W

标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可知电阻RR=U2额/P额

16、电与热

a、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b、公式:

Q=I2R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c、若电能全部转化为热Q=W

Q=UItQ=PtQ=U2/Rt

17、家庭电路:

a、家庭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①、电路发生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b、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及插座是并联的

c、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d、接地:

三线插头插入三孔插座时,把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连起来。

e、触电急救:

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人电分离

18、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有关规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判断方法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开关控制

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的通断

电流关系

处处相等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电压关系

两端总的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U=U1=U2

电阻关系

总电阻等于各个分电阻之和R=R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1/R2

或R=R1R2/(R1+R2)

电流、电压分配

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U1/U2=R1/R2

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I1/I2=R2/R1

消耗电能、电功率、热量分配

消耗电能、电功率、热量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W1/W2=R1/R2

P1/P2=R1/R2

Q1/Q2=R1/R2

消耗电能、电功率、热量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W1/W2=R2/R1

P1/P2=R2/R1

Q1/Q2=R2/R1

P总W总Q总

P总=P1+P2W总=W1+W2Q总=Q1+Q2

19、规律:

两个额定电压相等,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电阻小。

若两灯串联,额定功率小(电阻大)的亮(实际功率大);若两灯并联,额定功率大(电阻小)的亮(实际功率大)。

第五单元电与磁信息传递

1、磁现象:

a、磁性:

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物质的性质。

——吸铁性

b、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S极),指北的叫北极(N极)。

——指向性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c、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过程。

铁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是软磁体;钢磁化后磁性不消失,叫硬磁体。

它们都是磁性材料,有很多用处。

d、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方向:

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体外部:

磁感线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S极。

e、地磁场:

地磁的北及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它们之间的夹角叫磁偏有角——沈括(发现的)。

2、电生磁:

a、奥斯特实验说明: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的磁效应

b、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可用安培定则判断(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优点:

磁性的有无可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极性可通过电流方向来控制。

d、电磁继电器实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一种开关。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或磁感线方向改变一项,受力方向就改变一次。

在此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运动方向有关,当磁感线方向或导体运动方向改变一项,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一次。

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我国供生产生活用交流电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秒,电流方向每秒周期性改变50次(改变100次)。

6、电话:

靠变化的电流传递信息。

7、电磁波:

波速与光速相同。

波速=波长×频率C=λf

8、电动机与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

交流发电机

原理图

 

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电磁感应

构造

转子、定子、换向器

转子、定子、铜滑环

部件

作用

换向器由两个铜制半环构成,作用是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交流发电机线圈两端各接一个铜制圆环,铜制圆环随线圈一起转动,将线圈中产生的电流传输给外部。

能量

转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电路

中作用

消耗电能,实质为一个用电器

提供电压,实质为一个电源

区分

关键

因电而动,电路中有电源

因动生电,电路中无电源

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

1、质量(m):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单位:

千克(Kg)

1吨(t)=103Kg1Kg=103克(g)1g=103mg

2、天平的使用

看清:

认清天平的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平、归零: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平: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测量:

左物右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

读数:

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m物=m砝+m游

3、密度(ρ):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无关。

单位:

千克/米3(Kg/m3)1g/cm3=103Kg/m3

公式:

ρ=m/Vm=ρVV=m/ρ

4、密度的测量:

原理:

ρ=m/V

固体:

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c、用细线系住物体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体积V2;d、固体密度为ρ=m/(V2-V1)。

液体:

a、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体积V;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烧杯的质量m2;d、液体的密度为ρ=(m1-m2)/V

5、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对气体影响大)。

4℃时水的密度最大ρ水=1.0×103Kg/m3

0—4℃反常膨胀﹥4℃热胀冷缩

第七单元运动长度、时间测量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速度(v):

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公式:

v=s/ts=vtt=s/v

c、单位:

米/秒(m/s)Km/h1m/s=3.6Km/h

d、变速运动:

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

v均=s/t

已知路程和对应路程的速度求平均速度:

v均=(s1+s2)/(s1/v1+s2/v2)若s1=s2v均=2v1v2/(v1+v2)

已知路程和对应路程所用时间:

v均=(s1+s2+…)/(t1+t2+…)

3、长度测量:

a、主单位:

米(m)

1Km=103m1m=10dm1m=100cm1m=103mm

1m=106μm(微米)1m=109nm(纳米)

b、测量工具:

刻度尺

c、测量方法:

认:

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放:

刻度尺沿所测长度,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看: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

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估读1位)

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d、1h=60min(分)=3600s(秒)

e、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

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误差。

第八单元力现象

1、力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

牛顿(N)

b、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牛顿第一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