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092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

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2.《汉书·宣帝纪》中说: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B.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

C.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D.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

3.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稃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

这种现象表明

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

C.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单位:

市斤/市亩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隋唐

明清

全国粮食亩产

87.84

96.48

94.92

90.84

83.28

115.68

156.24

南方(稻区)

64.32

94.92

136.32

166.44

231.24

312.48

 

——资料来源:

余也非《中闰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

A.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B.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D.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5.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稃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

这种现象表明

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

C.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

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7.“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

”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

8.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由此可见

A.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B.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

C.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

D.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9.《汉书》载:

“秋七月,罢榷酤(酒)官,令民得以律占租。

元帝继位,天下大水,在位诸多盐铁官皆罢,准民可与贩运。

”此举客观上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促进了私营商业发展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保障了农业正常生产

10.(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

这表明

A.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B.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

C.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D.王阳明继承了朱学的衣钵

11.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

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12.有学者指出:

“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13.齐如山(1875—1962)幼入同文馆,在回忆录中写道:

初进馆,人不多,便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

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

这从侧面反映了

A.新式学堂招生难B.齐如山对同文馆的怀旧心情

C.官办学校待遇好D.为培养政治精英不惜花重金

14.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

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康有为此论意在

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15.1929年7月,国民政府规定“以后历书,自不应再附旧历,致碍国历之推行”,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

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

这表明

A.民国纪年要以旧历为参照B.国历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

C.推行国历需兼顾民众记忆D.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16.1936年7月起,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八次,张群针对日本无理要求,强硬地向日方提出:

1.废止上海、塘沽停战协定;2.取消冀东伪组织;3.华北日军及日机不得任意行动及飞行;4.解散察东与绥北伪军。

张群的态度

A.标志着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宣战

B.彰显了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C.体现了国民政府准备联共抗战

D.表明蒋介石深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

17.古代雅典,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材料意在说明雅典

A.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监督

B.任何公民都拥有申诉权

C.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

D.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18.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

由此可知罗马刑法

A.重在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B.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则D.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9.1942年2月,美国给中国巨额贷款5亿美元,超过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贷款总数的两倍,而且未规定利率、偿还期、担保及借款用途。

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援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B.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

D.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

20.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D.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参议员由各州立法会议选出,每州2名。

这一制度安排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体现了对民众狂热情绪的防范

C.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D.有利于提高国会的办事效率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

”这一规定旨在

A.保持国会绝对权威

B.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防止封建君主专制

D.保障民主共和政体

23.有学者评论二战后某国家经济时说:

“这种经济的实质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的作用仅限于通过法制保障经济自由和通过社会福利保障社会公平和安全。

”下列关于这一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

B.进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

C.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D.注重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竞争的秩序

24.20世纪90年代,基于观念的更新与机遇的把握,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重大突破。

下列对两国发展原因共通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政治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B.身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25.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用“缺席政策”来抵制。

“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原则。

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

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26.2021年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官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警告说:

“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

”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

A.说明欧盟已经成了独立的政治实体

B.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反映了欧洲彻底摆脱了美国的影响

D.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7.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28.2021年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官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警告说:

“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

”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

A.说明欧盟已经成了独立的政治实体

B.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C.反映了欧洲彻底摆脱了美国的影响

D.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脱、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思想“保守的方面”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的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四次转型”中后三次转型的表现?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蒋介石委派财政部长孔祥熙参加会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庆。

委员长蒋:

4493。

密表。

货币会议开幕五日,现在分组商议,距离具体程度有待此次集会。

美国内部原不一致,国会及银行界尚抱怀疑或持反对,毛财长(美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因急于表现成效,勉强召开,罗(罗斯福)总统亦觉难有把握,于开幕演词内已经略能窥及。

协定将来须经各国政府批准,意在应付国会,各国代表对自身希望甚大,而美舆论则认为美国担负太重。

连日弟为此事力为毛氏说项,以减困难,惟会内情形各国希望分肥者多对基金摊额分配争持甚烈,苏则要求与英同等,英则支持法、印图占我国之第四席,现正分途运用,想无大碍。

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对于将来若将[?

](原文缺失)之运用亦为争点之一,现正进行商讨中。

对我国批评善意恶意皆有,均注意于军政用款不当及浪费致通货膨胀,对币制、物价之不安定颇为忧虑,现正分途说明,情形尚佳。

所幸我方此来人员均称干练,各方感想颇佳,国际环境不错。

不论会议是否圆满成功,总期得一良好印象,以作将来国际会议基础。

知注驰陈。

弟熙叩。

鱼(电报日期)。

——孔祥熙致蒋介石密电(1944年7月6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该次会议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论述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当人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提及越来越少,相反,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

与作为乌托邦的民主相对立,现在提出的则是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

孟德斯鸠感叹道:

“整个欧洲都读了我的书,而且所有人都承认,他们无法看出我到底是站在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一边。

——引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的民主史:

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孟德斯鸠与民主政体”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要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被应用到君臣关系上,这说明孔子的儒学思想在政治领域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故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社会的影响;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是材料要传达的含义。

2.B

【解析】据材料“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整顿吏治、清廉为政的重要性,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故A选项错误;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在于封建制度,材料未涉及,故C选项错误;材料虽然提出“禄重”的方法,但这不是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的关键信息“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整顿吏治、清廉为政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作用,顾炎武主张“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学生应该认识到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吏治问题,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时期选官制度不再以血缘亲疏作为标准,说明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C项正确。

题干信息涉及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无关,排除A。

礼崩乐坏与题干主旨选官制度的变化无关,排除B。

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尚未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4.B

【解析】

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两汉时期开始南方粮食亩产量不断增加,从魏晋开始南方粮食亩产量逐渐超过全国亩产量,这说明魏晋时期开始了农业重心南移趋势,故B项正确;“南稻北粟”格局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由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农耕经济在不断发展,全国粮食亩产下降不代表农业的衰退,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赋税问题,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是弄清“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的数据”,从而得出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5.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时期选官制度不再以血缘亲疏作为标准,说明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C项正确。

题干信息涉及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无关,排除A。

礼崩乐坏与题干主旨选官制度的变化无关,排除B。

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尚未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6.D

【解析】

元朝和明成祖以后的首都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需要通过大运河的漕运保证对首都的物资供应;明太祖时首都在现在的南京,不需要漕运提供物资。

因此是政治中心的变迁对运河漕运产生了影响。

故答案为D项。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不能说明变化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比较运河漕运和海路漕运,排除C项。

点睛:

本题的回答要从元明时期的政治中心以及明朝政治中心的变化来看对运河漕运的影响。

7.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等信息可以看出,明中期以后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市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出现豪商大贾,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分工的变化,排除D项。

8.C

【解析】

据材料“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戏剧被用作社会教化,影响社会风尚,故C选项正确;戏剧表演的内容不一定是历史事实,故A选项错误;戏剧也不是农民心声的反映,故B选项错误;古代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往往是学校教育,不是戏剧教育,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9.B

【解析】

材料中的“罢榷酤(酒)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在位诸多盐铁官皆罢,准民可与贩运”即允许私人扩大商业经营范围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私营商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B项。

封建统治者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不能反映政策的改变,排除A项;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这项政策对农业生产没有影响,排除D项。

点睛:

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如本题的《汉书》。

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0.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使自己到德行既高尚文明,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

可见,他们的争论表面上是治学方法问题,实际上涉及理学与心学的不同,说明他们对孔孟儒学他不同的理解,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排除C;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排除D。

所以选B

11.C

【解析】

据材料“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为儒教之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的目的是宣扬儒家焦化思想,这符合理学的三纲五常的精神,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的特点和目的,不是反映小说的繁荣,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活字印刷的推广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这显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洋务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不能将其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其本身对封建体制的坚持压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极大束缚了近代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讲述旧体制对近代化发展的制约,不是只局限在官商一体上,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

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教育。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人不多费用多”等字眼也意在强调新式学堂招生难,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强调新式学堂的困难而不是对同文馆的怀旧心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主旨是同文馆而非官办学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培养政治精英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4.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认为法国经过大革命终致大乱;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是民众进步、时代发展结果;而中国民众意识落后,赋予民权会导致大乱,体现了其反对革命派“革命”的主张,坚持改良,实行君主立宪,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康有为否定法美政治制度,排除A。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材料体现康有为借法美政治制度来抵制国内民主革命,主张改良立宪,而不是深入学习西方文明,排除D。

所以选B

15.C

【解析】材料“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表明国民政府在推行新历法的同时注重兼顾了“岁时节令”,故C项正确;材料“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表明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点睛:

材料“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国历年月日”“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阳、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是解题的关键点。

16.B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张群对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来看,态度坚决,义正辞严,说明国民政府已经下定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故答案为B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不能反映准备对日宣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排除C项;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排除D项。

17.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议事会或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公民有权申诉,议事会若认为申诉合理会予以相应惩处,说明雅典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的监督,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在于公民对议事会或公民大会通过法案的监督,而不是强调公民申诉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会对原法案动议者进行惩处,但材料重点不在于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故C项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才是最高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

18.C

【解析】从“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说明古罗马的量刑原则还不完善,没有确立明确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故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罗马公民中间也有等级,着重保护的是贵族的利益;B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19.A

【解析】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本的兵力,有力支持了美国的太平洋战场,故答案选A;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故“战后中美关系”错误,排除B;C项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当时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排除D。

20.D

【解析】

从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来看,1560年与1700年相比,1700年中下层阶级(制造业者、农场主等)的识字能力有明显的提升,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

这些阶层直接参与生产劳动,他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方式的变革,故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识字水平就得出政治地位的稳固;B选项错误,我们不能够说识字水平增长就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只能说有利于他们的崛起;C选项错误,农牧民的识字水平没有增长,说明并没有普及基础教育。

点睛:

解答本题要学会对比分析问题方式。

我们要注意观察所对比的对象,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