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119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3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 热点问题.docx

高考政治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2013年高考政治

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专题一:

中共十八大主要精神

(一)背景材料

1.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2.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4.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党章修改:

(1)科学发展观列入指导思想是十八大党章修改最大亮点

党章修正案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总纲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涉及的教材知识点

经济常识:

1.坚持科学发展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6.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7.国家财政及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

8.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9.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0.坚持实行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政治常识:

1.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3.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4.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哲学常识: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

2.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三)例题分析:

简答题例题

2012年3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环保部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并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PM2.5的监测,及时公布监测数据。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中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贯彻落实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6分)

(2)作为公民也应该贯彻落实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请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分)

【答案示例】

①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履行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有效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和个人保护环境、减少排放。

履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优化环境、减少污染。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制定落实新标准的具体举措。

③(法治政府角度)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相关行政法规条例和制度,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管理,依法惩处违反新标准规定的行为。

④要切实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做政策倾斜,及时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及时公布监测数据,服务大众。

⑤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正透明监督机制)。

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新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管理空气质量的水平。

(答出3点得6分)

(2)建议:

自觉执行国家减排战略,少开私家车、多走路;提倡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煤等。

(2分)

论述题例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用经济常识有关原理,阐述对“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理解。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

(总论点)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分论点)。

通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而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国完成工业化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分论点)。

我国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实现永续发展,绝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文明生产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使经济建设和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从而保证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分论点)。

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论点)。

可以引导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淘汰哪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产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从而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促进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促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专题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背景材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驱动创新。

会议提出要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1定调2012:

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

2012定调2013:

继续稳中求进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二)涉及的教材知识点

经济常识:

1.坚持科学发展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5.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6.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7.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坚持实行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政治常识:

1.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与职能

2.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3.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

4.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5.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方式

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三)例题分析:

简答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要重视跟踪分析和把握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为什么要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答:

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

我国政府只有在GDP总量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人均GDP,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才能体现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论述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论述,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必要性

【答题示例】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论点)

1.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分论点)。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为此,必须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使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2.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分论点)。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这种发展方式日益受到环境、资源、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将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有利于提振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分论点)。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已经影响社会稳定。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更加关注公平,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将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专题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

(一)背景材料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2年12月22日在北京闭幕。

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四大新信息

主题锁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1月30日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

“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综观一号文件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等方面,从农民关切到社会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意见》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二)涉及的教材知识点

经济常识: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5.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6.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7.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8.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9.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

政治常识:

1.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与职能

2.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3.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方式

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三)例题分析:

例题:

表格:

近些年国家支持“三农”的部分举措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9年

2012年

国家支持“三农”的部分举措

全面取消农业税

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试点启动农民60岁后享受国家普式养老保障

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12286.6亿元,增长17.9%

请用所学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表格中的信息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分)

(2)调控经济的“有形之手”主要有哪些手段?

上述举措,使用了“有形之手”的什么手段?

(3分)

答:

(1)国家为巩固农业基础,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

(2分)

(2)有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

上述举措,是使用了计划和财政政策手段。

(3分)

专题四: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一)背景材料

1.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论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立法喜结硕果 法律体系形成

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

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3.反腐倡廉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013年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强调,反腐败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

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了薄熙来、陈良宇、刘志军、杜世成、郑筱萸、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

2012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中国目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反腐败斗争将是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

4.公开年度“三公”经费中央部委接受社会监督

(二)涉及的教材知识点

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政治常识:

1.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与职能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3.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4.国家公务员要依法接受人民的监督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6.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8.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9.公民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1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9.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命题思路和角度:

1、简答题从食品安全立法、校车安全立法、“三公”经费首次公开等角度。

2、联系经济常识中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道德建设知识角度情景命题。

3.政治常识中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公民政治参与等知识设置简答、分析说明题。

4、联系近期整顿网络、打击谣传、诈骗、侵害个人信息犯罪,以网络文明的角度考查道德、法律意识与制度对于网络秩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德治与法治、公民有序参与等)

5、运用政治常识,论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运用哲学发展的有关原理,分析评价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或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进程。

(三)例题分析:

例题: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

30年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

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运用“国家机关”和“民主法制”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12分)

35.上述材料体现了在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2分)

答:

(1)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表明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

(3分)

(2)各级人民政府,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表明我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

(3分)

(3)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社会主义法律才能得到自觉遵守、切实执行。

(3分)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规范政府行为,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分)

五、全国两会

(一)背景材料概述

1.会议议程: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13年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2.选举国家新一届领导人: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张德江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选举李源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选举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选举曹建明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决定李克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1)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5年我国GDP跃至世界第二

∙过去5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过去5年我国物价相对稳定

∙实践证明四万亿投资等决策完全正确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

∙2010年来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5年取消调整近7成国务院行政审批

存在的问题: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主要是: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

(2)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3)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

∙下决心解决污染问题让民众看到希望

∙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

∙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

∙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

∙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

∙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

∙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

4.两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Pm2.5,空气雾霾)、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5.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1)首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

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

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

解决这三个问题,还需要有三大保障。

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二是建设廉洁政府;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

(2)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

6.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联系教材知识点

经济常识:

1.坚持科学发展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6.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7.国家财政及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

9.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位置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