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122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0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docx

高考复习资料最新版

 

元谋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考政治必

 

备知识复习资料

 

姓名:

 

班级:

 

2015年3月

 

高考政治必备核心方法1

 

高考政治必备核心方法2

 

《必修1:

经济生活》

关于计算题的一些计算公式

1、有关汇率的计算公式

以前1甲币=m乙币。

①现在如果甲币升值或贬值(甲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②如果乙币升值或贬值(乙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

2、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

①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实际发行纸币量—实际需求货币量)÷实际需求货币量

②货币贬值率=(实际发行纸币量—实际需求货币量)÷实际发行纸币量

【物价水平下跌的幅度(货币贬值程度即贬值率)=(多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已经发行的货币量)×100%

一般通胀率与价格呈同向变化,成正比(用乘法加法)

即:

现在的价格=原价格×(1+通胀率)

贬值率与价格呈反向变化,成反比(用除法、减法)

现在的价格=原价格÷(1-贬值率)】

3、货币贬值、升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货币流通规律与币值问题)

(1)、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升值贬值问题:

x为升、贬值率,

公式1:

原价÷(1+x)=现价

公式2:

原价÷(1-x)=现价

(3)、物价涨落问题:

假设物价涨、落幅x,(上涨时)公式:

原价×(1+x)=现价

(下降时)公式:

原价×(1-x)=现价

(4)、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率x公式:

原价×(1+x)=现价

(5)、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100%

假设1件某商品价格为B元。

①预期一年后货币贬值x%,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x%);②预期一年后货币升值x%,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x%);

4、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计算

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一件产品售价为B元,某企业一共生产A件①一年后,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商品的

价值量为B÷(1+x%)元,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为B÷(1+x%)×A件。

②一年后,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x%,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为B元,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为A×(1+x%)×B元。

③一年后该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y%,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为B÷(1+x%),该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B÷(1+x%)×A

(1+y%)

④预期一年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x%,,该商品的价值量为:

B(1+x%);

⑤预期一年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x%,,该商品的价值量

 

为:

B(1-x%);

(一)求价值量:

(1)影响价值量因素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②货币贬值或升值(价格)

(2)、公式:

现有价值量=原有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比例)

(二)、求价值总量:

(1)、影响因素:

①个别劳动生产率;②劳动者人数

价值总量=单位价值量×使用价值的数量(商品的件数)

(2)公式:

现有价值总量=原有价值总量×(1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比例)×(1

人数增减比例)

(三)、求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

使用价值量(商品的件数)=价值总量÷价值量

使用价值量(商品的件数)=原有使用价值量×(

1

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的

比例)×(1人数增减比例)

(四)、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注意:

社会(该国、某行业、某部门)个别(某企业、某生产者)

(五)、价值与价格:

公式1: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后,

商品的新价值量=原商品的价值÷(1+X%)

公式2:

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X%后,

商品的新价值量=原商品的价值÷(1-X%)

公式3:

通货膨胀率为X%(物价上涨X%),

商品的新价格=原商品的价格×(1+X%)

公式4:

货币价值上升X%(升值X%),

商品的新价格=原商品的价格÷(1+X%)】

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6、利润=总收入—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7、利息=利率×本金×期限本息=本金+利息

8、关于股票的计算

①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股票片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

银行利率

②股票收益=(卖出价—发行价)×卖出数量

③预期股息=股票价格×银行利率=股票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

9、个人所得说的计算:

第一步:

确定应税额(工资总额扣除个人所得税起征额)(起征点3500元)

第二步:

按照各级税率和应税额进行分别计算

第三步:

将所计算的各级税款合计起来

10、营业税=营业额×税率

11、增值税=增值额×税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12、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W的条件:

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

①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常见

说法:

功能、性能、效用、质量、品牌等)②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常见说法: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等)

二者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3、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产生:

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注: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不是唯一象征,财富的范围很广

4、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关键词:

标价、售价、定价、价格;特点:

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关键词:

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特点:

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还债、房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

5、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速度)

6、纸币的含义:

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质)。

纸币发行的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注: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金属纪念币也是货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货币所具备的所有职能。

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采取的措施: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上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信贷支持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上调税率、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等)

通货紧缩:

表现为物价持续全面下降,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采取的措施: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调税率、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等)

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有:

第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财政赤字;第二,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加强市场监管;

第四,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解决通货紧缩的措施:

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②主要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

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8、常用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

 

②支票(转帐支票;现金支票)

9、汇率升降的利与弊

本币汇率上升

本币汇率下跌

贸易

利于该国进口

不利于该国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进口

出口

投资

利于该国对外

不利于该国

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投资

吸引外资

能提高该国企

不利于该国

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

消费

业和居民的国

利于扩大外需

扩大外需

的国际购买力

际购买力

债务

利于该国偿还

不利于该国

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债务

收回债务

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及其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纸币发行量。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市场的缺陷。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5)国家经济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12、价格变化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不大;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

大。

③商品价格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向变动;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成反向变

动。

④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价格上涨,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下跌,居民购买力提高。

(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减少产量,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措施:

①国家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物价。

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生产,增加供应。

 

③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众的收入。

13、我国为什么要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解决物价上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加强宏观调控可以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

⑤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14、我国政府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商品的价值量,稳定物价。

②供求影响价格。

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调节供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生产,增加供应。

保持供求基本平衡。

③在继续实施从紧的财政政策时,调整优化财政收入和分配支出的结构和方向。

④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⑤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1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

①收入水平(包括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

②物价总体水平

(3)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16、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可以回答如何扩大内需)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的收入。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培育新的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7)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企业)。

(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个人)。

★17、扩大内需(消费需求)经济学依据(即为什么)

(1)原因: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市场不旺,需求不振,有效需求不足,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

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回答此类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结构调整。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8、消费的类型:

(1)按消费的方式分: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的对象分: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按消费的目的分: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9、恩格尔系数和消费结构

(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2)消费结构:

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及其变动

情况的经济指标。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

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

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0、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方面的材料、图表

(1)、反映的经济现象:

①从消费水平上,表现为人均消费总支出和人均消费品数量的增加;(或该

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减小)

②从消费结构上,表现为生存资料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逐渐增加,家庭消费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

③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2)低碳、绿色生活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

③直间原因:

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

④重要因素:

物价总体水平的稳定。

(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观):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公民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正确消费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交换、分配(桥梁和纽带)、消费(目的)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

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必要性: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

要求

重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状②这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怎样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③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公有制经济: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5、关于国有经济(最常用的考点)

地位: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作用: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意义: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6、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

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作用:

在发展市场、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吸纳私人资金、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非公有制的活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的政策:

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7、企业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

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地位: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其中,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是公司制。

8、我国的法定公司

①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②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可以上市)

注: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区别:

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

9、股东的权利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注:

①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②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③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④合伙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合伙人都要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0、公司的组织形式:

(1)公司的组织机构

①决策机构:

股东大会(最高决策机构)及其选出的董事会②执行机构:

总经理及其助手③监督机构:

监事会

(2)实行公司制的优点和作用:

①优点: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②作用:

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

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11、企业(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如何应对竞争,求得生存)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4)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

(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7)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8)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9)实行兼并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12、就业问题

(1)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

(2)原因:

①我国劳动力人口众多,就业岗位不足②我国劳动力素质低,就业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增加就业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有利于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或:

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③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重视就业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利

④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⑤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注意角度)

就业方针: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党和政府:

①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完善就业结构。

③完善支持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

优化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⑤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⑥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改善劳动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⑦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

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再生。

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劳动者: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③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1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劳动者的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