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154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属性。

A.数量属性B.质量属性C.水平属性D.特征属性

【答案】B

2.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A.同类实体B.异类实体C.总体D.同类集合

【答案】A

3.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

A.总体B.个体C.总量D.变量

【答案】A

4.根据总体的形态,总体可以分为()

A.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B.实在总体和想象总体

C.时点总体和时期总体D.平面总体和线性总体

【答案】B

5.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不清晰的变量是()。

A.一列车的煤炭B.滇金丝猴种群C.大兴安岭的树D.工业流水线的一批产品

【答案】A

6.与数量属性对应的是()变量,与质量属性对应的是()变量。

A.离散连续B.数值分类C.顺序分类D.数值顺序

【答案】B

二、多项选择

1.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实体B.属性C.调查D.情况

【答案】AB

2.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

A.数量属性B.质量属性C.水平属性D.特征属性

【答案】AB

3.下列属于数量属性的有()。

A.体重B.年龄C.民族D.销售量

【答案】ABD

4.下列属于质量属性的有()。

A.里程B.体重C.性别D.籍贯

【答案】CD

5.下列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

A.一艘石油巨轮的石油B.一列车的煤炭

C.公园一片草地D.大兴安岭的树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数据一般只包括文字、符号、数码、数字、数值等类型,个体信息量巨大的音频、视频、图像并不包括在内。

(√)

【答案】正确

2.文字是一种数据。

【答案】正确

3.数量属性与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

【答案】正确

4.同类实体要求各个实体的所有属性的属性表现都要相同。

【答案】错误

5.统计信息量与该同类实体所包括的实体个数成正比,与同类实体被关注的属性个数成反比。

【答案】错误

6.信息构成要素中的实体,只能是通过普通感官直接感知的内容。

【答案】错误

7.所谓组件构成实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一旦缺少了组件,实体便不完整。

【答案】正确

8.特性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视角。

【答案】错误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1.发起或从事个体数据采集的人或由人构成的组织是指()。

A.调查主体B.调查客体C.调查内容D.调查工具

【答案】A

2.信息两个构成要素里的实体指的是调查要素中的()。

A.调查主体B.调查客体C.调查内容D.调查工具

【答案】B

3.()是选择个体及采集个体属性值的途径。

A.调查方法B.调查工具C.调查准则D.调查程序

【答案】A

4.研究如何确定调查客体,即如何选择n个个体的过程叫做()。

A.问卷设计B.调查C.抽样设计D.变量设计

【答案】D

5.从某生产线上每隔25min抽取5min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

【答案】C

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两者的根本区别是()。

A.灵活程度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抽样调查一般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获得样本,重点调查是选取全部样本中在某方面特征比较明显的样本进行观测,两者选取调查样本的方法显然不同。

7.统计工作过程由()两个步骤构成。

A.统计设计和统计设施

B.统计实施和调查设计

C.现场调查和调查设计

D.统计设计和调查设计

【答案】A

二、多项选择

1.现场调查方法包括的方式有()

A.访问B.观察C.实验D.测量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统计调查都是对样本中的个体进行的,故其结果可称之为个体数据,但统计调查的最终目标却是要获得总体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答案】正确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

1. 对一个变量而言,其( B)指的是全面调查获得的所有变量值(或组)与其对应频率的一揽子表示。

A.分布 B.总体分布 C.样本分布 D.频数

2.( C)指的是抽样调查获得的所有变量值(或组)与其对应频率的一揽子表示。

A.分布 B.总体分布 C.样本分布 D.联合总体分布

3. 以文字叙述方式表达简单变量的分布,一般用于变量值极少的场合(如性别)的分布的表达方法是( A)。

A.语示法B.表示法C.图示法D.函数法

4. 以表格陈列的方式表达较复杂变量的分布,用于变量值较少的场合(如年龄段)的分布的表达方法是( B )。

A.语示法B.表示法C.图示法D.函数法

5. 以图形方式表达复杂变量的分布的表达方法是( C )。

A.语示法B.表示法C.图示法D.函数法

6.( B)既可以反映较少类数也可以反映较多类数的分类变量分布,甚至也能反映分组化的数值变量分布,居于优先选择地位。

A. 饼形图 B. 柱形图 C. 条形图 D. 直方图

7. 在变量值极少的场合,在一个圆形内,以顶点在圆心的扇形的相对面积(即占整个圆形面积的比例)表示概率大小,以扇形的颜色或其他标记表示对应变量值(既可是分类变量也可是数值变量的)。

这样的图称为( A)。

A. 饼形图 B. 柱形图 C. 条形图 D. 直方图

8. 在所有总体分布特征中,最重要的分布特征是( D)。

A.中位数B.众数C.标准差D.均值

9.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10.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11.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

12.众数是(C)。

A.出现次数最少的次数B.出现次数最少的标志值

C.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D.出现次数最多的频数

13.在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类型出现的次数称为(B)。

A.参数B.频数C.众数D.组数

14.集中趋势最主要的测度值是(B)。

A.几何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

C.众数D.中位数

二、多项选择

1. 分布的表达方法有( ABCD)。

A.语示法B.表示法C.图示法D.函数法

2. 分布图的主要形式包括( ABCD)。

A. 饼形图 B. 柱形图 C. 条形图 D. 直方图

3. 均值的计算方式包括( AB)。

A. 算术平均数 B.加权平均数 C.中位数 D.方差

4. 可以反映数值变量离散程度分布特征的是( BD)

A.中数B. 四分位差 C.偏度 D.标准差

5.中位数是(AD)。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6.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的参数有(BCD)

A.方差B.均值C.中位数D.众数

三、判断题

1. 数据阵与统计数据表包含的信息完全一致。

(√)

2. 条形图比柱状图可容纳更多的变量值。

(√)

3. 分布特征则是分布的进一步简化,在这种简化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信息损失。

(×)

4. 分布特征依计算基础是原始数据还是分布数据分为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

(√)

四、计算分析题

1.某技术小组有12人,他们的性别和职称如下,现要产生一名幸运者。

试求这位幸运者分别是以下几种可能的概率:

(1)女性;

(2)工程师;(3)女工程师,(4)女性或工程师。

并说明几个计算结果之间有何关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性别

职称

工程师

技术员

技术员

技术员

技术员

工程师

工程师

技术员

技术员

工程师

技术员

技术员

解:

设A=女性,B=工程师,AB=女工程师,A+B=女性或工程师

(1)P(A)=4/12=1/3

(2)P(B)=4/12=1/3

(3)P(AB)=2/12=1/6

(4)P(A+B)=P(A)+P(B)-P(AB)=1/3+1/3-1/6=1/2

2. 某种零件加工必须依次经过三道工序,从已往大量的生产记录得知,第一、二、三道工序的次品率分别为0.2,0.1,0.1,并且每道工序是否产生次品与其它工序无关。

试求这种零件的次品率。

解:

求这种零件的次品率,等于计算“任取一个零件为次品”(记为A)的概率。

考虑逆事件“任取一个零件为正品”,表示通过三道工序都合格。

据题意,有:

于是

3. 已知参加某项考试的全部人员合格的占80%,在合格人员中成绩优秀只占15%。

试求任一参考人员成绩优秀的概率。

解:

设A表示“合格”,B表示“优秀”。

由于B=AB,于是

=0.8×0.15=0.12

4.某项飞碟射击比赛规定一个碟靶有两次命中机会(即允许在第一次脱靶后进行第二次射击)。

某射击选手第一发命中的可能性是80%,第二发命中的可能性为50%。

求该选手两发都脱靶的概率。

解:

设A=第1发命中。

B=命中碟靶。

求命中概率是一个全概率的计算问题。

再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即可求得脱靶的概率。

=0.8×1+0.2×0.5=0.9

脱靶的概率=1-0.9=0.1

或(解法二):

P(脱靶)=P(第1次脱靶)×P(第2次脱靶)=0.2×0.5=0.1

5.已知某地区男子寿命超过55岁的概率为84%,超过70岁以上的概率为63%。

试求任一刚过55岁生日的男子将会活到70岁以上的概率为多少?

解:

 设A=活到55岁,B=活到70岁。

所求概率为:

6.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

总销售量的比重(%)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已知:

(元)

答:

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

7.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

生产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3

5

8

2

2

150

100

70

30

5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

根据公式:

(件/人)

8. 某班级25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数据如下:

89,95,98,95,73,86,78,67,69,82,84,89,93,91,75,86,88,82,53,80,79,81,70,87,60

试计算:

(1)该班统计学成绩的均值、中位数和四分位数;

答:

=81.2   Me=82   Ql=74  QM=89

(2)该班统计学成绩的方差、标准差。

答:

S=11.18  S2=124.92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

1.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D    )

A.参数估计    B.双侧检验      C.单侧检验      D.假设检验

2.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B   )

A.原假设      B.备择假设      C.合理假设      D.正常假设

3.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C  )

A.都有可能成立                  B.都有可能不成立

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4.在假设检验中,第Ⅰ类错误是指(  A   )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5.当备择假设为:

,此时的假设检验称为(  C   )

A.双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左侧检验  D.显著性检验

6.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

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为

=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下降,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  D  )

A.H0:

μ=1.40,H1:

μ≠1.40

B.H0:

μ≤1.40,H1:

μ>1.40

C.H0:

μ<1.40,H1:

μ≥1.40

D.H0:

μ≥1.40,H1:

μ<1.40

7.一项研究表明,司机驾车时因接打手机而发生事故的比例超过20%,用来检验这一结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C  )。

A. H0:

μ≤20%,H1:

μ>20%       B.H0:

π=20%  H1:

 π≠20%

C.H0:

π≤20%  H1:

 π>20%     D.H0:

π≥20%  H1:

 π<20%

8.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D )。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9.若检验的假设为H0:

μ≥μ0,H1:

μ<μ0 ,则拒绝域为( B  ) 

A. z>zα  B.z<-zα   C.z>zα/2 或z<-zα/2     D.z>zα或 z<-zα

10.若检验的假设为H0:

μ≤μ0,H1:

μ>μ0 ,则拒绝域为(  A ) 

A. z>zα  B.z<-zα   C.z>zα/2 或z<-zα/2     D.z>zα或 z<-zα

11.如果原假设H0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取值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 C  )

A.临界值       B.统计量         C.P值     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12.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根据P值拒绝原假设的准则是(   B ) 

A.P=α       B.P<α         C.P>α    D.P=α=0

13.下列几个数值中,检验的p值为哪个值时拒绝原假设的理由最充分( D  ) 

A.95%          B.50%            C.5%        D.2%

14.若一项假设规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下面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B  )

A.接受H0 时的可靠性为95%       B. 接受H1 时的可靠性为95% 

C.H0为假时被接受的概率为5%     D.H1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为5%

15.进行假设检验时,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减小,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就会( B )

A.减小         B. 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16.容量为3升的橙汁容器上的标签表明,这种橙汁的脂肪含量的均值不超过1克,在对标签上的说明进行检验时,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H0:

μ≤1,H1:

μ>1,该检验所犯的第一类错误是( D)

A.实际情况是μ≥1,检验认为μ>1

B.实际情况是μ≤1,检验认为μ<1

C.实际情况是μ≥1,检验认为μ<1

D.实际情况是μ≤1,检验认为μ>1

17.如果某项假设检验的结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则错误的说法是( D )

A.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下必定也是显著的 B.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一定具有显著性 C.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为0.05  D.检验的p值大于0.05

18.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性水平α=0.01,原假设被拒绝时,则用α=0.05时,( A )

A.原假设一定会被拒绝             B. 原假设一定不会被拒绝

C.需要重新检验                   D.有可能拒绝原假设

19.哪种场合适用t检验统计量?

(  C  )

A.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      B.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

C.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      D.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

20.当样本统计量的取值未落入原假设的拒绝域时,表示( B )

A.可以放心地接受原假设      B.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

C.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备择假设 D.备择假设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假设检验的步骤。

四、计算分析题

1.某一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为5200kg/hm2 。

一家研究机构对小麦品种进行了改良以期提高产量。

为检验改良后的新品种产量是否有显著提高,随机抽取了36个地块进行试种,得到的样本平均产量为5275kg/hm2,标准差为120/hm2 。

试检验改良后的新品种产量是否有显著提高?

 (a=0.05)(本题10分)

  (参考数值Za/2 ,Z0.025=1.96  Z0.05=1.65  Z0.005=2.58)

解:

H0:

 μ ≤ 5200 H1:

μ >5200 α =0.05  n =36   临界值(c):

1.65

检验统计量:

决策:

拒绝H0(P=0.000088<α=0.05)

结论:

改良后的新品种产量有显著提高

2、一种罐装饮料采用自动生产线生产,每罐的容量是255ml,标准差为5ml。

为检验每罐容量是否符合要求,质检人员在某天生产的饮料中随机抽取了40罐进行检验,测得每罐平均容量为255.8ml。

取显著性水平a=0.05,检验该天生产的饮料容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本题10分)

(参考数值Za/2,Z0.025=1.96  Z0.05=1.65  Z0.005=2.58)

解:

H0:

μ =255   H1:

μ≠255    a =0.05    n=40

临界值(c):

1.96

检验统计量:

决策:

不拒绝H0

结论:

样本提供的证据表明:

该天生产的饮料符合标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