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5485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docx

衡水中学高届1617学年下第二次摸底语文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

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摸底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

宋代的韩公康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

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

“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in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

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in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比起标注“Madein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莫定了基础。

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

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

瓷器工匠也是如此,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

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

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in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并涌现了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匠,如鲁班、李冰、马钧、韩公廉等。

B.宋应星写作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也因此书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C.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不少辉煌的成绩,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6000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德国制造、东洋货,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精品,然而,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德国制造、东洋货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B.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一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促使工匠提高技艺。

C.秦朝除了实行“物勒工名”制度保障质量外,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D.秦朝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所以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这说明秦朝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朝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人讲求诚信,产品上打造精品。

B.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既是质量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古代文化极其灿烂,历朝历代都有名扬四海的精品名片,如玉器、瓷器、丝绸。

D.“MadeinChina”今正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年淬炼大医精诚——军医牟善初的世纪人生

温庆生章文

百岁军医牟善初从医75年,救治过多少垂危生命,培养了多少医学人才,数不清也说不完。

他撰写的许多学术论文和医学专著,早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同行学习的经典。

百年淬炼,牟善初初心不改志更坚,尽心守护黎民苍生,对党和人民忠心不渝,堪为解放军总医院这个“医学航母”的一面旗帜。

1943年,医学院毕业生牟善初血气方刚,怀揣着“驱除日寇,还我河山”的信念,如愿奔赴云南腾冲抗日前线,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冒死抢救下多位抗日军人的生命。

在民间,血吸虫病被称作“瘟神”,因为从前缺医少药,老百姓对这种病无可奈何,以致不少村落断门绝烟、田地荒芜。

1950年,牟善初受命出征,担任某血吸虫防治站副站长,投入到华东地区抗击血吸虫病的斗争中。

他日夜走访病情严重的病人和村庄,认真查阅中外书刊记载的相关病例和治疗措施,攻克一道道药学难题。

当时,治疗血吸虫病的主要方法是锑剂疗法。

这种锑剂药品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毒副作用很大,而且,病人需要连续用药21天,对肝脏和心脏损害严重。

为了寻求减少毒副作用的方法,牟善初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分析和总结,成功将对病人毒副作用很大的锑剂使用天数由原来的21天减少到6天。

这一结果,使无数病人既免遭了“瘟神”的折磨,又明显降低了锑剂药品的毒副作用。

这场大规模疾病战役,为期数年,大获全胜。

目睹了党和政府为百姓健康和福社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牟善初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血吸虫病防治人才,自己也如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牟善初中学时代的国文老师、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这样评价他:

“医德第一,医术深通,口碑载道,举世崇敬。

一次,解放军总医院临床部一名患者因患急性大叶性肺炎,大剂量用抗菌素后,开始出现严重腹泻,病情危重。

国内多位专家学者围坐在一起,进行一次又一次病例会诊。

难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是先治肺炎,还是先治腹泻。

先治肺炎,抗菌素必须继续用;先治腹泻,就必须停用抗菌素。

专家们争论不休。

“停药!

”牟善初听取意见后做出的决定,令众人大吃一惊。

一时间,有两三分钟竟没有人说话。

“只要是建立在科学认识上的正确判断,就一定要勇于坚持,不要怕担风险。

”牟善初的话语铿锵有力。

他住进病房,24小时不离患者左右,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一天,两天,三天,病人的病情果然开始好转。

此时,已过耳顺之年的牟善初却由于体力消耗过大,加之精神上的极度紧张,昏倒在病人的床旁。

40天后,病人竟奇迹般地可以下床活动了。

在场的专家和家属无一不对牟善初表达由衷的钦佩之情。

牟善初的学生、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叶平,称牟善初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定海神针”,她说:

“多年来,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疑难杂症,救治多么危重的病人,只要有牟老在背后,我们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牟善初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名言。

在女儿的记忆里,牟善初总是很忙,“好不容易有点空闲,他都用在了图书馆和书房。

书中的很多内容他能背下来,学生们都尊称他为‘活字典”,。

作为一名医生,牟善初始终坚持追踪医学前沿,即使90多岁生病住院,他仍在研读最新的医学杂志。

“治病救人不是索取,更不是交易。

知识和技能是人民培养的,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应尽的责任。

“牟善初在回忆文章《暮年忆旧》里说。

一日深夜,牟善初为抢救病人,独自徒步往病房赶,途经工地时摔了一跤,半边脸立刻就肿了。

那一年,他88岁。

“我和患者的关系好似大树离不开泥土。

”在90岁生日和从医65周年纪念会上,牟善初感慨道。

走过世纪人生,百岁老军医、老党员牟善初善始善终。

至人牟善初,大医牟善初。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3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几十年来,牟善初心里满满地装着的都是患者。

”回忆起父亲,女儿牟小威记得父亲一直到95岁还坚持到临床一线查房。

这么多年,牟善初甚至没和家人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唯一的”全家福“,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拍下的一张泛黄旧照。

②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严要求。

在牟善初70多年的救死扶伤事业史里,他从未因私事向领导和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他生活俭朴,至今还穿着带补丁的衬衣和袜子,但对他人却毫不吝音。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牟善初就拿出5万元人民币为家乡建希望小学。

而中国工程院为他颁发的15万元的光华基金奖金,他分文未取,用来设立了“牟善初医疗保健奖”。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牟善初从医七十余载,救治无数生命,培养无数医学人才,他的学术著作被同行奉为经典,他也因此获得“医学航母”的称号。

B.牟善初医学院毕业后投身于抗日前线,冒死抢救下多位抗日军人的生命,后投人华东抗击血吸虫病的斗争中,且光荣加人中国共产党。

C.牟善初耄耋之年还奋战在工作第一线,“我和患者的关系好似大树离不开泥土”的表述中可见他心里满满地装着的都是患者。

D.牟善初为了工作牺牲太多,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几乎没和家人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唯一的“全家福”竟拍于20世纪60年代。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治疗血吸虫病期间,牟善初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分析和总结,完全凭借自己的研究将锑剂药品的毒副作用降低到最小。

B.牟善初大胆给大叶性肺炎患者停药,是因为他对此病有科学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治好这种病,患者也如他所料一天天地好起来。

C.牟善初的学生叶平称牟善初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定海神针“,牟善初的老师季羡林也曾高度评价牟善初,可见牟善初经验之丰富、医术之精湛。

D.牟善初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和书房,他为医学奉献了太多的心血与精力,以致他女儿谈起这些时,充满了抱怨之情。

E.牟善初初心不改,百年淬炼,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他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血吸虫病防治人才,他是现代医者的光辉典范。

6.“至人牟善初,大医牟善初”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孟三爷的徒弟

陈德鸿

孙兴的接骨手艺是和孟三爷学的。

孙兴说,他15岁那年上山采松塔,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好几处骨头都断了,让在山里住的孟三爷发现,当时就把骨头接上了。

等他好利索了,就拜了孟三爷为师。

有人不信。

不信你去问呀!

孙兴涨红了脸说,起初孟三爷确实不答应,后来被我缠得没法,就说,你这笨手笨脚的,摘个松塔都能从树上掉下来,教也没用。

我当时就急了,说我掉下来是因为没舍得用刀砍树梢。

我说把树梢砍掉了,松塔是好捡了,可松树就不长了。

孟三爷想了想,

又问了我不少事,这才答应的。

孟三爷没了快俩月了,让我们找阎王爷问啊?

一个人说完,一群人都笑了起来。

都知道孙兴心善,不会说谎。

于是都知道了孙兴是孟三爷的徒弟,也都想看看他的本事,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毕竟,谁也不会故意把自己的骨头弄折。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来找孙兴的是饲养员老李头。

老李头说,队里有头骡子断了一条前腿,听说你是孟三爷的徒弟,能给人接骨,不知能不能给牲口接?

能,咋不能呢!

孙兴满口答应,心里却有.汽发酸,自己的第一个病人竟然是头骡子。

到了队里,孙兴让人把骡子的三条腿固定住,在那条断腿上持了一会儿,喝了一大口葫芦里的酒,便往上喷,喷了几次,然后闭上眼,叽里咭噜说了几分钟谁也听不懂的话,猛地睁开眼说,好了,牵着在院里溜溜,明天就能下地干活了。

这,能成?

老李头半信半疑。

孙兴没回话,拍拍屁股走了。

老李头哆哆嗦嗦牵过骡子,在院子里慢慢地走了起来,眼睛不时扫向围观的人群,根本不敢回头看骡子。

走着走着,便见围观的人们傻了似的僵在原地,眼睛越瞪越大。

他不安地停下来,回头看了看骡子。

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了欢叫声。

开春时,队长媳妇小秀抱柴时滑了一跤,摔断了三根肋骨,疼得直吸气。

队长想用马车把她送到县医院。

小秀急了,这离县城几十里,到了还不把我颠簸死?

赶快去找孙兴呀!

这个,这个……队长为难地挠着头,就是不动步。

啥这个那个的,小秀咧着嘴说,只要不疼,咋的都行。

队长的脸被呛得一阵红一阵白,只好找来了孙兴。

孙兴用手在小秀的胸肋处上下左右符了一阵儿,喷了几口酒,然后闭上眼睛,开始嘟嚷起来。

十几分钟后,孙兴睁开眼睛,见小秀胸部凹陷的部位已经变得平整,便撩下她的衣服,挎上葫芦往外走,边走边说,好了,干啥也不耽误。

队长愣了一会儿,急忙追了出去,问,多少钱?

孙兴说,不要钱,给谁看都不要钱。

队长说,要不上秋多分你点粮食吧,谁都不能有意见。

孙兴停住脚说,我多,别人就分得少,这样的事我干不来,你最好也别干。

那你这是图啥呢?

队长问。

啥也不图。

孙兴说,我是孟三爷的徒弟,孟三爷就是这么教的。

孙兴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有不少外县人也来找他接骨。

但不管是谁,什么身份,孙兴概不收钱,也不要物。

有人不解,孙兴便说,我是孟三爷的徒弟,孟三爷就是这么教的。

弄得问话的人一头雾水。

县医院院长亲自看了孙兴的接骨过程,对他很是佩服,便寻了个机会把他要了过去。

可没想到,孙兴干了一个多月就主动回来了。

队长百思不得其解,说多少人做梦都想进城吃上商品粮,你有了这个机会,咋就不干了呢?

孙兴说,别人做不做梦我不管,在城里看病得先交钱,没钱就不给看,我越干越不得劲,没法干下去了。

人家那是规矩,像你这样不早就乱套了?

队长惋惜地直拍大腿。

孙兴白了队长一眼说,我看病不用啥规矩,乱了吗?

队长张大了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许多年后,一个记者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孙兴的事,专程跑到村里来调查采访,找到了当年的队长家。

队长说,孙兴给人和牲口接骨那都不算啥,最神的是接高粱。

可惜了。

记者说,凭他的神技,要是活到现在,早发大财了。

你说啥?

记者话音刚落,老人的眼睛便瞪了起来。

没,没说啥。

记者有些毛了,我,我是说他技术那么好,为什么没有传下来?

队长叹了口气说,为什么没有传下来?

别忘了,他可是孟三爷的徒弟。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3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借孙兴之口道出他的接骨手艺是和孟三爷学的。

孙兴不舍得用刀砍树梢来采摘松塔让孟三爷觉得孙兴是个可塑之才,于是收他为徒。

B.文章对孙兴的接骨技艺既有正面刻画也有侧面描写,两处正面描写详细地再现了孙兴神奇的医术,寥寥数笔的勾勒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C.“我是孟三爷的徒弟,孟三爷就是这么教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暗示孟三爷在教导孙兴如何做人上的影响远远超过其技艺传授的成就。

D.小说的结尾颇具匠心。

用记者专程到村里来调查采访这一情节,通过记者与队长的问答,从侧面塑造了孙兴的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8.小说中的孙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5分)

 

9.文末画横线句虽然简短平淡,但饱含了老队长复杂的心情。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

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

时五等废,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

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

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

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

追骑及,无逸顾曰:

“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

”解金带投之地,曰:

“以与尔,无相困。

”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

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

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

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

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

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

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

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王珪驳曰:

“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

”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还帝劳日/比多潜毁/但以正直/为候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B.及还/帝劳曰/比多潜毁但以正直/为俊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C.及还/帝劳曰/比多潜毁/但以正直为候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D.及还帝劳曰/比多谱毁/但以正直/为候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炀帝、高祖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六部之一。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

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

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

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

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

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5分)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李纲①

边城寒早。

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

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

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

叱群议,赖寇公②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

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

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

虏情詟,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注】①李纲:

两宋之际抗金名将.力主收复中原。

②寇公:

北宋名臣寇准,力排众议,促成真宗亲征,打败辽军,宋辽议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寒早”描写了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给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烘托了战争威胁的严重性。

B.“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指胡虏骄横恣肆,不辞路远,来侵占中原甘美的泉水和丰茂的草原。

C.“庙堂折冲无策”指朝廷面对胡虏的侵犯竟束手无策,词人以史为鉴,暗讽了南宋朝廷的无能。

D.“叱群议”句中,“叱”写出了寇准力排众议的风采,“赖”则表达了词人对寇准的推崇之情。

E.“亲行天讨”指宋真宗御驾亲征.照应了标题,又为“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做铺垫。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课文《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对大鹏徙于南冥高飞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两句虚写未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当夜的孤寂。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追求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两句是“▲、▲”。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穷乡僻壤,交通不便。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

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

人们享受着这份乡村独有的喜悦。

我们乡驻地逢五、逢十是集。

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互相嘘寒问暖,格外客气。

年底,崎岖的山路上买年货的人很多,熙来攘往。

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随着人群暗流涌动。

小孩子跟在驮年货的大人后面,蹦蹦跳跳。

A.穷乡僻壤B.嘘寒问暖C.熙来攘往D.暗流涌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以现代制造业著称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广东省东莞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的“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对人们却鲜有知晓。

B.近年来,我在草原和森林中行走.寻找那些远去的人。

寻找那些远去的故事,也寻找那些本该与我们相依为命的动物。

C.环境教育是“慢”的艺术,它致力于培养意识、传授知识、改变行为,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何其难也。

D.如果说辉县发掘启动了新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辉县考古报告》的出版则书写了新中国考古报告编写、出版的先河。

19.填入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污染有很强的周期性,一般4~7天为一个周期,大都产生于两次冷空气的间歇期,_______,也与北京的特殊地形有关。

在东南风或南风的影响下,来自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等南部省市的污染气团向北传输,受到燕山、太行山的阻档.容易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快速累积形成重霾事件。

研究进一步表明,如果没有燕山、太行山的阻档.南部污染物会进一步向北京的北部传输,北京的污染则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A.风向、风速和大气边界层对污染时间和严重程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B.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与风向、风速和大气边界层关系密切,主要是气象条件

C.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主要是风向、风速和大气边界层

D.风向、风速和大气边界层会影响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许多身带剧毒、可怕而致命的动物。

,但毒性却着实惊人。

在中南美丛林里生活的箭毒蛙,色彩鲜艳一般体型不超过5厘米,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海城的蓝环章鱼,大小如网球,腕足展开也不过200毫米。

但它们却可以分泌毒素,使人肌肉瘫痪,并导致呼吸或心跳停止。

,自然界的“绝命毒师”还有漏斗形蜘蛛、石头鱼、巴勒斯坦毒蝎……数不胜数。

虽然动物体内这些毒素会对动物内脏器官造成破坏,但为什么依然有众多动物含有剧毒?

自然选择的经典观点认为,优胜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