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55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作用

耳廓

收集声音

耳道

传递声波到中耳

鼓膜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

振动传递到内耳

耳蜗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3.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的。

5.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7.噪音对人的伤害是因为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8.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

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阻断噪声的传播。

9.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声音对鼓膜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10.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增大耳廓,从而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

第5课时声音的强与弱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

分贝(dB)。

2.要让同一个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可以通过轻轻敲击和用力敲击来改变鼓发出声音的强弱,轻轻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用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4.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

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5.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拉开一样长的橡皮筋。

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用力越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耳朵离声源越远.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听到的声音就弱;

耳朵离声源越近,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就强。

第6课时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赫兹(Hz)。

2.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4.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就越高,拉得越松,声音就越低。

5.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细的声音越高。

6.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7.乐器中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有铝片琴,口琴等。

8.我们可以将声音高低的变化音调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高、较高、较低、低。

第7课时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选定一种弦乐器,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

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2.手指在一根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使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

3.我们常见的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4.乐器的弦拨动时会发出声音,用手按住就没有声音。

第8课时制作我的小乐器

1.制作我的小乐器,可以从粗细、长度、高矮来调试不同的音。

2.制作材料:

大小样的七个瓶子、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

(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签。

(3)用金属棒弹奏简单乐曲。

3.小常识:

(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

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3)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时,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4)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

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5)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

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6)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

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4.声音的分类。

(1)乐音:

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

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乐音也可能成为噪音。

5.声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

(1)隆隆的雷声----下雨。

(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第1课时感受我们的呼吸

1.我们可以通过鼻子和胸腔运动感受到呼吸。

2.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

3.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4.吸气流程:

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呼气流程:

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体外

5.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6.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呼吸。

7.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课时呼吸与健康生活

1.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我们的呼吸平静时一般为每分钟20次左右,人在睡觉中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少的。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做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5.经常参加体有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6.运动前和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运动前呼吸次数比较少,运动后呼吸次数都变多。

第3课时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的肺活量较大:

幼年和老年人都较小。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2.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些。

3.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4.可以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

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越多。

5.用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里的气体越多,塑料袋越大。

6.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多参加体育活动。

7.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

(1)展开测量袋。

(2)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是测量得出的肺活量。

第4课时一天的食物

1.除了呼吸之外,饮食也是我们从外界摄取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根据吃食物的时间不同,我们所吃的食物种类也不同,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

还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3.给食物分类或利用统计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了解食物。

第5课时食物中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腊食纤维。

2.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

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

3.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的方法。

(1)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油迹并不会消失,这是食物中存在脂肪的证据。

(2)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比较,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4.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5.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滑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含有脂肪;

在食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点燃食物,燃烧后会有焦臭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寻找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

实验名称:

食物中的营养

实验器材:

面包、植物油、肉、花生

实验步骤:

(1)在面包上滴两滴碘酒。

(2)将植物油在纸上划一道痕迹。

接着用肉和花生在纸上划出痕迹。

面包变成了蓝色。

实验现象:

植物油、肉、花生都在纸上划出了半透明油迹。

实验结论:

面包里含有淀粉,肉和花生中含有脂肪。

7.含有淀粉的食物:

土豆、面包、馒头、大米、玉米、山药等。

8.含有脂肪的食物:

花生、大豆核桃、肉、瓜子、奶油制品。

第6课时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在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食物的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层的食用量。

2.不"

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获取营养。

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4.一天分早餐,中餐,晚餐。

5.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6.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7.谷物类、油脂类食物分别含有糖类和脂肪,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

8.奶制品、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含有蛋白质,可以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9.蔬菜和水果类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让我们保持健康。

10.膳食营养的原则。

(1)荤素搭配。

(2)粗细粮搭配。

(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运动量大时,需要多吃含糖类食物,补充能量。

(5)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第7课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

2.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舌头、牙齿、唾液共同完成的。

但作用各不相同:

(1)牙齿切磨。

(2)舌搅拌。

(3)唾液润湿。

3.牙齿的分布和排列。

 

4.牙齿的作用。

名称

颗数

门齿

8

用来切割食物

犬齿

4

用来撕碎食物

臼齿

20

用来咀嚼食物

5.我们说的大牙是牙齿最后面的可以咀嚼的牙齿-臼齿。

6.舌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这样能够让食物被牙齿充分的切割磨碎,让唾液充分和食物混合。

7.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8.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所以,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

9.把一块馒头或一些米饭放在口中不停地嚼,别咽下,过一会儿口中觉得有点甜,

因为馒头、米饭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为糖类,所以感觉有点甜。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

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

11.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第8课时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消化器官。

2.人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3.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口腔

牙齿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食道

传送食物至胃

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小肠

完成消化和吸收

大肠

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4.用透明塑料管模拟食道工作,用塑料袋装上水和熟蔬菜揉挤模拟胃的工作。

5.食物在我们体内经过的旅程长约9米,历时约24小时。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第1课时让小车运动起来

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

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2.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小车运动起来的距离:

从启动到停止后这一段的距离。

4.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表示。

5.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对物体用力,要想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6.拉力是小车运动中的动力。

担心小车掉下去用手挡住,手就是小车的阻力。

7.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达到一定程度,静止小车开始运动起来,在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第2课时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4.气球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

气球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近。

5.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对小车施加一个相反方向的反冲力,小车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吹起的气球里喷出气体的方向是口朝向的方向,这就是推力。

上升的气球受到的力是气球口相反的方向,这就是反冲力。

7.要使气球驱动小车行驶的更远,就用大气球和粗喷管。

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消失。

3.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

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一端缠绕在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轮就会转动。

5.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而且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6.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在小车车轴上缠绕方向有关。

7.橡皮筋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行驶速度越快,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缠绕的圈数越少,产生的弹力越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短,行驶速度越慢,小车行驶距离越近。

8.用力越大,橡皮筋被拉伸的越长。

9.弹力产生的原因。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

(2)弹力是物体恢复形状的一一种力。

第4课时弹簧测力计

1.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1牛≈100克的力)

2.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3.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1)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4.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的组成。

6.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时,物体重力大,受到的拉力就大,测力计的读数就大;

物体的重力小,受到的拉力就小,测力计的读数就小。

7.自制测力计时,在橡皮筋自然下垂时,确定出0位置,挂一个1牛的钩码时,确定出1牛的刻度,挂2个1牛的钩码时,确定出2牛的刻度,以此类推。

挂最多的钩码不能超过橡皮筋的最大弹力限度,不能超出硬纸板的长度。

第5课时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有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知识清单科学

3.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4.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5.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越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

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6.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利的,有时是有害的。

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减小它。

7.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摩擦力是有利的;

机器运转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玩滑板车,滑板车前进时,滑板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阻碍滑板车前进,而鞋子与车板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利的,能使人稳稳地站在滑板车上。

8.自行车上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

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

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

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9.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有:

鞋底花纹、汽车轮胎花纹、台阶上的条纹、雨雪天气铺地毯、把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等。

10.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有:

滑冰鞋、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悬浮列车、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等。

第6课时运动的小车

1.通过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来找能量。

2.快速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3.坡度越大,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4.坡度越小,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慢,力量越小。

5.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6.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些化学物质中。

第7课时设计制作小车

(一)

1.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1)明确问题:

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

(2)制定方案:

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

(3)实施方案:

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

(4)评估与改进:

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2.制作小车的要求。

(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

(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

(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3.制作小车的材料。

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

4.制订方案时注意事项。

(1)绘制设计图时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它的结构。

标注主要部分的尺寸。

(2)充分考虑小车的动力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第8课时设计制作小车

(二)

1.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的步骤。

(1)确定组装步骤。

(2)选择材料和工具。

(3)加工材料。

(4)组装。

(5)调试。

2.汇报、测试的内容。

(1)汇报设计思路。

(2)展示设计图。

(3)介绍组装流程。

(4)测试小车。

3.设计小车用橡皮筋或气球做动力,行驶路程足够长。

4.增大小赛车的动力和运动时间的方法。

(1)可以增加橡皮筋的长度和缠绕圈数。

(2)用大气球、长气球等。

5.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了克服轮子打滑,轮子可以粗糙一点,车子稍重点。

6.如果气球小车没有打滑问题,车身越轻越好,可以用泡沫塑料当车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